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基金阶段性顶部,注意控制整体仓位!
搜狐财经· 2025-11-01 22:57
市场整体观点 - 各大科技行业指数存在顶部风险,将直接影响沪深300走势 [1] - 在市场调整局势下,相对安全的资产包括红利价值、白酒消费、医药等此前跌幅较多的资产,预计表现更好 [1] - 若配置20%资产于红利波动,并持有10%到20%现金,则无需过度担心市场阶段性调整 [2] 行业板块分析 - 科技板块基金盈利后需注意卖出 [1] - 医药和消费板块预计后续表现较好,无需过度悲观,当前风险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 [5] - 5G板块存在形成头肩顶形态的可能性 [8] - 芯片板块已跌破趋势线,若进一步跌破颈线则可能确认顶部形态 [10] - 人工智能板块存在形成头肩顶形态的可能性 [12] 主要指数与资产策略 - 恒生科技指数波动性预计增大,但下方存在整体支撑,适合长期持有 [1] - 因科技股调整,沪深300可能出现阶段性调整,可考虑逢低买入 [1] - 加仓沪深300的主要原因是其配置占比较小,担心跟不上权重指数走势 [1] - 若恒生科技、沪深300、证券整体仓位较高,需注意控制仓位至可承受水平 [4] - 计划在科技股跌到位后,将红利低波动资产和现金卖出,转换为科技股基金 [3]
34只权益基金年内业绩翻倍,基金经理三季报已提示“AI太贵”
贝壳财经· 2025-10-28 14:04
股市整体表现 - 截至10月27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齐涨,上证指数年内涨幅19.25%,深证成指涨29.52%,创业板指涨51.03% [1] -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年内涨31.77%,恒生科技指数涨38.11% [1] - 10月27日上证指数盘中冲至3999.07点,续创十年新高 [1] - 进入10月份市场风格切换,上证指数表现明显好于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 [1] 权益类基金业绩 - 截至10月24日,105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1010只年内实现正收益,年内回报平均值31.21%,中位数29.01% [2] - 近500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内回报平均值30.90%,中位数27.94% [2] - 超200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年内回报平均值24.75%,中位数21.09% [2] - 超30只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翻倍,永赢科技智选A年内回报达206.10%,中欧数字经济A回报138.72% [2][3] AI与信息技术板块 - 基金经理提示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部分热门概念股估值包含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 [1][4] - 押注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等赛道是基金业绩表现较好的原因,永赢科技智选A前十大重仓股均为信息技术行业股票 [3] - CPO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超100%,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CPO龙头股受基金重仓 [3] - 全球云计算产业受关注,AI模型token数保持100%的季度环比增长,算力投入保持10%-20%的季度环比增长 [3] - 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将AI板块作为整体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平滑投资组合收益波动 [3][4] 医药行业与基金表现 - 部分医药赛道基金业绩亏损,华富医疗创新A、浦银安盛医疗创新A等截至10月24日年内均跌超10% [5] - 中证医药指数自今年4月至9月初涨幅近30%,随后震荡下行 [5] - 鹏华医药科技A三季度进行较大调仓,阶段性兑现前期重仓的创新药板块,调整为创新药、仿制药、CXO、器械、消费医疗等均衡结构 [5]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年内收益超90%,认为创新药仍是确定性较强、空间较大的资产,创新出海产业趋势有望持续演绎 [5] 公募基金调研动态 - 上周(10月20日-10月26日)140家公募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合计调研1188次,环比大幅提升121.64% [6] - 医药生物行业被调研197次居首,涉及14只个股,机械设备行业被调研165次,基础化工被调研149次 [6] - 汽车行业个股涛涛车业被调研59次,成为最受关注个股 [6] - 三季报披露窗口期内公募机构调研频率提升,以验证公司业绩成色、捕捉超预期标的并为四季度组合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7]
定投基金3年还是亏?你可能犯了这2个致命错误!现在该还来得及
搜狐财经· 2025-09-30 08:56
定投策略表现差异的核心原因 - 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期间,超过60%的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投资者账户处于亏损状态,平均亏损幅度达8.7% [1] - 同期,另一部分采用正确策略的定投者实现了12%的年化收益,收益差距的关键在于是否选对标的和踩准节奏 [1] - 纠正选错标的和踩错节奏这两个致命错误,定投收益可立刻由负转正 [1] 定投标的选择的重要性 - 定投策略成立的前提是标的本身具备长期增长潜力,但许多投资者陷入“追热点”陷阱,将定投用于错误资产 [3] - 2022年至2025年,新能源、半导体等主题基金成为定投“重灾区”,例如某新能源指数基金净值从2022年9月的2.5元跌至2025年8月的1.8元,期间每月定投1000元的投资者3年累计投入3.6万元,账户余额仅3.2万元,亏损11% [3] - 新能源行业受政策补贴退坡、技术迭代加速影响,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45%降至2025年的32%,企业盈利波动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定投此类高波动性资产风险极高 [3] - 同期定投宽基指数基金(如沪深300)的投资者年化收益达5.2%,而定投行业主题基金的平均收益为-3.8%,因宽基指数行业分布均衡(金融25%、消费20%、科技18%),抗风险能力强 [4] - 选标的关键原则是优先选择“长生不老”的资产,如宽基指数、消费、医药等“永续行业”基金,避免强周期、政策依赖或技术迭代快的行业基金 [4] 定投节奏控制与估值方法 - 定投的第二个常见错误是忽视估值盲目投入,许多投资者仅理解为每月固定日期买入,忽略买入价格合理性 [6] - 2022年9月沪深300市盈率为12倍(历史30%分位),2023年6月涨至15倍(历史60%分位),2024年2月又跌至11倍(历史20%分位),在估值高位加速定投会大幅降低收益 [6] - 采用“估值定投法”的投资者(市盈率低于历史30%分位时投2000元/月,30%-70%分位时投1000元/月,高于70%分位时投500元/月)3年投入3.6万元,账户余额4.1万元,盈利14%,而固定金额盲目投入的投资者亏损5% [6] - 节奏控制的核心是“低估多投,高估少投”,以沪深300为例,市盈率低于12倍为低估区可加大投入(如2000元/月),12-15倍为合理区正常投入(1000元/月),高于15倍为高估区减少投入(500元/月)或暂停 [7] 正确与错误定投策略的收益对比 - 错误组合:每月定投1000元某新能源主题基金(行业属性错误)+固定金额投入(节奏错误),3年累计投入3.6万元,账户余额3.2万元,亏损11% [10] - 正确组合:每月根据沪深300估值调整投入金额(低估2000元、合理1000元、高估500元)+选择沪深300指数基金(标的正确),3年累计投入3.6万元,账户余额4.1万元,盈利14%,两者收益差距达25个百分点 [10]
热门赛道ETF建仓放缓 新消费或具有更好投资安全垫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7:15
行业ETF建仓动态 - 多只在9月19日和9月22日上市的热门行业ETF放缓了建仓速度 [1] 公募基金策略转向 - 尽管科技基金和医药基金业绩仍排在前列,部分公募已开始逐步开启防守思维 [1] - 基金在创新药、科技等热门赛道获利丰厚之际,兑现收益并转向防守的预期增强 [1] 新消费赛道投资逻辑 - 新消费在盈利增长与充沛现金流的逻辑下,或具有更好的投资安全垫 [1]
又见基金经理道歉,“有些难熬”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22:49
市场表现与基金业绩 - 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带动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回升 但结构性行情下部分基金未踏准板块节奏导致业绩暂时落后[1] - 部分医药基金年内业绩表现欠佳 大幅跑输A股港股相关医药行业指数 未实现绝对收益[4] - 某医疗健康股票基金上半年相对表现不佳 基金经理就操作过于保守致歉[4] 医药行业投资 - 创新药企巨额BD交易大单频传 带动创新药板块强势爆发 多只主投创新药基金成为翻倍基[4] - 医药行业内部非新药低位板块出现产业趋势演进和公司经营改善 包括AI医疗、生命科学上游、脑机接口、医药零售和医疗设备等领域[5] - 基金经理已积极布局AI医疗等方向 预计下半年会有不错表现[5] 红利基金表现 - 红利基金阶段性跑输业绩基准 某红利主题基金上半年表现差于基准指数且为负收益[6][7] - 上半年上涨标的除银行股外主要集中在中小盘股和港股 沪深300指数基本持平[7] - 基金经理过早减持强势银行板块 增持交运等市场关注度低板块 导致主观失误[8] 投资策略反思 - 基金经理回避高认同度板块 重点配置低认同度板块 是过去五年超额收益核心来源但上半年配置思路延续导致失误[8] - 过于看重股价安全性 买入股价过于低迷股票造成不必要摩擦交易成本 拖累基金整体业绩[8] - 将继续重视低认同度板块长期投资机会 但操作时机上争取更好把握 买入和卖出不过早[8] 中游制造业配置 - 某基金主要配置传统中游制造业龙头 上半年明显跑输指数因维持很高配置比例[10] - 银行股代表低估值红利板块持续修复估值 微盘股代表小盘股持续活跃但传统中游制造业龙头股价表现不佳[10] - 基金经理坚信相关行业估值修复将逐步实现 看好行业前景 运作层面变化不大仅进行部分个股替换[10] 操作时机失误 - 某管理规模逾70亿元基金经理反思上半年过早止盈 未把握之后大幅反弹市场机会[10] - 基金适度增加股票仓位 增持即将迎来基本面拐点估值较低军工股和受益国产替代科技创新优质个股[11] - 减持短期涨幅较大基本面低于预期个股 但低估市场对业绩萌芽期行业估值波动机会[11] 业绩数据表现 - 某红利混合基金上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3.31% 下半年以来增长11.40% 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9.55%[14] - 某优势增长混合基金上半年增长4.92% 下半年以来增长23.61% 超越基准11.60%[14] - 某国企创新基金上半年增长-1.27% 下半年以来增长30.36% 超越基准24.47%[14] - 某医疗健康基金上半年增长-3.45% 下半年以来增长6.27% 但跑输基准-6.55%[14] 中长期业绩评估 - 部分上半年处于逆风基金经理下半年开始跑赢业绩基准 3-5年中长期业绩表现可圈可点[13] - 某红利基金经理所管基金下半年以来单位净值上涨11.40% 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近10个百分点[13] - 反思错过业绩萌芽期行业估值机会基金经理所管多只基金下半年以来单位净值增长20%-30% 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14]
热门赛道基频现清盘风险 “解套”刺激基民赎回
证券时报网· 2025-08-24 13:59
基金业绩表现 - 多只业绩排名领先的医药基金、军工基金、新消费基金取得较好收益率和排名 [1] - 业绩爆棚的创新药基金面临赎回压力但寻求修改合同条款以避免清盘 [1] - 优质赛道基金产品净值接近解套或刚刚完成解套 [1] 市场动态与风险 - 行业指数持续拉升之际基金产品反而迎来较大赎回压力 [1] - 股票基金市场火爆趋势中各类赛道投资的分歧逐步加大 [1] - 因赎回压力导致合同终止风险或清盘的基金多为市场人气热度大的优质赛道基 [1]
超九成FOF业绩飘红 重仓股基成就好业绩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07:21
公募FOF业绩表现 - 公募FOF创下五年来最好业绩表现 [1] - 业绩最佳FOF产品年内收益达34.28% [1] - 全市场超90% FOF产品年内收益为正 [1]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FOF从重仓债券基金转向重仓股票型基金 [1] - 排名前10的FOF均重仓高弹性股票基金 [1] - 减少对债券基金和保守平衡型基金的配置比例 [1] 重点投资领域 - 重点布局医药及科技主题股票型基金 [1] - 通过权益类资产配置实现业绩突破 [1]
创五年最佳 九成FOF业绩飘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3:06
公募FOF业绩表现 - 公募FOF创下五年来最好表现 年内最佳收益达34.28% [1] - 全市场超九成FOF产品年内收益飘红 较2022年0.29%的最佳收益显著提升 [1] 资产配置策略变化 - 前10强FOF均重仓高弹性股基 尤其侧重医药与科技主题基金 [1] - 配置从债基转向股基 减少对债基及保守平衡型基金的布局 [1] 行业地位与增长 - 公募FOF成为公募行业新的增长亮点 [1]
「21年老股民查股票账户」,券商营业部又热闹起来了
36氪· 2025-08-15 21:40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上证指数14日盘中突破3700点,创近四年新高,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19% [4][12][14] -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1.07%和16.84%,显示市场整体强势 [14] - 两融余额达20345.33亿元,融资余额20203.65亿元,均创10年新高,8月融资余额增加411.73亿元 [14] 开户数据与投资者行为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70.54%,环比增19.27%,个人投资者占比99.5% [5][12] - 2025年前7月累计新开户1456.13万户,同比增36.88%,3月达峰值306.55万户 [12][13][14] - 线下开户以老年人为主,券商提供佣金优惠和专属服务吸引高净值客户 [14][21] - 投资者类型多样化:00后倾向科技股,老股民重启账户并开通多板块权限 [8][9] 资金流向与市场驱动因素 - 7月非银机构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或流向股市 [16] - 政策利好推动信心修复,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17] - 居民储蓄向权益资产转移,股息率吸引力提升 [17] 机构观点与后市展望 - 中金认为行情延续,风格偏向小盘成长,市场表现或优于2013年 [18] - 中信证券预计8月流动性驱动行情持续,但需关注中报业绩压力 [18] - 专家建议新投资者加强学习,分散投资并控制风险 [19]
坚定持有or落袋为安?三大策略提供基金止盈“破局”思路!
搜狐财经· 2025-08-06 16:20
市场现象 - 近期蚂蚁财富、小红书、雪球等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关于"基金回本""终于解套"的讨论 [1] - 医药基金震荡四年后半年内快速回本 港股创新药指数月线接近2021年下跌前水平并有望冲击前高 [1] - 部分通过补仓摊薄成本的投资者已实现可观盈利 [1] 投资者行为分析 - 投资者面对盈利出现分化:赎回离场、分批撤退、坚定加仓、新入局者跃跃欲试 [3] - 市场回暖初期普遍出现基金赎回现象 因投资者信心尚在修复且落袋为安诉求强烈 [10] - 行情持续走高后可能出现踏空情绪 导致投资者重新申购但错过低位布局时机 [10] 行为心理学解读 - 损失厌恶效应:投资者亏损40%时承受巨大心理煎熬 回本被视为止痛良药 [5][6] - 锚定效应:投资者过度关注买入价作为心理及格线 忽视获取收益的初始目标 [7][9] - 两种心理效应共同促成"回本就出"的普遍行为模式 [6][10] 投资策略体系 - 金字塔补仓法:左侧交易策略 股价越下跌补仓比例越大 需充足资金储备及底部判断能力 [11] - 分批止盈法:净值每上涨5%赎回10%份额 实现收益锁定与持续参与平衡 [12] - 动态调仓法:将高波动基金转换为低位波动小且受政策支持的基金 优化投资组合 [13] 资产配置理论 - 股债组合动态调节:采用防守优先策略 通过股票与债券基金的跷跷板效应降低整体风险 [14][15] - 配置比例需根据市场判断动态调整 典型比例包括40%股票60%债券或75%股票25%债券等 [15] - 专业投资强调持续优化的资产配置和情绪管理而非短期择时能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