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

搜索文档
深圳半导体,补链正在加速
36氪· 2025-10-17 19:40
行业整体概况 - 2024年中国芯片设计行业销售额为6689.3亿元,同比增长13.2% [2] - 2024年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为3626家,较2023年增加175家 [2] - 行业规模最大的前三大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 [2] - 深圳共有集成电路企业727家,其中设计企业营收占比68% [2] 深圳半导体产业战略转型 - 深圳半导体产业从过去以市场自发为主的"放水养鱼"模式,转向更具战略性的"修渠筑坝"模式 [4] - 政府出台《深圳市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0条具体支持举措 [4] -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重点围绕重大制造项目建链、补链 [4] - 深圳市重投集团参与投资中芯国际深圳12英寸线、方正微电子扩产项目 [4] 关键技术与设备突破 - 新凯来子公司万里眼推出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全球排名第二、国内第一,打破了西方国家60GHz以上设备对华出口限制 [1] - 新凯来另一子公司启云方带来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 [1] - 埃芯半导体专注于前道量测和检测设备,产品已服务国内一线晶圆厂并实现规模量产 [6] 制造环节进展 - 方正微电子作为IDM企业,已实现SiC车规芯片实际产能国内第一 [5] - 随着Wolfspeed启动破产重组,国际碳化硅市场进入调整期,中国碳化硅已具备量产能力并抢下部分市场份额 [6] - 制造环节的核心竞争已转向批量化生产的一致性、稳定性、良率、成本和交付确定性 [6] 细分领域企业策略 - 晶存科技实现嵌入式主控芯片自研突破,其EMMC和UFS价格相同,客户无需为性能提升支付额外代价 [8] - 格见半导体专注于替代国际巨头DSP型号,采取"以旧换新"策略降低国产芯片导入门槛,已有一百几十家公司使用其产品 [10] - 国微芯作为国产EDA代表,覆盖设计验证、工艺导入及制造全流程关键环节,入选深圳市"潜在独角兽企业" [10] 产业生态变化 - 深圳半导体产业早期以设计为主,现在越来越多厂商投身设备开发或材料研究 [7] - 龙华区政府在税收减免、人才补贴、研发扶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度过艰难成长期 [7] - 新凯来、先进微电子、阿斯麦深圳等企业已在龙岗区集中布局,形成区域性产业配套能力 [7] - 深圳半导体设备企业判断2026到2027年可能会迎来下一波需求高峰,认为行业波动是常态 [7]
广电计量(002967):24年全年业绩高增 25Q1订单双位数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8 20: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76.59% [1] - 全年毛利率47.21%,同比+4.93pct,净利率11.21%,同比+4.07pct [2] - 24Q4营收10.47亿元,同比+13.11%,环比+28.32%,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145.18%,环比+49.75%,毛利率52.73%,净利率16.7%,均创历史新高 [2] - 25Q1营收6.18亿元,同比+5.16%,环比-40.98%,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302.86%,环比-97.05%,毛利率38.68%,净利率0.08% [2] 费用与业务结构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16%/6.88%/10.8%/0.7%,同比-0.07/-0.46/+0.67/+0.11pct [2] - 计量/可靠性/生命科学/电磁兼容/集成电路/EHS业务营收分别为7.5/7.8/5.0/3.6/2.6/1.8亿元,同比+3.8%/+17.5%/+2.7%/+10.2%/+26.3%/+2.6%,集成电路增速最高 [3] - 各项业务毛利率50.5%/50.9%/39.8%/54.9%/45.2%/38.0%,同比+2.4/+7.4/+8.8/+4.0/+4.3/-6.49pct,电磁兼容毛利率最高 [3] 战略与行业布局 - 新兴行业(特殊行业、汽车、新能源等)营收占比超80%,传统行业整合后毛利率改善明显 [3] - 收缩食品检测、生态环境检测亏损实验室,调整业务结构 [3] - 25Q1订单实现两位数增长,下游招标验收集中在下半年 [3] 股东回报与资本运作 - 2024年分红2.24亿元(含中期1.4亿元),回购3.9亿元股份,合计6.1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174%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2/5.1/6.0亿元,同比+20%/+20%/+18% [4]
广电计量(002967):24年全年业绩高增,25Q1订单双位数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5-08 17: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社会服务/专业服务,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76.59% [1] - 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7.21%/11.21%,同比+4.93pct/+4.07pct;24Q4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毛利率/净利率逐季度修复提升;25Q1营收6.18亿,同比+5.16%,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302.86% [2] - 分业务看,计量/可靠性/生命科学/电磁兼容/集成电路/EHS评价营收同比分别+3.8%/+17.5%/+2.7%/+10.2%/+26.3%/+2.6%;公司聚焦新兴产业,2024年业务来自新兴行业占比超80%,一季度订单两位数增长 [3] - 2024年年度分红0.84亿元,中期分红1.4亿元,全年共分红2.24亿元,累计回购3.9亿元股份,全年分红+回购金额达6.14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74%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1/6.0亿元,同比+20%/+20%/+18%,对应PE25/21/18X,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数据总结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8.89亿、32.07亿、37.57亿、43.70亿、49.9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94%、11.01%、17.16%、16.33%、14.3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9亿、3.52亿、4.22亿、5.08亿、5.9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39%、76.59%、19.90%、20.41%、17.80% [4][10] - 毛利率分别为42.28%、47.21%、47.84%、47.93%、47.96%;净利率分别为6.90%、10.98%、11.24%、11.63%、11.98% [10]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60.71亿、65.55亿、63.55亿、66.02亿、67.36亿元;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分别为60.71亿、65.55亿、63.55亿、66.02亿、67.36亿元 [10]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9.50%、47.86%、38.58%、38.50%、37.06% [10]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6.47亿、8.55亿、5.59亿、8.51亿、9.5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6.44亿、 - 11.27亿、 - 3.49亿、 - 3.49亿、 - 3.49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78亿、 - 1.52亿、 - 5.22亿、 - 5.06亿、 - 5.84亿元 [10] 估值比率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52.74、29.87、24.91、20.69、17.56;市净率分别为2.92、3.15、2.76、2.65、2.54;EV/EBITDA分别为8.59、8.04、10.21、9.13、8.20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