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icon
搜索文档
日央行抛售ETF持仓惹争议!投资者担忧股市将受冲击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20:49
出售ETF会如何影响市场? 减少庞大的ETF持仓将有助于日本央行开始表现得更像一个正常的中央银行。此举标志着日本央行进入 一个新阶段——在经历数十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通过购买ETF来刺激经济、对抗通缩)之后,日本 央行正尝试回归常态。 然而,抛售计划也存在风险,在日本股市今年正创下历史新高之际,可能削弱市场对日本股市的信心。 数据显示,日本央行通过ETF持有的股份相当于日本股市总市值的约7%。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日本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为0.5%不变,为连续第五次会议按兵不动,符合市场 预期。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宣布将在市场上出售持有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日本房地产投资 信托基金(J-REITS)。 具体来看,日本央行将以每年约3300亿日元(账面价值)的速度抛售ETF持仓,以每年约50亿日元的速度 抛售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是日本央行首次提及处置其ETF持仓的具体计划。截至2025年3月底,日 本央行持有的ETF账面价值为37万亿日元,市值达70万亿日元。而根据摩根士丹利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策 略师计算,截至9月中旬,日本央行持有的ETF市值约79.5万亿日元,未实现收益约为43.8万亿日元。 ...
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则迎修订 整体降费约300亿元
期货日报· 2025-09-05 22:01
同时,《规定》通过优化赎回费制度安排,约束短期行为。一方面,将现行"赎回费部分归基金资产所 有,部分归基金销售机构所有"的制度安排,优化为"赎回费全部归基金财产所有",引导基金销售机构 通过提供持续性服务,由赚取"流量"收入向赚取"保有"收入转变。 另一方面,统一赎回费收取标准,明确除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除外,各类基金及其份额均按相同标准收取赎回费,鼓励投资者长期持 有。 据了解,2023年7月,证监会制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基金管理人-证 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逐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投资成 本。此次基金销售费用改革,是分阶段推进费率改革的"最后关键一步"。 具体来看,本次降费力度较大,将股票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 0.8%;将混合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5%;将债券型基金的认购费 率、申购费率上限由0.6%、0.8%,调降至0.3%。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 0.6%/年,调降至0 ...
时隔十二年再迎修订,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呈现四大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9-05 20:26
核心观点 - 证监会修订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调降认购费 申购费 销售服务费率水平 优化赎回安排 设置差异化尾随佣金上限 建立直销服务平台 旨在降低投资者成本 引导销售机构转向长期服务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2][3][4][7] - 三个阶段费率改革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其中第三阶段销售费用改革降费约300亿元 降幅达34% [2][5][6][7] 费率调整 - 股票型基金认购费率 申购费率上限由1.2% 1.5%调降至0.8% 混合型基金由1.2% 1.5%调降至0.5% 债券型基金由0.6% 0.8%调降至0.3% [2] - 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 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由0.4%/年调降至0.2%/年 货币市场基金由0.25%调降至0.15%/年 [2] - 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 [3] 赎回费优化 - 赎回费全部归基金财产所有 不再部分分配给销售机构 引导销售机构从赚取流量收入转向赚取保有收入 [3] - 统一赎回费收取标准 除ETF 同业存单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等除外 各类基金及其份额按相同标准收取赎回费 鼓励长期持有 [3] 尾随佣金安排 - 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基金的保有量 维持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不超过50%的上限 [3] - 向机构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的保有量 维持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不超过30%的上限 债券型基金 货币基金由30%调降至15% 鼓励发展权益类基金 [4] 直销服务平台 - 建立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 提供集中式 标准化 自动化的一站式全流程数据信息交互服务 解决直销运营成本高 效率低 风险大等问题 [4] 费率改革阶段 - 第一阶段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由1.5%下调至1.2%以下 托管费率由0.25%下调至0.2%以下 每年让利约140亿元 [6] - 第二阶段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 被动股票型基金交易佣金费率不得超过0.26% 其他类型不得超过0.52% 每年让利约68亿元 [6] - 第三阶段调降认申购费等销售环节费率 每年让利约300亿元 [7]
中央汇金:已再次增持ETF
新华网· 2025-08-12 13:58
市场信心与投资行为 - 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1] - 公司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 [1] - 公司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1] 未来增持计划 - 公司未来将继续增持ETF产品 [1] - 增持行为旨在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
加码权益投资 银行理财入列“耐心资本”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22
银行理财权益资产配置现状 - 银行理财已建立涵盖转债、红利、价值、宽基、黄金、全球配置、量化等在内的权益资产投资体制和机制,但权益配置占比仍较低[1] - 截至2024年末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余额0.83万亿元,占总资产2.58%,2024年3月末占比微升至2.6%[1] - 配置受限主因包括负债端束缚、客户低风险偏好、投研能力及资管系统建设不足[1] 权益资产配置新途径 - 指数化投资成为重要方向,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公司近期集体发声将增持ETF,布局指数及指数增强策略产品[2] - 挂钩被动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近期多只产品完成募集[2] - 理财公司积极参与IPO网下打新及港股基石投资,光大理财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深交所主板IPO信通电子网下打新,申报900万股[3] 港股IPO基石投资案例 - 中邮理财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获配5000万美元基石份额,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获配2000万美元[3] - 工银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获配2000万美元,并参与IFBH港股IPO获配400万美元"基石+锚定"份额,成为首家布局新消费领域港股IPO的理财公司[3] - 银行理财通过指数化投资和IPO参与逐步向"耐心资本"转型,但需强化资产准入、投后管理、产品设计等能力[3]
理财资金加码增配权益:指数化布局升温,调研超1200只A股个股
快讯· 2025-07-11 17:06
理财公司增配权益资产 - 多家理财公司集体发声将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持续增持ETF 包括中银理财 中邮理财 交银理财 浦银理财等 [1] - 理财公司布局指数策略 指数增强策略等各类含权类理财产品 [1] - 近期一批挂钩被动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完成募集 上半年指数化投资理财产品数量显著多于去年同期 [1] 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 - 上半年24家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达1473次 涉及个股1249只 包括宁银理财 招银理财 兴银理财等 [1] - 被调研个股中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板块分别有320只 295只 22只 合计占比达51% [1]
理财公司谋划下半年突围战 权益另类资产成收益新支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6-27 04:27
行业趋势 - 银行理财行业面临资产荒和债市波动挑战,传统固收资产收益下降,重构投资范式迫在眉睫 [1] - 市场呈现"低利率、高波动"特征,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1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 6%-1 7%区间震荡 [1]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一季度末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余额分别为13 68万亿元、7 27万亿元、4 20万亿元,占比43 9%、23 3%、13 5% [1] 投资策略转型 - 理财公司需从单一资产转向多元策略,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拓宽收益来源,提升资管能力 [2] - 海外市场经验显示,初期通过信用挖掘、杠杆和久期策略获取收益,但随着利差收窄,市场进入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新阶段 [2] - 招银理财下半年将加大类固收增强型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布局,优化交易策略,配置红利低波组合、市场中性策略和REITs等 [2] - 汇华理财强调全球多元资产配置思路,分散风险并捕捉更多收益机会 [2] 资产类别偏好 - 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另类资产与权益类资产,下半年股债金均衡配置更具优势 [3] - 黄金配置价值显著但价格处于高位,债券市场受益于低通胀环境,股市有望迎来资金推动型上涨 [3] - 招银理财将基于客户风险偏好,寻找收益优于债券的资产类别,科技与红利策略仍具优势,政策驱动的新消费领域可能成为超额收益来源 [4] - 理财公司加大对黄金主题理财产品布局,截至6月26日,名称带"黄金"字样的理财产品共有46只 [4] 绝对收益目标 - 理财公司以实现绝对收益为核心目标,注重风险控制和回撤管理 [5] - 多元资产组合和分散化配置可提升收益确定性,降低极端损失风险,匹配理财客户需求 [5] - "固收+期权"与多资产策略是实现绝对收益的核心策略,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控制在10%以内以控制回撤 [5] 含权产品发展 - 招银理财战略目标是打造"以绝对收益目标为主、相对收益目标为辅"的含权产品体系,PR3及以上含权产品规模2400余亿元 [6] - 理财公司响应"长钱长投"政策号召,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增持ETF,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6] - 一季度末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较年初增加约200亿元,存续规模升至0 08万亿元,占比0 27% [6]
穆迪:散户投资者对私人信贷敞口不断增加将带来风险
智通财经网· 2025-05-08 11:43
私人信贷市场趋势 - 自2014年以来私人信贷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增长至超过2万亿美元 [1] - 自大流行以来美国和全球信贷市场的份额逐渐从公开市场的银行转移到私人信贷公司 [1] - 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持续推出吸引散户投资者投资私人信贷和其他类型私人资产的基金 [1] 散户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 散户投资者对私人信贷领域的敞口加速增加主要因开放式永续基金的兴起 [1] - 开放式永续基金相比传统封闭式基金限制更少 [1] - 专注于私人信贷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越来越受欢迎 [1] 产品结构与流动性风险 - 面向散户投资者的ETF和永续基金在投资接受和赎回方面提供更大灵活性 [2] - 灵活性带来类似银行挤兑的风险如硅谷银行案例所示 [2] - 永续基金的信贷协议中贷款方和借款方的限制(契约)比封闭式基金更宽松 [2] 市场影响与关键挑战 - ETF兴起可能重新定义进入私募市场的渠道但需适当保障措施 [1] - 散户资金可能显著扩大私募市场规模但流动性管理和透明度是长期成功关键 [2]
深交所投教丨“ETF投资问答”第42期:如何通过ETF构建风格配置策略
指数型基金与ETF发展 - 近年来中国指数型基金快速发展,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5] - 深交所推出《深交所ETF投资问答》系列解读,本期聚焦通过ETF构建风格配置策略 [5] 风格轮动策略框架 - 风格轮动指依据ETF特征进行交易的行为,常见类型包括大小盘轮动、成长价值轮动 [6] - 风格轮动分析需对比指数间相对强弱,预测难度较高 [6] 价值成长轮动策略 - 价值类股票具有更高安全边际,成长类股票具备更好盈利前景 [9] - 可通过观察相对业绩增速趋势或估值指数来衡量价值与成长风格轮动 [9] 大小盘轮动策略 - 大小盘轮动需结合市场环境和经济周期变化,参考月频宏观经济数据辅助判断 [10] - 大盘股在经济上行阶段盈利增速更高,下行阶段受冲击更显著 [10] - 小盘股对流动性敏感度更高:流动性扩张时表现更佳,收紧时大盘股更具优势 [12]
指数化投资提速扩容 ETF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经济日报· 2025-04-28 14:39
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ETF规模于4月24日达到4.06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1] - 股票ETF是规模增长主力军,自2004年首只产品问世后,突破1万亿元耗时16年,而2020年后加速明显:2023年8月突破2万亿元,2024年9月突破3万亿元,2025年4月突破4万亿元 [1] - 规模扩容持续提速,反映出投资者对指数化投资工具的认可度增强 [1] ETF产品优势与投资者需求 - ETF具备交易便捷、费用低廉、风格稳定、风险分散等优点,满足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社保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 [2] - 覆盖股、债、商品等多资产类别的ETF产品池提供系统化组合风险管理工具,帮助实现更优风险收益平衡 [2] - 首批9只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于4月14日开始募集,自由现金流作为企业财务健康核心指标,适合大类资产配置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新"国九条"明确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包括《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丰富产品体系、优化注册发行、完善运作机制等举措 [2] - ETF市场有望持续扩容,跨资产、跨市场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涵盖宽基、行业、主题等策略型指数,ESG、碳中和等新兴主题ETF加速布局 [3] ETF投资策略与注意事项 - 个人投资者需了解ETF类型(宽基、行业、主题等)、基础资产、管理费、流动性等要素,选择适合自身投资目标的产品 [3] - 分散投资可降低单一ETF风险,需关注跟踪误差、流动性风险(低成交量导致高买卖价差)及跨境ETF的汇率波动影响 [4] 行业专家观点 -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指出,ETF标准化、透明化的工具属性成为资产配置新范式,"ETF通"等创新渠道助力全球资产配置 [1][3] - 南开大学教授田利辉强调,ETF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市场参与途径,但需具备相关知识以优化选择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