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

搜索文档
2025日本太阳能光伏展会 PV EXPO
搜狐财经· 2025-07-19 13:21
展会概况 - 日本太阳能光伏展(PVEXPO)是亚洲地区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太阳能光伏展之一,由励展博览集团日本株式会社主办,展览一年三届 [1] - 2025年展会安排:春季2月19日至21日在东京BIGSIGHT展馆,秋季9月17日至19日在千叶幕张展览馆,冬季11月19日至21日在大阪INTEX展览馆 [1] - 预计2025年将有约1200家参展商参与,参观人数约50000名,主办方将举办248场会议论坛及演讲 [4] 参展企业与技术 - 知名参展企业包括华为、韩华、晶科能源、晶澳、松下、夏普、阳光电源、英利、比亚迪、海润光伏等,展示最新研发成果 [4] - 展品涵盖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模块底片、电极塑料、填充和密封材料等 [5] - 展示电池检测设备如厚度测量仪、电流表、温度计,以及制造设备如熔炉、扩散炉、镀膜机 [5] 光伏系统与行业交流 - 展会将展示光伏系统组件如连接器、接线盒、分流器和配电箱等 [7] - 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分享经验和见解,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7] - 展会宣传工作得到广泛关注,众多媒体参与宣传,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 [7] 展会意义与展望 - 展会为企业提供展示实力的机会,为专业人士提供学习和交流环境 [8] - 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PVEXPO将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8] - 未来展会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带来更多创新与合作 [8]
双良节能: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21
公司信用评级调整 - 联合资信将双良节能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同时将"双良转债"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评级下调主因包括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大幅下滑、债务负担加重及短期偿债压力上升[4] - 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亏损25.45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1.91亿元,EBITDA为-10.25亿元[4][7] 经营状况分析 - 公司维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双主业格局,节能节水装备2024年收入30.02亿元(占比23.44%),毛利率26.77%,提供稳定现金流[4][6] - 新能源装备收入同比下降64.67%至9.46亿元,毛利率下降9.42个百分点至35.37%[4][10] - 光伏产品收入88.62亿元(占比69.18%),毛利率-16.63%,主因硅片价格下跌50.24%及产能利用率低迷[4][10] 财务风险指标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债务166.53亿元,短期债务占比75.73%,资产负债率82.77%,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77.71%[7][16] - 受限资产达111.77亿元(占总资产40.31%),其中货币资金受限55.91亿元[15][16] - 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39亿元,存货跌价风险显著[15] 行业环境与产能 - 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2024年产业链价格下跌导致公司单晶硅毛利率-16.63%,产能利用率低于预期[6][13] - 公司在建包头38GW单晶硅项目尚需投资26.59亿元,存在产能释放风险[7][13] - 节能节水行业受益政策支持,《2024-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工业节能设备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9] 债券与融资情况 - "双良转债"余额25.78亿元,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11.21亿元,对债券覆盖倍数4.31倍[17] - 截至2025年3月获银行授信214.72亿元,未使用额度92.53亿元,具备再融资空间[17] - 可转债转股价由12.13元/股下调至6.18元/股,转股压力仍存[8]
“中国绿色硅谷”崛起之路:乐山追光逐链 打造千亿级光伏创新集群
环球网· 2025-06-24 18:06
乐山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 1964年冶金工业部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硅研究室整体搬迁至乐山,标志着中国晶硅产业发源地形成 [3] - 1965年中国第一块多晶硅料在乐山下线,重0.9千克,年底累计生产多晶硅69.27千克、单晶硅10.05千克 [3] - 1972年产能提升至年产多晶硅4.49吨、单晶硅2.51吨,1985年产品已出口欧美 [3] 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 - 2000年国内首条100吨/年"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线通过国家验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4] - 2008年新光硅业建成全国首个千吨级多晶硅项目,永祥股份成为当时中国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3000吨产能) [5] - 2020年乐山已形成38万吨高纯晶硅、71GW拉棒、38GW切片产能,规模居全球第一方阵 [1] 行业危机与转型升级 - 2011-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美国税率达249.96%),行业企业从7家锐减至永祥1家 [7] - 永祥通过4次技改开发出"第四代永祥法",实现四氯化硅100%转化利用,成本大幅下降 [7] - 2017年永祥产能提升至2万吨,成本指标行业领先 [8]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四川省明确将多晶硅产业重点布局在乐山,地方政府出台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专项政策 [9] - 乐山建成600万千伏安特高压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保障产业能源需求 [9] - 2023年设立6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群,重点支持光伏全产业链发展 [13] 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创新 - 全球光伏10强企业半数落户乐山,形成从硅料到组件、电子级多晶硅的全产业链 [10] - 铄阳10GW HBC电池片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全球首个HBC技术量产基地 [12] - 建立西部硅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10] 市场前景与战略定位 - 预计2050年全球光伏发电占比将从3%增至30%,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8] - 乐山定位"中国绿色硅谷",目标打造千亿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12][13] - 当前乐山晶硅产业已实现从"西部硅谷"到"绿色硅谷"的升级,集聚效应显著 [10]
别小看中国女人,“太空材料之母”到底有多强?一度让美国惊慌
搜狐财经· 2025-06-22 15:12
半导体材料研究突破 - 林兰英从美国带回500克单晶锗和100克单晶硅,市场价值超过20万美元,这些材料成为中国半导体研究的基础[5] - 回国后半年内成功研制中国第一根单晶锗,次年自制首台半导体收音机并成功研制第一根单晶硅[6] - 1987年利用返回式卫星完成世界首个砷化镓单晶太空生长实验,推动光电子和高速电子器件研发[10] 科研条件与贡献 - 1957年中国科研条件极为有限,林兰英团队主要依靠国外积累的经验和带回的少量单晶体材料开展研究[6] - 砷化镓材料在600℃以下稳定性好且抗腐蚀,成为高性能器件的理想选择[10] - 太空微重力环境为半导体材料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促成大尺寸高质量单晶材料的突破[8] 行业地位与影响 - 林兰英被美国列为关键人才,回国申请被拖延一年,显示其在半导体领域的重要性[8] - 中国半导体研究体系在1957-1959年间快速形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10] - 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半导体和航天事业发展,实现技术自力更生[12][13]
弘元绿能战略收缩12.45亿清仓参股公司 产品跌价年亏27亿股价最大跌幅92%
长江商报· 2025-05-09 07:58
公司战略调整 - 弘元绿能拟将所持内蒙古鑫元27.0737%的股权以12.45亿元转让给江苏中能,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内蒙古鑫元股权 [1][2] - 公司称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主业、降低投资风险 [1][5] - 2021年公司投资内蒙古鑫元10.20亿元,此次转让勉强保本退出 [5] 光伏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硅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企业普遍承压 [1][5][7] - 内蒙古鑫元2024年营业收入47.92亿元,净利润亏损4.77亿元 [5]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 [8] 公司经营表现 - 2020-2022年业绩高速增长:营业收入从30.11亿元增至219.09亿元,归母净利润从5.31亿元增至30.33亿元 [7]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5.87%至118.5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58%至7.41亿元 [7][8] - 2024年营业收入进一步下降38.42%至73.0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6.97亿元 [8] 公司历史沿革 - 前身为上机数控,主营精密机床和光伏设备制造 [7] - 2019年切入单晶硅生产领域,在内蒙古包头建设5GW单晶硅拉晶生产线 [7] - 2020年与天合光能签订超百亿元长期销售合同 [7] 二级市场表现 - 2021年高点以来股价区间最大跌幅约92% [1][8] - 5月8日收盘价14.5元/股,市值约98.5亿元 [8]
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底色
经济日报· 2025-05-07 05:55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 中国经济增速达5_4% 实现开门稳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_7% 新能源汽车 3D打印设备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_4% 44_9% 26%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_5%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_3个百分点 [1] - 航空 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0_3%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_5% [1]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_6% 25% [2] - 三新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接近20% [2] -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涉及生成式AI 人形机器人 民用航空 量子信息等领域 [2] 制造业转型升级 - 光纤制造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 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_5% 22_4% 21_1% [3]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_2% [3] - 风力发电机组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单晶硅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4_4% 45_6% 10_6% [3] 新动能发展 - 实验室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线效率变革 推动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转向技术溢价 [1] -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逐步畅通 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构建 [1] - 数字生产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 绿色产品增势强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