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沪深港ETF
icon
搜索文档
5月27日ETF晚报丨多只医药生物板块ETF逆市上涨;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今起发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7:18
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震荡下挫,上证综指下跌0.18%,深证成指下跌0.61%,创业板指下跌0.68% [1] - 日经225、恒生指数与北证50走势排名靠前,日涨跌幅分别为0.51%、0.43%与0.08% [4] - 近5个交易日日经225、恒生指数与沪深300的走势排名靠前,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0.52%、-1.26%与-1.51% [4] 板块表现 - 纺织服饰、医药生物与美容护理今日走势排名靠前,日涨跌幅分别为1.3%、0.97%与0.88% [6] - 有色金属、电子与汽车的走势排名靠后,日涨跌幅分别是-2.07%、-1.28%与-1.05% [6] - 近5个交易日银行、医药生物与煤炭的走势排名靠前,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0.51%、0.2%与0.06% [6] ETF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ETF规模合计逾4万亿元,沪市ETF总市值为29625.45亿元,深市ETF总市值为10947.55亿元 [3] - 跨境型ETF表现最优,平均涨跌幅为0.60%,商品型ETF表现最差,平均涨跌幅为-0.67% [9] - 股票型ETF中涨幅靠前的产品为创新药ETF华泰柏瑞(1.96%)、创新药沪深港ETF(1.86%)和创新药ETF沪港深(1.80%) [11][12] 医药生物行业 - 多只医药生物板块ETF上涨,创新药ETF华泰柏瑞上涨1.96%,创新药沪深港ETF上涨1.86%,创新药ETF沪港深上涨1.80% [1] - 多项国产创新药研究内容入选2025年ASCO大会,反映国内医药研发呈蓬勃态势 [1] - 创新药板块重点关注抗肿瘤、自免、GLP-1、干细胞、基因治疗等方向 [1] 浮动费率基金 -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于5月27日起发行,16家基金公司参与 [2] - 首批产品设置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三档费率水平 [2] - 投资者持有一年以后赎回产品时,管理费将根据年化收益水平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情况调整 [2] ETF成交情况 - 股票型ETF中成交额排名前3位的产品为A500ETF基金(27.14亿元)、A500指数ETF(24.66亿元)和沪深300ETF(22.85亿元) [14][16] - 债券型ETF中成交额最高的是短缺ETF(116.04亿元)和政金债券ETF(92.07亿元) [16] - 商品型ETF中黄金ETF成交额最高(44.73亿元),跨境型ETF中恒生科技指数ETF成交额最高(41.00亿元) [16]
金融工程日报:A股午后单边下行,汽车、医药逆市走强、大金融普跌
国信证券· 2025-05-24 19:00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日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封板率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统计涨停股票在收盘时仍保持涨停的比例,反映市场情绪强度[1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封板率=\frac{最高价涨停且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最高价涨停的股票数}$$ 统计上市满3个月以上的股票,计算当日最高价涨停且收盘仍涨停的股票占比[17] - 模型评价:高频指标,能有效捕捉短期市场情绪变化 2. **连板率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衡量涨停股票的持续性,反映市场热点延续性[1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连板率=\frac{连续两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昨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 基于前一日涨停股票池,计算次日仍涨停的比例[17]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封板率模型:20250523封板率59%(较前日+4%)[17] 2. 连板率模型:20250523连板率27%(较前日+5%)[1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基差计算市场对未来预期的风险溢价[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年化贴水率=\frac{基差}{指数价格}×\frac{250}{合约剩余交易日数}$$ 分别计算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主力合约的贴水率[28] - 因子评价:反映市场情绪分化,小盘股贴水率显著高于大盘股 2. **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监测大资金交易偏好[2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折价率=\frac{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当日成交份额的总市值}-1$$ 统计近半年日均折价率5.42%,20250522当日折价率7.12%[2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因子(20250523): - 上证50:9.15%(近一年16%分位)[28] - 沪深300:12.23%(近一年11%分位)[28] - 中证500:21.24%(近一年8%分位)[28] - 中证1000:25.85%(近一年5%分位)[28] 2. 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近半年均值5.42%,当日值7.12%[26] 其他市场指标 1. 两融余额因子:截至20250523为9138亿元(融资余额9055亿,融券余额84亿)[19] 2. ETF折溢价因子:科创板新能源ETF溢价2.15%,创新药沪深港ETF折价0.66%[23]
金融工程日报:A股午后单边下行,汽车、医药逆市走强、大金融普跌-20250524
国信证券· 2025-05-24 17:58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日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封板率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统计涨停股票的封板情况来反映市场情绪和资金热度[17] - 具体构建过程: $$封板率 = \frac{最高价涨停且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最高价涨停的股票数}$$ 计算范围限定于上市满3个月以上的股票,动态跟踪每日数据[17] - 因子评价:高频指标,对短期市场情绪敏感,但易受极端值影响 2. **因子名称:连板率因子** - 构建思路:衡量涨停股的持续性,反映市场投机强度[17] - 具体构建过程: $$连板率 = \frac{连续两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昨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 需排除ST股等特殊标的[17] - 因子评价:对游资活跃度有较强指示作用 3. **因子名称:股指期货贴水率因子** - 构建思路:利用期货与现货价差反映市场预期[28] - 具体构建过程: $$年化贴水率 = \frac{基差}{指数价格} \times \frac{250}{合约剩余交易日数}$$ 跟踪四大股指期货主力合约(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28] - 因子评价:对冲成本指标,极端贴水预示市场恐慌 4. **因子名称: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大宗交易溢价水平观测机构动向[26] - 具体构建过程: $$折价率 = \frac{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当日成交份额的总市值} - 1$$ 采用半年滚动窗口计算均值[26] 因子回测效果 1. **封板率因子** - 当日取值:59%(较前日+4%)[17] - 历史分位:未提供 2. **连板率因子** - 当日取值:27%(较前日+5%)[17] - 历史分位:未提供 3. **股指期货贴水率因子** - 上证50:年化贴水率9.15%(16%分位)[28] - 沪深300:年化贴水率12.23%(11%分位)[28] - 中证500:年化贴水率21.24%(8%分位)[28] - 中证1000:年化贴水率25.85%(5%分位)[28] 4. **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 - 当日取值:7.12%[26] - 半年均值:5.42%[26] 注:报告中未涉及量化模型构建内容,故未总结相关模型[1][2][3][4]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今日盘中涨超2%,医药板块或迎结构性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4:34
创新药沪深港ETF表现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今日盘中涨幅超过2% [1] - 该ETF跟踪SHS创新药(人民币)指数(931409),覆盖A股创新药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成分股具有高研发投入和成长性特征 [2] 海外政策影响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制药企业按"最惠国待遇"定价,可能打破现行国际药价梯度,长期或推动全球药企调整定价策略 [1] - 若美国仿制药市场因价格压缩出现供应短缺,中国具备ANDA批件的仿制药企业或迎来份额提升机会 [1] 中国创新药产业机遇 - 中国创新药具备研发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有望成为BD交易首选,加速向"创新主导"转型 [1] - CXO产业链或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1] - 创新药出海交易、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创新药丙类医保目录落地等因素有望推动板块盈利和估值双升 [1] 医药板块整体趋势 - 国内集采政策优化、医疗设备招标复苏、内需复苏等积极因素或进一步打开医药板块情绪和估值抬升空间 [1]
ETF日报:沪深港三地优质创新药公司,为一键布局三地创新药提供了绝佳的配置工具,可关注创新药沪深港ETF
新浪基金· 2025-05-22 20:51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下跌7.38点,跌幅0.22%,报收3380.19点,成交额4383.35亿元;深证成指下跌74.6点,跌幅0.72%,报收10219.62点,成交额6643.55亿元;创业板指下跌19.82点,跌幅0.96%,报收2045.57点,成交额2940.63亿元 [1] - 板块分化明显:游戏股午后走强,银行股持续强势,固态电池概念、化工概念集体调整,消费板块走弱且美容护理方向领跌,个股普跌超4400只 [1] - 近期盘面高位震荡,热点散乱且持续性差,主因政策节奏不确定及行业景气度波动影响投资者信心 [1] 港股动态 - 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推出政策吸引新兴行业及龙头企业赴港上市,2025年已有23家企业登陆主板,IPO募资额受“新经济企业首发”和“A股企业回流”双重推动 [1] - 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首日涨16.43%,报306.2港元,总市值1.39万亿港元,募资356.57亿港元,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蜜雪冰城、赤峰黄金等龙头已上市,恒瑞医药等40余家A股公司计划赴港 [2][4] - 港股IPO市场回暖:2024年募资额全球第四,2025年有望继续增长;恒瑞医药暗盘交易涨超26%,创新药占比达50%,累计达成14笔对外授权合作 [4][5] 行业聚焦 - 军工板块受资金追捧:近5日军工ETF流入超8亿元,年内份额增40%,规模达140亿元;行业预收账款1772亿元(较年初+5.36%),预付账款723亿元(同比+8.31%) [6][10] - 军工行业驱动因素:印巴局势紧张(中国对巴军贸占全球份额60%)、实战表现亮眼(歼-10C击落印度战机)、“十四五”冲刺及国产替代逻辑 [6][8][9] - 科技与创新药:港股科技ETF覆盖互联网、新能源车、芯片等;创新药沪深港ETF整合三地优质资产 [6] 政策与流动性 - 中央明确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政策保障金融稳定;非美外资(如科威特投资局占比20%)助力港股流动性 [5] -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港股为全球资本提供人民币权益资产投资机会,AI浪潮进一步吸引资本 [5]
5月20日ETF晚报|多只创新药ETF涨超2%;权益类基金发行节奏加快,本周将新发14只指数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7:49
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上证综指上涨0 38%,深证成指上涨0 77%,创业板指上涨0 77% [1] - 恒生指数、北证50与中证1000走势排名靠前,日涨跌幅分别为1 49%、1 22%与0 83% [3] - 近5个交易日北证50、恒生指数与沪深300走势排名靠前,涨跌幅分别为4 85%、2 48%与0 05% [3] 行业板块 - 美容护理、综合与传媒今日涨幅居前,日涨跌幅分别为2 5%、2 12%与1 98% [5] - 国防军工、煤炭与钢铁表现落后,日涨跌幅分别为-0 5%、-0 33%与-0 13% [5] - 近5个交易日综合、美容护理与商贸零售涨幅领先,分别上涨5 91%、5 43%与2 87% [5] ETF市场 - 跨境型ETF平均涨幅1 61%,商品型ETF平均跌幅0 22% [8]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 SH)以3 11%涨幅领跑股票型ETF [10][12] -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 SH)单日上涨5 24%,近5日累计涨幅8 98% [12] 基金发行 - 本周新发基金23只,其中权益类产品16只(占比70%),平均认购周期12 56天 [2] - 新发股票型基金均为指数型或增强型,涵盖科创板综合增强、人工智能等主题 [2] 成交活跃度 - 股票型ETF中A500ETF基金(512050 SH)成交额31 14亿元居首 [13][15] - 债券型ETF政金债券ETF(511520 SH)成交142 86亿元,规模461 9亿元 [15] - 黄金ETF(518880 SH)成交33 25亿元,规模达579 45亿元 [15]
ETF午评:新经济ETF领涨6.79%,金融科技ETF领跌3.14%
快讯· 2025-05-15 11:33
ETF市场表现 - 新经济ETF(159822)领涨6.79% [1] - 东南亚科技ETF(513730)上涨1.29% [1] - 创新药沪深港ETF(517110)上涨0.70% [1] - 金融科技ETF(159851)领跌3.14% [1] - 云计算ETF(516510)下跌3.09% [1] -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下跌3.09% [1] 市场动态 - 市场出现调整迹象 [1] - 宽基指数被建议作为抄底选择 [1]
“破冰者”国泰基金,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性|ETF领航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58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在中国ETF市场采取"逆势者"策略,选择行业主题ETF作为差异化竞争路径,构建覆盖科技、周期、消费、金融等领域的"行业ETF超市"[1] - 2011年推出上证180金融ETF开启"冷门突围"战略,2013年实现"一年三创新"发行国债ETF、纳指ETF、黄金基金ETF,奠定大类资产配置先发优势[2] - 2015年后重点布局证券ETF、军工ETF等差异化产品,2019年推出"科技四杰"(芯片ETF、生物医药ETF、计算机ETF、通信ETF),2020年切入钢铁ETF、煤炭ETF等周期赛道[2][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旗下ETF共66只,总规模1585亿元,排名市场第七,规模前三为证券ETF(311亿元)、中证A500ETF(233亿元)、纳指ETF(136亿元)[4][9] 产品运营与市场表现 - 芯片ETF从2亿规模起步,经历行业爆发后突破百亿规模,煤炭ETF在2021-2024年连续四年实现正收益(50.22%、14.48%、10.97%、1.52%)[3][8] - 中证A500ETF上市7日规模破百亿,17日突破200亿,客户数超15.6万居同类第一,成交笔数最多且平均金额较小[12] - 现金流ETF规模33.6亿元居同类领先,科创综指ETF首发规模15亿且持有人超1万名,注重颗粒度管理提升流动性[13] - 半导体设备ETF聚焦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卡脖子环节,稀缺性逻辑推动资本市场给予更高估值溢价[14][15] 行业洞察与竞争策略 - 公司采取"不追求大的首发,更愿意把资源放到上市以后去'养'"的产品培育策略,强调"在无人问津处播种,在共识形成前卡位"[3] - 构建"产品-服务-生态"闭环,通过颗粒度管理提升流动性,差异化设计打造稀缺性,公众号"ETF和LOF圈"提供十年陪伴式服务[3] - 2024年因宽基ETF竞争加剧导致排名滑落,通过中证A500ETF实现逆袭,反映公司在资源约束与战略定力间的平衡能力[4][5] - 采用"投资市场一体化"架构,从申赎清单管控到分行业深度跟踪再到客户服务,形成精细化运营体系[3][22]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申请股债混合ETF,2025年围绕人工智能主线布局算力端(通信、芯片、半导体设备)和应用端(机器人、智能汽车)[15] - 防守端强化现金流ETF和红利国企ETF(规模从7-8亿增至17亿),形成"中证A500ETF打底+科技与红利哑铃策略"的配置方案[16][21] - 看好创新药领域因政策支持、研发效率提升及商保支付端改善带来的机会,相关产品包括创新药沪深港ETF和生物医药ETF[21] - 指出国内ETF生态需降低发行门槛(当前需2亿规模+1000户)和做市成本,建议借鉴海外"宽进严出"模式[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