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
搜索文档
“内卷”的尽头是通缩?普通家庭正在被这5种方式“隐形掏空”
搜狐财经· 2025-10-10 10:23
消费领域内卷现象 - 连锁超市推出“满300减50”活动引发消费者排队 但实际优惠有限 导致消费者为凑满减而超预算购物 [1] - 电商平台“双11”规则复杂 需消费者花费数小时计算最优解 某宝妈为凑满减实际支出比预算多200元 [1] - 直播带货“价格误导”问题突出 2025年消费投诉数据显示直播购物纠纷同比增长40% 其中“价格误导”占比超60% [1] - 预售制占用消费者资金 某品牌手机预售期长达45天 消费者提前支付全款 到手时新品已变旧款 [1] - 2025年上半年居民消费贷款余额突破18万亿元 其中30%用于因错过优惠而重复购买的“补偿性消费” [2] 职场内卷现象 - “996”成职场常态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透露晚上10点下班算早退 周末加班无调休 [4] - 过度加班导致低效内耗 某调研显示过度加班员工的工作效率比正常作息者低30% [4] - 职业资格证报考热度高 2025年某培训平台数据显示报考人数同比增25% 其中40%为“跟风考证” 对晋升帮助有限 [4] - 职场人跳槽周期缩短至1.8年 但薪资涨幅仅5% 低于同期CPI涨幅 35岁以上求职者陷入困境 [4] - 外卖员案例显示职场内卷死循环 每天工作14小时月收入1.2万元 扣除开支后每月仅存3000元 [5] 教育内卷现象 - 学区房价格坚挺 2025年北京西城区某学区房单价超15万元/平方米 30平米房子总价450万 相当于普通家庭20年收入 [7] - 课外培训从“补差”变“培优” 某机构“清北名师班”每小时收费800元 家长需一次性缴纳5万元课程费 [7] - 留学低龄化趋势加剧 2025年赴美读高中中国学生超5万人 年均花费50万元 某国际学校家长透露孩子特长培养年支出超20万 [7] - 教育内卷掏空家庭财富并扭曲人才培养逻辑 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生活技能 形成高投入低回报模式 [7] 医疗及社交内卷现象 - 医院“过度医疗”现象普遍 某患者因感冒就诊进行6项检查总费用800元 最终诊断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 [9] - 高价药加重患者负担 某抗癌药国内售价每支1.2万元 患者全年药费近30万元 自付部分占家庭收入30%以上 [9] - 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件同比增长50% 某网红保健品一瓶售价2000元 实际成分与普通维生素无异 [9] - 60%居民因担心医疗费用小病拖成大病 最终花费更高 [9] - 社交“份子钱”压力大 某二线城市同事结婚随礼至少800元 亲戚需2000元以上 80%年轻人因此减少社交活动 [9] - 面子消费盛行 某车主为融入高端圈层贷款购买50万元豪车 每月车贷1.2万元占家庭收入40% [10] 经济影响与趋势 - 2025年8月中国CPI同比上涨0.8% 创10年新低 内卷尽头是通缩风险 经济可能陷入低增长低通胀死循环 [11] - 破局需企业停止无效内卷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率 政府需完善社会保障降低民生成本 个人需理性消费 [11] - 普通家庭需制定预算区分需要和想要 投资自己提升不可替代性 建立应急基金 在通缩时代保存现金就是保存购买力 [11]
100%关税砸向救命药?美国撕协议,德国患者先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9-28 03:08
贸易政策变动 - 美国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专利药加征100%关税,并规定仅在美国建厂的企业可获得豁免 [1] - 此次加税政策与8月美欧达成的药品关税上限15%的协议相违背,政策变动迅速引发市场震动 [1][5] 对德国制药行业的影响 - 美国是德国药企的关键市场,2024年德国对美药品出口额达270亿欧元,占全行业出口的四分之一 [3] - 加征100%关税对德国药企构成重大打击,部分企业年对美出口占营收三成,面临涨价丢失客户或自行承担亏损的两难境地 [3] - 美国建厂豁免条件对中小药企极为不利,德国90%的中小药企缺乏实力进行此类投资,导致投资计划冻结,生存受到威胁 [3] - 政策不确定性削弱行业长期研发能力,德国研究型制药协会警告研发可能被拖垮 [3][5] 对供应链与药品价格的影响 - 德国从美国进口大量药品原材料和成品药,贸易摩擦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形成互相伤害的局面 [4] - 美国产降压药等药品进货速度已放缓,价格出现10%的上涨迹象 [4] - 进口药涨价可能为美国本土药企提供提价理由,进一步推高本已为全球最高的美国药价 [4] - 一瓶原价500美元的德国产抗癌药在加税后价格可能飙升至1000美元,加重患者和医保体系负担 [4] 市场反应与商业信心 - 政策反复无常严重打击商业信心,欧盟委员会及行业组织质疑未来与美国进行贸易的可靠性 [5] - 国际经贸规则频繁变动使企业难以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 [5]
创新驱动出海潮上市公司全球布局显成效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9:2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中报显示A股上市公司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在海外市场实现业绩增长 出海战略成为增长新动能 [1] - 中国企业从光模块到创新药等领域展现出全球竞争力 创新驱动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 [1][3] - 上市公司从单一产品出海向系统性创新生态输出升级 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和商业模式 [4][5] 行业表现与数据 - 光模块行业受益AI算力需求爆发:中际旭创上半年营收147.89亿元同比增37% 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69.4% 超80%产品销往国外 国外毛利率达43.32% [2] - 新易盛海外营收占比94.47% 境外销售98.6亿元 1.6T光模块能量密度超500kWh/㎡达全球领先水平 [2] - 数据中心领域高增长:金盘科技该领域上半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同比增460.51% 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9.22% 在手订单75.4亿元同比增14.89% [3] 创新药国际化突破 - 2025年上半年43款新药获批上市同比增59% 其中国产药占比超九成 [3] - 恒瑞医药创新药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营收60.66% 总营收157.61亿元同比增15.88% 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29.67% [4] - 中国创新药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赛道具竞争优势 全球大药企从中国引入创新药数量快速提升 [4] 全球化创新生态构建 - 安克创新北美/欧洲/中国收入分别为57.00亿元(增23.20%)、34.27亿元(增66.96%)、37.40亿元(增25.96%) 研发投入11.95亿元同比增49.35% 全球累计获273项发明专利 [5] - 科大讯飞海外AI硬件增长超3倍 AI办公本在日本众筹平台成平板类销售额历史第一 海外开发者达52万 [5] - 企业通过技术标准输出和研发体系全球化构建持续竞争优势 [4][5] 资本国际化举措 - 2025年8月28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IPO计划同比大幅增长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出海战略和海外业务拓展 [6] - 胜宏科技赴港IPO募资用于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作为英伟达核心供应商借AI风口实现业绩爆发 [6] - 阳光电源筹划H股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6] 机构评价与趋势展望 - 出海对企业ROE和利润率抬升作用明显 是业绩超预期关键线索 [7] - 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和创新药国际化加速 创新出海企业下半年有望延续亮眼表现 [7] - 中国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向全球创新引领者转变 [7]
美关税大棒砸向新德里,印度告 到WTO,普京战机订单稳赚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8-10 11:15
美印关税争端 - 美国计划对印度商品征收20%-25%关税 远高于对日本欧盟的15%关税 [1] - 印度29亿美元出口商品受影响 企业需额外承担7.25亿美元关税成本 [1] - 印度向WTO提交正式文件 指控美国对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不合法 [1] 重点行业冲击 - 印度对美出口三大命脉行业:石油产品、药品、电子产品首当其冲 [4] - 新财年印度对美出口或暴跌30% 从865亿美元降至606亿美元 [4] - 印度仿制药巨头太阳制药单季度将多缴2亿美元关税 成本转嫁至美国抗癌药价格 [4] 农业贸易僵局 - 美国要求印度开放玉米、大豆、乳制品市场 当前美国大豆在印面临56%关税 [5] - 印度乳制品关税近100% 农业涉及全国42%就业人口 政府视其为政策禁区 [5] 印俄军贸合作 - 印度采购30架苏-57E隐身战斗机 含技术转让及本土生产线建设 [7] - 印度斯坦航空将在纳西克工厂组装 首批战机2026年部署中印边境列城基地 [7] - 俄罗斯通过该军售缓解西方制裁压力 印度空军实现装备跨代升级 [7] 区域军事动态 - 印度计划用苏-57组建三支隐身战机联队 部署拉贾斯坦、东北边境及列城高原 [8] - 中国向西部增派歼-20应对 巴基斯坦加速推进中巴联合战机项目 [8] 多边战略博弈 - 美印关系呈现"战略伙伴与关税对手"双重性 印度同时对抗美国并强化俄印军事合作 [10] - 军售订单改变区域战力平衡 边境紧张局势升级 [10]
疫苗销量持续增长 葛兰素史克(GSK.US)二季度利润超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7-30 15:59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46.5便士 超出分析师预估的42.4便士 [1] - 利润和销售额有望达到公司预测区间上限 [1] - 疫苗部门全年销售额预计与去年持平 较此前预期下滑有所改善 [1] 业务驱动因素 - 畅销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及哮喘/HIV/癌症特效药物推动业绩向好 [1] - 下半年计划启动四种药物的后期临床试验 包括两款抗癌药/脂肪肝治疗药物/超长效HIV疗法 [1] 战略调整与外部环境 - 业绩已涵盖美欧贸易协议带来的关税影响 [1] - 疫苗业务面临美国卫生部长对免疫接种持怀疑态度带来的不确定性 [1] 近期挑战 - 遭遇疫苗销售疲软/终止实验性癌症药物研发/潜在重磅药物在美面临监管审查等挫折 [1]
医药估值重估逻辑
雪球· 2025-06-25 15:47
行业估值变化 - 2025年医药行业估值体系发生重估,早期研发管线价值被市场重新认可[1] - 传统估值模型(如PE)仅关注当前利润,忽视创新药企早期研发管线价值[3] - 新估值模型(rNPV)开始按临床阶段成功率(I期63%、II期31%)对管线未来收益进行折现计算[9] 海外并购驱动因素 - 国际药企(辉瑞、默沙东等)2025年起加速收购中国早期创新药项目,如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I期临床)首付达12.5亿美元,总价60.5亿美元[4] - 2025年Q1发生41笔交易,总金额369亿美元,其中60%为临床前至II期项目[4] - 中国创新药技术从me-too升级至me-better/FIC级别,如百济神州抗癌药在美国年销售额达26亿美元,康方生物双抗疗效超越跨国药企王牌产品[5] - 跨国药企专利到期潮推动其在中国市场加速收购[6] 企业战略调整 - 药企研发投入显著向早期管线倾斜,2024年32家药企研发总投入672亿元,其中35%投向早期项目[7] - 企业更敢于布局基因编辑、双抗等高技术风险领域,因早期管线变现能力得到验证[7] - CXO行业(尤其CRO)订单激增,2025年新增订单中45%来自早期项目(2024年仅30%),AI制药技术(如晶泰科技)将研发周期缩短50%进一步刺激需求[8] 资本市场反应 - 港股创新药板块市盈率从15倍提升至22倍,反映市场对早期管线价值的重新定价[10] - 技术平台型药企和CXO公司成为估值重估主要受益者[11] - 需通过中报观察CXO企业R端订单环比增速以验证行业趋势[12]
创新药出海交易爆增,但中国药企仍未上牌桌 | 马上评
钛媒体APP· 2025-06-07 14:30
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爆发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出海交易额达369.29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1] - 辉瑞以12.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获得三生制药抗癌药海外权益 [1] - 石药集团即将完成50亿美元BD交易 [1] - 康方生物与Summit Therapeutics达成最高50亿美元协议,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协议达84亿美元 [1] 资本市场反应与交易特点 - 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等推动ADC、双抗管线进入欧美市场 [2] - 2024年94笔License-out交易中,5笔超20亿美元项目集中在肿瘤、自免领域 [2] - 临床早期及临床前项目占比超50%,如科兴制药多个临床前管线获国际关注 [2] - 交易阶段显著前移,国际资本认可中国源头创新潜力 [2]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医保控费与集采政策挤压仿制药利润,企业转向创新药研发 [3] - 2022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3.09万亿元,基础研究占比首次突破6.3% [3] - 2020-2023年中国科学家在《Cell》《Nature》《Science》发表生物医学论文年均增长18% [3] - 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发现多个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阿尔茨海默病靶点研究取得突破 [3] 人才与技术优势 - 2022年理工科本科毕业生182万人,STEM研究生80万人,规模全球第一 [5] - 国内105家AI制药企业覆盖靶点发现至临床前全链条 [5] - 冷冻电镜技术普及(超30台300kV设备)提升蛋白质结构解析效率 [5] - 清华大学优化CryoSPARC算法,中科院解析奥密克戎刺突蛋白机制 [5] 临床试验效率与审批加速 - 中国肿瘤患者招募成本为欧美1/3(2-4万美元/例),入组速度更快 [6] - 国产PD-1抑制剂III期临床入组耗时14个月,欧美需22个月 [6] - 创新药研发周期缩短至8-10年(欧美10-15年) [6] - 2022年1类新药批准103个,较2017年增长3.2倍,NDA审评时限从24个月压缩至13个月 [6] 结构性挑战与风险 - 80%出海交易集中于肿瘤领域,ADC、双抗技术主导,糖尿病等大适应症薄弱 [7] - 交易多采用"风险分摊"模式,首付款比例低,商业化主导权在外方 [7] - 2023年多起合作终止案例,如百济神州与诺华28.9亿和22亿美元交易被退回 [7] - 石药集团ADC管线出海两年后被退回 [8] 同质化竞争与市场压力 - PD-1/PD-L1领域超100家企业竞争,临床失败率高 [9] - Claudin 18.2靶点75%管线由中国企业主导,58款药物扎堆研发 [10] - PD-1单抗年治疗费用降至4-6万元,较2019年下降70% [10] - 替雷利珠单抗医保支付价从3980元/支降至1400元/支 [10] - 君实生物2024年销售费用28.6亿元,占营收62% [11] 资本与全球化挑战 - 2024年生物医药VC/PE融资额同比下降23%,肿瘤免疫赛道占比从52%降至38% [11] - 中国仅22%在研药物进度领先全球,远低于美国的38% [11] - 出海项目以Fast-follower和Me-better为主,First-in-Class靶点稀缺 [11] - 供应链脱钩风险与生物数据跨境流动限制增加合规成本 [11] 行业前景与定位 - BD交易验证局部技术突围,为行业注入资金活水 [12] - 中国创新药需穿越周期,出海是淬炼全球竞争力的试炼场 [13] - 政策端《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供支持 [13] - 行业尚未实现"全面引领",但已打开全球化大门 [13]
10年顶50年用?国产创新药崛起背后的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6-04 09:34
行业发展里程碑 - 中国创新药行业起点为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美国行业起点为1976年基因工程技术公司成立 2025年将分别达10周年与50周年[1] - 本土企业活跃创新药管线从2015年数百个激增至2024年3575个 首次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 FIC药物从9个增至120个 占比突破30%[1] - 近年中国研发管线保持15.1%高速增长 显著超越全球平均水平 国产双抗药物出海创12.5亿美元首付款纪录[1] 政策驱动因素 - 2015年审批改革将新药审核时间从3年缩短至60天 医保动态调整机制使新药当年可纳入报销 某抗癌药进入医保后年销售额从3亿飙升至18亿[2] - 数据保护制度规定5年内禁止使用原研药临床试验数据申请仿制药 专利补偿制度延长保护期 某靶向药获额外3年保护期[5] 技术革命突破 - AI化合物筛选大幅提速 某抗耐药菌新药通过分析1200万种分子结构 3个月锁定有效成分 传统方法需5年[6] - AI临床试验应用提升成功率 某认知症药物分析8万份病历 使试验成功率从12%提升至38% 国内药企接入DeepSeek大模型进一步加速研发[6][7] 产业成果与盈利转变 - 2018年首款国产PD-1抑制剂上市 2023年海外授权交易额突破200亿美元 双抗药物创60亿美元授权纪录[7] - 人口红利转为工程师红利 降低研发成本并提升效率 14家主要创新药企2024年集体扭亏为盈 A股与港股板块利润预期持续上行[7][9] 指数与产品布局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聚焦港股通创新药企 受益18A上市规则融资支持 前十大成分股占比70%[10] - 创新药指数(931152.CSI)覆盖A股CXO龙头及仿创药企龙头 受益仿制药转型与创新药放量逻辑 相关产品包括港股创新药ETF(159567)与创新药ETF(159992)[10]
港股今天的三个利空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02 21:3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上午跌幅一度超过3%,下午逐步回升,最终跌幅不到1% [2] - 恒生指数成分股总成交额为1450亿港元,较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700多亿港元显著下降 [2] - 茶饮等新消费板块表现亮眼 [2] 行业表现与利空因素 - 地产银行、医药和整车板块跌幅较大 [3] - 新世界发展宣布延期支付4笔永续债利息,此前已有永续债未赎回导致票面利率从6%跳升至10%,股价大跌超10% [4] - 5月内地百强房企销售数据和二手房成交增速较3-4月明显放缓 [4] - 四大行股价跌超3%,招行邮储跌近5% [4] - 康方生物抗癌药海外临床试验未完全达标,股价跌超10%,生物科技板块最低下探至-4.5% [5] - 比亚迪、蔚小理等整车板块上午跌幅达4-5% [11] 海外宏观影响 - 美国前总统发布三条利空消息:对中美协议表示后悔、要求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生产整车及零部件、将钢铝关税从25%提高至50% [7][8][9][10] - 日本丰田股价大跌近3%,年初以来累计下跌13% [10] - 韩国钢铁股因钢铝关税影响大幅下跌 [10] 稀土行业动态 - 中国稀土原材料产量占全球70%,精炼产能占全球90%以上 [18] - 美国Mountain Pass公司需将稀土运至中国加工 [18] - 中国进一步出台措施"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19] 保险行业动态 - 平安300亿大基金获批,保险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合计规模达2200亿 [22] - 国寿和新华已开始第三期基金运作,泰康120亿基金和平安300亿基金近期获批 [23][25][26] - 后续试点将新增多家中小保险公司 [26] 债券市场数据 - 5月央行合计释放流动性约1.2万亿,包括150亿逆回购、3750亿MLF、降准1万亿等 [28] - 6月将有4万亿以上银行存单到期,为历史单月最大到期量 [28] - 5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6.9%,出厂价格指数为44.7%,均环比下降0.1% [28] 汽车行业动态 - 中汽协、工信部等发声反对无序价格战 [29] - 比亚迪5月大降价后单月销量创年内新高 [30]
中美日第一季度GDP差距断崖:美7.32万亿,日0.99万亿,中国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5-26 06:37
美国经济表现 - 一季度GDP达7.32万亿美元但环比下降0.07% 年化增速仅1.1% [3] - 汽车行业受28%关税冲击 福特工厂停工 资金转向中国新能源赛道 [3] - 通胀率维持5.2%高位 民生消费品如牛奶价格涨至4.99美元/加仑 [3] 日本经济困境 - GDP跌破万亿至0.99万亿美元 家庭支出连续四季负增长 [3] - 日元汇率跌至158:1 汽车出口受挫 丰田全球销量暴跌18% [3] - 半导体产业70%稀土依赖中国 本土工厂使用苏州产高纯硅片 [8] 中国经济亮点 - GDP达4.44万亿美元同比增5.4% 装备制造业贡献10.9%增量 [4] - 家电零售增长26.9%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9.7% [4] - 新能源汽车出口暴涨120% 比亚迪等品牌受国际关注 [8] 三国债务与财政对比 - 美国国债达35万亿美元 日本政府负债占GDP260% [6] - 中国28/31省会实现财政盈余 深圳土地出让收入800亿元 [6] - 中国减持美债500亿美元转投非洲锂矿资源 [6] 产业链竞争格局 - 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全球60%产能 苹果加大在华投入 [8] -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受瞩目 比亚迪汉在慕尼黑车展被拆解研究 [8] - 中国在氢能炼钢、量子计算等领域建立技术优势 [8] 行业转型动态 - 房地产行业仍处调整期 恒大等企业风险未完全出清 [8] - 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1000万公里 [8] - 生物制药行业利用AI将研发周期从10年缩短至2.5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