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题ETF

搜索文档
股票ETF“百亿俱乐部”扩容,谁最吸金?谁在扫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08
股票ETF"百亿俱乐部"扩容至56只 其中,国泰证券ETF、华宝券商ETF、广发电池ETF、机器人ETF易方达的区间净流入金额分别达到111 亿元、61.92亿元、55.36亿元、53.26亿元。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纪报道记者指出,当前,投资者利用ETF布局权益资产的意愿正逐步增强,资金风 险偏好有所提升,并呈现向部分板块集中的态势。而投资者在把握机会时,需警惕机会集中背后潜藏的 交易拥挤风险。 百亿股票ETF增至56只 A股热点快速轮动背景下,股票ETF"百亿俱乐部"阵容进一步壮大。 据统计,截至9月19日,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的股票ETF共有56只,较6月底增加了9只。新近迈入 百亿队列的股票ETF,以行业主题产品为主,其中,化工、资源、机器人、电池方向的ETF规模增长较 快。个别产品自6月底以来,规模增长了10倍以上。 与此同时,各路资金正加速向热门赛道聚集。9月1日—9月19日,区间净流入金额达到15亿元以上的股 票ETF共有17只,全部为行业主题ETF。 伴随A股市场的演绎,百亿股票ETF的阵容也在发生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在1036只股票ETF(不包括跨境ETF,下同)中,规模 ...
7日吸金超100亿,资金借道ETF猛攻电池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8:12
资金流向与行业主题ETF表现 - 9月1日至9月9日期间,12只股票ETF净流入金额均超10亿元,且均为行业主题ETF [1] - 电池ETF成为资金新追捧对象,广发电池ETF、汇添富电池50ETF、招商电池ETF分别净流入35.23亿元、22.97亿元、21.17亿元 [3] - 芯片、人工智能等赛道遭遇资金流出 [3] 电池ETF资金流入分析 - 名称含"电池"字样的股票ETF在9月1日至9月9日合计吸引超100亿元净流入 [6] - 富国锂电池ETF、电池ETF嘉实净流入金额分别为7.22亿元、6.60亿元 [6] - 近一个月(8月9日至9月9日)汇添富电池50ETF、招商电池ETF回报率均达40% [6] - 资金流入原因包括:电池板块龙头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亮眼、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市场资金从TMT切换至电池领域 [6][7] - 固态电池领域被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出货量达较高规模,市场空间广阔 [7] 券商ETF持续吸金表现 - 国泰证券ETF在9月1日至9月9日净流入50.84亿元,为同期唯一超50亿元流入的股票ETF [9] - 鹏华化工ETF、华宝券商ETF净流入分别为46.88亿元、30.90亿元 [9] - 8月国泰证券ETF、华宝券商ETF已分别净流入88.42亿元、38.17亿元 [9] - 券商ETF吸金主因:市场成交活跃(多次突破万亿)、经纪业务和两融业务直接受益、估值未达历史极值且具备吸引力 [10] 其他主题ETF及跨境ETF动向 - 永赢黄金股ETF、机器人ETF易方达在9月以来分别吸引20多亿元净流入 [10] - 港股ETF在9月1日至9月5日当周吸引153.6亿元资金流入,为净流入最多板块 [10] - 港股吸引力来源:估值大幅低于纳斯达克指数、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和创新药)成长空间清晰、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 [11] 非宽基ETF趋势与市场影响 - 6月至8月非宽基型ETF净流入达2279亿元,而宽基型ETF净流出1978亿元 [13] - 主题型、行业型、策略型ETF净流入逐月加速,居民资金通过ETF"跑步入场" [13] - ETF成为居民入市重要选择,因产品丰富度高、弹性高、渠道便利、费用低、决策成本低 [13] - 市场风格可能向"龙头化"演变,成长风格从微盘扩散至中大盘,行业分化或远大于历史经验值 [14] - 选行业可能比选股更重要,赚钱效应更为集中化 [3][14] ETF配置建议与策略 - 需理解ETF交易机制:场内适合短线,场外适合长期定投 [14] - 警惕行业ETF高波动性(如电池、券商ETF波动率显著高于宽基) [14] - 关注流动性风险与产品质量:优先选择规模超50亿元、成立时间超3年的ETF [14] - 减少频繁交易以避免成本侵蚀收益 [14] - 可采用核心—卫星策略:核心部分选宽基ETF保稳定,卫星部分配行业/主题ETF博收益 [15] - 低利率环境下,指数化投资因风险分散、机制透明、成本低、弹性高等优势更适配资产配置需求 [15]
ETF周报(20250818-20250822)-20250825
麦高证券· 2025-08-25 15: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8月18日至22日期间A股、海外主要宽基指数、黄金指数和南华商品指数走势及申万一级行业收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ETF产品从市场表现、资金流、成交额、融资融券、新发及上市等方面进行研究,展示各分类ETF的表现差异及资金流向 [1][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二级市场概况 - 样本期内科创50、创业板指和沪深300本周收益排名靠前,分别为13.31%、5.85%和4.18% [1][10] - 沪深300的PE估值分位数最高为100.00%,日经225的估值分位数最低为73.36% [10] - 通信、电子和综合的收益排名靠前,分别为10.84%、8.95%和8.25%,房地产、煤炭和医药生物的收益排名较为靠后,分别为0.50%、0.92%和1.05% [1][17] - 估值排名分位数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轻工制造和建筑材料,均为100.00%,估值排名分位数较低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家用电器和综合,分别为35.12%、55.37%和62.81% [17] ETF产品概况 ETF市场表现 - 样本期内宽基ETF的平均表现最优,加权平均收益为5.12%;QDII ETF的平均表现最差,加权平均收益为 -0.61% [21] - 科创板相关和科创创业50对应的ETF市场表现较好,加权平均收益分别为13.01%和10.85%;美股和日股ETF的市场表现较差,加权平均收益分别为 -2.78%和 -2.65% [21] - 科技板块ETF的平均表现最优,加权平均收益为12.53%;生物医药板块的平均表现最差,加权平均收益为1.55% [23] - 芯片半导体和人工智能ETF的表现较好,加权平均收益分别为15.09%和14.57%;银行和红利ETF的平均表现排名较为落后,加权平均收益分别为0.91%和1.10% [23] ETF资金流入流出情况 - 行业主题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多,为254.09亿元;宽基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少,为 -161.16亿元 [2][25] - 港股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多,为214.47亿元;科创板相关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少,为 -144.18亿元 [2][25] - 金融地产板块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多,为141.32亿元;科技板块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少,为 -53.84亿元 [2][28] - 非银和创新药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多,分别为142.21亿元和31.74亿元;芯片半导体和军工ETF的资金净流入最少,分别为 -78.85亿元和 -5.73亿元 [2][28] ETF成交额情况 - 宽基ETF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增长最多,为27.34%,商品ETF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减少最多,为 -28.91% [34] - 中证500ETF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增加最多,为76.67%,日股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减少最多,为 -15.32% [37] - 消费板块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增加最多,为48.26%,生物医药板块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减少最多,为 -5.57% [40] - 非银和创新药ETF的近5日日均成交额最多,分别为367.55亿元和104.62亿元;消费电子和人工智能ETF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增长最多,分别为52.58%和38.65%,央国企和创新药ETF的日均成交额变化率减少最多,分别为 -8.12%和 -7.01% [43] ETF融资融券情况 - 样本期内,所有股票型ETF的融资净买入为 -2.48亿元,融券净卖出为2.32亿元 [2][48] - 南方中证500ETF的融资净买入最多,南方中证1000ETF的融券净卖出最多 [2][48] ETF新发及上市情况 - 样本期内一共有9只基金成立,8只基金上市 [3][50]
又有多只,“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6:08
债券ETF市场发展 - 海富通上证可转债ETF规模于8月21日突破100亿元 达101.19亿元 8月以来资金净流入超24亿元 日均成交额20.12亿元 [2] - 全市场债券ETF总规模超5400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1300亿元 百亿级债券ETF达25只 占比约六成 [1][3] - 博时可转债ETF规模达573.43亿元 海富通短融ETF规模达530.91亿元 富国政金债券ETF规模达469.57亿元 [3] - 海富通基金旗下债券ETF总规模超1000亿元 包括短融ETF、城投债ETF、信用债ETF三只百亿级产品 [2] 股票ETF市场表现 - 股票ETF(含跨境ETF)合计规模站上4万亿元大关 8月18日-21日四天净流入139.36亿元 超六成产品规模提升 [1][5] - 华宝金融科技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较年初46.7亿元规模实现翻倍 8月22日盘中价格冲高逾2% 实时成交额超10亿元 [4] - 行业主题类百亿级ETF产品数量达22只 其中国泰证券ETF规模396.67亿元 即将突破400亿元 [4]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 - 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及3800点整数关口 激发市场热情 推动资金通过ETF流入市场 [1][5] - 市场呈现"预期修复→资金流入→指数走强→进一步强化预期"的正向反馈循环 风险偏好显著改善 [1][5] - 宽基ETF(如沪深300ETF)与热门主题ETF(如互联网、创新药、人工智能)均获资金青睐 [5]
近期增量资金来自哪里?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分析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本轮上涨行情中,杠杆资金和私募资金等高风险偏好资金流入显著,推动市场情绪提升,是上涨的重要驱动力[1][2][6] - 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则关注结构性机会,寻找未被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2] - 2025年7月以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为2015年来首次,两融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行业包括医药、电子、电力设备等,这些行业风险偏好较高[1][7]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和申赎出现边际改善,7月新发规模回升至97亿元[3] - 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贡献显著,首批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贡献227亿元,新发传统费率产品约70亿元[4] - 从3月份开始,整体发行规模开始回升,并从4月份起稳定在月度新发占比45%左右[4] - 主动权益基金负循环低谷期或已走出,投资者对主动权益类基金偏好改善[1][3] ETF市场动态 - 宽基ETF面临止盈赎回压力,7月净流出较多,整体净流出767亿元,其中宽基ETF流出1,084亿元[5] - 行业主题ETF呈现结构性亮点,周期、制造等行业ETF净流入较多,净流入317亿元[5] - TMT科技成长背景是行业主题ETF增量的重要因素,共有三轮行业主题ETF增量阶段:23年4-6月、今年2-3月及今年7月[5] - 中证A500 ETF去年四季度密集发行后,今年持续止盈赎回压力大,7月份净赎回接近500亿元,目前管理规模接近1,800亿元[5] 保险资金动向 - 多项政策助力险资入市,一季度保险持股规模大幅增长接近4,000亿元,占险资运用余额比例提升至8.4%,为2022年来最高水平[1][8][9] - 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国有商业保险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9] - 截至7月31日,今年险资举牌已达21次,与去年全年水平持平,其中港股举牌数达16次,比往年明显提升[9] - 险资对权益类资产特别是低波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将进一步提升[9] 外资参与度 - 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持续回升,7月海外基金投资A股净流入接近200亿元[3][10] - 今年以来外资回流以被动资金为主,但随着市场活跃度和信心提升,主动性外资也可能回流[10] - 自7月份以来外资在A股持续上涨过程中成交占比明显提升[10] 私募基金表现 - 自6月份以来私募多头仓位突破了自2024年以来的箱体上沿[11] - 今年证券私募管理规模显著提升,私募管理规模和仓位均有明显增加,是本轮市场上涨的重要增量资金之一[11] 个人投资者参与情况 - 7月新增开户数较5月和6月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去年10月至11月及今年2月至3月水平[12] - 本轮市场上涨主要由机构驱动,散户信心修复较慢,但随着市场活跃度提高,个人投资者参与度预计将逐步增加[12] 上市公司融资活动 - 最近上市公司融资端IPO和再融资活动明显上升[13] - 从融资额与年内日均成交额或与A股总市值比较来看,今年全年的比值与去年相近,IPO和再融资对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仍处于较低水平[13] - 今年相比去年,供给与需求方面均有积极改善,这是推动今年市场持续修复并不断提高估值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13]
国泰A500ETF半年蒸发百亿,从"虚胖"冠军变宽基赎回榜首
搜狐财经· 2025-07-30 18:15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增长 - 2025年中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4万亿元 同比增加3万亿元 其中指数基金规模净增2.17万亿元 成为主要增量来源[1] 中证A500指数产品竞争格局 - 2024年中证A500指数产品发行超30只 规模在不到一个月内突破1000亿元 创历史纪录[1] - 国泰A500ETF在2024年底以281亿元规模领先第二名超55亿元 但到2025年中规模萎缩至184亿元 近一年减少近百亿 排名被华泰柏瑞和广发基金超越[1] - 华泰柏瑞A500ETF在2025年6月20日至30日10天内规模暴涨超130亿元 基金份额达220亿份 实现反超[8] - 国泰A500ETF成为2025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赎回规模最大宽基ETF 赎回金额分别达105亿元和53亿元[9] 指数基金行业竞争特性 - 指数基金存在"赢家通吃"法则 规模最大基金具备高流动性和低交易成本优势[2] - 规模与流动性形成正向循环:规模吸引机构 机构带来流动性 流动性进一步巩固规模优势[3] - A500 ETF龙头地位被视为2024年公募行业最值得争夺的战略资源[4] 国泰基金战略决策与执行 - 2024年初新管理层上任 将赢得A500战役作为重要战略目标[5] - 国泰A500ETF在2024年规模竞赛中长期领跑 但日均成交量徘徊同类第三第四名[6] - 公司非货指数基金规模从2024年中1319.55亿元增长至2025年中2036.93亿元 但规模占比从3.84%下滑至3.63%[10] - 公司持续降低客户维护费比例 与行业提高渠道投入的趋势相反[24] 国泰基金行业地位变化 - 非货指数基金排名从2023年二季度第4名(1487亿元)下滑至2025年二季度第9名[12][13] - 股票型指数基金排名从2022年底第3名骤降至2025年中第8名[13] - 2025年第二季度股票指数基金规模下降7.78亿元 而前七名公司均保持增长[14][15] 产品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 行业主题ETF曾是公司核心优势 旗下证券ETF、芯片ETF、军工ETF均为同类龙头[18] - 公司规模前10非货币股票指数基金中 除A500 ETF外全部为4年前成立产品 其中7只为2019年及更早产品[19][20] - 近3年成立超20只非货币指数基金 仅两只在冷门赛道取得排名第一[2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票型指数基金净赎回16.98亿份[21] - 公司66只ETF中有49只日均成交额同比下滑 其中43只下滑超20% 21只遭遇"腰斩"[22] 投资业绩表现 - 国泰沪深300增强ETF联接基金成立近一年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超18个百分点[22][23]
麦高视野:ETF观察日志(2025-06-04)
麦高证券· 2025-06-05 10:08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RSI相对强弱指标** - 因子构建思路:用于衡量市场超买或超卖状态[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RSI = 100 - \frac{100}{1 + RS}$$ 其中,RS为一定周期(12天)内平均涨幅与平均跌幅的比值。RSI>70为超买状态,RSI<30为超卖状态[3] 2. **因子名称:日内行情趋势**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5分钟级别的日内成交价分析短期趋势[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采用红点标记当日最高价和最低价,形成趋势图(注:部分分时数据可能存在缺失)[3] 3. **因子名称:净申购金额**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资金流入流出动态[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NETBUY(T) = NAV(T) - NAV(T-1) \times (1+R(T))$$ 其中NAV为ETF净值,R(T)为收益率[3] 因子回测效果 (注:原文未提供具体的因子测试指标值,仅展示原始数据取值) 1. **RSI因子**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取值53.64[5] - 南方中证500ETF取值55.99[5]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取值47.08[5] 2. **净申购因子**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取值-2.29亿元[5] - 易方达创业板ETF取值-6.80亿元[5]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取值4.96亿元[5] 其他量化指标 1. **机构持仓占比** - 华夏沪深300ETF取值91.03%[5] - 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取值35.29%[5] - 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取值19.00%[5] 2. **管理费率** - 宽基ETF普遍为0.15%-0.50%[5] - 美股相关ETF较高(如博时标普500ETF为0.60%)[5] 注:研报中未提及完整的量化模型构建及评价内容,主要展示ETF跟踪数据与基础因子应用[3][5]
“破冰者”国泰基金,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性|ETF领航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58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在中国ETF市场采取"逆势者"策略,选择行业主题ETF作为差异化竞争路径,构建覆盖科技、周期、消费、金融等领域的"行业ETF超市"[1] - 2011年推出上证180金融ETF开启"冷门突围"战略,2013年实现"一年三创新"发行国债ETF、纳指ETF、黄金基金ETF,奠定大类资产配置先发优势[2] - 2015年后重点布局证券ETF、军工ETF等差异化产品,2019年推出"科技四杰"(芯片ETF、生物医药ETF、计算机ETF、通信ETF),2020年切入钢铁ETF、煤炭ETF等周期赛道[2][7][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旗下ETF共66只,总规模1585亿元,排名市场第七,规模前三为证券ETF(311亿元)、中证A500ETF(233亿元)、纳指ETF(136亿元)[4][9] 产品运营与市场表现 - 芯片ETF从2亿规模起步,经历行业爆发后突破百亿规模,煤炭ETF在2021-2024年连续四年实现正收益(50.22%、14.48%、10.97%、1.52%)[3][8] - 中证A500ETF上市7日规模破百亿,17日突破200亿,客户数超15.6万居同类第一,成交笔数最多且平均金额较小[12] - 现金流ETF规模33.6亿元居同类领先,科创综指ETF首发规模15亿且持有人超1万名,注重颗粒度管理提升流动性[13] - 半导体设备ETF聚焦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卡脖子环节,稀缺性逻辑推动资本市场给予更高估值溢价[14][15] 行业洞察与竞争策略 - 公司采取"不追求大的首发,更愿意把资源放到上市以后去'养'"的产品培育策略,强调"在无人问津处播种,在共识形成前卡位"[3] - 构建"产品-服务-生态"闭环,通过颗粒度管理提升流动性,差异化设计打造稀缺性,公众号"ETF和LOF圈"提供十年陪伴式服务[3] - 2024年因宽基ETF竞争加剧导致排名滑落,通过中证A500ETF实现逆袭,反映公司在资源约束与战略定力间的平衡能力[4][5] - 采用"投资市场一体化"架构,从申赎清单管控到分行业深度跟踪再到客户服务,形成精细化运营体系[3][22]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申请股债混合ETF,2025年围绕人工智能主线布局算力端(通信、芯片、半导体设备)和应用端(机器人、智能汽车)[15] - 防守端强化现金流ETF和红利国企ETF(规模从7-8亿增至17亿),形成"中证A500ETF打底+科技与红利哑铃策略"的配置方案[16][21] - 看好创新药领域因政策支持、研发效率提升及商保支付端改善带来的机会,相关产品包括创新药沪深港ETF和生物医药ETF[21] - 指出国内ETF生态需降低发行门槛(当前需2亿规模+1000户)和做市成本,建议借鉴海外"宽进严出"模式[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