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
搜索文档
GSK要大干一场了
格隆汇· 2025-10-28 18:55
一纸CEO更替公告,让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葛兰素史克(GSK)。 9月29日,GSK宣布重磅人事安排,任命Luke Miels为CEO候选人。他将于2026年1月1日全面履行首席执行官职责并加入董事会。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给 出了积极反馈,GSK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大涨,累计涨幅超13%。 不过,积极乐观的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核心的疫苗业务遭遇下滑,GSK在2024年跌出了全球制药企业营收十强行列。 新帅上任,不仅要直面收入规模增长放缓的困境,还肩负着让GSK到2031年总销售额突破400亿英镑的重任。2024年,GSK总营收同比仅增长3%至313.76亿 英镑。 想要达成高目标,未来GSK需要找到新的战略增长点,破局之路在何方? 01 "三驾马车"并进 回看GSK过去九年的发展,离不开现任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的领航。 直到2022年完成消费健康业务的分拆,GSK实现总收入同比增长19%至293.24亿英镑,其中特药、疫苗、普药三大板块分别同比增长37%、17%、5%,占公 司总收入比重分别为38.4%、27.07%、34.5%。 2023年,GSK实现总收入为303.28亿英镑,同比增长5%(不 ...
新冠疫苗巨头大幅裁员
第一财经· 2025-08-01 17:28
公司动态 - Moderna宣布全球裁员10% 员工人数将裁撤至约5000人 裁员规模近千人 [3] - 公司股价当天盘后大跌超8% 过去一年股价下跌超过75% 市值由近2000亿美元暴跌至约110亿美元 [3] - 取消在日本建设mRNA药物生产工厂的计划 [3] - 计划到2027年将年度运营支出削减约15亿美元 [3] - 未来三年内可能还会有多达八款新产品获批上市 [3] 财务与战略 - 新冠疫苗销量持续下滑导致财务危机恶化 [3] - 仍执着于新一代新冠疫苗研发 已获FDA批准第三款疫苗产品 [3] - 开发针对黑色素瘤的肿瘤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预计2027年或更晚上市 [5] - 被批评错过利用新冠疫苗收入进行产品多元化布局的机会 [5] 行业对比 - BioNTech过去一年股价上涨近25% 市值超过250亿美元 是Moderna的两倍多 [5] - BioNTech调整策略 更多资金用于管线引进授权交易和多元化发展 包括进军ADC领域 [5] - BioNTech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潜在规模高达110亿美元的交易开发双抗药物 [5] 市场反应 - 资本市场对Moderna商业策略表示怀疑 对新冠疫苗和RSV疫苗销量反弹信心不足 [4] - 投资者认为公司对自身研发能力过于自信 战略选择导致被动局面 [5]
新冠疫苗巨头莫德纳大幅裁员!千亿美元市值如今仅剩百亿
第一财经· 2025-08-01 16:54
Moderna面临的挑战 - 公司宣布全球裁员10%,到年底员工数将裁撤至约5000人,裁员规模近千人[1] - 裁员原因是新冠疫苗销量持续下滑,股价在宣布后盘后大跌超8%[1] - 过去一年公司股价下跌超过75%,市值从疫情巅峰时期的近2000亿美元暴跌至约110亿美元[1] - 公司取消在日本建设mRNA药物生产工厂的计划,原因是全球及日本商业环境发生变化[1] - 公司计划到2027年将年度运营支出削减约15亿美元[1] Moderna的研发策略与产品管线 - 公司仍执着于新一代新冠疫苗研发,其针对新变异株的新冠疫苗已于今年5月获FDA批准,这是其第三款疫苗产品[1] - 公司表示未来三年内可能还会有多达八款新产品获批上市[1] - 公司正在开发一款针对黑色素瘤的肿瘤疫苗,并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但该疫苗至少要到2027年或更晚才有望上市[3] - 在此之前,公司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其他疫苗产品的销售[3] 资本市场对Moderna策略的反应 - 资本市场的反应暗示着对公司商业策略的怀疑,投资者对新冠疫苗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销量反弹信心不足[1][2] - 有观点认为公司错过了利用新冠疫苗丰厚收入进行产品多元化布局的机会,如果进行更多产品引进授权可能会更受资本市场欢迎[3] - 公司被指可能对于自己的研发能力过于自信,这是一个公司战略的选择问题[3] BioNTech的对比策略 - BioNTech过去一年股价上涨近25%,目前市值超过250亿美元,是Moderna的两倍多[3] - 与Moderna加倍投入mRNA疫苗研发不同,BioNTech更多将资金用于管线引进授权交易和多元化发展,包括进军ADC抗癌药物领域[3] - BioNTech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一笔潜在规模高达110亿美元的交易开发双抗药物,该药物是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收购而来,当时花费不到10亿美元[3]
新冠疫苗巨头大幅裁员!千亿美元市值如今仅剩百亿
第一财经· 2025-08-01 16:47
公司近期运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宣布全球裁员10%,至年底员工数将裁撤至约5000人,裁员规模近千人[1] - 裁员原因为新冠疫苗销量持续下滑[1] - 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下跌超过75%,市值由疫情巅峰时期的近2000亿美元跌至约110亿美元[1] - 公司计划到2027年将年度运营支出削减约15亿美元[1] - 公司取消在日本建设mRNA药物生产工厂的计划,原因系全球及日本商业环境变化[1] 公司产品研发管线与战略 - 公司仍专注于新一代新冠疫苗研发,其针对新变异株的新冠疫苗已于今年5月获FDA批准[1] - 公司表示未来三年内可能有多达八款新产品获批上市[1] - 公司一款针对黑色素瘤的肿瘤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但预计至少要到2027年或更晚才能上市[3] - 有行业观点认为公司过于依赖自身研发能力,错过了利用新冠收入进行产品多元化布局的机会[3] 资本市场反应与同业对比 - 公司宣布裁员后,股价盘后大跌超8%[1] - 资本市场对其商业策略表示怀疑,对新冠疫苗和RSV疫苗的销量反弹信心不足[1][2] - 同业公司BioNTech过去一年股价上涨近25%,当前市值超过250亿美元,是公司的两倍多[3] - BioNTech策略更多侧重于管线引进授权交易和多元化发展,包括进军ADC抗癌药物领域[3] - BioNTech近期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一笔潜在规模高达110亿美元的双抗药物开发交易,该药物最初从中国公司收购花费不足10亿美元[3]
智飞生物调整期坚持高研发投入 多个自有管线迎上市节点增强自我造血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4 23:03
核心观点 - 公司在疫苗行业整体调整背景下坚持高研发投入、优化合作模式、构建多元化业务布局,以应对行业波动并抢占市场复苏先机 [1] - 公司通过自有管线研发突破和合作模式调整,为后续业绩提供弹性空间 [1][5][6] - 公司积极化解应收账款等经营风险,同时拓展GLP-1等新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 [3][6][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0.70亿元、归母净利润20.18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74亿元 [2] - 2024年自主产品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14.98% [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4亿元,同比增长107.12% [3] - 应收账款余额从2024年初270.59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146.45亿元 [3] 研发投入与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13.91亿元,研发人员1072人,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突破51亿元 [3] - 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已获批上市 [3] -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批签发批次同比增长16.46%,正处于上市审评阶段 [4] - 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批次同比上升183.33% [4] - 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得Ⅲ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3] 合作模式优化 - 与葛兰素史克调整合作,将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独家权利期限从2026年底延期至2034年底,取消最低采购金额限制 [5] - 新增与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大陆地区为期10年的RSV疫苗商业化合作 [5] - 与默沙东调整发货节奏,提升供应链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6] - 默沙东四价/九价HPV疫苗获批男性接种适应证,开拓男性存量市场 [6] 业务多元化布局 - 通过增资控股宸安生物,拓展GLP-1、胰岛素类似物等领域 [6] - 宸安生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完成Ⅱ型糖尿病临床试验,超重/肥胖适应证处于Ⅲ期临床 [7] - 结核诊断试剂"宜卡"在印尼获批并在中国澳门投入使用 [7] - 23价肺炎疫苗获得菲律宾GMP认证,四价流脑多糖疫苗稳定供应印尼市场 [7] 行业背景 - 2024年HPV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人用疫苗批签发批次均同比下滑 [2] - 自费苗尤其是成人高价自费苗需求下降明显,行业趋势在一季度延续 [2] - 司美格鲁肽制剂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292.96亿美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