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及酯
搜索文档
卫星化学涨2.11%,成交额2.9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823.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7 10:14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1月7日盘中股价上涨2.11%至17.92元/股,总市值603.66亿元,成交额2.93亿元,换手率0.49%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823.01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2058.37万元,大单净买入764.64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2.03%,近20日下跌9.27%,近60日下跌4.93%,但近5个交易日微涨0.06% [1] - 今年以来公司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25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6.85亿元,买入总额13.25亿元(占总成交23.14%),卖出总额6.40亿元(占总成交11.17%)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环氧乙烷和聚乙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功能化学品52.08%,高分子新材料22.36%,其他业务24.27%,新能源材料1.29%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47.71亿元,同比增长7.73%,归母净利润37.55亿元,同比增长1.6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7.3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0.2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94万户,较上期减少4.05%,人均流通股增至37663股,较上期增加4.2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2.34亿股,较上期增加8380.77万股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机构产品变动,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2860.72万股(较上期减少144.21万股),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联接A为新进股东持股2528.92万股,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2072.97万股(较上期减少65.84万股)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其他化学原料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环氧丙烷、多胎概念、养老金概念、长三角一体化、基金重仓等 [2]
【卫星化学(002648.SZ)】检修影响短期业绩,在建项目稳步推进——2025年三季报点评(赵乃迪/蔡嘉豪)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30 0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1.7%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113.1亿元,同比下降12.2%,环比增长1.6%,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14% [4] C3产业链盈利状况 - 2025年第三季度PDH价差显著改善至897元/吨,同比增加300元/吨,环比增加407元/吨 [5] - 聚丙烯价差为1082元/吨,同比减少107元/吨,环比减少106元/吨 [5] - 丙烯酸价差为2137元/吨,同比增加118元/吨,环比减少552元/吨 [5] - 丙烯酸丁酯价差为143元/吨,同比减少381元/吨,环比减少107元/吨 [5] - C3产业链整体盈利有所修复,但聚丙烯等装置检修影响了公司第三季度业绩 [5] C2产业链盈利状况 - 国际乙烷价格自2025年9月以来持续上涨,导致C2产业链盈利下滑 [5] C3产业链项目进展 - 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丙烯酸及酯产能 [6] - 2024年公司平湖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年80万吨多碳醇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打通了丙烯下游高附加值利用,并与丙烯酸形成产业链闭环 [6] C2产业链项目进展 - 公司已建成完善的环氧乙烷下游化学品发展矩阵,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的产能规模 [6] - 2025年5月23日,公司聚乙烯弹性体工业试验装置获批复,项目可实现500吨/年C4聚乙烯弹性体或600吨/年C8聚乙烯弹性体,为后续大规模聚烯烃弹性体装置建设积累技术和生产经验 [6] 催化新材料项目 - 2025年6月18日,公司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总投资约30亿元 [7] - 公司在多个关键催化剂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乙烯制1-丁烯、1-己烯、1-辛烯催化剂的工业化试验,创新开发的绿色工艺制POE催化剂已通过工业化试验验证 [7] - 公司将持续推动未来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构建全球"1+N"化学新材料研发创新平台,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领域 [7]
卫星化学(002648):检修影响短期业绩,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卫星化学(002648.SZ)2025年三季报点评
光大证券· 2025-10-29 11:5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卫星化学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8]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尽管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因装置检修和乙烷成本上升而出现短期下滑,但其C3产业链盈利正在修复,且在建项目稳步推进,长期成长空间依然可观,故维持“买入”评级 [1][5][8]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1.7%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同比下降12.2%,环比增长1.6%;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14% [4] 业绩驱动因素分析 - C3产业链盈利修复: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PDH价差为897元/吨,同比增加300元/吨,环比增加407元/吨;丙烯酸价差为2137元/吨,同比增加118元/吨 [5] - C2产业链盈利承压:国际乙烷价格自2025年9月以来持续上涨,导致C2产业链盈利下滑 [5] - 装置检修影响:聚丙烯等装置的检修也对第三季度业绩产生了影响 [5] 项目进展与产能布局 - C3产业链: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丙烯酸及酯产能;平湖基地年80万吨多碳醇项目已于2024年一次开车成功,打通丙烯下游高附加值利用 [6] - C2产业链:公司已形成182万吨乙二醇、50万吨聚醚大单体与表面活性剂、20万吨乙醇胺、15万吨碳酸酯的产能规模;聚乙烯弹性体工业试验装置于2025年5月获批复,为后续大规模POE装置建设积累经验 [6] - 研发创新:2025年6月,公司签约落地总投资约30亿元的高性能催化新材料项目,旨在打造一体化产研平台;公司在多个关键催化剂领域取得突破,并计划构建全球“1+N”化学新材料研发创新平台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考虑到乙烷价格上涨导致C2产业链盈利下滑,报告下调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9亿元(下调25%)、69.78亿元(下调23%)、82.11亿元 [8] - 对应的每股收益(EPS)预计分别为1.60元、2.07元、2.44元 [8] - 基于2025年预测,当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P/E)为11倍,市净率(P/B)为1.8倍 [9][13] 关键财务指标预测 - 营收增长: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41%、16.60%、15.71% [9] - 盈利能力: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9.9%、21.9%、22.2%;摊薄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5.9%、17.7%、17.9% [9][12] - 资本结构:预计资产负债率将从2025年的53%逐步下降至2027年的49% [12]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卫星化学“买入”评级,成本优势显著,后续新增项目众多
格隆汇· 2025-10-28 13:29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2.38亿元,同比增长3.67%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下降38.21%,环比下降13.95% [1] 业务与运营 - 公司依托C2与C3全产业链优势,在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及新能源材料领域深耕 [1] - 主要产品如聚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等市场需求旺盛,产能与销售实现高效对接 [1] - 在绿色低碳与技术创新驱动下,公司不断提升ESG水平与运营效率 [1] 发展前景与竞争优势 - 随着公司C2、C3新项目的持续推进,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 [1] - 公司是轻烃一体化龙头,成本优势显著,后续新增项目众多 [1] - 公司布局高端新材料,续力成长曲线,加速产业链升级 [1]
卫星化学(002648):主要产品价差改善 Q3顺利实现扣非环比增长
新浪财经· 2025-10-27 20: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3.11亿元,同比下降12% [2] - 第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13.42亿元,同比下降28%,但环比增长11% [1][2]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11亿元,同比下降38% [2] 季度业绩驱动因素 - 第三季度盈利环比增长主要源于主要原料价格下跌带来的产品价差扩大 [3] - 第三季度美国乙烷均价约为23美分/加仑,环比下降6% [3] - 第三季度国内丙烷CFR均价约为569美元/吨,环比下降8% [3] - 主要产品价格跌幅小于原料,例如PE和PP国内价格在第三季度仅环比下降1%和3% [3] - 第三季度公司部分生产装置进行检修,对产销量产生一定影响 [3] 业务板块与成本优势 - 公司C2产业链以环氧乙烷(EO)和乙二醇(EG)为主,乙烷裂解路线相比油头路线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1][4] - 2024年公司乙醇胺等装置投产,推动产品多元化 [1][4] - 公司C3产业链中,丙烯酸及酯业务盈利稳健 [1][4] - 80万吨多碳醇项目于2024年投产后持续爬坡,为公司带来明显盈利增量 [1][4] 未来发展展望 - 公司计划通过维持装置高效运行、挖潜增效以及研发创新来最大化产业链利益 [1][4] - 公司将推出高分子材料新产品,推动持续稳健发展 [1][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2.38亿元,对应市盈率(PE)为11.7倍 [5] - 预计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63.81亿元,对应市盈率(PE)为9.6倍 [5] - 预计公司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8.98亿元,对应市盈率(PE)为7.8倍 [5]
卫星化学Q3营利双下滑 前三季度业绩“高开低走”
新浪财经· 2025-10-24 22:1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7.7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6亿元,增速明显放缓至1.69% [1] - 第三季度业绩显著承压,营收113.1亿元同比下降12.15%,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8.21%,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1] - 前三季度应收账款较上年期末增长61.62%,预付款项较上年期末大幅增加161.7% [1] 财务数据变动原因 - 应收账款增长主要系短账期业务在期末体现应收款余额所致 [1] - 预付款项增加主要系本期预付材料款增加所致 [1] - 前三季度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278%,主要由于远期外汇投资收益增加 [1] 业务与生产运营 - 公司主营业务以轻烃为原料,构建C2和C3两条核心产业链,形成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业务板块 [2] - 公司全资子公司连云港石化的两套聚乙烯装置和一套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及配套原料装置已完成例行检修并恢复正常生产 [2] - 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于2024年第二季度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预计2025年底陆续投产 [2] 行业与市场环境 - 机构指出公司多数产品市场均价在第二季度有所下跌,价差回落导致利润环比下滑 [2] - 随着三季度乙烷、丙烷价格下滑,主要产品价差回升,公司三季度盈利有望改善 [2] - 公司2025年计划将有年产20万吨精丙烯酸、年产8万吨新戊二醇、年产4万吨EAA项目投产 [2]
卫星化学跌2.03%,成交额5.2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4:17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17.85元/股,总市值601.30亿元,当日成交5.20亿元,换手率0.86%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1亿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5099.08万元,大单净流出5900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下跌2.42%,近5个交易日下跌9.62%,近20日下跌10.93%,但近60日上涨2.29% [1] - 今年以来公司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25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6.85亿元,买入总额13.25亿元(占总成交23.14%),卖出总额6.40亿元(占总成交11.17%) [1]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环氧乙烷和聚乙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功能化学品52.08%,高分子新材料22.36%,其他业务24.27%,新能源材料1.29%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34.60亿元,同比增长20.93%,归母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增长33.4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7.3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0.2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9.32万,较上期大幅增加128.98%,人均流通股36136股,较上期减少56.3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50亿股,较上期减少1.26亿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3004.93万股,较上期增加249.40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为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138.81万股 [3] 行业与概念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其他化学原料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环氧丙烷、多胎概念、低市盈率、养老金概念、长三角一体化等 [2]
卫星化学跌2.05%,成交额4.5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941.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14:1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6日盘中下跌2.05%至18.20元/股,成交额4.54亿元,换手率0.73%,总市值613.0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941.24万元,特大单买入2524.36万元(占比5.56%),卖出6196.77万元(占比13.66%),大单买入1.07亿元(占比23.67%),卖出1.40亿元(占比30.87%)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0.50%,近5个交易日下跌7.85%,近20日下跌8.36%,近60日上涨4.66% [1]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25日,龙虎榜净买入6.85亿元,买入总计13.25亿元(占总成交额23.14%),卖出总计6.40亿元(占总成交额11.17%)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成立于2005年8月3日,于2011年12月28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环氧乙烷和聚乙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功能化学品52.08%,其他业务24.27%,高分子新材料22.36%,新能源材料1.29%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其他化学原料,概念板块包括环氧丙烷、多胎概念、养老金概念、长三角一体化、QFII持股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9.32万,较上期增加128.98%,人均流通股36136股,较上期减少56.33%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50亿股,较上期减少1.26亿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六大股东,持股3004.93万股,较上期增加249.40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为第八大股东,持股2138.81万股,为新进股东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34.60亿元,同比增长20.93%,归母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增长33.4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7.3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0.26亿元 [3]
9月“旺季不旺”,26年景气或上行
华泰证券· 2025-10-14 14:35
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天然气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化工行业呈现“旺季不旺”特征,CCPI-原料价差为2439,处于2012年以来30%以下分位数水平,多数化工品价格表现弱势 [2][14] - 行业盈利已处于底部,在反内卷等政策引导及资本开支增速自2025年6月以来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供给侧有望加快调整,大宗化工品盈利或迎来改善 [2][3] - 伴随欧美高能耗装置退出、亚非拉地区经济增长等需求增量驱动,出海/出口成为国内化工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行业景气度有望于2026年上行 [2][3][17] - 25年9月国内PMI为49.8,1-8月房屋新开工/竣工/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19.5%/-17.0%/-4.7%,地产链需求磨底,但化工品需求引擎正逐步切换至消费品、大基建、新兴科技等领域 [3][17] 行业供需与价差表现 - **需求侧**:25年9月PMI为49.8,传统“金九银十”旺季下终端需求跟进缓慢,短期需求仍待修复 [3][17];但1-9月出口金额累计达27,796亿美元,累计同比+6.1%,出口维持正增长,中长期出口增长趋势乐观 [20] - **供给侧**:25年1-8月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固定资产完成额累计同比-5.2%,行业资本开支增速持续下降,供给侧拐点临近,26年行业景气有望上行 [3][22] - **价差与价格**:9月提价产品主要系供给端降负和海外需求较好的品种,如甲基三氯硅烷(月涨+17%)、百草枯(月涨+13%)、丙烯酸及酯等;跌价产品主要受需求淡季影响,如三氯蔗糖(月跌-24%)、维生素等 [4][41][43] 投资策略与重点子行业 - **油气**:产油国成本支撑下油价长期中枢有底部支撑,推荐具备增产降本能力及天然气业务增量的高分红企业中国石油(A/H)[5][40] - **大宗化工品**:关注供给格局优化的制冷剂、异氰酸酯,以及供需面有望改善的有机硅/农药,推荐巨化股份、东岳集团、鲁西化工、万华化学、华鲁恒升 [5][40] - **下游制品/精细品**:食饲药添加剂行业下半年需求旺季到来,原料成本改善助力毛利率修复,推荐梅花生物、星湖科技、新和成 [5][40] - **出口驱动品种**:国内轮胎依托性价比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全球份额,推荐森麒麟、赛轮轮胎 [5][40] - **高股息资产**:化工重资产企业伴随资本开支下降,主动分红意愿和能力或提升,磷资源有望维持至少3年高景气,推荐云天化 [5][40] 重点子行业月度回顾 - **化纤**:“金九银十”旺季将至,聚酯产业链显回暖迹象,长丝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45][49] - **煤化工**:煤价上涨有限,醋酸低库存挺价,农业淡季致尿素下跌,但国内外价差保持在1000-1500元/吨左右 [63][66] - **纯碱和氯碱**:传统旺季需求不及预期,供应宽松仍占主导,纯碱行业供需错配仍存 [75] - **钛白粉**:国内企业挺价心态较强,需求端少量跟进,行业延续量价承压 [82] - **有机硅/工业硅**:下游增量订单有限,供给侧小幅涨价出货,行业整体仍处盈亏平衡 [86] - **制冷剂**:高温天气助力需求强劲,临近年底配额紧缺支撑价格上涨,R32/R134a涨幅领先 [94] - **聚氨酯**:需求旺季不旺,9月纯MDI/聚合MDI均价分别环比-1.2%/-2.3%,TDI均价环比-14.9% [96] - **轮胎**:轮胎成本仍处低位运行,全钢边际改善迹象显现,中国半钢胎出口需求略有恢复 [110] - **农药**:行业底部盘整,部分产品如草甘膦、百草枯价格因南美需求较好及供给偏紧而上涨 [116] - **化肥**:氮肥9月价格小幅下降,磷酸二铵价格小幅上涨,氯化钾价格基本维稳 [123] - **氨基酸**:9月赖氨酸、苏氨酸价格因下游需求旺季有所上涨 [134] - **维生素**:9月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价格有所走弱,需求端仍偏弱 [141] - **代糖**:需求端影响下,9月三氯蔗糖、安赛蜜价格下跌 [144]
卫星化学跌2.07%,成交额7.9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18亿元
新浪证券· 2025-10-14 14:15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4日公司股价下跌2.07%至18.45元/股,成交额7.97亿元,换手率1.26%,总市值621.5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8亿元,特大单与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微涨0.86%,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4.40%,近20日下跌10.00%,近60日上涨5.61% [1] - 今年以来公司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25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6.85亿元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乙二醇、环氧乙烷和聚乙烯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功能化学品52.08%,高分子新材料22.36%,其他业务24.27%,新能源材料1.29% [1]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60亿元,同比增长20.93%;归母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增长33.44%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7.3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0.26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9.32万,较上期大幅增加128.98%;人均流通股36,136股,较上期减少56.3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50亿股,较上期减少1.26亿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3004.93万股,较上期增加249.40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为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138.81万股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原料-其他化学原料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环氧丙烷、多胎概念、QFII持股、养老金概念、长三角一体化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