Workflow
三极管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固锝半年报:双主业深耕筑根基,现金流大幅改善
证券时报· 2025-09-10 11: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93亿元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0.21万元 同比增长310.28%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1.77亿元 同比增长146.90% [1] 半导体业务发展 - 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 形成50多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产品矩阵 [2][3] - 技术端攻克高压平台热管理技术难题 推动车规级功率模块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量产 [3] - 市场端聚焦工业自动化与新能源领域特殊需求开发专用半导体器件 持续挖掘新增长点 [3] 新能源材料业务进展 - 构建全系列光伏银浆产品矩阵 覆盖PERC、TOPCon、HJT、BC等主流技术路线 [4] - 研发含银量仅10%的银包铜产品实现量产 预计下半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4] - 子公司苏州晶银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 [4] 行业环境利好 - 中央"反内卷"政策导向修复光伏市场信心 多晶硅现货价格涨幅达36.9% [5] - 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同步回升 行业盈利空间持续改善 [5] 海外战略布局 - 马来西亚新能源材料基地2024年投产即盈利 精准抓住海外光伏市场机遇 [7] - 马来西亚半导体基地通过汽车电子一线客户审核 具备国际汽车客户封测服务能力 [7] - 2025年7月拟出资1115万美元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 聚焦半导体和新材料前沿技术研究 [8] 战略定位与展望 - 将2025年定为"深耕之年" 聚焦半导体与新能源材料两大核心业务 [1] - 海外布局形成"本土化+东南亚"双循环产能体系 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 [7][9] - 车规级半导体放量、光伏银浆新品增长与海外平台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9]
苏州固锝半年报:双主业深耕筑根基,现金流大幅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9: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93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0.21万元 同比增长310.28%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7亿元 同比增长146.90% [1] 半导体业务发展 - 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 [3] - 产品涵盖50多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 包括整流二极管/MOSFET/IGBT/SiC器件等 [2] - 攻克车规级功率模块高压平台热管理技术难题 推动新产品量产 [3] - 马来西亚基地通过多家汽车电子一线客户审核 具备国际汽车半导体封测服务能力 [7] 新能源材料业务进展 - 光伏银浆产品覆盖PERC/TOPCon/HJT/BC电池全技术路线 [4] - 银包铜浆料含银量仅10% 已实现量产并预计下半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4] - 子公司苏州晶银马来西亚公司2024年投产即盈利 [7] - 行业复苏推动多晶硅现货价格6月底至7月底上涨36.9% [5] 海外战略布局 - 2017年启动东南亚半导体与新材料板块布局 [6] - 2025年7月拟出资1115万美元(约8000万元人民币)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 [8] - 新加坡平台定位为海外管理总部和研发中心 聚焦半导体与新材料前沿技术 [8] - 形成"本土化+东南亚"双循环产能体系 [7] 行业环境与战略定位 - 全球半导体产业加速迭代升级 智能AI与能源革命推动高端制造需求 [1] - 中央"反内卷"政策为光伏产业注入发展信心 [1][5] - 公司2025年定位为"深耕之年" 聚焦半导体与新能源材料双核心业务 [1] - 通过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战略挖掘新增长点 [3]
苏州固锝: 广发证券关于苏州固锝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24日,2006年11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079 [1] - 注册资本为80,808.5816万元,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通安开发区通锡路31号 [1] - 公司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要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 [1] - 公司拥有50多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逆变储能等多个领域 [2] 主营业务 - 半导体业务:专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整流二极管销售额连续十多年居中国前列 [2] - 光伏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苏州晶银开展光伏电池导电浆料业务,2023年正面银浆全球排名第3位,低温银浆全球排名第1位 [3] - 公司拥有201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8项,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4]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0,108.43万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563,795.54万元 [6]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3,658.47万元,2024年度净利润7,120.00万元 [6] - 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411,713.2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08,812.46万元 [6] - 2025年一季度流动比率2.59,速动比率2.12,资产负债率24.99% [7] 募投项目 - 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88,680.00万元,用于年产太阳能电子浆料500吨项目、小信号产品封装与测试项目等 [22] - 募投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折旧和摊销金额5,163.27万元 [9] - 若按2025年3月31日股本测算,本次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243,041,794股 [21] 行业情况 - 2023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销售额16,696.6亿元,同比增长2.2%,为近十年来最低增幅 [10] - 2023年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销售额4,419.7亿元,同比增长2.2%,也是近十年来最小增幅 [10] - 光伏行业受政策变化、市场供需波动及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周期性波动明显 [11] 竞争优势 - 半导体业务拥有从产品设计到制造的整套解决方案,二极管制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2] - 光伏银浆业务技术领先,异质结电池低温浆料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 - 与通威股份、晶澳科技、阿特斯等光伏行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3]
蓝箭电子:深陷“泥沼”难突围,股东再掀第三次减持潮
钛媒体APP· 2025-05-09 09:46
股东减持情况 - 蓝箭电子第三大股东银圣宇及4名高管拟合计减持337.74万股,占总股本1.68%,减持市值约8011.15万元 [2][3] - 具体减持比例:银圣宇1.00%、袁凤江0.19%、赵秀珍0.24%、张国光0.13%、李永新0.12% [3] - 此次为上市两年内第三次密集减持,此前银圣宇2月减持0.95%,广东比邻投资减持2.04%,舒程减持0.49% [5] 财务与股价表现 - 2023年营收7.37亿元同比下降2.00%,归母净利润5836.88万元同比下降18.28% [6] - 2024年营收7.13亿元同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1511万元同比下降74.1%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9亿元同比微增0.8%,但归母净利润亏损72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831万元) [6] - 股价从上市高点84.24元跌至23.74元,跌幅超70% [6]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国内封测三巨头2024年营收增速:华天科技28%、长电科技21.24%、通富微电7.24% [8] - 2025年一季度三巨头延续增长:长电科技36.44%、通富微电15.34%、华天科技14.90% [8] - 蓝箭电子2024年封测服务营收仅3.53亿元,市场份额约千分之一(行业规模3300亿元) [11] 技术与业务结构 - 封装技术以第一、二代传统技术为主,先进封装(DFN及TSOT)收入占比仅1.40%-4.24% [9] - 主要产品为分立器件(三极管、二极管、场效应管)和电源管理类集成电路 [9] - 2021年科创板IPO折戟因技术先进性不足,审核对其科创属性存疑 [9] 经营挑战 - 半导体周期底部叠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客户去库存导致价格承压 [8] - 原材料涨价及人工成本上升挤压毛利率 [8] - 三巨头加速布局先进封装(如AI相关),进一步挤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 [8][11]
实探深圳华强北:“淡定”背后,用速度定义性价比
上海证券报· 2025-04-15 03:10
华强北商圈现状 - 华强北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之一,商户在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表现淡定,通过分散出口国家和品牌性价比应对风险 [4] - 商圈内商户业务多元化,包括折叠屏手机、VR头显设备、电子家居产品等,并通过社交平台直播展示产品 [4] - 外国客商频繁采购,如比利时客户连续6年到华强北采购电子产品,包括机器狗玩具、充电宝、可折叠颈部按摩仪等 [7] 供应链优势 - 华强北供应链生态高效,可实现"乘电梯完成产品迭代",涵盖芯片、屏幕、外壳、组装测试等环节 [5] - 深圳供应链以速度定义性价比,从订货到交货仅需两周,远快于美国本土供应商的几个月 [5][6] - 成本优势显著,如二极管、三极管在欧美市场的成本仅为本土产品的三分之一,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缩短供应链实现 [5] 产品与市场 - 智能戒指、智能手表等健康监测产品远销全球,厂家直销模式消除中间商差价 [5] - 多功能语言翻译机在跨境商旅市场持续走俏,支持多国语言实时翻译 [8] - 陶瓷直发梳等"美发黑科技"产品在日韩市场表现突出,价格优惠且效果媲美国际大牌 [8] 全球销售策略 - 产品销售渠道包括老客户合作、跨境电商平台供货(如亚马逊)、国外买家直接订货 [8] - 中东、东南亚等新市场开拓顺利,产品持续升级并增加增值功能以提升溢价空间 [8] - 欧美及东南亚客户需求稳定,更关注交货速度而非价格波动 [8] 芯片市场动态 - 英伟达5090、5080 GPU及英特尔、AMD的CPU因潜在涨价导致商家暂无法报价 [6] - 芯片国产化加速,海外客商愿意订购性价比高的中国芯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