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富国均衡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富国基金女将手握170亿,基民却有点急了
搜狐财经· 2025-11-22 23:15
范妍接手之前,富国稳健增长还是一只小基金。 富国稳健增长早在2021年4月28日就已经成立,到范妍接手之前3年多时间里,前任基金经理的任职收益 为-34.15%。业绩长期低迷,规模也从最初的14.63亿元,缩水至2024年二季度末的5.2亿元。 范妍接手当个季度,规模便增长至34.09亿元,此后规模持续增长,到2025年三季度末,已涨至104.24亿 元。 规模如此大幅度增长,要归功于机构的买入。该基金2024年年报显示,年末机构持有该基金的比例高达 72.28%,到今年二季度末,机构持有比例更是进一步上升至80.64%。而在范妍接手之前,该基金的机 构持有比例一直为零。 机构追捧之下,富国基金趁热打铁,分别在今年6月4日和11月5日,连续为范妍量身打造了两只新基金 ——富国均衡投资和富国兴和。 01、"吸金猛将"规模大涨百亿 随着今年基金业绩回暖,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又多了起来。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继2024年一季度百亿级基金经理人数跌破100大关之后,直到今年三季度,该人数 才又重新回到100之上。其中一些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富国基金经理范妍的管理 规模,在短短一年零一个多 ...
保护持有人利益 多只绩优基金限购
中国证券报· 2025-11-06 04:10
基金限购现象概述 -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限购公告,通过限制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来控制产品规模,旨在避免摊薄收益并争取较好的年度排名 [1] - 基金限购可避免短期内规模快速膨胀,维持适度规模和平稳运作,从而保护持有人利益 [1] 具体限购案例 - 恒越基金于11月5日起暂停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2] - 中信保诚基金于11月3日起将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的大额申购等业务金额上限设置为1000万元 [2] - 永赢基金自11月3日起对高楠管理的多只基金设置单日5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 [2] - 富国基金自10月31日起对范妍管理的富国均衡投资设置单日10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该基金成立于今年6月4日,截至三季度末规模已超37亿元 [2] - 金元顺安行业精选混合、广发全球精选股票、易方达科汇灵活配置混合、易方达平稳增长混合等基金近期也发布了限购公告 [2] 部分基金放开限购 - 易方达基金自11月3日起取消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单日100万元的申购金额限制,恢复办理大额申购业务,该基金曾于8月26日暂停大额申购 [3] 限购基金业绩表现 - 部分实施限购的权益类基金今年业绩亮眼,截至11月3日,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A年内回报率为51.24%,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A回报率为49.29% [4] - 高楠管理的永赢睿恒A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达106.39% [4] - 有基金因分红等原因限购,例如金鹰添瑞中短债在10月27日暂停机构客户大额申购,10月29日公告分红,10月31日恢复 [4] 限购原因分析 - 业内常见做法是通过控制申购维持基金规模以“保业绩”,新申购资金可能摊薄原有持有人收益,增加净值提升难度 [5] - 临近年底,不排除绩优基金限购是出于“限规模、保业绩”的考虑,以争取更好的年度排名 [5] - 随着基金行业考核规则长期化,限购行为主要是为对现有持有人负责,并非完全为了排名因素 [5] 机构对A股市场展望 - 招商基金认为内外部风险相对可控,国内经济结构性改善、无风险利率下降等逻辑不变,A股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7] - 建议均衡配置,适度增配低位板块如稳健红利/资源品等,科技主线中期向上趋势不变,可逢调整增配AI算力/互联网等方向 [7] - 民生加银基金预计市场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的走势,四季度风格分化往往更为剧烈,大盘价值风格可能相对占优 [7] - 前期热门赛道调整幅度可能较大,但投资者逢调整加仓心态占上风,资金面有望重新净流入 [7] 行业配置建议 - 金鹰基金建议行业配置以均衡风格应对快速轮动,科技布局聚焦核心主线,价值风格关注远期业绩改善 [8] - 消费行业业绩仍承压但股价已较多反映中期预期,科技风格看好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方向 [8] - 价值方向看好非银金融、出口链、高股息的白马品种,更多是行业和个股逻辑主导 [8]
保护持有人利益多只绩优基金限购
中国证券报· 2025-11-06 04:08
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限购公告,包括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 [1] - 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自11月5日起暂停所有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投业务 [1] - 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自11月3日起将大额申购等业务金额上限调整为1000万元 [1] - 永赢基金旗下由高楠管理的多只产品自11月3日起设置单日5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 [1] - 富国基金旗下范妍管理的富国均衡投资自10月31日起设置单日100万元的大额申购上限,该基金成立于6月4日,三季度末规模超37亿元 [2] - 部分基金因分红等原因限购,如金鹰添瑞中短债在分红前后暂停及恢复机构客户大额申购 [3]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限购旨在控制产品规模,避免因短期规模快速膨胀摊薄收益,维持平稳运作以保护持有人利益 [1] - 临近年底,绩优基金限购存在“限规模、保业绩”的考虑,通过控制申购维持规模以争取较好的年度排名 [3] - 部分绩优基金今年业绩亮眼,如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A年内回报率51.24%,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A回报率49.29%,高楠管理的永赢睿恒A回报率达106.39% [2] - 基金行业考核规则长期化,限购行为不完全为排名,更多是对现有持有人负责 [3] 基金放开限购情况 - 部分基金在近期放开限购,如易方达先锋成长混合自11月3日起取消单日100万元的申购金额限制,恢复大额申购业务 [2] 后市投资观点 - 招商基金认为内外部风险可控,国内经济结构性改善、无风险利率下降逻辑不变,A股震荡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3] - 建议均衡配置,适度增配低位板块如稳健红利/资源品;科技主线中期向上趋势不变,逢调整可增配AI算力/互联网等 [3] - 民生加银基金预计市场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走势,四季度风格分化可能更剧烈,大盘价值风格相对占优 [4] - 金鹰基金建议行业配置以均衡风格应对轮动,科技布局聚焦核心主线,价值风格关注远期业绩改善 [4] - 看好有业绩支撑的海外算力、存储、消费电子、风电储能等科技方向,以及非银金融、出口链、高股息白马等价值方向 [5]
睿远基金陈光明专户产品“封盘”,多只明星基金同步限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1:59
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暂停申购 - 睿远基金陈光明管理的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专户产品自11月起暂停新老客户申购[1] - 近两年该系列产品持续严控规模,仅对老客户开放份额增加,不接受新客户申购[1] - 产品封盘可能源于规模增长过快,旨在维持策略有效性,而非管理人对市场看空[1][6] 陈光明的行业背景与影响力 - 陈光明被视为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本土化践行的标志性人物,拥有超过25年资本市场经验[2] - 其在东方证券资管期间的代表作"东方红4号"在7年多时间内实现超过4倍回报,任职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达两位数[2] - 2018年创立睿远基金,发行的专户产品即便设置高门槛(如300万起投、3年封闭期)也能引发百亿元级销售狂潮[3] 睿远洞见价值系列产品策略与布局 - 产品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前三大行业电力设备(23.46%)、传媒(23.01%)和电子(21.57%)合计占比近七成[6] - 投资逻辑首重估值,次重好公司,最后是应对市场周期,注重基本面分析和企业内在价值[5][6] - 产品由陈光明与固收老将黄真共同管理,后者拥有超过25年金融从业经验[6] 睿远基金整体业绩与规模表现 - 截至10月末,睿远基金非货币资产净值合计超过730亿元,较二季度末的462亿元大幅增长,全市场排名从第86位跃升至第74位[7] - 旗下5只公募基金年内均实现正收益,旗舰产品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年内收益达59.20%[8][9] - 睿远成长价值A在三季度净值回报高达51.09%,推动其规模从二季末的186.66亿元跃升至三季末的236.29亿元,增幅超26%[10] 行业限购潮现象 - 陈光明产品封盘并非孤例,宁泉资产于10月29日宣布全面暂停接受新客户申购,富国基金、永赢基金等多只产品亦公告限购[1][12] - 限购基金多为近期业绩突出、规模激增的明星产品,例如永赢基金旗下三只产品三季度规模增长均超70亿元[12][13] - 行业限购潮的核心动因是保护持有人利益,避免规模过快增长摊薄收益及影响策略有效性,体现市场狂热时期的集体理性[13]
年内募集规模超10亿权益基金达127只!指数基金成主力军
券商中国· 2025-10-15 23:09
权益基金发行概况 - 10月15日权益基金发行再现大规模产品,易方达港股通科技混合基金和鹏华制造升级混合基金募集规模均接近20亿元,成为10月以来发行规模第一和第二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1][2] - 截至10月15日,年内募集规模超10亿元的权益基金已达127只,其中超过70%为指数基金,指数基金中又以非ETF产品居多 [2] - 10月以来募集规模最大的指数权益基金为广发中证卫星产业ETF,募集规模达11.71亿元 [3] 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特点 - 募集规模较大的主动权益基金多成立于三季度,例如9月成立的招商均衡优选募集规模达49.55亿元,是年内募集规模最大的权益基金,获38355户有效认购 [4] - 三季度成立的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0亿元,包括大成洞察优势、易方达价值回报、中欧核心智选等,合计有效认购户数接近6万户 [4] - 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呈现两大特点:部分产品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部分产品为与管理业绩挂钩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4]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展 - 截至10月15日,成立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接近40只,总募集规模超过420亿元,总有效认购户数超过37万户 [5]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有16只募集规模超过10亿元,易方达价值回报、中欧核心智选、华商致远回报等基金募集规模则在20亿元以上 [5] 指数权益基金市场表现 - 在127只募集规模超10亿元的权益基金中,指数基金占比超过70%,共计90只,其中非ETF类型的指数基金有51只,占比超过55% [6] - 指数基金中有14只募集规模不低于20亿元,排名前四的均为ETF联接基金,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基金等 [6] - 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和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规模均超过23亿元 [6] 中小公募产品及股票ETF表现 - 年内发行的大规模指数基金中出现了中小公募产品,如光大保德信基金9月底成立的光大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3亿元,有效认购户数逾2万户 [7] - 长城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0亿元 [7] - 股票ETF中年内募集规模最大的是9月成立的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规模为23.44亿元,有效认购户数超2万户 [7] - 平安中证A500ETF和建信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规模均不低于20亿元 [7]
牛市点燃中,基金公司新发产品明显提速
36氪· 2025-07-30 11:0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关口,收涨0.33%报3609.71点,扭转上半年震荡格局 [1] - 公募基金新发市场情绪积极,资金面改善带动基金公司密集推出股票型、偏股混合型、ETF等产品 [1] - 投资者情绪明显改善,老客户定投恢复且新客户开户增长,认购转化率提升 [1] 新发基金动态 - 7月28日-8月3日当周新发基金31只,环比增长34.78%,创近一个月新高 [2] - 新基金平均认购周期缩短至14.97天,显示发行节奏提速 [2] - 权益类基金主导发行,股票型与偏股混合型合计占比83.87%,被动指数型占股票型基金84.21% [2] - 债券型基金仅发售4只,占比12.90%,较上周大幅下滑 [2] - 7月新发基金149只,创年内单月新高,招商基金以3只产品位居首位 [3] 基金市场份额 - 公募基金总份额达30.94万亿份,较6月30.89万亿份再度上行 [4] - 二季度累计净增基金份额超1.3万亿份,新发基金成为增长重要驱动力 [4] - 5月起新发基金月度募集金额稳步提升,多个产品合并发行规模达60亿元 [4] 产品结构与策略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以65.73亿元募集金额位居全市场之首 [6] - 债券型基金与FOF基金在募集规模前十中占主导,但权益类产品热度逐步回升 [6] - 年内股票型基金发行449只,份额2163.32亿份,占比超三成 [7] - 偏股混合基金发行118只,份额568.51亿份,混合型基金整体回暖 [7] - 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48.08%,达2995.43亿份 [7] 指数型基金发展 - 指数型基金年内新发471只,占比超六成,份额3386.10亿份占整体54.35% [8] - 增强指数、Smart Beta等策略逐步推广,年内成立89只指数增强基金,募集份额427.30亿份 [8]
6月新发基金规模超900亿元!这类产品成“香饽饽”
券商中国· 2025-06-26 09:46
6月A股市场及公募基金发行概况 - 6月A股市场前期震荡为主,本周沪指三连阳提振市场情绪 [1] -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新发基金规模突破900亿元 [2][3] 债券型基金主导市场 - 债券型基金募集432.85亿元,占比47.63%,单只平均规模19.68亿元 [3] - 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和惠升和盛纯债分别募得60.01亿元和60亿元,后者仅用3天完成募集 [3] - 中邮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和人保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分别募资50亿元和39.10亿元,成为短期理财热门选择 [4] 混合型基金及FOF基金表现 - 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达215.71亿元,占比23.74%,为2023年1月以来最高 [4] - FOF基金发行8只,募资91.11亿元,占比10.03%,平均单只规模11.39亿元 [4]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首募规模65.73亿元,为6月发行规模最大基金 [4] 偏股混合类产品及被动指数类产品 - 富国均衡投资募资19.64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A和交银瑞安A分别募得17.04亿元和15.47亿元 [5] - 被动指数类产品发行冷清,华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和工银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募集规模分别为2.52亿元和2.34亿元 [5] - 华宝中证制药ETF和嘉实中证全指集成电路联接A发行规模仅0.13亿元和0.11亿元 [5]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及创新产品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13只已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 [6] - 东方红核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平安价值优享募集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 [6] - 中金中国绿发商业资产REIT募资5亿元并提前结束募集,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和国联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分别募资5.36亿元和2.76亿元 [6] 市场格局及未来展望 - 新发基金市场延续"债强股弱"格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推动资金流向债券类产品 [7] - 科创主题ETF、REITs等创新产品获资金关注,反映长期资金对结构性机会的布局需求 [7] - 预计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望逐步回暖,债券型基金仍将在资产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 [8]
新产品净值频频变动基金经理坚信“入场时点”来临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05:14
基金经理建仓动态 - 多只成立不满半个月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变动,显示基金经理已开始建仓[1] - 申万菱信行业精选6月3日成立,首募规模12.19亿元,6月6日净值降至0.9802元,6月13日回升至0.9885元[2] - 平安港股通医疗创新精选6月11日成立,6月13日净值降至0.9931元,医药主题基金快速入场[2] - 永赢制造升级智选成立后回报率1.41%,东方阿尔法科技优选回报率-1.67%,泰信智选量化选股回报率0.43%[3] - 富国均衡投资6月4日成立后净值仅微调至1.0001元,部分基金经理仍持观望态度[3] 基金提前结募现象 - 招商价值严选混合原定7月4日结募,提前至6月25日,东方红盈丰稳健FOF等多只基金同日宣布提前结募[3] - 中航智选领航混合募集期仅2天,首募规模0.66亿元[4] - 权益基金提前结募原因包括发起式基金门槛低、市场结构性机会涌现促使快速布局[4] 市场展望与投资方向 - 广发基金认为短期外部扰动缓和,科技及出海行业反弹弹性较大[4] - 惠理集团指出中国经济改善趋势不变,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领域突破显著,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回升[5] - 海富通基金建议关注银行等稳定类资产、黄金/石油等上游资产、新消费品种及白酒等传统消费[6] 行业结构性机会 - 政策支持与业绩企稳支撑A股向好,AI创新周期、新消费内循环载体、新能源发展阶段为2025年关键因素[1] - 创新药板块走强带动相关基金净值大涨,医药主题基金加速建仓[2]
跳槽后接管基金规模暴涨近14倍,公募“明星经理效应”依旧拔群
搜狐财经· 2025-05-16 21:31
富国均衡投资发行 - 富国基金旗下富国均衡投资于5月12日正式发行 认购截止日期为5月30日 这是知名基金经理范妍加盟后的首只新发基金 [1] - 2025年第一季度A股和港股行情企稳好转 多只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亮眼 大幅跑赢大盘吸引投资者 [1]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增长榜单中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规模28.27亿元 增长52.32% 鹏华碳中和主题A规模23.87亿元 增长60.26% [2] - 富国稳健增长A规模26.10亿元 增长5.06% 现任基金经理范妍任职时间较短 但规模提升显著 可能得益于"基金经理光环" [2] 基金经理范妍背景 - 范妍曾长期任职于圆信永丰基金 生涯年化收益率超过10% 曾管理公司半数以上规模产品 个人效应明显 [3][4] - 2024年4月3日范妍从圆信永丰基金离任 同年5月加盟富国基金 10月起任资深权益基金经理及权益投资总监 [5] 富国稳健增长变化 - 范妍2024年10月接手富国稳健增长后 基金呈正收益状态 采用"广撒网"策略 前十大持仓占比从43.03%降至17.31% [6] - 富国稳健增长规模从5.09亿元增长至74.61亿元 增幅近14倍 机构投资者占比从近乎零升至超七成 [6]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 - 公募基金透明度高 投资者偏好"双十"基金经理(从业10年以上 年化收益10%以上)及稳定低回撤的基金经理 [7] - 2025年3月12日华商基金周海栋卸任6只规模近300亿元的基金 年化回报均超10% 卸任后相关基金一季度规模缩水超106亿元 [7][8] - 圆信永丰基金两只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减少30%以上 [8] 富国基金动态 - 富国基金对范妍新产品富国均衡投资支持力度大 公司及高管将认购不低于2000万元 范妍个人认购不低于500万元 [9] - 富国基金近年引入多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如谢家乐(任职不到2年离任)和白冰洋(管理产品净值低于基准) [9] - 2024年富国基金营收64.05亿元 净利润17.51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4.62%和3.62% 为管理规模前十中唯一"双降"的机构 [9] 市场展望 - 5月14日A股再次突破3400点 权益市场回暖背景下 主动权益基金能否呈现超额收益成为2025年投资者关注焦点 [10]
富国近年引进的那些基金经理都怎么样了?权益老将们命运各有不同
新浪财经· 2025-05-11 20:12
基金经理变动与表现 - 范妍加入富国基金后首只新发基金富国均衡投资获得公司及员工认购支持 富国稳健增长员工持有份额从31.14万份激增至3153.25万份 一季度公司增持1873.79万份 [4] - 范妍独管富国稳健增长不足半年规模从5.2亿元增长至74.61亿元 增幅超10倍 机构持有比例从0%提升至72.28% 产品年内收益率4.25%-4.404% 排名前40% [6] - 张弘独管富国新机遇灵活配置后规模从9.33亿元降至1.9亿元 后回升至7.99亿元 产品今年收益率15.18% 排名同类前85名 机构持有比例从52.5%升至75.74% [10][11] - 白冰洋管理的富国洞见价值成立规模3.59亿元 后增至7.38亿元 2024年收益率7.88% 较基准低5.45% 今年收益率0.83% 排名后40% [12][13][14] - 董治国管理的富国国家安全主题规模仅3.62亿元 任职回报亏损22.51% 排名后30% [14] 外部人才适配问题 - 谢家乐管理富国长期成长201天后离任 任职期间收益率19.6% 排名中上游 [16][17] - 方纬在富国基金任职2年多后重返华泰柏瑞 仅富国新兴产业实现正收益 其余2只产品排名后30% [17] - 外部引入的基金经理张弘 白冰洋 董治国在管规模合计略超30亿元 均经历规模与业绩波动期 [4][14] 富国基金规模动态 - 一季度资管总规模1.06万亿元 排名市场第六 非货规模增长284.73亿元至6801.94亿元 增幅4.37% [18][19] - 股票基金规模增长203.06亿元至1795.78亿元 增幅12.75% 混合基金增长57.91亿元至1560.60亿元 增幅3.85% [20] - 货币基金规模下降5.77%至3833.48亿元 债基规模减少115.03亿元至3160.92亿元 [19][21] - 权益类资产占比从45.3%升至47.3% 固收类资产占比从46.2%降至44.6% [22] 基金经理背景 - 范妍拥有17年证券从业经验 曾任圆信永丰权益总监 管理该公司近九成主动权益规模 [7] - 张弘拥有16年经验 曾任中信保诚权益投资副总监 [11] - 白冰洋拥有15年经验 具备财务分析背景 曾任中银证券消费研究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