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

搜索文档
TCL中环上半年净利-42.42亿元,同比增亏
北京商报· 2025-08-23 07:5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亏损42.42亿元 同比增亏 [1] - 营业收入133.98亿元 同比下降17.36%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围绕硅材料展开 以单晶硅为基础 [1] - 业务延伸至新能源光伏制造和其他硅材料制造领域 [1] - 形成新能源光伏材料板块 光伏电池及组件板块 其他硅材料板块 [1] 市场表现 - 8月22日股价收涨1.44% 收于8.45元/股 [1] - 总市值341.6亿元 [1]
河北推动六条重点产业链提升质量竞争力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9 15:38
河北省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总体情况 -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质量强链工作 张家口氢能 邢台光伏 承德钒钛 秦皇岛铝制汽车零部件 石家庄生物医药 保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6条产业链被列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 产业链质量竞争力有效提升 [1] 张家口氢能产业链发展 - 河北省氢能学会获批成立 由张家口市牵头组建 是全国第二个省级氢能学会 也是张家口市首个省级团体组织 [2] - 采用链长组织 链主引领 链员协同模式助力氢能产业质量提升 链主企业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搭建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计量实验室 获河北省计量院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立项支持 目前实验室初步完成500千瓦级测试平台建设 具备相应计量能力 并完成兆瓦级热电联供系统测试台架总体架构设计 [2] - 链员企业张家口海珀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绿氢 保障宣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全线贯通 验证绿电—绿氢—绿钢绿色生产技术可行性 [2] - 链员企业河北昊安青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在氢能无人机 船用储氢技术等领域部分研发成果进入小规模应用阶段 链员企业张家口海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中实现氢能自动运维系统快速搭建 高精度氢气传感器规模化应用 [2] - 张家口氢能产业以试点为基础 产业链为脉络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未来继续释放创新活力 为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3] 邢台光伏产业链发展 - 邢台市宁晋县光伏新能源产业自1996年起步 形成以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 众多配套企业规范发展 快速扩张新格局 是全国最大新能源产业集群 全球最大单晶硅生产基地 世界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 [4] - 宁晋县政府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堵点 难点 痛点 在组织保障 政策激励 创新引导 品牌建设上精准发力 晶澳科技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 上下游联动 强链延链补链链式发展之路 形成链主领航 众雁伴飞质量强链模式 致力于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光伏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5年1—6月份集群产值达63.2亿元 [4] - 晶澳科技引导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产业链 聚焦N型电池隧穿钝化类PL暗片质量难题 带领上下游企业组建质量协同攻关小组 使POLY整体切换到高掺杂工艺后效率提升明显 实现电池整体效率突破26.98% 帮助宁晋县晶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攻关硅棒头部氧含量高质量难题 降低炉台头氧超标棒数平均占比 [5] - 晶澳科技推行提升全产业链质量一致性管控 率先开展数字化链条追溯分析 解决硅片隐患问题 对链上企业开展质量专项提升辅导 推动确立一致性标准和质量改善措施 [5] - 晶澳科技联合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围绕构建一链五环专业群 打造重点专业群 加快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人才 该学院获批河北省新能源创新教育科普示范基地 [5] 承德钒钛产业链发展 - 承德市发挥本地钒钛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势 实施标准引领 技术攻坚 认证赋能三位一体质量强链专项行动 扭转钒钛产业内卷趋势 推动向高端领域突围 显著提升产业链质量竞争力 最新数据显示该市高纯钒产品在高端催化领域应用占比突破40% [6] - 承德天大钒业有限责任公司航空级钒铝合金中间合金替代进口产品 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全长寿命储能电池入选国家产业基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 承德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全产业链总产值保持年均8%左右增速 年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 [6] - 承德市推动龙头企业打破产业低端锁定困局 制定《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术语和定义》国家标准 解决行业基础规范缺失问题 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对标国际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高纯五氧化二钒》团体标准 实现我国在战略金属材料领域标准话语权跃升 在新兴领域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标准推动储能产业标准化进程提速 目前承德钒钛新材料产业链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100余项 构建全链条质量标准体系 [7] - 产业链企业联合攻坚打通质量堵点 形成三大突破性成果 智能生产革命开发高纯钒智能控制模型提高钒回收率 质量工艺创新采用自主研发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高端质量定制结合客户需求制定工艺要点满足个性化要求 承德天大钒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 - 承德钒钛新材料产业链构建检测 认证 数据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绿色认证打开全球市场 实施硬件升级建成省级钒钛新材料质量检测中心 具备多种进口检测设备 获得多项CMA认证检测能力 获取国际通行证钒电解液获相关双认证 获汽车供应链质量体系认证 实现绿色制造建设全球首条零危废高纯钒产线 能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水循环利用率高 通过产品碳足迹认证 [8] 秦皇岛铝制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 - 秦皇岛市聚焦铝制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通过多项举措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效能双提升 [8] - 在标准领航方面积极培育企业标准创新族项目 引导企业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 链主企业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标准创新族项目已结题 链上相关企业参与制定多项标准 完成技术创新 实现管理 技术 操作全流程标准化 通过组织标准宣贯培训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严格对标 提升新产品开发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8] - 在技术护航方面针对企业技术研发中数据保护需求 市场监管人员上门开展政策宣讲与专项指导 推动企业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为原创技术数据及衍生品提供保护 同时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匹配专家团队联合攻关特殊工艺难题 邀请质量专家深入企业现场诊断 开展管理工具培训 助力企业建立高效问题解决机制 [9] - 在数智引航方面以精准服务推动企业加速智能化升级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建成AI智能检测系统 通过构建缺陷图像数据库研发算法 实现铝制零部件缺陷检测效率提升 漏检率下降 误报率降低 大大节约成本 该系统还能形成生产闭环控制 成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标杆 [9] - 在创新导航方面推动企业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 靶向攻关产业瓶颈 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铝铸件低压铸造智能模温控制技术 汽车废旧铝保级再生技术 铝车轮铸旋成型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动产业向绿色化 高效化转型 [10] - 铝制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标准引领—技术护航—智能升级—协同创新发展闭环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实践经验 持续优化服务 强化产业链协同 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10]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 - 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基础雄厚 优势突出 是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素有华北药都之称 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引领 化学药为主体 现代中药为特色 高端医疗器械为补充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1] - 持续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强化链主单位引领示范作用 构建创新质优 同频共振质量强链模式 [11] - 石家庄市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综合集成平台优势 把服务企业团队与企业技术攻关团队精准匹配对接 助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联动提升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构建AI制药生态体系 搭建辅助药物筛选平台 缩短化合物筛选时间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与高校 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业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构筑创新生态圈 [11] - 石家庄创新构建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平台支撑质量协同体系 在市场监管部门统筹下骨干药企联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开放共享核心工艺参数和标准化检测方法 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产品抽检合格率大幅提升 创新型企业成为主要驱动力 2025年石药集团多个创新产品上市 专利产品实现海外授权 创新产品市场份额扩大 [12] - 石家庄通过系统性产业政策与创新机制在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链韧性方面形成治理框架 取得显著成效 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达成质量共识 石药集团将发展重心转向创新药 搭建技术平台 在研项目众多 产品管线规模排名靠前 在中药领域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产业链上游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质控标准 带动产业链中药材收益提升 [12] 保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发展 -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出台政策 围绕汽车芯片 线控底盘等22个卡点 组织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校 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就科研转化等进行对接 推动产业链跨地域协同发展 [13] - 保定市市场监管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系统谋划 构建高效闭环质量提升工作机制 深度剖析产业链难点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联通上下游企业协同制定标准 精心绘制质量图谱 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13] -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带来显著成果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 智慧底盘等方面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于2024年入选胡润研究院全球独角兽榜 该公司在混动与动力电池领域持续推进产品升级和技术研发 满足用户需求 提升市场竞争力 [13] - 依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优势 保定市瞄准产业上下游为新能源车企寻找合作伙伴 截至目前257家重点零部件企业落户保定市 涵盖五大零部件体系 整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以上 [14]
云南:1-7月单晶硅产量同比同比增长21.6%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08:48
工业增加值增长 - 1至7月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1] -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4%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 较上半年分别加快0.3和0.4个百分点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 [1] 工业板块表现 - 烟草工业增加值增长1.8% 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3.8% 非烟非能工业增加值增长8.6% [1] - 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1.6% 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12.7% [1] - 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39.0% 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同比增长28.7% [1] - 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7.9倍 [1] 电力生产情况 - 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481.8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5% [1] - 清洁电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比重达85.4% 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1]
1至7月云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23:28
工业经济表现 - 1至7月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1] -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5%,分别较上半年加快0.3和0.4个百分点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3% [1] - 烟草工业增加值增长1.8%,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3.8%,非烟非能工业增加值增长8.6% [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 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1.6%,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12.7% [1] - 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39.0%,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同比增长28.7% [1] - 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7.9倍 [1] 能源与清洁电力 - 1至7月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481.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 [1] - 清洁电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比重为85.4%,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1] 消费与投资 - 1至7月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5.11亿元,同比增长4.1% [2] -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较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2] 服务业表现 - 上半年云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26.86亿元,同比增长4.9%,较1至5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2] 居民消费价格 - 7月份云南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环比上涨0.5% [2]
并购市场回暖 绿色能源等领域受关注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并购市场整体概况 - A股市场年内发生448起公司并购事件 涉及资金977.54亿元[2][3] - 2021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数量达12790宗 同比增长21% 交易金额6374亿美元[3] - 2022年并购市场预计保持活跃 主要受经济转型和金融环境宽松推动[2][3][4] 行业并购分布特征 - 机械设备行业发生55宗并购案例 位列申万行业第一[5] - 电力设备行业发生41宗并购案例 医药生物行业发生37宗案例[5] - 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并购案例同样较为突出[5] 重点领域并购动态 - 新能源领域并购活跃 锂电企业收购上游矿业资产以缓解成本压力[6] - 光伏企业在双碳政策下收购光伏电厂解决绿电需求[6] - TMT领域因产业链长细分板块多 并购补强需求旺盛[6] 跨界并购现象分析 - 天域生态斥资6.1亿元跨界收购锂电池企业青海聚之源51%股权[6] - 沐邦高科拟以11亿元交易价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6] - 跨界并购分为主业补强型和业务转型型 后者存在较大不确定性[7]
上半年内蒙古制造业实现回升向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4 20:51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区制造业实现回升向好,增加值同比增长10.4%,较 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规上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成为全区 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自治区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先进 制造业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基蓄力。一方面,持续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 度培育工程,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呼和浩特乳制品集群、包头稀土新材料集群、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集 群,培优做大铝基新材料、先进合金材料、晶硅光伏材料、风电装备、精细化工、绿色智算、生物医药 等特色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设,组织开展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 动,"一链一策"统筹推进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推广、优质企业培育,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 套、规模化发展水平。(记者 康丽娜) 重点产品产量稳定增长。4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实现同比增长的有28种,占比达70%,产量实现两位 数增长的有13种。其中,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85%,多晶硅增长58.2%,甲醇增长51.4%,单晶硅增长 35.2% ...
云南打好"组合拳"推动资源经济加快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4 13:36
资源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 资源经济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5%左右[1] - 资源经济工业重点产业集中全省约3/4规上工业企业 贡献约90%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1] - 云南将资源经济作为"三大经济"主干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1] 传统产业巩固提升 - 全省电力总装机超1.66亿千瓦 其中绿色能源装机超1.5亿千瓦占比超90%居全国第一位[1] - 2024年有色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10种有色金属产量819.45万吨占全国10.35%居全国第4位[2] - 稀贵金属产业工业总产值近1000亿元 形成全球第一的锡铟和铂族金属产业链[2]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 - 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产业2024年总产值达2500亿元 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20.8%[2] - 电解铝产能指标规模达830万吨占全国约1/4居全国首位 绿色铝产业链产值2024年突破1500亿元[2] - 新能源电池产业近3年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今年上半年增加值增长72.1%[2] 农业产业发展成就 - 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 鲜切花咖啡茶叶等重点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3] - 农业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达2.75万亿元 三七和奶业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3] 文旅产业发展表现 - 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7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 接待入境游客突破600万人次[3] - 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7亿人次同比增长10.8% 实现旅游总花费超6500亿元增长10.5%[3] - 全省旅居人数超280万人次增长45.4% 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发展态势[3]
2025日本太阳能光伏展会 PV EXPO
搜狐财经· 2025-07-19 13:21
展会概况 - 日本太阳能光伏展(PVEXPO)是亚洲地区规模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太阳能光伏展之一,由励展博览集团日本株式会社主办,展览一年三届 [1] - 2025年展会安排:春季2月19日至21日在东京BIGSIGHT展馆,秋季9月17日至19日在千叶幕张展览馆,冬季11月19日至21日在大阪INTEX展览馆 [1] - 预计2025年将有约1200家参展商参与,参观人数约50000名,主办方将举办248场会议论坛及演讲 [4] 参展企业与技术 - 知名参展企业包括华为、韩华、晶科能源、晶澳、松下、夏普、阳光电源、英利、比亚迪、海润光伏等,展示最新研发成果 [4] - 展品涵盖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模块底片、电极塑料、填充和密封材料等 [5] - 展示电池检测设备如厚度测量仪、电流表、温度计,以及制造设备如熔炉、扩散炉、镀膜机 [5] 光伏系统与行业交流 - 展会将展示光伏系统组件如连接器、接线盒、分流器和配电箱等 [7] - 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分享经验和见解,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7] - 展会宣传工作得到广泛关注,众多媒体参与宣传,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 [7] 展会意义与展望 - 展会为企业提供展示实力的机会,为专业人士提供学习和交流环境 [8] - 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PVEXPO将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8] - 未来展会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带来更多创新与合作 [8]
双良节能: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21
公司信用评级调整 - 联合资信将双良节能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同时将"双良转债"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评级下调主因包括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大幅下滑、债务负担加重及短期偿债压力上升[4] - 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亏损25.45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1.91亿元,EBITDA为-10.25亿元[4][7] 经营状况分析 - 公司维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双主业格局,节能节水装备2024年收入30.02亿元(占比23.44%),毛利率26.77%,提供稳定现金流[4][6] - 新能源装备收入同比下降64.67%至9.46亿元,毛利率下降9.42个百分点至35.37%[4][10] - 光伏产品收入88.62亿元(占比69.18%),毛利率-16.63%,主因硅片价格下跌50.24%及产能利用率低迷[4][10] 财务风险指标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债务166.53亿元,短期债务占比75.73%,资产负债率82.77%,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77.71%[7][16] - 受限资产达111.77亿元(占总资产40.31%),其中货币资金受限55.91亿元[15][16] - 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39亿元,存货跌价风险显著[15] 行业环境与产能 - 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2024年产业链价格下跌导致公司单晶硅毛利率-16.63%,产能利用率低于预期[6][13] - 公司在建包头38GW单晶硅项目尚需投资26.59亿元,存在产能释放风险[7][13] - 节能节水行业受益政策支持,《2024-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工业节能设备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9] 债券与融资情况 - "双良转债"余额25.78亿元,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11.21亿元,对债券覆盖倍数4.31倍[17] - 截至2025年3月获银行授信214.72亿元,未使用额度92.53亿元,具备再融资空间[17] - 可转债转股价由12.13元/股下调至6.18元/股,转股压力仍存[8]
“中国绿色硅谷”崛起之路:乐山追光逐链 打造千亿级光伏创新集群
环球网· 2025-06-24 18:06
乐山晶硅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 1964年冶金工业部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硅研究室整体搬迁至乐山,标志着中国晶硅产业发源地形成 [3] - 1965年中国第一块多晶硅料在乐山下线,重0.9千克,年底累计生产多晶硅69.27千克、单晶硅10.05千克 [3] - 1972年产能提升至年产多晶硅4.49吨、单晶硅2.51吨,1985年产品已出口欧美 [3] 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张 - 2000年国内首条100吨/年"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线通过国家验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4] - 2008年新光硅业建成全国首个千吨级多晶硅项目,永祥股份成为当时中国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3000吨产能) [5] - 2020年乐山已形成38万吨高纯晶硅、71GW拉棒、38GW切片产能,规模居全球第一方阵 [1] 行业危机与转型升级 - 2011-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美国税率达249.96%),行业企业从7家锐减至永祥1家 [7] - 永祥通过4次技改开发出"第四代永祥法",实现四氯化硅100%转化利用,成本大幅下降 [7] - 2017年永祥产能提升至2万吨,成本指标行业领先 [8]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四川省明确将多晶硅产业重点布局在乐山,地方政府出台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专项政策 [9] - 乐山建成600万千伏安特高压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保障产业能源需求 [9] - 2023年设立6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群,重点支持光伏全产业链发展 [13] 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创新 - 全球光伏10强企业半数落户乐山,形成从硅料到组件、电子级多晶硅的全产业链 [10] - 铄阳10GW HBC电池片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全球首个HBC技术量产基地 [12] - 建立西部硅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10] 市场前景与战略定位 - 预计2050年全球光伏发电占比将从3%增至30%,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8] - 乐山定位"中国绿色硅谷",目标打造千亿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12][13] - 当前乐山晶硅产业已实现从"西部硅谷"到"绿色硅谷"的升级,集聚效应显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