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
icon
搜索文档
资金持续借助权益类ETF入市
上海证券报· 2025-11-20 15:43
港股主题ETF也持续吸引资金流入。其中,广发港股通非银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华 夏恒生科技ETF等净申购额均超过30亿元。 事实上,四季度以来,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尤其市场震荡之时,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加大。据测 算,10月以来,截至11月19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已超过1500亿元。 此外,权益类基金发行也持续回暖。11月以来,易方达产业优选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31.62亿元,富国 兴和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30亿元,鹏华启航量化选股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也近30亿元。 资金持续借助权益类ETF入市。本周前三个交易日,超20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据Choice测算,11月以 来,截至11月19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合计为542.32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权益类产品获资金涌入的时候,债券基金频遭大额赎回。 资金持续涌入权益类ETF 近期资金持续借助权益类ETF入市。11月17日,市场遭遇调整,当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达到115.7亿 元。11月18日—19日,资金继续涌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为96.73亿元。 从整体来看,据Choice测算,11月以来,截至11月19日,权益类ETF净申购额 ...
债基遭赎回 股基受追捧 临近年末股债“跷跷板”效应加剧
上海证券报· 2025-11-20 02:24
◎记者 赵明超 一场股债之间的资金迁徙持续上演:一边是债券基金频遭大额赎回,新发市场遇冷;另一边是权益类基 金爆款频出、ETF持续吸金。资金从债市向股市的迁徙趋势愈发清晰,权益资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债基频遭大额赎回 近日,多只债券基金被大额赎回。11月19日,天弘基金公告称,天弘通享债券基金于11月18日发生大额 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自11月18日起提高基金净 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 同日,圆信永丰基金、新华基金也发布类似的公告。具体来看:圆信永丰兴和60天滚动持有债券基金A 类、C类于11月17日发生大额赎回;新华鼎利债券基金E类份额于11月18日发生大额赎回。 11月以来,已有超15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不得不提高净值精度。进一步梳理发现,遭遇大额赎回 的债券基金主要是纯债基金。 除存量产品遭遇赎回外,债券基金新发市场同样遇冷,近期鲜有爆款产品。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 19日,11月以来共成立6只纯债基金,发行规模合计为18.6亿元,多数纯债基金发行规模2亿元左右,刚 迈过新基金成立门槛。 与债基遇冷形成鲜明对比,权益类 ...
A股非银金融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搜狐财经· 2025-11-04 16:15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股票名称 ["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众安在线","中信证券"] 板块名称 ["保险","证券","港交所"] 保险业绩增长、险资权益配置、港股通非银ETF 看多看空(看多) 保险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投资利润大幅提升,险资加大权益资产 配置且政策支持,有望推动股价上涨;券商业务复苏、港交所IPO市场活跃;广发港股通非银ETF 投资性价比凸显。因此看多A股。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 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 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 证和承诺。 2025年保险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驱动保险指数上涨。资产端,上市险企加大投资规模,前 三季度净利润超预期,投资收益同比大增。险资运用余额增长,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提升,投资策略上加 大优质高股息资产配置,举牌进程提速。负债端,前8个月保费收入同 ...
深耕细分赛道 港股主题基金纷纷上报
上海证券报· 2025-11-02 22:37
港股主题基金上报动态 - 10月9日以来超20只港股主题基金集中上报 9月以来上报产品总数超60只 [1][2] - 上报产品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投向更趋细分 覆盖软件及半导体 汽车产业 消费精选等不同赛道 二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显著增多 [1][2] - 部分头部基金公司密集布局 例如南方基金上报了汽车产业 互联网 高股息等主题ETF 国泰基金9月以来上报了4只港股主题基金 [2] - 除新上报基金外 已有10只港股主题基金发布发售公告 即将启动发行 [2] 资金流向与ETF规模 - 今年以来截至10月30日 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达2770.86亿元 [3] - 多只头部ETF净申购额巨大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552.94亿元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 ETF等三只产品均超过200亿元 另有两只超百亿元 [3] - 资金涌入催生"巨无霸"ETF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为893.66亿元 华夏恒生科技ETF等两只产品规模均超400亿元 [3] 基金经理看好港股互联网平台公司 - 看好原因包括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商业模式优秀 回报率高 现金流好 成长性确定且护城河深 [1][5] - 互联网平台公司具备全球竞争力 其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仍被低估 存在较大的重估概率 [1][5] - AI浪潮从硬件创新过渡到软件和应用创新 可能为相关公司带来业务重构机会 并成为重估的重要催化剂 [1][5] 港股市场增长驱动力 - AI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成为科技股增长核心驱动力 AI不仅是技术革命 更是企业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4] - AI已深度融入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 游戏 智能穿戴等多个细分领域 重新打开巨大增长空间 [4] - 当前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以"质价比"和"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新消费趋势正在兴起 背后是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和本土品牌产品力提升 [4] - 科技互联网板块的增长动力 本质上是年轻人群体消费方式的转变 [4]
千亿元涌入ETF!主题基金“卖爆”!
搜狐财经· 2025-09-15 16:16
资金流入规模 - 8月以来至9月12日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超1000亿元[1][3]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基金单日认购资金超30亿元 启动比例配售确认比例32.95%[3] 资金流向板块 - 港股科技主题ETF获大幅增持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超150亿元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获66.86亿元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及华夏恒生科技ETF均超50亿元[3] - 创新药板块ETF逆势获加仓 汇添富与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额均超75亿元[3] - 金融领域ETF受青睐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申购90.89亿元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获84.78亿元[3] 机构参与动态 - 华安恒生生物科技ETF前十大持有人包含证金私客尊享二期私募、国丰金典三号私募等多只私募产品[5] - 主动权益类基金连续6季度加仓港股 二季度末港股仓位达20%创历史新高[7] - 9月以来超15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证监会[7] 投资逻辑与机遇 -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资金配置港股 当前9月降息预期概率超95% 可能降息50基点[7] - 美元贬值周期与恒生指数呈反向关系 科技巨头AI应用提升广告/云计算盈利优势[7] - 港股存在系统性折价修复机遇 涵盖AI芯片/创新药/国际化公司等特色板块[8] - 潜在红利税政策调整或推动红利股板块估值修复[8]
上周以来超500亿涌入权益类ETF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50
资金流向 - 权益类ETF净申购额合计超500亿元 自8月18日至8月26日期间[1] - 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达67.61亿元 为单只产品最高流入规模[1] - 鹏华化工ETF净申购额达52.03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达47.14亿元[1] -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华宝券商ETF及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申购额均超30亿元[1] 市场观点 - 基本面改善在未来1-2个季度有望出现 中长期维度看好经济修复[1] - 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叠加资产荒环境 催生对高回报资产的强配置需求[1] - 科技叙事出现积极变化 重点关注AI、机器人、军工及半导体自主可控方向[1]
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近70亿元,证券类ETF大举“吸金”
中国基金报· 2025-08-22 14:21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21日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净流入69.85亿元,其中行业主题ETF净流入48.73亿元,港股市场ETF净流入48.51亿元,宽基ETF净流出29.26亿元 [2] - 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跟踪恒生科技指数ETF超62亿元,流入跟踪上证50指数ETF超42亿元 [2] - 可转债ETF单日资金净流入16.83亿元,沪深300指数相关ETF净流出15.42亿元 [2] 券商板块ETF表现 - 证券类ETF大幅吸金,国泰证券ETF单日净流入超10亿元,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流入9.7亿元 [4][5] -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和华宝券商ETF分别净流入约5亿元 [4] - 券商ETF规模396.67亿元,单月净流入33.06亿元;香港证券ETF规模290.65亿元,单月净流入108.75亿元 [5] 主要基金公司ETF动态 - 易方达旗下ETF总规模7231.8亿元,单日增加47.8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9.7亿元,创业板ETF净流入4.8亿元 [3] - 华夏基金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5.73亿元规模360.16亿元,恒生互联网ETF净流入3.83亿元规模270.22亿元 [3] - 华夏基金中证1000ETF净流入1.61亿元,新能源车ETF净流入1.54亿元,人工智能及机器人ETF净流入均超1亿元 [3] 行业主题ETF动向 - 鹏华化工ETF单日净流入8.14亿元,规模66.17亿元,单月净流入45.44亿元 [5][6] - 化工行业需求侧景气下行,产品价格走低,行业资本开支下行显著,扩产周期见尾 [7] - 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净流入16.83亿元规模573.43亿元,海富通上证可转债ETF净流入3.94亿元规模101.19亿元 [5][7] 资金流出板块 - 科创50ETF单日净流出10.9亿元规模821.32亿元,单月净流出176.93亿元 [8] - 沪深300ETF(华泰柏瑞)净流出7.17亿元规模3975.55亿元,政金债券ETF净流出8.23亿元规模469.57亿元 [8] - 芯片ETF净流出3.53亿元规模256.69亿元,军工ETF净流出3.76亿元规模155.85亿元 [8] 市场指标与机构观点 - 两融余额超2.1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融资买入额占市场成交比11%为市场情绪临界点 [5] - 券商板块年内涨幅居行业中下游,机构低配+慢牛补涨逻辑仍存,非银金融板块满足低PE、低PB及低公募配置系数 [6] - 可转债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区间,部分固收+基金自去年末起持续降低转债仓位 [7]
吸金,超155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4:41
港股通ETF资金流入 - 过去一周港股通ETF资金净流入超155亿元,成为股票ETF吸金主力 [1] - 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相关ETF单日净流入20.26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流入超94亿元 [3] - 跟踪香港证券的相关ETF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超38亿元 [3] 股票ETF市场表现 - 上周五股票ETF资金净流入2.54亿元,港股市场ETF净流入36.09亿元,宽基ETF净流出27.23亿元 [3] - 宽基ETF规模下降162.71亿元,创业板指数相关ETF单日净流出9.22亿元 [3] - 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科创50ETF、创业板ETF等宽基ETF过去一周资金净流出居前 [6] 基金公司ETF资金流向 - 易方达基金旗下黄金ETF净流入3.6亿元,A500ETF易方达净流入3.4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1.9亿元 [3] - 华夏基金上证50ETF单日净流入11.34亿元,规模达1674.4亿元,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1.88亿元 [4] -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过去一周净流入分别达38.56亿元、34.48亿元、30.68亿元 [5] 债券ETF市场表现 - 科创债ETF易方达过去一周资金净流入超41亿元,博时可转债ETF净流入超34亿元,南方科创债ETF净流入超28亿元 [5] - 科创债ETF成为债券市场ETF吸金主力 [1] 市场观点与基本面 - 港股科技板块或更受益于AI产业叙事,业绩有望加速释放,外资可能逐渐回流 [5] - 中国科技龙头企业股票相比美国科技股展现出更高的性价比 [5]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背景下定价权强化,未来或仍有增量空间 [5] 市场指数与成交 - 上周五上证指数跌0.37%,深证成指跌0.17%,创业板指跌0.24% [2] - 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接近1.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3377亿元 [2]
资产重估进行时 港股主题ETF年内净申购额超千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2:50
港股主题ETF资金流入情况 - 7月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达568.18亿元 今年前7个月累计净申购额突破千亿元达1025亿元 [1][2][3] - 截至7月底港股主题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超2000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以607.13亿元规模居首 [3] - 当前超10只港股主题ETF正在或即将发行 部分产品单周认购资金超10亿元 [3] 资金主要流向领域 - 金融主题ETF受追捧: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单月净申购111.43亿元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获74.68亿元 华夏港股通金融ETF获13.25亿元 [2] - 科技类ETF持续吸金: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105.09亿元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获31.69亿元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获26.88亿元 [2] - 创新药ETF表现亮眼: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18.77亿元 银华/华宝相关产品均获超9亿元 [2] 南向资金动态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8000亿元 已超去年全年并创历史新高 [4] - 南向资金行业偏好变化:医药生物行业买入金额同比增87% 前五大持仓行业为银行/传媒/医药/非银/电子 合计占比55% [4] - 公募基金贡献显著: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增300亿元 上半年公募通过港股通流入总规模近2000亿元 预计全年净流入3000-4500亿元 [4]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港股估值优势凸显:经历2021-2023年调整后性价比突出 全球资金再平衡背景下非美资产受青睐 [4] - 新经济领域受关注:AI/创新药/新消费等港股稀缺标的展现弹性 与中国产业转型形成共振 [4] - 盈利预期改善:去年10月以来港股整体盈利预测持续上修 反映经济复苏预期 [6] 机构观点 - 嘉实基金认为港股估值仍低于全球主要市场 科技资产性价比逐步提升 但需警惕部分中小市值公司估值过高风险 [5] - 华宝基金指出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合理区间 横向对比全球市场仍具吸引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