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并购

搜索文档
晶丰明源32.8亿豪赌易冲科技:一场高溢价并购背后的双刃剑博弈
新浪财经· 2025-09-16 16:50
交易概况 -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32.8亿元收购四川易冲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交易对价对应评估值32.9亿元 较账面净资产增值260.08% [1] - 交易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完成 其中20.33亿元以定向增发股份支付 12.49亿元以募集配套资金覆盖 [2] - 交易尚待证监会注册批准 被视为半导体行业从散点式创新向生态化竞争转型的缩影 [5] 收购方财务状况 - 晶丰明源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为-2.06亿元 -0.91亿元 -0.33亿元 2025年上半年实现盈利1576万元 [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末账面现金仅1.82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滑53.97% [2][4] - 并购旨在构建电源管理+信号链双平台战略 通过整合有望将销售规模推至行业前五 [4] 被收购方经营状况 - 易冲科技为无线充电芯片全球前三企业 2023-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达45.02% 47.04% 在汽车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3] - 公司近两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2024年毛利率从36.59%下滑至31.88% 研发费用达4.13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40% [3] - 业绩承诺采用混合模式 充电芯片板块2025-2027年净利润承诺分别为9200万 1.2亿 1.6亿元 其他电源管理芯片板块仅承诺营收目标 [3] 交易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商誉将大幅增加至19.97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35.56% 净资产比例62.10% [2] - 商誉不作摊销处理 但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若外部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2] - 交易溢价率260% 双方均处于亏损状态 形成蛇吞象式并购格局 [1][3][4]
科博达6.5倍溢价收购实控人亏损资产,长周期对赌为哪般?
钛媒体APP· 2025-09-05 18:19
交易概述 - 科博达拟以3.45亿元自有资金收购实控人柯桂华旗下科博达智能科技6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标的公司实控人为柯桂华 持股38.67%且拥有100%表决权 [1] - 以2025年7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 标的公司100%股权评估值5.75亿元 增值率653.25% [3]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78亿元 净亏损4189.58万元 2025年1-7月营收2.99亿元 净亏损3518.55万元 [4] - 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43.62% 2025年1-7月降至20.79% 优化22.83个百分点 [5] - 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5.18亿元增至2025年7月末7.79亿元 净资产从7000万元增至7482万元 [5] 业务发展状况 - 专注于汽车智能中央算力平台及域控制器产品 覆盖4家主流车企 [4] - 定点项目生命周期销售额预计超200亿元 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产品规模化交付 [4][5] - 未披露具体产品名称 量产规模 产能利用率及市占率等关键信息 [6] 业绩承诺安排 - 设置5年5个月累计净利润不低于6.3亿元的对赌协议(2025年8月至2030年末) [7] - 采用"累计"考核方式而非年度考核 业绩审计需至2030年期满后完成 [7][9] - 交易款分两期支付:首期2.07亿元于2026年末前支付 尾款1.38亿元根据业绩完成情况结算 [10] 交易逻辑与影响 - 公司称标的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成为业绩重要引擎 [12] - 通过尾款与补偿联动机制降低风险 若补偿额超尾款需30日内补足差额 [10][12] - 标的公司为上市公司原参股20%企业 交易后持股升至80% 剩余20%由员工持股平台持有 [3]
“相中”兴感半导体!必易微2.95亿元并购背后疑点
北京商报· 2025-08-27 22:12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2.95亿元现金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1][4] - 交易采用市场法评估,标的公司股东权益评估价值为3.01亿元,增值率266.33% [1][6][7] - 收购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约2.93亿元 [9]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兴感半导体2024年营收4670.08万元,净亏损1378.68万元;2025年1-5月营收1863.73万元,净亏损423.79万元 [4] - 交易对方承诺2026-2029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500万元,分年度承诺为1000万元、15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 [1][4] - 标的公司主营高性能传感器芯片,产品包括电流传感器及磁传感器,面向能源电力、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7] 公司自身财务状况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26亿元、5.78亿元、6.88亿元;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796.35万元、-1907.27万元、-1717.09万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3亿元,同比下降6.99%;归属净利润-881.46万元,同比减亏;扣非净利润-1452.11万元,同比减亏 [5] - 毛利率改善源于设计精进、工艺升级、供应链优化及产品结构调整 [5]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将补齐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形成"电流检测-运动感知-电源管理-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完整产品体系 [10] - 通过技术融合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强化技术领先地位 [10] - 整合采购需求和供应链资源,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议价能力,优化采购成本 [10] 市场反应 - 8月27日股价盘中创年内新高54.2元/股,收盘涨7.25%至48.5元/股,总市值33.87亿元,成交金额3.84亿元 [11]
250%溢价并购后股价跌停,卤味第一股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07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煌上煌8月12日开盘后迅速跌停,收盘价14 35元/股,总市值缩水至80 28亿元,4 6万手封死跌停板 [1] - 此前5个交易日股价连续上涨,8月5日至11日累计涨幅达20 94% [1] - 市场资金转向或与公司高溢价并购公告有关 [1] 并购交易细节 - 煌上煌拟以4 947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权,溢价率约250%(以立兴食品2025年6月末净资产为基准) [1]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2025-2027年立兴食品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8900万、1亿元,三年累计需完成2 64亿元 [2] - 立兴食品当前盈利水平显著低于承诺目标,2024年及2025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4221 75万元和4188 3万元 [2] 标的公司基本面 - 立兴食品为冻干食品龙头企业,拥有37条生产线,年产冻干产品近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近10000吨 [2] - 产能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全国前列,2024年营收4 15亿元,2025上半年营收2 51亿元 [2] - 产品已进入大型知名商超并持有军工订单 [1] 收购方财务与战略背景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 39亿元(同比减少9 44%),归母净利润0 4亿元(同比大跌42 86%) [2] - 2025上半年业绩部分回升,归母净利润0 77亿元,但营收仍同比下降7 19%至9 84亿元 [2] - 此次为8个月内第二次收购尝试,2024年12月曾筹划收购展翠食品但最终终止 [2] - 公司称与立兴食品合作早有基础,2021年曾通过子公司共同研发冻干锁鲜技术粽子产品 [3]
250%溢价并购后股价跌停,卤味第一股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8:59
煌上煌股价异动与并购事件 - 8月12日煌上煌开盘后迅速跌停,收盘价14.35元/股,总市值缩水至80.28亿元,此前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20.94% [1] - 股价异动与公司4.947亿元高溢价收购立兴食品51%股权相关,溢价率约为250% [1] - 公司证券部表示收购旨在扩大业务范围,看好立兴食品作为冻干领域龙头的技术实力及军工订单等发展前景 [1] 立兴食品经营数据 - 立兴食品拥有37条冻干生产线,年产冻干产品近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近10000吨,产能规模及市占率位居全国前列 [2] - 2024年营收4.15亿元,净利润4221.75万元;2025上半年营收2.51亿元,净利润4188.3万元 [2] - 交易设置业绩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8900万、1亿元,三年累计需完成2.64亿元 [1] 煌上煌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大跌42.86%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77亿元有所回升,但营收仍同比下降7.19%至9.84亿元 [2] - 近8个月内第二次启动收购,2024年12月曾筹划收购展翠食品但最终终止 [2] 并购背景与进展 - 公司表示此前收购失败主要因对方原因,当前与立兴食品沟通顺利 [3] - 双方合作早有基础,2021年曾通过子公司真真老老与立兴食品共同研发冻干锁鲜技术粽子产品 [3]
海外资产接连爆雷,日发精机溢价并购反噬难消
钛媒体APP· 2025-07-15 19:59
公司业绩亏损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 23亿元-3 33亿元 同比亏损增加855 45%-1323 55% [1] - 亏损主要源于两家海外子公司Airwork公司和意大利MCM公司持续亏损 [1] - 自2022年以来延续营收下滑、净利亏损势头 2024年营收18 04亿元 同比下降13 4% 净利润亏损6 75亿元 最近三年累计亏损约31 08亿元 [3] 海外子公司经营危机 - Airwork公司飞机租赁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相关收入及利润明显下降 飞机及相关资产出售状况不及预期 [1] - 自2025年7月2日起 银团已正式对Airwork公司采取接管措施 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 [2] - Airwork名下5架波音飞机被扣留在俄罗斯境内 2022年10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7 41亿元 [2] - 意大利MCM公司亏损额同比扩大 外部融资能力丧失 运营资金周转困难 已启动破产保护程序 [2] - 意大利MCM公司2022年至2024年度合并亏损额占公司亏损额比例分别为1 53%、4 57%、20 40% 2025年1-3月比例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5年3月底净资产为-5733万元 [2] 高溢价并购后遗症 - 2017年12月 日发集团以13 35亿元价格全面要约收购Airwork 产生6 68亿元商誉 [4] - 2018年12月 日发精机以12 5亿元价格购买捷航投资100%股权 间接控股Airwork公司100%股权 [4] - Airwork公司未能完成2022年度业绩承诺 日发集团应补偿股份数1 06亿股 应补偿现金金额合计3 9亿元 双方就业绩补偿事项未能达成一致 日发精机将日发集团告上法庭 [5] - 2014年 日发精机斥资1104万欧元收购意大利MCM公司80%股权 形成2625 56万元商誉 2016年再次斥资476万欧元收购剩余股权 每股收购价为前次收购价的172 46% [5] - 意大利MCM公司2022年度-2024年度营收分别为5 27亿元、6 89亿元、6 91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345 37万元、-4119万元、-1 38亿元 2025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营收1 22亿元 未经审计净利润-3987 29万元 [7] - 2024年度 日发精机对收购意大利MCM公司股权时确认的商誉全额计提减值损失2625 56万元 [7] 公司背景 - 日发精机前身为浙江新昌日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2000年设立 2010年登陆深交所 [3] - 主要从事数字化智能机床及产线、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及产线、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及服务和飞机租售等运营服务 [3]
果链设备龙头博众精工并购疑云:高溢价收购与标的净资产缩水悖论
钛媒体APP· 2025-06-16 22:07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博众精工拟以4.2亿元收购上海沃典70%股权 标的整体估值6亿元 评估增值率416.16% 形成商誉3.6亿-3.62亿元 [1][2] - 交易采用收益法评估 基于对标的未来收益持续增长的预期 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 [2] - 标的合并日净资产预估仅8277万-8554万元 较一季度末1.45亿元缩水53% 与股东突击实缴3990万元形成明显背离 [1][5][6] 标的财务与出资异常 - 上海沃典四位股东在2025年6月5-6日突击完成货币实缴 合计注入3990万元 但公司预计合并日净资产不增反降 [4][5] - 2025年一季度末标的净资产1.45亿元 2024年末1.32亿元 按财务逻辑实缴后应增至1.849亿元 但预估仅保留55% [5][6] - 2025年1-3月标的营收8274万元 营业利润1434万元 归母净利润1265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3136万元 [6] 战略布局调整 - 博众精工为"果链"3C自动化设备龙头 苹果产业链收入占比高 近年尝试拓展新能源/半导体领域但进展不顺 [8] - 2024年8月将锂电/半导体募投项目延期至2026年 原新能源项目进度仅6.57% 因锂电厂商产能扩张放缓 [8][9] - 此次收购旨在切入汽车智能装备市场 补足焊装/涂装/电池工厂自动化短板 形成"3C+新能源+汽车"业务格局 [9] 交易保障条款 - 设置业绩对赌:标的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85亿元 或延长至2028年累计不低于2.6亿元 [9] - 触发剩余股权收购条件:完成70%业绩承诺且累计新签订单达6亿元 标的2024年末在手订单5.4亿元 2025年新增2.35亿元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