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丰利
搜索文档
今年最大的“固收+”黑马
搜狐财经· 2025-10-30 04:35
基金行业整体规模变化趋势 - 主动权益类基金遭遇净赎回,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额减少137.74亿份(-3.82%),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额减少1035亿份(-5.34%),灵活配置型基金份额减少316.1亿份(-5.54%)[1][3] - “固收+”产品成为市场新宠,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份额大幅增长3743.08亿份,增幅达56.7%[2][3] - 货币市场型基金份额增长4681.78亿份(3.3%),被动指数型基金份额增长2272.64亿份(9.26%),QDII基金份额增长850.52亿份(17.08%)[3] “固收+”领域领先的基金公司 - 景顺长城二级债基规模从618.46亿元增至1382.76亿元,增长764.3亿元(123.58%)[5][6] - 富国基金二级债基规模从317.52亿元增至834.43亿元,增长516.91亿元(162.79%)[5][6] - 中欧基金二级债基规模从297.54亿元增至585.87亿元,增长288.33亿元(96.91%),跻身行业前五[5][6] - 易方达、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头部公司优势明显[5][6] 中欧基金的突出表现与产品案例 - “中欧丰利”基金规模从去年四季度的52.77亿元增至今年三季度的314.89亿元,三个季度增长262亿元,增幅497%[7][8] - 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14.17%,跑赢同类平均8.01个百分点,最大回撤优于同类平均1.13个百分点[8] - “中欧盈选稳健(FOF)”规模增至108.15亿元,成为市场上仅有的两只百亿FOF之一[12][13] - 中欧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同样表现优异,“中欧数字经济”基金年内上涨148.54%,规模从15.27亿元增长至130.21亿元[18] 中欧基金的“资管工业化”体系 - 公司推行“MARS工厂”投资理念,涵盖多元资产解决方案、可预期的风险回报、可复制的投资流程和可解释的损益来源[16][17] - 多资产团队将投资流程拆分为设计、生产、组装、检测四大核心车间,实现标准化和可复制性[16] -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流程化协作,输出定位清晰、风格稳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规模扩张与业绩保持[16][17]
公募规模排位赛,悄然生变!谁在借势突围?
券商中国· 2025-10-29 09:19
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的34.05万亿元增长约2.41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增长 [2] - 公募基金三季度末非货管理规模超过22.05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超万亿元规模增长 [3] - 指数基金及指数增强基金第三季度规模增长1.1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近6000亿元,海外投资基金规模增长2253亿元,债券基金规模则缩水1428亿元 [2] 头部公司规模排名与变动 - 易方达基金第三季度非货管理规模单季度增长超2500亿元,位列市场第一,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规模增长超1500亿元 [4] - 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超1000亿元,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广发基金和国泰基金规模均增长超900亿元 [4]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是非货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的唯二公司,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规模在8000亿至10000亿元之间 [4] - 非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排名上升1位,景顺长城基金排名上升2位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南方基金旗下南方中证500ETF第三季度规模增长266.6亿元,南方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和南方中证1000ETF规模均增长超百亿元 [5] - 华泰柏瑞基金旗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第三季度规模分别增加508.77亿元和153.75亿元 [5] - 景顺长城基金旗下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产品第三季度规模增长超200亿元,另有三只固收+产品规模增加超百亿元 [5]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第三季度规模增长超500亿元,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规模均增长超300亿元 [7] - 永赢稳健增强、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中欧丰利三只固收+产品第三季度规模分别增加273.31亿元、222.25亿元和186.47亿元,今年以来净值分别增长15.35%和24% [7]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截至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含QDII)规模约4.3万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超7000亿元,为近几个季度以来最大增长 [10] - 易方达基金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含QDII)规模超过3100亿元位列第一,中欧基金、广发基金和富国基金规模均超过2000亿元 [10] - 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和永赢基金第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含QDII)规模增长靠前,均超500亿元,永赢基金今年以来规模增长765.13亿元,增量位列市场第一 [10] - 中航机遇领航、中欧数字经济、永赢科技智选3只产品第三季度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年内涨幅分别高达143.06%、147%和223.81% [10] 规模下滑与行业分化 - 超70家公募第三季度非货管理规模出现下滑,其中7家基金公司单季度缩水均超百亿元 [8] - 规模下滑较多的公司普遍因债券基金遭遇较多赎回,且权益基金增长乏力、缺失ETF产品布局 [8] - 规模缩水超百亿元的5只非货基金产品均为债券基金 [9] - 在公募管理规模大幅上涨的第三季度,多数中小公募非货管理规模出现明显缩水,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7]
三季度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公募规模排位赛格局悄然生变
证券时报· 2025-10-29 02:33
行业整体规模与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总管理规模在三季度末达到36.45万亿元,较二季度末的34.05万亿元增长约2.41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增长 [2] - 权益市场回暖及ETF规模持续攀升是推动行业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债券基金规模则缩水1428亿元 [2] - 指数基金及指数增强基金三季度规模增长1.1万亿元,混合型基金增长近6000亿元,海外投资基金增长2253亿元 [2] - 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2.05万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超万亿元增长 [3]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易方达基金三季度非货币管理规模增长超2500亿元,增幅位列市场第一,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规模增长均超1500亿元 [3] - 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单季度规模增长超1000亿元,汇添富、景顺长城、广发和国泰基金规模增长均超900亿元 [3] - 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是非货币管理规模唯二超万亿元的公司,且均超过1.5万亿元 [3] - 非货币管理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南方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排名上升一位,景顺长城基金排名上升两位 [3]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ETF与固收+) - 被动投资发展机遇是部分公司规模提升的关键,例如南方基金旗下南方中证500ETF规模增长266.6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增加508.77亿元 [4] - 固收+产品领域布局成效显著,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产品规模增长超200亿元,多只同类产品规模增加超100亿元 [4] - 第三季度规模增长居前的产品主要为ETF,如多只沪深300ETF规模增长超300亿元,基金净值上涨对规模贡献显著 [6] - 固收+产品受青睐,永赢稳健增强、景顺长城景颐丰利、中欧丰利三只产品规模分别增加273.31亿元、222.25亿元和186.47亿元,年内净值增长分别达15.35%和24% [6]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伴随权益市场反弹和科技主题基金业绩突出,主动权益基金(含QDII)规模在三季度末约4.3万亿元,较二季度增长超7000亿元,为近几个季度最大增幅 [9] - 易方达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3100亿元位列第一,中欧、广发和富国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 [9] - 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和永赢基金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靠前,均超500亿元,永赢基金今年以来规模增长765.13亿元,增量市场第一 [9] - 部分科技主题主动权益产品表现亮眼,中航机遇领航、中欧数字经济、永赢科技智选三只产品三季度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年内涨幅分别高达143.06%、147%和223.81% [9] 行业分化与挑战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多数中小公募非货币管理规模在三季度出现缩水,超70家公募规模下滑,其中7家单季度缩水超百亿元 [7] - 规模下滑的公司普遍因债券基金遭遇较多赎回,同时权益基金增长乏力且缺乏ETF产品布局 [7] - 规模缩水超百亿元的非货币基金产品均为债券基金 [8] - 业绩表现不佳及基金经理出走是导致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的重要原因,三季度有16只产品规模缩水超10亿元 [10]
国泰海通证券 10 月基金投资策略:A股持续演绎慢牛行情,相对偏向成长配置风格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0 19:22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持续演绎慢牛行情,后续A/H股指有望走出新高,市场调整被视为机会[1][13] - 建议后续基金配置在整体维持均衡风格的前提下,适度偏向成长风格[1][66] -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可对黄金和美股相关ETF进行一定配置[1][68] 资本市场分析与展望 投资环境分析 - 2025年9月A股延续慢牛行情,反内卷政策效果在8月PPI数据中有所显现,各主要宽基指数全月继续上涨[8] - 9月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与过去三年同期均值大体相当,涨幅基本符合季节性[10][66] - 9月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共有13个行业上涨,表现前五的行业为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电子、房地产和传媒[8] - 受益于锂电池板块利好及AI板块热度不减,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电子和传媒行业表现亮眼[8] - 过去一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9406亿元,DR001利率下行14.62bp至1.32%,DR007利率上行2.17bp至1.53%[9] 股票市场展望 - 中国股市不会止步于此,市场调整是机会,后续A/H股指还有望走出新高[13][66] - 风格不切换,新兴科技依然是主线,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周期[15][66] - 建议增配周期金融,金融板块在经历调整后已基本回吐年中以来涨幅,股息回报潜在提高[15][66] - 看好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品,如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15] - 港股科技医药有望延续修复[15][66] 债券市场展望 - 10月债市大概率进入平台期,整体或是震荡企稳[17][67] - 四季度债市可能"前不弱,后不强",未必再现"10月先弱"的行情规律[17][20] - 部分债种如政金债、二永可能有阶段性修复机会,超长债适合参与部分结构性策略[20][67] 基金月度动态 基金测算仓位变化 - 主动股混基金和偏债基金权益仓位近5个月以来持续小幅回落[21] - 主动股混基金目前权益仓位变化趋势仍保持向上,但近期降温态势明显[21] - 偏债基金的权益仓位已回到近1年较低水平[21] - 主动股混基金维持对TMT和中游制造板块的配置偏好,9月份这两个板块占比继续提升[37] - 偏债基金维持对上游周期板块的偏好,9月份TMT和中游制造板块占比有明显提升[37] 风格基金业绩 - 2025年9月全部风格基金平均业绩表现为正,成长风格基金业绩领先,月度平均收益为8.03%[48] - 均衡和价值风格基金的平均收益分别为3.27%和2.79%[48] - TMT板块基金月度平均收益达7.86%,中游制造板块基金平均收益为8.30%[48] - 港股基金9月获得6.27%的平均收益,表现优于均衡和价值风格基金[48] 新发基金概况 - 2025年9月共有201只新基金成立,数量创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新发基金总募集规模为1673.39亿元[56] - 平均募集规模为8.33亿元,低于2022年以来平均水平[56] - 权益型基金发行规模为961.36亿元,发行规模占比为57.4%,是新发基金市场主要对象[57] - 债券型基金发行规模为613.82亿元,发行规模占比为36.7%[60] 基金投资策略 股混基金配置 - 建议在整体维持均衡风格的前提下,适度偏向成长,并关注基金经理选股和风控能力[66] - 价值风格关注南方品质优选;成长风格关注易方达环保主题、华安成长创新[66] - 均衡灵活品种关注博道惠泰优选、广发多因子[66] - 主题型基金关注国泰消费优选、华泰保兴成长优选、景顺长城品质长青、富国新兴产业[66] - 港股基金可关注嘉实港股优势[66] 债券基金配置 - 建议关注久期灵活的利率债和重配高等级高流动性信用债的产品[67] - 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固收+基金具备一定配置价值[67] - 品种选择上关注华安安浦、富国天利增长债券、中欧丰利[67] QDII和商品型基金配置 - 美联储降息后,宏观流动性改善与实际利率下降有利于降低黄金持有成本,支持金价表现,可适当配置黄金ETF[68] - 美股阶段性具备较高风险回报比与战术性配置价值[68] - 品种选择上关注易方达黄金ETF、华安易富黄金ETF、广发纳斯达克100ETF、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68]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 积极型投资者配置70%权益类基金、20%债券基金和10%货币市场基金,其中国内主动型股混基金占55%[71] - 稳健型投资者配置45%权益类基金、25%债券基金和30%货币市场基金,其中国内主动型股混基金占30%[71] - 保守型投资者配置20%权益类基金、40%债券基金、40%货币市场基金,其中国内主动型股混基金占10%[72]
机构投资者买了哪些基金?权益TOP10全是ETF,增持港股主题产品
新浪财经· 2025-09-03 20:53
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持仓总览 - 截至2025年6月底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募基金份额达13.91万亿份 较2024年底增加2372.71亿份 [1] - 债券基金以79001.86亿份成为机构持有份额最多的基金类型 [1] - 货币市场基金遭遇最大幅度减持 环比下降4.69% [1] 股票型基金持仓变化 - 机构持有股票型基金份额增加2214.06亿份 达1.65万亿份 [2][3] - 股票基金持有份额占比回升至45% [1] - 机构持有份额前十的权益产品均为ETF基金 [8] 重点股票型ETF持仓动态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获最大增持 机构持有份额增加218.27亿份至527.27亿份 [3][5]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825.66亿份居机构持有首位 上半年增持77.67亿份 [5][6] - 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分别被持有662.29亿份和529.3亿份 增持48.66亿份和55.33亿份 [7] -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分别获增持99.5亿份和91.75亿份 [5] 债券基金配置偏好 - 机构增持债券基金1446.27亿份 [9] - 被动指数债基和混合二级债基获重点增持 分别增加607.34亿份和625.14亿份 [9] - 汇添富投资级信用债指数获增持104.94亿份至221.27亿份 [10] - 中欧丰利混合二级债基获增持65.9亿份至115.28亿份 净值回报达6.15% [10] 机构投资者结构调整 - 中国人寿保险增持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六成份额至45.74亿份 [4] - 中央汇金资管新进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第一大持有人 增持112.37亿份 [6] - 国泰中证A500ETF遭中国人寿保险减持5.25亿份 中国平安人寿减持2.68亿份 [7] - 货币基金遭遇最大规模减持 机构持有减少1722.72亿份至3.63万亿份 [11]
一季度千亿资金涌入“固收+”产品
中国证券报· 2025-04-30 05:43
基金规模增长 - 中欧丰利一季度净申购超57亿份,规模新增超62亿元,迈入百亿级基金行列 [1][2] - 景顺长城景颐双利一季度净申购超28亿份,规模新增超50亿元,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2] - 永赢添添悦6个月持有和永赢稳健增强一季度规模新增均在40亿元以上 [3] - "固收+"产品一季度总规模新增超千亿元,相比2024年下半年明显回暖 [1] 资产配置 - 中欧丰利持有A股、港股、可转债的仓位分别为8.85%、8.56%、7.13% [1][2] - 景顺长城景颐双利持有股票、可转债的仓位分别为17.99%、20.61% [2] - 永赢稳健增强一季度末股票仓位为22.18%,相比2024年末增加超6个百分点 [4] - "固收+"产品股票仓位略有提升,增配黄金、钢铁、汽车等板块 [5] 投资策略 - 中欧丰利积极参与港股投资,调节债券久期,把握可转债机会 [2] - 景顺长城景颐双利债券组合以中低久期信用债为主,股票增配食品饮料、医药、军工 [2] - 永赢添添悦6个月持有择机把握利率债和信用债机会,加大可转债、ETF仓位 [3] - 永赢稳健增强以"稳定债底,权益资产增强"策略为主,超额收益靠权益选股实现 [3] 市场表现 - 中欧丰利A份额一季度收益率为1.78%,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2] - 景顺长城景颐双利A份额一季度收益率为0.47% [2] - 永赢稳健增强A份额收益率达到2.57%,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一 [3] - 泰豪科技、泡泡玛特一季度涨幅均超过70%,长源东谷、中孚实业等涨幅超30% [4] 行业趋势 - 一季度"含权量"较低的"固收+"产品更受青睐,银行系机构偏好一级债基、二级债基 [4] - "固收+"产品最大回撤幅度大多控制在1%以内,收益率基本维持在0.5%以上 [4] - 投资者关注基金回撤约束能力和投资策略差异性 [5]
债市持续调整下,如何挑选债券基金?
雪球· 2025-03-21 15:57
国债期货及债券基金表现 - CFFEX30年期国债期货从2025年2月7日的121.75点回落至3月18日的113.70点,下跌805个基点;同期CFFEX10年期国债期货下跌195个基点 [2] - 鹏扬中债30年国债ETF下跌6.87%,国泰上证10年国债ETF下跌2.24%,反映国债期货的下跌幅度 [2] - 2025年2月10日至3月17日,短期纯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18%,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为-0.79%,混合型一级债基为-0.35%,二级债基为+0.20% [3] 债券基金筛选策略 - 短期纯债型基金中23.69%获得正收益,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10.68%获得正收益 [4] - 涨幅靠前的短期纯债基金包括博时月月兴30天、招商招财通理财、嘉合磐泰短债等,中长期纯债基金包括银河睿鑫、国泰睿元一年定开、格林泓裕一年定开等 [4][5] - 表现较好的债基投资组合以企业短期融资券、AAA中期票据、同业存单、二永债等为主,避开国债品种 [6] 二级债基的收益增厚策略 - 二级债基通过权益资产配置获得正收益,推荐华商恒益稳健、南方宝嘉、华夏兴源稳健等含港股的二级债基 [6] - 近期表现靠前的二级债基还配置了科技股或可转债,如华商丰利增强、富国优化增强、金鹰元丰等 [7] - 部分基金通过调整科技板块和配置高性价比可转债增厚收益,兼顾转股溢价率、转债价格等因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