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主题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细分赛道 港股主题基金纷纷上报
上海证券报· 2025-11-02 22:37
港股主题基金上报动态 - 10月9日以来超20只港股主题基金集中上报 9月以来上报产品总数超60只 [1][2] - 上报产品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投向更趋细分 覆盖软件及半导体 汽车产业 消费精选等不同赛道 二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显著增多 [1][2] - 部分头部基金公司密集布局 例如南方基金上报了汽车产业 互联网 高股息等主题ETF 国泰基金9月以来上报了4只港股主题基金 [2] - 除新上报基金外 已有10只港股主题基金发布发售公告 即将启动发行 [2] 资金流向与ETF规模 - 今年以来截至10月30日 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达2770.86亿元 [3] - 多只头部ETF净申购额巨大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552.94亿元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 ETF等三只产品均超过200亿元 另有两只超百亿元 [3] - 资金涌入催生"巨无霸"ETF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为893.66亿元 华夏恒生科技ETF等两只产品规模均超400亿元 [3] 基金经理看好港股互联网平台公司 - 看好原因包括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商业模式优秀 回报率高 现金流好 成长性确定且护城河深 [1][5] - 互联网平台公司具备全球竞争力 其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仍被低估 存在较大的重估概率 [1][5] - AI浪潮从硬件创新过渡到软件和应用创新 可能为相关公司带来业务重构机会 并成为重估的重要催化剂 [1][5] 港股市场增长驱动力 - AI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成为科技股增长核心驱动力 AI不仅是技术革命 更是企业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4] - AI已深度融入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 游戏 智能穿戴等多个细分领域 重新打开巨大增长空间 [4] - 当前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以"质价比"和"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新消费趋势正在兴起 背后是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和本土品牌产品力提升 [4] - 科技互联网板块的增长动力 本质上是年轻人群体消费方式的转变 [4]
港股主题基金年内最高已赚155%
北京商报· 2025-10-08 23:41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 - 10月8日恒生指数下跌0.48%报26829.46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5%报6514.19点 [1] - 10月2日恒生指数曾站上27000点创年内新高27381.84点,单日上涨1.61%,恒生科技指数涨至6715.46点,单日涨幅3.36% [1] - 10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0.1%,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收窄至0.75% [1] - 年内截至10月8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3.7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45.79% [2] 市场波动原因分析 - 10月初上涨受国庆期间外围市场平稳、内地经济数据向好、部分权重股业绩超预期推动 [2] - 后续回调主要受获利了结压力影响,属于正常技术性调整 [2] - 中国资产受资金追捧,特别是芯片、AI、半导体等领域 [2] 港股主题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C类份额前三季度收益率达155.14%,A类份额达155.09% [3] -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C收益率达126.55%和125.48% [3] - 前三季度业绩翻倍基金中多只产品为港股主题基金 [2] 创新药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18.52% [3] - 多只港股创新药ETF或相关被动指数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翻倍,包括万家、景顺长城、中欧等公募旗下产品 [3] 行业未来展望 - 科技板块仍将是市场焦点,呈现"波动上行、龙头领跑"格局 [1] - 港股市场聚焦互联网、创新药、医疗生物等核心领域,吸引力仍在 [3] - 四季度存在估值修复及资金流入预期,但恒生指数3万点上方为重压区域 [3] - 港股主题基金未来具备较好投资机会,特别是聚焦新经济、科技和创新产业的基金 [4] - 科技类基金可关注AI应用深化及半导体国产替代机会 [4]
恒指创四年来新高,港股主题基金年内最高涨超172%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21:5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创4年来新高 年内涨幅超31% 领涨全球主要股指 [2][4] - 港股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主动权益类基金最高涨幅达172.12% 由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管理 [2][4] - 被动指数基金中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幅达112.04% 多只创新药ETF成为"翻倍基" [4] 上涨驱动因素 - 基本面与资金面共振 内资与外资在中国资产上形成看多共识 [5] - 估值与信心修复 互联网龙头企业降本增效效果显现 企业盈利超预期 [5] - 国产大模型与AI投资机会获市场认可 软硬件行业估值提升 [5] - 创新药企业研发成果显著 上半年海外授权合作金额与数量达近年新高 [5]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交易占比攀升至30%附近 [5] - 政策支持加码 内需相关方向政策组合拳及消费补贴政策开始显效 [6] 资金流向与投资方向 - 资金流入趋势形成且持续 内地机构通过港股通南下 海外美元基金回流中国 [2][8] - 港股整体估值处于较低水平 看好互联网、新能源车、AI、创新药等方向 [8] - 互联网板块关注AI带来的基本面转变与应用商业化影响 [8] - 科技、医药、消费等领域均具有表现空间 [8]
港股“热情回归”?公募人士:两大板块或有机遇
券商中国· 2025-09-14 17:16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近期国内权益市场呈现资金明显流入H股的迹象 资金从A股向H股切换的趋势形成 [1][2] - 某公募旗下10亿元规模的港股主题产品一日售罄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基金当天结束募集 规模上限10亿元人民币 [1][2] - 恒生指数7月与8月仅上涨4.18% 但9月表现更为强势 恒生科技已实现连续多日上涨 相关ETF产品净值明显提升 [2] 市场表现与估值分析 - A股市场8月底以来连续上涨后需整固 缺乏持续上行动力 板块分化明显 CPO等热门板块资金止盈迹象突出 [3] - 港股经历7-8月震荡整理后 高估值风险充分释放 权重股估值回落至历史相对低位 具备较强吸引力 [3] - 港元流动性阶段性收紧曾压制港股表现 但未来资金面有望宽松 港元兑美元升值后香港金管局不必回笼资金 [3] 科技板块机遇 - 头部互联网公司清晰的AI叙事增强市场信心 吸引风险偏好较高资金入场 为港股注入强劲动力 [1][4] - 阿里巴巴股价创近4年来新高 美团低位盘整 监管介入引导终结"外卖大战" 减少行业内耗改善盈利预期 [4] - 恒生科技与创业板指存在交替轮动关系 当创业板指涨幅领先20pct时 恒生科技多数迎来补涨 [4][5]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将提振港股科技板块 流动性宽松推动国际资本流向新兴市场 外资偏好科技互联网板块 [5]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估区间 囊括中国AI核心资产 对外资吸引力不断提升 [5] 消费板块机遇 - 居民消费向个性化理性化转变支撑新消费行情 潮玩美护黄金珠宝等企业凭借产品创新展现高成长性 [1][6] - 港股新消费含量更高成长性较A股更明显 消费理念迭代与人口结构变迁催化下 潮玩美护宠物等仍有投资价值 [6] - 新消费是经济转型人口迭代下的产业结构性红利 体现为渠道裂变品类创新及新市场开拓驱动业绩释放 [6] - 经过6月中旬以来震荡调整后 市场对新消费为代表的成长标的盈利预期修正相对充分 [6]
锚定港股三大方向超1500亿元资金借道ETF入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22:15
资金流入规模 - 6月10日至8月28日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达1516亿元 [1]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234.61亿元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申购178.95亿元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净申购171.08亿元 [1]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121.03亿元 另有5只ETF净申购额均超55亿元 [1] 产品规模增长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从221.9亿元增至745.57亿元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从86.83亿元增至293.36亿元 [2] -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规模从8.23亿元增至205.42亿元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从6.53亿元增至182.92亿元 [2] - 8月新发港股主题基金中 东方红中证港股通高股息基金规模23亿元 两只科技主题ETF均超14亿元 [2] 机构投资方向 - 当前发行基金聚焦科技与医药领域 包括中欧港股通科技混合基金等6只产品 [3] - 8月25日后新上报7只港股主题基金 主要投向汽车 消费 科技等细分领域 [3] - 恒生科技指数被视为中国科技龙头企业代表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助推估值修复 [3][5] 行业投资逻辑 - 人工智能浪潮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 港股科技板块有望持续受益 [3] - 互联网厂商在AI浪潮中直接受益 业绩持续增长且估值处于合理水平 [4] - 创新药板块因产业升级加速走出独立行情 行业龙头具备长期持有价值 [4] - 港股优质稀缺资产增加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提升促进流动性改善 [5]
每日市场观察-20250722
财达证券· 2025-07-22 12:27
市场表现 - 7月21日沪指涨0.72%,深成指涨0.86%,创业板指涨0.87%,双双创年内新高[2] - 7月22日市场收涨,成交额1.73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增加约1400亿[1] 资金流向 - 7月21日上证净流入317.96亿元,深证净流入126.16亿元[3] - 7月21日主力资金流入前三板块为电网设备、通用设备、工业金属,流出前三为软件开发、IT服务、股份制银行[3] 消息面 - 上半年我国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同期新高[6] - 7月LPR报价5年期以上为3.5%,1年期为3%,均维持不变[7] 行业动态 - 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揽收快件超5亿件[8] - 1 - 6月在线餐饮占餐饮收入比重增长1.9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9] 基金动态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强势反弹,恒生指数涨幅逾22%,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超7200亿元,多只港股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幅突破70%[12] - 截至7月15日,公募FOF今年以来平均回报达4.24%,养老FOF平均回报为4.33%,20多只产品回报超10%[13][14]
最牛涨超130%!这类基金火了,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0:42
港股主题基金业绩表现 - 港股主题基金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33.73%,暂居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榜首 [1][3]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年内净值增长率为105.43%,成为另一只"翻倍基" [3] - 业绩排名前20的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占据八席,其余产品港股仓位在20%~40%之间 [3] 港股市场反弹原因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23%,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3] - 产业层面积极变化推动港股基本面拐点,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出和创新药出海加速 [3] - 港股对海外流动性环境敏感,宽松预期带来估值快速修复 [3] - 港股估值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底恒生指数PE仅为9倍,具备较大上行空间 [3]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 港股科技、消费、医药板块此前处于估值底部,2024年9月起中国资产重新受全球资金追捧 [4] - 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性和资产配置价值被发现,推动港股价值重估主升浪 [4] - 本月已有17只港股主题基金申请材料被接收,等待审批,大部分为指数型基金 [4] 港股市场吸引力增强 - 美元走弱、美股高位促使海外资金回流,内地资金南下,香港市场成为新配置方向 [4] - 香港市场拥有相对稀缺标的和成熟市场制度,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前沿 [4] - 港股市场供需两旺,港股主题基金可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 [4] 下半年港股市场展望 - 港股或呈现结构化牛市,科技成长(AI、机器人、自主可控等)和消费细分领域(创新药、新消费等)相对占优 [1][5][6] - 科技、互联网、机器人板块热度回落至2023年以来低位,创新药和新消费领域交易热度较高 [5] - 市场可能出现"跷跷板效应",科技板块和高股息板块交替上升 [5] 重点投资领域 - 港股医疗板块汇聚A股稀缺优质龙头,包括创新药、CXO、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 [6] - 消费领域受政策刺激释放需求,新消费如"情绪消费"迅速崛起 [6] - 港股央企红利板块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具有保值属性,"红利+港股+央企"组合形成"善守能攻"策略 [6] - 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下,港股上市公司高股息率对资金有较大吸引力 [6]
最牛涨超130%!这类基金火了,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0:32
港股主题基金业绩表现 - 港股主题基金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超130%,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3.73%的增长率领先全市场公募基金 [1][3]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年内净值增长率达105.43%,成为又一只"翻倍基" [3] - 业绩排名前20的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占据八席,其余产品港股仓位在20%~40%之间 [3] 港股市场反弹原因 - 产业层面积极变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出、创新药出海加速推动港股基本面拐点 [3] - 海外流动性环境宽松预期带来估值快速修复 [3] - 连续下跌后估值处于低位,2024年底恒生指数PE仅9倍 [3] -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全球资金重新追捧中国资产 [4] 基金公司布局动态 - 7月已有17只港股主题基金申请材料被接收等待审批,大部分为指数型基金 [4] - 港股市场吸引力增强:美元走弱资金回流、稀缺标的、成熟市场制度等 [4][5] - 港股市场供需两旺,主题基金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 [5] 下半年港股市场展望 - 预计呈现结构化牛市,科技成长(AI/机器人/自主可控)和消费细分(创新药/新消费)领域占优 [1][8] - 科技与高股息板块可能出现"跷跷板效应"交替上升 [7] - 重点关注方向:互联网公司、燃气公司、石油公司等低估值高股息标的 [7] - 医疗板块存在A股稀缺优质龙头,包括CXO/互联网医疗/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8] - 消费领域受益于政策刺激,新消费崛起带来投资机会 [8] - 央企红利板块在全球不确定性下具有防御性投资价值 [8]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变更;又有基金拆分份额降低投资门槛
搜狐财经· 2025-07-15 15:28
基金公司人事变动 - 汇添富基金原董事长李文因董事会换届于7月14日离任 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1] - 鲁伟铭自7月14日起新任汇添富基金董事长 [1] 基金产品动态 - 金融科技ETF实施份额拆分 每1份拆为2份 场内交易门槛从约173元降至约86元 [2] - 年内已有6只基金产品实施份额拆分 [2]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7月14日 全市场12941只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领跑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达100% [3] - 涨幅前20的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占据6席 [3] 基金经理观点 - 广发基金经理吴兴武认为创新药板块具备全球竞争力 是医药行业弹性最大的方向 [3] - 创新药行业中期仍可发掘投资机会 产业发展趋势驱动投资节奏 [3] 市场行情回顾 - 7月14日沪指跌0.42% 深成指涨0.56% 创业板指涨1.73% [4] - 沪深两市成交额1.61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533亿元 [4] - AI硬件股大涨 云计算/人工智能相关ETF最高涨7.82% [4] - 国证2000ETF基金领跌4.62% 电力股调整多只绿电ETF回调 [5][6] ETF产品表现 - 云50ETF涨7.8%至1.310元 [5]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涨7%至1.233元 [5] - 煤炭ETF跌2.33%至1.007元 [6] - 绿电ETF跌1.72%至1.085元 [6] 行业投资机会 - 中国软科技实力提升 产业链耦合与技术组合驱动进步 [7] - AI发展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已具备竞争力 AIGC相关领域有望高速发展 [7] - 基础软硬件替换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业环境向好 [7] - 建议关注创业板人工智能ETF等产品 [7]
港股主题基金年内涨幅领跑
快讯· 2025-07-15 00:20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带动相关主题基金业绩大幅攀升 [1] - 截至7月14日,全市场12941只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表现尤为突出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00%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暂居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榜首 [1] - 中银港股通医药A以81.31%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三 [1] - 涨幅排名前20的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占据6席 [1] 基金经理观点 - 全年港股市场或震荡上行,市场运行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 - 上半年在流动性宽松驱动下市场更倾向于追逐具有估值弹性的资产 [1] - 下半年投资主线有望转向盈利确定性更强的顺周期品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