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整流器件
icon
搜索文档
扬杰科技(300373):扬杰科技:Q3业绩高增,汽车电子与海外业务双轮驱动
中泰证券· 2025-10-30 19:28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 当前市价为73.74元,总市值为40,066.47百万元,流通市值为39,977.98百万元[2] - 基于2025年10月29日收盘价,预测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29.0倍、24.3倍和20.1倍[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48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46%;毛利率为35.04%,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8.05%,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13%;毛利率为37.32%,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46%,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7]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强劲,同时公司产品结构改善与运营效率提升[8] 盈利预测与财务展望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49亿元、88.32亿元、103.4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19%、17%[5]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亿元、16.50亿元、19.9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8%、19%、21%[5] - 预测每股收益(EPS)2025年至2027年分别为2.54元、3.04元、3.66元[5]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ROE)2025年至2027年分别为13%、14%、14%[5] 核心业务驱动力 - 汽车电子业务快速成长,受益于车规功率器件需求增长及国产替代趋势,公司IGBT车规单管在OBC领域已大批量交付,MOSFET和SiC等车规产品也通过客户测试并进入批量阶段[9][10] -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依托"YJ"和"MCC"双品牌战略,越南工厂一期量产满产满销且良率达99.5%以上,二期于2025年年中通线,未来新能源和汽车领域将成为海外业务重要增长点[11] - 公司采用IDM+Fabless结合模式,在MOSFET、IGBT、第三代半导体等高端领域具备领先市场地位[11]
扬杰科技下半年订单状态良好 越南基地二期等新产线加速爬坡
巨潮资讯· 2025-10-27 22:48
公司经营与订单状况 - 公司下半年订单状态良好,主营业务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受益于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消费类电子等领域的强劲需求 [1]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主要新建产线包括越南基地二期项目(产能爬坡中)、八吋晶圆线(扩产中)及6吋SiC晶圆线(产能爬坡中) [3] - 上述项目推进将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功率半导体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3] 公司业务与产品概况 - 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供应商 [3] - 主营产品涵盖整流器件、保护器件、功率MOSFET及IGBT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3] 行业趋势与公司前景 - SiC功率器件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海外产线建设推进,全球化布局与高端产能扩充节奏加快 [3] - 公司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及AI算力应用驱动的产业周期中持续受益 [3]
22亿元收购案,刚开始就“黄”了,A股芯片公司:好聚好散,股价年内已涨超70%
36氪· 2025-10-24 08:59
此次收购"闪电"终止,系由卖方,即贝特电子的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主动叫停。根据公告,扬杰科技于10月23日收到了对方签署的相 关通知书,对方坦言,在交易推进过程中,双方"在业务类型、管理方式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各方对贝特电子的未来经营理念和 管理思路上亦存在较多分歧"。 此前,这笔交易曾因其高达282.89%的评估增值率、收购标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身份以及复杂的"现金补偿+7.16亿股票质押"双重业绩保 障机制而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0月23日晚间,扬杰科技表示,由于股份尚未交割且转让款尚未支付,终止交易不会导致公司产生经济损失,亦不会对公司发展战略和 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一场备受瞩目的高溢价并购,在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后不到一个月便戛然而止。 10月23日晚间,扬杰科技(300373.SZ,股价74.26元,市值403.49亿元)发布公告,宣布终止筹划月余的重大关联交易——即以22.18亿元 现金收购东莞市贝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电子)100%股权。 这距离9月11日晚间该收购案首次披露仅过去42天,距离9月29日扬杰科技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该议案仅过去20余 天 ...
22亿元收购案,刚开始就“黄”了,A股芯片公司:好聚好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6:26
收购交易终止概述 - 扬杰科技终止以22.18亿元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的重大关联交易 [1] - 交易从首次披露(9月11日)到终止(10月23日)仅历时42天,距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仅过去20余天 [1] - 交易终止由卖方(贝特电子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主动发起,原因为双方在业务类型、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及未来经营理念上存在较多分歧 [1][2] 交易背景与定价 - 扬杰科技收购贝特电子旨在补全产品版图,形成“电压控制+电流/温度保护”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产品矩阵、客户资源和技术研发的协同 [3] - 贝特电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20余年,客户包括比亚迪、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 [3] - 交易对价22.18亿元基于评估价值,较贝特电子归母股东权益账面价值5.8亿元增值16.4亿元,增值率高达282.89% [3] 交易终止安排与影响 - 扬杰科技董事会同意终止交易且不向贝特电子股东主张违约责任,原因为股份尚未交割且转让款尚未支付 [1][6] - 公司表示终止交易不会导致任何经济损失,不会对财务状况、发展战略及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 [1][7] - 随着交易终止,原设定的业绩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55亿元)及7.16亿元股票质押履约保障方案一并作废 [7] 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扬杰科技是国内少数实现产业链垂直一体化(IDM)的半导体厂商,产品线覆盖分立器件、MOSFET、IGBT、SiC等,应用于汽车电子、AI、清洁能源等领域 [4] - 自9月11日宣布收购案至10月23日,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至82.48元,最高涨幅超过30%;年初至今股价涨幅已超70% [7]
22亿元收购案,刚开始就“黄”了,A股芯片公司:好聚好散!股价年内已涨超7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0:36
收购交易概述 - 扬杰科技宣布终止以22.18亿元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的重大关联交易 [1] - 该收购案从首次披露到终止仅历时42天,距离获得股东大会批准仅过去20余天 [2] - 交易终止由卖方(贝特电子实际控制人及主要股东)主动发起,原因是双方在业务类型、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及未来经营理念上存在较多分歧 [2][3] 交易定价与估值 - 贝特电子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22.2亿元,相较其合并报表归母股东权益账面价值5.8亿元,评估增值16.4亿元,增值率高达282.89% [4] - 双方最终协商确定的交易总对价为22.18亿元,与评估值基本持平 [4] 收购战略意图与标的公司背景 - 贝特电子是一家深耕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20余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客户包括比亚迪、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 [4] - 扬杰科技收购贝特电子旨在补全产品版图,形成电压控制+电流/温度保护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产品矩阵、客户资源和技术研发上的功能互补与场景协同 [4] - 扬杰科技是国内少数拥有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设计制造、器件封装测试、终端销售与服务等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能力的IDM厂商 [5] 交易保障机制与终止影响 - 交易原设有双重业绩保障机制:业绩承诺方承诺贝特电子2025年至2027年累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5.55亿元;业绩承诺方需将不低于7.16亿元的转让对价用于受让扬杰科技股票并质押作为履约保障 [8] - 扬杰科技决定同意终止交易且不向贝特电子股东主张违约责任,原因为股份尚未交割且转让款尚未支付 [7] - 公司表示终止交易不会导致经济损失,不会对财务状况、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 [2][7] 市场表现 - 自9月11日宣布收购案以来,扬杰科技股价持续上涨,一度涨至82.48元,最高涨幅超过30% [8] - 年初至今,扬杰科技股价涨幅已超过70% [8]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扬杰科技: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内生与外延增长并进
剑道电子· 2025-09-20 22:00
交易方案与核心条款 - 扬杰科技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交易分三期支付 首期支付30%即6.65亿元 二期向非业绩承诺方支付剩余70%即5.50亿元 [4][9] - 业绩承诺方需保证贝特电子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5.55亿元 并以7.16亿元通过持股平台购买扬杰科技股票质押担保 锁定至2028年6月30日实现核心团队绑定 [4][9] 标的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贝特电子2024年营收8.37亿元(同比增长33%) 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40%) 2025年Q1营收2.18亿元 净利润0.41亿元 [4][11] - 2020-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8%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2% 毛利率从2020年34.6%提升至2023年42.05% [11][14] - 产品以过流保护元件为主(占比87%) 受益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 过温保护元件(占比3.5%)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 [14]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贝特电子2022年全球熔断器市占率4.3% 拥有161项专利及UL/VDE等国际认证 产品覆盖汽车电子、光伏等9000余种规格 [10] - 客户认证周期6-24个月 黏性强 下游涵盖家电、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 [10] 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贝特电子产品线与扬杰科技保护器件业务形成互补 收购后将提升保护器件产品矩阵完整度并增厚EPS [6] - 双方客户重叠度高 有助于扬杰科技在头部客户中扩大份额 海外业务协同显著:扬杰科技1H25海外收入8.34亿元(占比24% 毛利率49.1%) 贝特电子2023年外销占比26.9% [6][19] 收购方经营概况 - 扬杰科技2Q25单季度营收18.76亿元(同比增长22.02% 环比增长18.79%) 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34.4% 环比增长20.3%) 毛利率33.1% [16] - 公司通过2015年收购"MCC"品牌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拥有6个研发中心和15个晶圆与封测工厂 越南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19]
扬杰科技推22.18亿并购拓展业务 标的承诺三年扣非不低于5.55亿
长江商报· 2025-09-15 07:19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22.18亿元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1][2] - 评估增值率270.46%(母公司口径)至282.89%(合并口径),对应评估值22.2亿元 [3] - 贝特电子为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企业,拥有9000余种产品规格,覆盖汽车电子、光伏、储能等领域 [2] 协同效应与业绩承诺 - 收购可实现产品品类、技术研发、下游客户及销售渠道的协同互补 [3] - 业绩承诺方保证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1][3]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37亿元,净利润1.48亿元;2025年Q1营业收入2.18亿元,净利润4113.37万元 [3] - 截至2025年3月末总资产10.24亿元,所有者权益5.9亿元 [3] 公司并购历史与资产扩张 - 2015-2022年连续收购MCC、宜兴杰芯、润奥电子、雅吉芯及楚微晶圆产线 [4] - 总资产从2015年末13.31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末155.3亿元 [5]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功率半导体IDM厂商,产品涵盖MOSFET、IGBT、SiC等 [5] - 整流桥与光伏二极管全球领先,2025年位列中国功率器件前三强、全球分立器件第八名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5亿元(同比+20.58%),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41.55%) [6] - 毛利率提升4.16个百分点至33.79% [6] - 半年度分红2.28亿元,分红率37.95% [6]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20亿元(同比+11.74%),研发费用率6.38% [6] - 累计获知识产权696件,含发明专利120件、实用新型485件 [6] 资金状况与现金流 - 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45.66亿元(同比+18.94%)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57亿元(同比+43.43%) [7]
22亿!广东半导体“小巨人”卖身
芯世相· 2025-09-13 11:58
收购交易概述 - 扬杰电子拟以22.18亿元现金收购贝特电子100%股权 交易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完成后贝特电子成为扬杰电子全资子公司 [6] 收购方扬杰电子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0年 注册资本5.43亿元 为国内少数IDM厂商 产品涵盖分立器件芯片 MOSFET IGBT&功率模块 SiC等 应用于汽车电子 人工智能 清洁能源等领域 [9] - 2014年深交所上市 截至9月11日总市值355亿元 [10] 标的公司贝特电子背景 - 成立于2003年8月 注册资本1.02亿元 专注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研发生产销售 曾于2016年新三板挂牌 2018年摘牌 2023年创业板IPO申请于2024年8月撤回 原拟募资5.5亿元 [10] - 拥有200余个产品系列 9000余种产品规格 产品齐备性和可靠性居国内第一梯队 品牌包括"贝特卫士" "ADLER"及"ASTM" [10][11] - 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质 客户覆盖家用电器 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光伏 储能等行业 [11] 财务数据表现 - 贝特电子2024年营收8.37亿元 净利润1.48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18亿元 净利润0.41亿元 [13][14] - 评估基准日股东权益评估价值22.20亿元 较母公司报表账面价值5.99亿元增值16.21亿元 增值率270.46% 较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账面价值5.80亿元增值16.40亿元 增值率282.89% [15] - 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2027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55亿元 [14] 交易保障机制 - 业绩承诺股东共同成立持股平台东莞贝聚 通过大宗交易受让不低于7.16亿元扬杰科技股票并质押给江苏美微科 股票锁定至2028年6月30日作为履约保障 [17][18] 协同效应预期 - 贝特电子与扬杰电子具较好协同效应 纳入后共享研发 管理 市场等资源 预期形成较好协同整合效应 促进扬杰电子营收及盈利指标增长 [20]
银河微电(688689.SH):在机器人的电源方面会用到高压MOS和碳化硅等功率器件
格隆汇· 2025-07-30 16:37
公司产品线 - 公司产品涵盖功率器件芯片、MOSFET、IGBT、SiC器件、GaN器件、保护器件、整流器件、小信号器件、光电器件、模拟IC等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能源动力、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网络通信、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等领域 [1] 机器人领域应用 - 在机器人电源方面会用到高压MOS和碳化硅等功率器件 [1] - 在机器人活动关节上会用到MOS管等器件 [1] 低空经济领域应用 - 无人机在电源模块和电机驱动上都会用到MOS管等器件 [1] - 公司对该市场一直保持关注,近年来持续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路线探讨 [1]
扬杰科技(300373):内生外延丰富产品矩阵,周期复苏驱动业绩成长
华源证券· 2025-05-29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扬杰科技,给予“增持”评级 [5][7][1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扬杰科技“自建 + 并购”布局 IDM 模式,有望受益于功率景气度企稳回升,传统料号巩固基本盘,自主研发与收购拓宽产品矩阵,重点发力汽车电子板块,受益于汽车产业链本土化,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5、14.74、17.3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1.23%、21.28%、17.50%,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1、17、15 倍,可比公司 2025 - 2027 年平均 PE 分别为 39、31、25 倍 [5][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自研 + 并购拓宽品类,功率行业景气度企稳 - 专注功率半导体,“自建 + 并购”布局 IDM 模式,主营材料、晶圆、封装器件三大板块,产品应用广泛,实行海内外“MCC”+“YJ”双品牌策略,产能扩张奠定业绩增长基础,股权结构集中利于决策执行 [15][18][20] - 汽车电子拉动与海外需求回暖,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回升,公司发展分阶段,2024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毛利率企稳回升,研发费用逐年增加,全球化布局“MCC”海外业务有望优化毛利率 [29][30][32] - 基本盘稳固且积极扩张品类,受益于功率景气度企稳,传统料号巩固基本盘,收购贝特电子拓宽产品矩阵,重点发力汽车电子板块,功率行业逐步企稳,扬杰科技有望受益 [44][51][55] 传统功率器件:筑牢基本盘,汽车业务未来可期 - 全球功率器件市场稳定增长,汽车增速位居首位,功率半导体用于电力转换,IDM 模式有优势,在新能源车、工控、新能源、家电等领域应用广泛,预计 2022 - 2028 年 CAGR 约为 8%,汽车功率器件 2022 - 2028 年 CAGR 为 13% [59][75][82] - 功率器件国产化率稳步提升,海外厂商占优势,国内厂商竞争力增强,MOSFET 和 IGBT 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 [89][91] - 传统功率二极管国内领先,料号齐全筑牢基本盘,车规二极管获客户认可,受益于汽车本土产业链加速布局 [93][96] 小信号产品料号丰富,MOSFET 加速研发 - 小信号分立器件不可或缺,扬杰料号丰富,用于二次电源供电,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扬杰科技产品类别多、封装类型全,布局汽车电子小信号 [98][100][105] - MOSFET 用于高速开关,适用于中小功率消费产品,全球市场规模预计 2022 - 2028 年 CAGR 约为 10%,国外品牌占主要份额,扬杰科技加速研发高端料号实现进口替代 [106][113][114] IGBT&第三代半导体新品持续推出 - IGBT 市场规模预计 2022 - 2028 年 CAGR 约为 6%,增长主要来自模块,扬杰科技重点布局工控、光伏逆变、新能源车等领域,开发芯片和模块实现进口替代 [118][123] - 第三代半导体在高压、高温、高频领域优势突出,扬杰科技持续推出新品,打造一站式供应平台,碳化硅产品应用广泛,车载 SiC 模块获测试及合作意向 [125][127]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半导体器件营收增速分别为 18.10%、17.30%、16.20%,营收分别为 61.45、72.09、83.76 亿元;半导体芯片营收增速均为 3.00%,营收分别为 5.17、5.33、5.49 亿元;半导体硅片营收增速均为 5.00%,营收分别为 1.95、2.05、2.15 亿元;其他业务营收增速均为 10.00%,营收分别为 1.56、1.71、1.89 亿元 [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