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热门赛道ETF建仓放缓 新消费或具有更好投资安全垫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7:15
人民财讯9月22日电,尽管科技基金、医药基金仍排在业绩榜单前列,但部分公募已开始逐步开启防守 思维。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只在9月19日、9月22日上市的热门行业ETF,放缓了建仓速度。业内人 士认为,基金在创新药、科技等热门赛道获利丰厚之际,兑现收益并转向防守的预期开始增强,新消费 在盈利增长与充沛现金流的逻辑下,或具有更好的投资安全垫。 ...
又见基金经理道歉,“有些难熬”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22:49
市场表现与基金业绩 - 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带动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升 但结构性行情下部分基金未踏准板块节奏导致业绩暂时落后[1] - 部分医药基金年内业绩表现欠佳 大幅跑输A股港股相关医药行业指数 未实现绝对收益[4] - 某医疗健康股票基金上半年相对表现不佳 基金经理就操作过于保守致歉[4] 医药行业投资 - 创新药企巨额BD交易大单频传 带动创新药板块强势爆发 多只主投创新药基金成为翻倍基[4] - 医药行业内部非新药低位板块出现产业趋势演进和公司经营改善 包括AI医疗、生命科学上游、脑机接口、医药零售和医疗设备等领域[5] - 基金经理已积极布局AI医疗等方向 预计下半年会有不错表现[5] 红利基金表现 - 红利基金阶段性跑输业绩基准 某红利主题基金上半年表现差于基准指数且为负收益[6][7] - 上半年上涨标的除银行股外主要集中在中小盘股和港股 沪深300指数基本持平[7] - 基金经理过早减持强势银行板块 增持交运等市场关注度低板块 导致主观失误[8] 投资策略反思 - 基金经理回避高认同度板块 重点配置低认同度板块 是过去五年超额收益核心来源但上半年配置思路延续导致失误[8] - 过于看重股价安全性 买入股价过于低迷股票造成不必要摩擦交易成本 拖累基金整体业绩[8] - 将继续重视低认同度板块长期投资机会 但操作时机上争取更好把握 买入和卖出不过早[8] 中游制造业配置 - 某基金主要配置传统中游制造业龙头 上半年明显跑输指数因维持很高配置比例[10] - 银行股代表低估值红利板块持续修复估值 微盘股代表小盘股持续活跃但传统中游制造业龙头股价表现不佳[10] - 基金经理坚信相关行业估值修复将逐步实现 看好行业前景 运作层面变化不大仅进行部分个股替换[10] 操作时机失误 - 某管理规模逾70亿元基金经理反思上半年过早止盈 未把握之后大幅反弹市场机会[10] - 基金适度增加股票仓位 增持即将迎来基本面拐点估值较低军工股和受益国产替代科技创新优质个股[11] - 减持短期涨幅较大基本面低于预期个股 但低估市场对业绩萌芽期行业估值波动机会[11] 业绩数据表现 - 某红利混合基金上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3.31% 下半年以来增长11.40% 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9.55%[14] - 某优势增长混合基金上半年增长4.92% 下半年以来增长23.61% 超越基准11.60%[14] - 某国企创新基金上半年增长-1.27% 下半年以来增长30.36% 超越基准24.47%[14] - 某医疗健康基金上半年增长-3.45% 下半年以来增长6.27% 但跑输基准-6.55%[14] 中长期业绩评估 - 部分上半年处于逆风基金经理下半年开始跑赢业绩基准 3-5年中长期业绩表现可圈可点[13] - 某红利基金经理所管基金下半年以来单位净值上涨11.40% 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近10个百分点[13] - 反思错过业绩萌芽期行业估值机会基金经理所管多只基金下半年以来单位净值增长20%-30% 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14]
热门赛道基频现清盘风险 “解套”刺激基民赎回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3:59
基金业绩表现 - 多只业绩排名领先的医药基金、军工基金、新消费基金取得较好收益率和排名 [1] - 业绩爆棚的创新药基金面临赎回压力但寻求修改合同条款以避免清盘 [1] - 优质赛道基金产品净值接近解套或刚刚完成解套 [1] 市场动态与风险 - 行业指数持续拉升之际基金产品反而迎来较大赎回压力 [1] - 股票基金市场火爆趋势中各类赛道投资的分歧逐步加大 [1] - 因赎回压力导致合同终止风险或清盘的基金多为市场人气热度大的优质赛道基 [1]
超九成FOF业绩飘红 重仓股基成就好业绩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07:21
公募FOF业绩表现 - 公募FOF创下五年来最好业绩表现 [1] - 业绩最佳FOF产品年内收益达34.28% [1] - 全市场超90% FOF产品年内收益为正 [1]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FOF从重仓债券基金转向重仓股票型基金 [1] - 排名前10的FOF均重仓高弹性股票基金 [1] - 减少对债券基金和保守平衡型基金的配置比例 [1] 重点投资领域 - 重点布局医药及科技主题股票型基金 [1] - 通过权益类资产配置实现业绩突破 [1]
创五年最佳 九成FOF业绩飘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3:06
公募FOF业绩表现 - 公募FOF创下五年来最好表现 年内最佳收益达34.28% [1] - 全市场超九成FOF产品年内收益飘红 较2022年0.29%的最佳收益显著提升 [1] 资产配置策略变化 - 前10强FOF均重仓高弹性股基 尤其侧重医药与科技主题基金 [1] - 配置从债基转向股基 减少对债基及保守平衡型基金的布局 [1] 行业地位与增长 - 公募FOF成为公募行业新的增长亮点 [1]
「21年老股民查股票账户」,券商营业部又热闹起来了
36氪· 2025-08-15 21:40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上证指数14日盘中突破3700点,创近四年新高,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19% [4][12][14] -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1.07%和16.84%,显示市场整体强势 [14] - 两融余额达20345.33亿元,融资余额20203.65亿元,均创10年新高,8月融资余额增加411.73亿元 [14] 开户数据与投资者行为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70.54%,环比增19.27%,个人投资者占比99.5% [5][12] - 2025年前7月累计新开户1456.13万户,同比增36.88%,3月达峰值306.55万户 [12][13][14] - 线下开户以老年人为主,券商提供佣金优惠和专属服务吸引高净值客户 [14][21] - 投资者类型多样化:00后倾向科技股,老股民重启账户并开通多板块权限 [8][9] 资金流向与市场驱动因素 - 7月非银机构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或流向股市 [16] - 政策利好推动信心修复,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17] - 居民储蓄向权益资产转移,股息率吸引力提升 [17] 机构观点与后市展望 - 中金认为行情延续,风格偏向小盘成长,市场表现或优于2013年 [18] - 中信证券预计8月流动性驱动行情持续,但需关注中报业绩压力 [18] - 专家建议新投资者加强学习,分散投资并控制风险 [19]
坚定持有or落袋为安?三大策略提供基金止盈“破局”思路!
搜狐财经· 2025-08-06 16:20
市场现象 - 近期蚂蚁财富、小红书、雪球等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关于"基金回本""终于解套"的讨论 [1] - 医药基金震荡四年后半年内快速回本 港股创新药指数月线接近2021年下跌前水平并有望冲击前高 [1] - 部分通过补仓摊薄成本的投资者已实现可观盈利 [1] 投资者行为分析 - 投资者面对盈利出现分化:赎回离场、分批撤退、坚定加仓、新入局者跃跃欲试 [3] - 市场回暖初期普遍出现基金赎回现象 因投资者信心尚在修复且落袋为安诉求强烈 [10] - 行情持续走高后可能出现踏空情绪 导致投资者重新申购但错过低位布局时机 [10] 行为心理学解读 - 损失厌恶效应:投资者亏损40%时承受巨大心理煎熬 回本被视为止痛良药 [5][6] - 锚定效应:投资者过度关注买入价作为心理及格线 忽视获取收益的初始目标 [7][9] - 两种心理效应共同促成"回本就出"的普遍行为模式 [6][10] 投资策略体系 - 金字塔补仓法:左侧交易策略 股价越下跌补仓比例越大 需充足资金储备及底部判断能力 [11] - 分批止盈法:净值每上涨5%赎回10%份额 实现收益锁定与持续参与平衡 [12] - 动态调仓法:将高波动基金转换为低位波动小且受政策支持的基金 优化投资组合 [13] 资产配置理论 - 股债组合动态调节:采用防守优先策略 通过股票与债券基金的跷跷板效应降低整体风险 [14][15] - 配置比例需根据市场判断动态调整 典型比例包括40%股票60%债券或75%股票25%债券等 [15] - 专业投资强调持续优化的资产配置和情绪管理而非短期择时能力 [16]
持有4年终于回本,医药基金还能拿吗?
天天基金网· 2025-08-04 19:17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1年上半年医药板块估值已偏高但市场情绪狂热,随后因集采政策和全球流动性收紧导致估值大幅回调[2] - 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初医药板块出现买入机会,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近十只医药基金净值翻倍或接近翻倍,最高达100.62%(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3][4] - 近期美国要求17家药企降价的政策导致全球创新药股价下跌,港股创新药板块同步受挫[4]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国内医药集采政策转向"反内卷",不再单纯追求最低价,而是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倾斜[5] - 创新药企短期受政策冲击但中长期估值仍由盈利增长决定,需关注研发管线价值与资产溢价[6][7] 估值分析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31250)动态PE-TTM约40倍(42%分位点),PB约4倍(100%分位点),显示PE仍有空间但PB处于高位[6] - PE适用于成熟盈利药企(如恒瑞医药、华海药业),PB更适用于重资产或亏损药企(如原料药、创新药企)[7] - 当前港股创新药占比高,短线回调幅度可能大于A股医疗板块,需警惕高估值下的分化风险[7] 投资逻辑反思 - 市场狂热时期支付过高溢价可能导致糟糕回报,需平衡"好公司"与"好价格"的关系[7] - 优质医药企业可能因市场恐慌被错杀,其稳定现金流和成长性或被低估,孕育长期机会[8] - 长期价值最终取决于企业真实盈利和增长潜力,需甄别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医药企业[9]
“3年终于回本了!”基民“解套”众生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4 08:59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 今年以来已有6只公募基金实现翻倍收益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代表作反弹幅度超过50% [1] - 医药基金等品类经历3年持有期后实现解套 反映市场整体回暖趋势 [1] - 部分基金从最大浮亏40%回升至面值附近 投资者账户由绿转红现象显著增加 [1][2] 投资者行为模式 - 回本后选择一次性赎回的投资者占比显著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反馈面值附近基金出现集中赎回 [2] - 采用分批赎回策略的投资者设定净值每上涨5%即赎回10% 以平衡踏空风险与收益锁定 [2] - 坚持定投并在低位加仓的投资者实现约30%盈利后仍继续追加投资 重点布局悦己消费及文化产业升级赛道 [3] - 资深投资者进行持仓结构调整 将高波动的算力、创新药基金转换为钢铁、光伏等低波动品种 [3] 行业趋势 - 文化产业基金受现象级IP(如《哪吒》、泡泡玛特)国际化推动 成为资金新关注方向 [3] - 光伏、钢铁等传统行业基金因反内卷政策受益 被视作低波动配置选项 [3] - 基金公司渠道历史数据显示 市场回暖初期通常伴随赎回潮 投资者信心修复与踏空情绪存在时间差 [2]
“3年,终于回本了!”基民“解套”众生相
券商中国· 2025-08-03 22:52
市场回暖与基金表现 - 近期市场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已有6只公募基金年内收益翻倍 [2] -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代表作反弹幅度超过50%,包括葛兰、高楠、闫思倩、赵蓓等 [2] - 部分曾被深度套牢的基金账户近期悄然翻红,基民在社交平台讨论"基金回本"现象增多 [1][2] 投资者行为分析 - 市场高点入场的基民在回本后呈现分化:有人立即赎回,有人分批撤退,有人加仓,也有新投资者入场 [2] -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透露,反弹幅度较大且刚回面值的基金出现赎回潮,反映投资者落袋为安心态 [2] - 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回暖初期常伴随基金赎回,投资者信心修复需要时间,容易错过低位布局机会 [3] 差异化投资策略案例 - 案例1:高乐在2021年高点买入基金浮亏40%后回本即赎回,体现风险规避倾向 [2] - 案例2:王倩采用分批赎回策略,净值每涨5%赎回10%,平衡踏空风险与收益锁定 [2] - 案例3:林洋通过低位加仓定投实现30%盈利后继续追加,看好悦己消费和文化产业升级赛道 [3] - 案例4:资深基民赵梦将高波动的算力、创新药基金调仓至钢铁、光伏等低位板块,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 [4] 行业趋势与投资逻辑 - 文化产业升级被部分投资者视为长期机会,现象级IP(如《哪吒》、泡泡玛特)出海反映文化软实力崛起 [3] - 反内卷政策推动钢铁、光伏等传统行业成为调仓方向,显示政策导向对资金配置的影响 [4] - 投资者行为差异本质源于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及对后市判断的分化,理性认知风险边界是长期投资关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