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媒体报道丨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国家能源局· 2025-09-02 09:49
核心观点 - 广东海洋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251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 跃居全国第一[6]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8.3% 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 同比增长7.5%[6] - 构建风渔旅融合新业态 形成"能源-养殖-冷链-文旅"和"风电-制氢-甲醇-航运"两条产业链[9] 产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6]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251万千瓦 全国第一[6] - 建成研发制造安装运维检测全产业链 产业发展跻身全国领先水平[6] 技术创新成果 - 海上风电领域:阳江500千伏无功补偿站 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 双转子漂浮式风电平台等首创性科技成果[8] - 深海油气领域:乌石油田群实现生产水零排放 恩平油田群投用全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8] - 海工装备领域:全球首艘11000米超深水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世界首台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8] - 氢能领域: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 深圳全球单体最大电解海水制氢工程[8] 重点项目与合作 - 中广核建成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9] - 打造"伏羲一号"风渔融合平台 共建红海湾实验室[9] - 签约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 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关键技术研究 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10] - 启动大湾区绿色船燃产业创新联合体[10] 发展战略 - 广东省委作出"1310"具体部署 将海洋强省建设作为"十大新突破"之一[4]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成国家级能源研发创新平台 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6] - 开展风渔融合 核风光融合 综合能源岛三种海上能源融合模式探索[9]
锚定海洋强省目标 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释放“向海图强”新信号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6:55
会议概况 - 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能源局指导 中国广核集团主办 主题为"向海图强能创未来" 集中展现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在海洋能源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研究探讨海洋能源发展新技术 新模式 新业态 [1] - 来自政府单位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开发企业 产业链企业的400余名代表参会 [1] 海洋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 同比增长7.5%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8.3% [2]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251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 跃居全国第一 [2] 技术创新成果 - 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 南方电网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明阳天成号"双转子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等首创性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 [3] - 全球首艘11000米超深水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 配备3000平方米船载实验室 [3] - 研制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 [3] - 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工业级制氢示范项目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水淡化 电解制氢协同技术 [4] -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电解海水制氢示范工程在深圳实施 [4] - 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乌石油田群实现生产水零排放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恩平油田群投用 [3] 产业融合发展 - 建成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 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示范运行六年 [6] - 构建风 渔 旅及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链条 延展"能源—养殖—冷链—文旅"融合发展轴线 催生"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绿色能源产业链 [6] - 中国广核新能源开展风渔融合 核风光融合 综合能源岛三种海上能源融合模式探索 [6] 重点项目签约 -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项目" [7] -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首台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7]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集集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 [7] - 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船燃产业创新联合体 [7] 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广核集团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 建成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 [2][4][5] - 与汕尾市共建红海湾实验室 [5]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扎根海南再造一个“新明阳”
海南日报· 2025-08-31 00:35
公司战略布局 - 明阳集团2020年开始在海南进行产业布局 计划扎根海南并再造一个"新明阳" [2] - 公司充分发挥全球领先的装备技术、应用场景和供应链协同优势 目标实现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集群 [2] - 在三亚布局深远海国家深蓝科创中心和国际总部 打造世界一流海洋能源研究院 [2] - 携手巴斯夫、道达尔等国际能源化工巨头及央国企 打造海洋智能装备和绿色化工能源全球科创高地 [2] 产业项目进展 - 全球最大风轮292米叶片在东方市成功下线 [2] - 在临高打造海上漂浮式风电母港 [2] - 建设全球首个百万吨级绿色电氢氨醇基地 [2] - 在东方市布局10兆瓦至30兆瓦全球化超级灯塔工厂 [3] - 在文昌市布局商业航天新产业 建设40条产线并实施垂直产业链整合 [3] 市场拓展规划 - 通过推进海洋能源、海上风电等产业集群化 借助海南自贸港优势拓展国内外市场 [3] - 计划2027年为国家级星网工程提供1000颗卫星深空电源系统 [3] - 推动海洋技术高端化 将海南打造为国家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地和策源地 [2]
亨通光电(600487):业绩符合预期 特种光纤+深海领域赋能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8-28 20:29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收320.5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1] - 第二季度营收187.8亿元,同比增长26.6%;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3.6%,主要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1] - 上半年毛利率13.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净利率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主因产品结构变化 [1] 费用与运营效率 - 四项费用率7.9%,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降低1.1个百分点 [1] - 财务面保持稳定,费用控制良好 [1] 光纤光缆业务进展 - 超低损耗光纤、海洋光纤、空芯光纤等高端产品商业化加速,空芯光纤在特定波段损耗值≤0.2dB/km,达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批量交付能力 [1] - AI先进光纤扩产项目投入建设,计划2026年2月竣工,特种光纤占比预计持续提升 [1] 海洋能源与海缆业务 - 上半年新中标海洋能源项目超26亿元,国内外订单充足 [2] - 加速射阳生产基地产能爬坡,交付进度有望加快 [2] - 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约200亿元,涵盖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 [3] 海洋通信与深海业务 - 预计2025年底投产海光缆超600条,国内可参与系统达77个,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 [3] - 公司参与亚太五号、PEACE、巴西亚马逊等全球海光缆项目,为全球唯四、国内唯一具备跨洋光缆工程能力的企业 [3] - 海洋通信业务在手订单约75亿元,其中PEACE项目订单超3亿美元 [3] 盈利预测与业务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7亿元、39.0亿元、45.2亿元,对应PE为15倍、13倍、11倍 [3] - 特种光纤(如空芯光纤)后续有望放量,光纤业务毛利率预计进一步改善 [1][3] - 海外电力客户及特种电缆销售持续扩大,毛利率或持续改善 [2]
油气净产量创历史新高,天然气产量增幅达12%! 中国海油中期净利695亿元穿越油价周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20:0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业收入2076.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95亿元 [1] - 油气净产量达384.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创历史同期新高 [1][2] - 天然气产量14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1][3] - 桶油主要成本稳定在26.94美元/桶油当量,略低于去年同期 [1][3] - 在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同比下跌15.1%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同比跌幅为13%,优于国际同业 [1][4] 产量与成本优势 - 国内外10个重点油气田项目顺利投产,包括渤中26-6、文昌9-7及巴西Buzios7、Mero4等 [2] - 天然气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深海一号大气田高峰年产气量预计超45亿立方米 [3] - 成本控制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科技创新实现,智能注采技术使海上油田自然递减率控制在9.5% [3][6] - 优智钻完井示范项目提速26%,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6] 战略布局与资本开支 - 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1250亿—1350亿元,上半年已完成576亿元 [5] - 勘探获得5个新发现和18个含油气构造评价,包括国内锦州27-6、海外圭亚那深水等项目 [5] - 首次签署哈萨克斯坦勘探新区块石油合同,拓展国际资源布局 [5]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 推广地球物理技术、智能注采技术及优智钻完井技术,直接降低开采成本 [6] - "深海一号"智慧气田获评中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采用AI+卫星遥感+无人装备提升运营安全 [6] - 绿电发电量超9亿千瓦时,海上风电和CCUS项目(如恩平15-1平台)推动绿色转型 [6] - 规划在渤海油田建成中国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实现二氧化碳产、注、储一体化 [6] 股东回报与市场认可 - 2025—2027年分红支付率提升至不低于45%,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支付率达45.5% [8] - 光大证券维持"买入"评级,长江证券指出公司估值有提升前景 [9] - 机构认可源于高质量增储上产能力、成本控制优势及能源安全趋势受益地位 [9] 政策与行业协同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化,与公司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战略高度契合 [7] - 公司定位为国内海上油气开发领军企业,直接受益于全球能源安全需求上升趋势 [9]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全资子公司中标海洋系列项目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01 03:27
中标项目概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中标/预中标国内外多个海洋能源项目,包括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500kV海底电缆供货及敷设、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B区项目220kV和35kV光纤复合海缆及附件等 [1] - 国际市场方面,连续中标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油气项目、巴西高压电力互联项目和越南海上风电项目 [1] - 以上项目金额合计约17.22亿元人民币 [1] 中标对公司的影响 - 中天科技海缆是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深耕海底光电缆技术二十余年,承制了我国数十个交流、直流海底电缆标志性示范工程 [2] - 深能汕尾红海湾六海上风电项目是粤东红海湾系列项目的首次招标,公司已连续中标多个超高压海缆项目,包括中广核阳江帆石二500kV交流海缆和南网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500kV直流海缆 [2] - 中标项目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58%,对后续年度经营业绩将有积极影响 [2]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海洋能源赛道,以高端化、智能化产品服务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强项目交付质量管控和运维服务体系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