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截止阀
icon
搜索文档
恒基金属由董事长孙凌峰家族控股88%,68岁母亲萧卫苹退出董事
搜狐财经· 2025-11-17 21:28
IPO基本信息 -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申请已获受理[2] - 本次IPO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保荐代表人为刘霆、赵月[2] - 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2]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空调、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制冷系统定制化管件、阀门及其他配件[2] - 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铜管件、铝管件及截止阀等[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5亿元、8.44亿元、10.19亿元、6.74亿元[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9390.69万元、1.15亿元、7029.88万元[2] - 2025年1-6月毛利率为21.14%,2024年度毛利率为23.28%[3] - 2025年6月30日资产总计10.33亿元,股东权益合计7.66亿元[3] - 2025年1-6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63%,2024年度为18.02%[3] - 2025年1-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3%,2024年度为2.58%[4]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骏辉国际直接持有公司5146.6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87.98%,为控股股东[4] - 孙志恒、孙凌峰、萧卫苹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4] - 三人合计持有骏辉国际60%股份,共同通过骏辉国际控制公司87.98%股份[4] 管理层背景 - 实际控制人孙志恒出生于1955年10月,高中学历,中国香港永久性居民[5] - 孙凌峰出生于1984年4月,拥有英国巴斯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6] - 萧卫苹出生于1957年8月,高中学历,中国香港永久性居民[7]
恒基金属募资4.4亿闯关北交所,“按轻重缓急”用于5大项目
搜狐财经· 2025-11-17 21:28
IPO基本信息 -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审众环,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德和衡[2]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空调、冷链物流等领域制冷系统定制化管件、阀门及配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铜管件、铝管件及截止阀等[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5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5亿元、8.44亿元、10.19亿元、6.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9390.69万元、1.15亿元、7029.88万元[2] - 公司总资产从2022年末的8.0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的10.33亿元,股东权益从4.77亿元增长至7.66亿元[3]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从2022年的44.65%显著下降至2025年6月的22.6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22年为28.08%,2025年上半年为9.63%[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54.91万元,而2023年度为1.27亿元[3] 市场与销售结构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外销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39亿元、4.67亿元、5.75亿元和3.7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7.53%、55.89%、57.12%和56.92%[4] - 外销区域以北美洲和亚洲为主,2025年上半年北美洲收入占比27.37%,亚洲收入占比25.50%,欧洲占比3.83%[6][7] - 内销市场以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2025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收入占比24.46%,华南地区占比18.43%[7] 研发投入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7%、2.65%、2.58%、2.33%,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3.86%、3.98%、3.95%、3.99%)[7] - 研发费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活动中产生的金属废料可对外销售或委托加工为原材料,公司将废料成本从研发费用中进行冲减[8] 募投项目规划 - 本次IPO拟募资4.4亿元,用于铝及不锈钢管件车间新建项目(投资1.31亿元)、铝及铜管件扩产项目(投资1.33亿元)、储能液冷板生产项目(投资5036.9万元)、研发中心新建项目(投资7656.49万元)、信息化系统及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投资4906.53万元)[8][9]
海信供应商北交所IPO:恒基金属年入超10亿元,中泰证券保荐
搜狐财经· 2025-11-17 21:04
IPO基本信息 -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2] - 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刘霆、赵月[2] - 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2]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空调、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制冷系统定制化管件、阀门及其他配件[2] - 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铜管件、铝管件及截止阀等[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5亿元、8.44亿元、10.19亿元、6.74亿元[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9390.69万元、1.15亿元、7029.88万元[2] - 稀释每股收益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20元/股、1.96元/股、1.61元/股,2025上半年为1.94元/股[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2022年为-4054.91万元,2023年为3257.53万元,2024年为1.27亿元,2025上半年为-361.61万元[3]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33%、2.58%、2.65%,2025上半年为2.17%[3] 客户与销售渠道 - 公司与海信、海尔、大金、特灵、江森自控日立、开利、松下、摩丁、三菱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 - 大金、海信分别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及第二大客户[3] - 2025年1-6月,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比63.35%,其中大金集团销售金额15653.96万元,占比23.21%[4] - 2024年度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比65.27%,大金集团销售金额23116.46万元,占比22.69%[4] - 2023年度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比65.91%,大金集团销售金额15305.25万元,占比18.13%[5] - 2022年度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占比62.40%,大金集团销售金额14243.95万元,占比15.00%[5]
IPO雷达|“家族企业”恒基金属转战北交所!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暴跌,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搜狐财经· 2025-11-15 15:44
IPO申请基本信息 - 广东恒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申请于11月14日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1] - 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册于广东佛山,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制冷系统定制化管件、阀门及配件的高新技术企业[2] -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铜管件、铝管件及截止阀等,应用于空调、冷链物流等领域[2] - 公司股票于2024年3月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同年4月将上市辅导备案板块由深交所主板变更为北交所[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公司实控人为孙志恒、孙凌峰、萧卫苹一家三口,通过骏辉国际共同控制公司87.98%的股份[3] - 2021年1月孙志恒因伤昏迷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孙凌峰成为其监护人和产业受托监管人,有权代表其采取上市相关行动[3] - 报告期内公司曾向实控人孙志恒之弟孙志坚及其配偶控制的冈山公司采购少量黄铜螺母,系客户指定供应商,交易价格参照市场价格[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约为9.5亿元、8.44亿元、10.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9390.69万元、1.15亿元[5] - 2023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74亿元,归母净利润7029.88万元[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1.14%,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2.71%、22.94%、23.28%[6]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0.33亿元,股东权益为7.66亿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22.62%[6]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暴跌313.49%至-4054.91万元[6] - 现金流恶化主要因销售规模扩大及部分客户采用电子债权凭证付款导致经营性应收增加9638.45万元,以及为应对贸易争端备货导致存货增加2056.38万元[6] 应收账款与研发投入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48亿元、2.45亿元、2.72亿元和3.87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35.67%、41.75%、38.11%和47.59%[7] - 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给公司带来营运资金压力,并存在坏账风险[7] - 公司研发费用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报告期各期均不足3%[8] - 研发费用率较低主要因研发产生的金属废料具有一定价值,公司将其成本从研发费用中冲减[8]
三花智控(002050)2025年三季报点评:业务稳步增长 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浪财经· 2025-11-12 20:33
财务业绩摘要 - 25Q3营业总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12.8% [1] - 25Q3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43.8% [1] - 25Q3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8.8% [1] - 25Q3归母净利率达14.6%,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3]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增长主要由制冷部件及新能源车销售增加驱动 [2] - 电子膨胀阀、截止阀、四通阀25Q3行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2%、11.6%、7.4% [2] - 25Q3新能源车零售销量339.8万台,同比增长12.2%,带动上游零部件需求 [2] 盈利能力分析 - 25Q3毛利率为28.0%,同比保持稳定 [2] -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5.5%、5.1%、-0.2% [2] -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得益于费用率的优化 [3] 未来增长展望 - 商用空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及液冷部件需求提升有望支撑制冷配件业务稳定增长 [2] - 公司在液冷零部件业务领域有先发优势,已与多家液冷系统提供商合作 [3] - 公司已成功切入机器人执行器业务,生产基地在建设中,有望形成新增长曲线 [3] 业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2亿元、49.0亿元、58.6亿元 [3]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7倍、40倍、34倍 [3] - 给予公司26年52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60.0元 [3]
三花智控(002050):业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明显提升:三花智控(002050):2025年三季报点评
华创证券· 2025-11-12 19:37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三花智控的投资评级为“强推”,并维持该评级 [2] - 报告给出的目标价为60元,相较于当前价43.90元存在约36.7%的上涨空间 [2][4] 核心观点总结 - 公司业务稳步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77.7亿元,同比增长12.8% [8] - 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43.8%,归母净利率达14.6%,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8] - 收入增长主要由制冷部件及新能源车销售增加驱动,其中25Q3电子膨胀阀、截止阀、四通阀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2%、11.6%和7.4% [8] - 盈利能力提升主要得益于费用率优化,25Q3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下降0.6和2.1个百分点 [8] - 液冷零部件和机器人执行器业务被视作公司未来的新增长曲线,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8] 主要财务指标与预测 - 报告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323.98亿元,同比增长15.9%,2026年预测为380.91亿元,同比增长17.6% [4] - 报告预测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2.18亿元,同比增长36.1%,2026年预测为48.99亿元,同比增长16.1% [4] - 预测公司每股盈利将从2024年的0.74元增长至2025年的1.00元、2026年的1.16元及2027年的1.39元 [4] - 公司估值水平有望持续下降,预测市盈率从2024年的64倍降至2025年的47倍、2026年的40倍及2027年的34倍 [4] 业绩驱动因素分析 - 制冷配件业务方面,商用空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以及液冷部件需求持续提升有望带动该业务稳定增长 [8] - 新能源车零部件业务方面,25Q3新能源车零售销量339.8万台,同比增长12.2%,带动上游零部件需求同步提升 [8] - 公司在液冷零部件领域拥有先发优势,并与多家液冷系统提供商合作 [8] - 公司已成功切入机器人执行器业务,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业务加速落地 [8]
三花智控单季扣非10.7亿增48.8% 深耕两大核心业务年内股价涨115%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2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营收与利润均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和增长势头 [2][3] - 公司在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两大核心业务领域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巩固竞争优势 [4][5] - 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全球研发、产能扩张和深化国际化布局,为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7][8] - 公司积极拓展仿生机器人等新兴业务领域,并得到二级市场的高度认可,年初至今股价累计涨幅约115% [6][9] 2025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67亿元,同比增长12.77%;归母净利润11.32亿元,同比增长43.81%;扣非净利润10.73亿元,同比增长48.80% [2][3]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0.29亿元,同比增长16.86%;归母净利润32.42亿元,同比增长40.85%;扣非净利润30.83亿元,同比增长37.15% [3]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58亿元,同比增长53.41% [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规模已超过2024年全年30.99亿元的业绩 [3]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达到485.14亿元 [2][7] 核心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领先的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制造商 [3] - 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03.89亿元,同比增长25.49%,占总营收比重63.88%,毛利率28.21%,同比增加0.65个百分点 [5] - 汽车零部件业务: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58.74亿元,同比增长8.83%,占总营收比重36.12%,毛利率27.96%,同比增加0.65个百分点 [5] - 多项核心产品在其各自全球市场中排名第一,包括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微通道换热器等制冷产品,以及车用电子膨胀阀及集成组件等汽车产品 [4]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3年研发费用10.97亿元,2024年13.52亿元(同比增长23.25%),2025年前三季度11.04亿元(同比增长11.22%) [5] - 近三年研发费用合计超过35亿元,研发费用率稳定在4.5%左右 [5]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六大研发中心,已获国内外专利授权438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04项 [5] 战略拓展与新兴业务 - 公司不断向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等新兴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已成立专门的机器人事业部 [6] - 公司坚定看好机器人作为AI最大应用场景的发展前景,机器人项目整体推进顺利 [6] 资本运作与国际化布局 - 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全球发售H股4.76亿股,发售价22.53港元/股 [7] - H股募集资金净额计划用于:约30%用于全球研发及创新;30%用于未来三年扩建新建工厂及提高自动化;25%用于扩大海外产能;5%用于数字智能基础设施;10%用于营运资金 [7] - 公司是海外销售先行者,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众多国际著名企业达成合作 [8] - 公司拥有4个海外生产基地(墨西哥、波兰、越南、泰国)和3个海外研发基地(美国、德国) [8] - 2025年上半年,国外销售收入72.11亿元,同比增长23.27%,占总营收44.34%,国外销售毛利率29.84%,同比增加1.12个百分点 [8] 二级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31日,公司A股股价收盘价为49.93元/股,2025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为115%,总市值2102亿元 [2][9]
纽威股份(603699):业绩维持高速增长 海外产能释放值得期待
新浪财经· 2025-11-01 08:3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0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34.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2.0亿元,同比增长36.0%,环比增长19.0%,实现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27.6% [1] - 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6.9%,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0.1%,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11.3%,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8.7%,净利率为21.9%,期间费用率为10.1% [1]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为6.5亿元,较年初增长84.3% [1]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全球阀门市场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超过923亿美元,增长主要由能源转型和智能基础设施需求拉动,亚太和中东地区增长显著 [2] - 公司产品服务于石油天然气、化工、海工造船、电力能源、氢能、储能、碳捕集及新能源等多元化领域 [2] - 公司产品体系涵盖球阀、蝶阀、闸阀、截止阀、止回阀、核电阀、高压API 6A阀、水下阀、安全阀、调节阀及液氢阀等全品类 [2] - 公司越南工厂扩建项目及沙特工厂新建项目预计于2026年建成投产,旨在完善全球化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2] 未来展望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19.6亿元、22.9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6% [2] - 海外工业阀门行业景气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充裕,海外业务拓展及新产能释放支撑长期增长 [2]
【盾安环境(002011.SZ)】价值低估的全球制冷阀件龙头——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洪吉然/周方正)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30 07:07
公司核心定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 2024年截止阀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四通阀和电子膨胀阀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4] - 公司战略清晰 确定制冷配件 制冷设备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三大业务协同发展 [4] - 2021年格力电器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格力入主有利于公司做大制冷业务 解决历史问题 开启激励机制 [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7亿元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归母净利率升至8.3% [4] - 公司资产负债表不断向好 2025年中报自有现金17亿元 占市值的比例高达12% 该比例高于同行 [4] 制冷业务发展看点 - 短期看点在于格力持续转单和美的订单回升 公司完成的格力订单收入从2021年的14.5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24.8亿元 预计格力订单将持续转移 2024年美的订单收入大幅回升至16.2亿元 [5] - 长期看点在于制冷配件产品结构提升 战略是拓展商用制冷领域及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5] - 产品结构提升空间包括家用电子膨胀阀占比提升 2024年电子膨胀阀内销市占率公司为28% 而三花智控为52% [5] - 商用制冷配件占比提升空间大 2024年三花智控商用制冷收入24亿元 营业利润率19.8% 公司商用制冷业务占比低基数小 具备更大提升空间 [5] - 海外业务占比提升空间大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为16% 而三花智控为45% [5] 汽车热管理业务发展看点 - 汽车热管理业务画出第二成长曲线 2024年该业务收入8.1亿元 相比2023年增长72% 相比2022年增长305% [6] - 公司汽车热管理产品涵盖冷媒侧和水侧核心零部件 明星产品大口径电子膨胀阀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模块 车载冰箱系统 高压快充等 [6] - 截至2025年5月中 汽车热管理订单达150亿元 客户包括比亚迪 吉利 理想等 [6] - 2024年三花智控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114亿元 公司汽零业务收入与三花汽零业务收入的比值约为7% 业务规模还有长足发展空间 [6] 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 - 2023年公司推出长期激励计划第一期 向416人授予限制性股票898万股和股票期权507万份 [7] - 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目标是2024至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22亿元 10.60亿元 12.45亿元 13.99亿元 [7] - 长期激励计划利于公司绑定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才 助力公司发展稳步上行 [7]
盾安环境(002011):价值低估的全球制冷阀件龙头
光大证券· 2025-10-29 19:5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给予盾安环境(002011.SZ)“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0.39元,当前股价为13.81元,存在显著上行空间 [5][7][16] - 核心观点认为公司是全球制冷阀件龙头,格力控股后经营重回正轨,制冷业务基本盘稳定,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呈现高增长,当前估值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具备价值重估潜力 [2][5][14]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截止阀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四通阀、电子膨胀阀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2][23] - 公司战略聚焦制冷配件、制冷设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三大业务协同发展 [2][24] - 2021年格力电器成为控股股东,有助于公司做大制冷业务、解决历史问题并开启激励机制,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27亿元,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归母净利率升至8.2% [2][38] 财务表现与估值分析 - 公司资产负债表持续优化,2025年中报显示自有现金17亿元,占市值比例高达12%,高于同行水平 [2][47] - 盈利预测显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2.6亿元、14.7亿元,同比增长4%、16%、16% [5][6] - 公司当前估值显著低估,可比公司2025年PE平均值为40.6倍,而盾安环境同期PE仅为13.5倍 [5][14] 制冷业务发展前景 - 短期看点在于格力持续转单及美的订单回升,盾安完成的格力订单收入从2021年14.5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24.8亿元,美的订单收入2024年回升至16.2亿元 [3][58] - 长期看点在于产品结构提升,包括家用电子膨胀阀占比提升(2024年内销市占率盾安28% vs 三花52%)、商用制冷配件占比提升(2024年三花商用制冷收入24亿元,营业利润率19.8%)以及海外业务占比提升(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盾安16% vs 三花45%) [3][66]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业务成长性 - 该业务呈现高速增长,2024年收入8.1亿元,相比2023年增长72%,相比2022年增长305% [4][109] - 产品涵盖冷媒侧和水侧核心零部件,明星产品大口径电子膨胀阀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模块等场景,截至2025年5月在手订单约150亿元,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理想等 [4][109] - 与行业龙头三花智控相比,2024年盾安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为三花的7%,显示巨大成长空间 [4][117] 激励机制与人才战略 - 公司推出长期激励计划以增强人才向心力,2023年第一期向416人授予限制性股票898万股和股票期权507万份,2025年第二期向415人授予限制性股票1037.8万股和股票期权477万份 [4][128] - 业绩考核目标为2024-2027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9.22亿元、10.60亿元、12.45亿元、13.99亿元,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