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氮化镓器件
icon
搜索文档
芯联集成亮相CPEEC&CPSSC 2025,展示AI服务器电源核心器件与解决方案
巨潮资讯· 2025-11-10 16:56
公司参展与行业背景 - 芯联集成以晶圆代工厂商身份参展第四届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展示汽车电子与AI电源领域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 [2] - 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电源向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压化发展,英伟达新一代算力平台单芯片功耗已突破2000瓦,机架功率需求向240千瓦迈进 [2] - 公司依托全面功率器件平台与工艺技术,为AI服务器电源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器件与系统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碳化硅、氮化镓、高低压MOSFET、磁器件、驱动等关键领域 [2] 碳化硅技术布局 - 公司已量产650V至3300V全电压范围碳化硅器件,并开发新一代G2.0高频碳化硅平台,以提升AI服务器电源效率与功率密度 [4] - 高压4500V与6500V碳化硅器件在研发中,旨在应对下一代高压直流及固态变压器等基础设施需求 [4] 氮化镓技术布局 - 公司采用主流P-GaN电压型技术路线,推出40V至650V多规格氮化镓器件 [4] - 结合先进BCD工艺平台,开发专为氮化镓优化的驱动芯片,解决高速开关中的驱动与可靠性问题 [4] 低压MOSFET与封装技术 - 公司实现25V至200V全系列低压MOSFET产品覆盖,性能参数超越欧美主流厂商,并针对服务器热插拔等场景开发专用器件 [4] - 在封装技术上持续创新,推出表面散热、多合一集成等先进封装形式,满足高密度电源设计需求 [4] 磁器件与芯片配套方案 - 通过合资公司提供定制化电感、变压器等磁元件解决方案,支持电源系统高频化与小型化 [4] - 公司拥有55纳米与40纳米MCU产线,可支持电源定制化数字控制芯片开发,助力智能化、数字化电源管理系统 [5]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电源解决方案,助力AI服务器电源自主可控与高效绿色转型 [5] - 公司将紧跟AI算力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与产业链伙伴协同创新,推动电力电子技术与能源转换效率提升 [5]
英诺赛科为800 VDC电源架构提供全GaN电源解决方案,赋能新一代AI Factories
智通财经· 2025-10-14 07:08
800 VDC电源架构的优势与必要性 - 800 VDC机架电源架构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带来突破性进展,可实现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同时降低能耗需求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 - 机架电压从48V提升到800V可使电流降低16倍,从而大幅减少I²R损耗并最大限度降低对铜材的需求 [1] - 基于48V电压的传统人工智能系统效率低下,超过45%的总功耗耗费在散热上,未来搭载超过500块GPU的机架若沿用旧式设计将无空间容纳计算单元 [1] - 800 VDC架构是支持系统从千瓦级跃升至兆瓦级的解决方案 [1] 氮化镓技术的关键作用 - 为满足800 VDC的功率密度要求,电源开关频率必须提升至近1MHz,这可使磁芯尺寸相比最高300kHz的现有机架式电源缩减约50% [2] - 在800V到1V的电压转换中,只有氮化镓功率器件能够同时满足超高功率密度和超高效率的严苛要求 [1] - 在800V输入侧,氮化镓与碳化硅相比在每个开关半周期内可降低80%的驱动损耗和50%的开关损耗,从而实现整体功耗降低10% [3] - 在54V输出端,仅需16颗氮化镓器件即可实现与32颗硅MOSFET相同的导通损耗,将功率密度提升一倍,并使驱动损耗降低90% [3] - 在低压电源转换阶段,采用氮化镓材料可将开关损耗降低70%,并在相同体积内实现功率输出提升40% [3] 公司的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业内唯一的全栈氮化镓供应商及领先的氮化镓IDM企业,是唯一实现1200V至15V氮化镓量产的公司,可提供从800V到1V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5] - 公司成为唯一有能力为所有转换阶段提供全GaN功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5] - 公司第三代器件已通过严苛的加速应力测试,包括加长的2000小时动态HTOL测试、高温(175°C)验证及大样本失效验证,其数据中心级产品的高性能工作寿命超过20年 [5] - 公司正与NVIDIA合作,携手支持800 VDC电源架构,为新一代GPU路线图的扩展提供保障 [1]
英诺赛科(02577)为800 VDC电源架构提供全GaN电源解决方案,赋能新一代AI Factories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06:33
800 VDC电源架构的行业趋势与优势 - 英伟达将支持800 VDC电源架构,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带来突破性进展,可实现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同时降低能耗需求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 - 机架电压从48V提升到800V可使电流降低16倍,从而大幅减少I²R损耗并最大限度降低对铜材的需求 [1] - 基于48V电压的传统人工智能系统效率低下,超过45%的总功耗耗费在散热上,未来搭载超过500块GPU的机架若沿用旧式设计将无空间容纳计算单元 [1] - 800 VDC架构是支持系统从千瓦级跃升至兆瓦级的解决方案 [1] 氮化镓技术在800 VDC架构中的关键作用 - 满足800 VDC架构的功率密度要求,电源开关频率必须提升至近1MHz,相比现有机架式电源最高300kHz的典型开关频率,提升至1MHz可使磁芯尺寸缩减约50% [2] - 在800V输入侧,英诺赛科氮化镓与碳化硅相比在每个开关半周期内可降低80%的驱动损耗和50%的开关损耗,从而实现整体功耗降低10% [2] - 在54V输出端,仅需16颗英诺赛科氮化镓器件即可实现与32颗硅MOSFET相同的导通损耗,将功率密度提升一倍,并使驱动损耗降低90% [2] - 在低压电源转换阶段采用氮化镓材料可将开关损耗降低70%,并在相同体积内实现功率输出提升40% [2] - 基于氮化镓的低压功率级可扩展以支持更高功率的GPU型号,提升动态响应并降低电路板上的电容成本 [2] 英诺赛科的公司优势与产品竞争力 - 公司是业内唯一的全栈氮化镓供应商及领先的氮化镓IDM企业,是唯一实现1200V至15V氮化镓量产的公司,可提供从800V到1V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4] - 公司是唯一有能力为所有转换阶段提供全GaN功率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4] - 公司第三代器件已通过严苛的加速应力测试,包括加长的2000小时动态HTOL测试、高温(175°C)验证及大样本失效验证,其数据中心级产品的高性能工作寿命超过20年 [4] - 公司第三代氮化镓器件具备卓越的快速开关特性、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及优异可靠性 [4] - 整合800 VDC电源架构与英诺赛科氮化镓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将实现从千瓦级机架到兆瓦级机架的飞跃 [4]
英诺赛科(02577.HK):毛利率转正里程碑 与英伟达联合推动800V直流电源架构落地
格隆汇· 2025-09-03 15: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3亿元 同比增长43.43%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29亿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4.88亿元有所收窄 [1] - 毛利率达6.8% 较去年同期-21.6%大幅提升28.4个百分点 实现转正里程碑 [1] 业务进展 - 与英伟达合作推动800V直流电源架构在AI数据中心规模化落地 提供15V到1200V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 [2] - 与意法半导体、美的、联合汽车电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1] - 应用于数据中心的高功率密度电源功率器件开始规模化交付 包括服务器和主板48V转12V电源方案 [2] 产能与技术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晶圆产能达每月1.3万片 良率超95%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 - 计划将产能扩充至每月2万片晶圆 提升产能利用率和制造良率 [3] - 3.0代工艺技术平台使单个晶圆芯片产出量提升30%以上 扩大产品电压范围并优化器件性能 [3] 行业背景 -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推动AI数据中心进入兆瓦级供电时代 氮化镓芯片成为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关键技术 [2] - 氮化镓器件凭借高频、高功率密度、低导通电阻等优势 在功率半导体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 [1] - 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爆发前期 推动氮化镓器件在新兴应用市场快速扩张 [1] 市场定位 - 全球首家大规模量产8英寸晶圆的氮化镓IDM企业 [1] - 全球唯一覆盖15V-1200V全电压谱系的氮化镓功率半导体供应商 [4] - 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新能源车及工业电源等核心应用场景 [4]
英诺赛科(02577):2025年半年报点评:毛利率转正里程碑,与英伟达联合推动800V直流电源架构落地
华创证券· 2025-09-01 19:3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英诺赛科的投资评级为"强推"且评级被上调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53亿元,同比增长43.43%,毛利率达到6.8%,较去年同期-21.6%大幅提升28.4个百分点,实现毛利率转正里程碑 [1][8] - 公司与英伟达合作推动800V直流电源架构在AI数据中心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从800V输入到GPU终端、覆盖15V到1200V的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 [8] - 作为全球首家大规模量产8英寸晶圆的氮化镓IDM企业,公司产能为每月1.3万片,良率超95%,计划扩充至每月2万片,晶圆芯片产出量提升30%以上 [8] -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及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前期推动氮化镓器件渗透率提升,公司覆盖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新能源车及工业电源等核心应用场景 [8] 主要财务指标 - 营业总收入预测:2024年实际8.28亿元,2025年预测15.42亿元(同比增长86.1%),2026年预测29.92亿元(同比增长94.1%),2027年预测47.55亿元(同比增长58.9%) [3] - 归母净利润预测:2024年实际亏损10.46亿元,2025年预测亏损7.92亿元(亏损收窄24.3%),2026年预测盈利1.96亿元(扭亏为盈,增长124.7%),2027年预测盈利9.78亿元(增长400.2%) [3] - 每股盈利预测:2024年实际-1.19元,2025年预测-0.89元,2026年预测0.22元,2027年预测1.09元 [3] - 毛利率预测:2024年实际-19.5%,2025年预测17.8%,2026年预测44.4%,2027年预测54.4% [9]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8.944亿股,流通股本:5.048亿股 [4] - 总市值:774.1亿元,流通市值:436.9亿元 [4] - 每股净资产:3.04元,资产负债率:54.3% [4] - 当前股价:86.55港元(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 [3]
士兰微20250825
2025-08-25 22: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半导体行业 公司为士兰微[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35亿元 同比增长约20%[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2.7亿元 同比增长113.12%[3] * IDM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5][13] * 上半年因存货跌价导致约2亿元资产减值[22] 核心业务进展与市场表现 功率器件 * 功率器件市场竞争激烈 尤其在汽车行业价格压力大[4] * IPM模块2024年营收约30亿元 2025年预计保持近30%增长[2][4] * 汽车IGBT出货量增速较快 公司为国内领先汽车IGBT供应商之一[4] * 公司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占率进入前十 国内排名第六或第七[14] MEMS传感器 * 2025年上半年MEMS传感器业务扭转下降趋势[6] * 公司为国内几乎唯一进入所有品牌手机厂家的MEMS传感器供应商 特别是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方面[2][6] * 下半年新机型放量将进一步改善业务 并积极拓展汽车 工业及机器人应用[2][6] 模拟电路 * 在12寸平台开发了领先于国内同行的车规级模拟电路产品 并已推向客户[2][7] 碳化硅 (SiC) 与氮化镓 (GaN) * 公司为国内少数以自主品牌销售碳化硅产品的企业之一[2][7] * 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8寸SiC线通线并导入生产[7][19] * 预计2026年碳化硅市场将快速成长 尤其在汽车上的应用量将显著增长[7][19] * 碳化硅器件性能优于传统IGBT和MOS技术 性价比高[20] * 氮化镓业务仍处于研发阶段 在8寸线上针对算力和汽车市场进行产品开发[19] 服务器与AI算力市场 * 公司早已涉足服务器市场 并将算力市场作为重点开发对象[2][10] * 已推出Doctor Moss 氮化镓器件和碳化硅器件等产品 并开始出货应用于算力服务器[2][10] * 算力服务器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 需要时间发展[2][10] 产能与资本开支 * 持续扩展12寸生产线和成都封装业务[3] * 成都士兰半导体封装二期厂房完工后 预计新增约30亿元营收[5][24][25] * 计划将8寸线传感器产能从现有3,000片扩大至6,000片 并最终扩展至1万片以上[26] * 预计每年需要50-60亿元左右的资本投入[27]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坚持IDM模式 通过先进产线和创新产品引导市场[2][8] * 未来两到三年内毛利率预计提升 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5][22] * 公司正从功率半导体向传感器和模拟电路等复杂技术领域发展[5][9][14] * 在多个重要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不断扩充研发人才以支撑未来发展[14] 行业动态与市场观点 *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复苏 本次由AI驱动[11] * 美国已超过中国成为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2][11] * 成熟产线产能投放导致低端产品价格竞争激烈 目前未看到明确涨价趋势[2][12] * 国内企业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与国际厂商(多为IDM)相比仍有显著差距[9] * 汽车市场是增长最快领域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全球领先 但价格竞争激烈[15] * 中国车厂面临挑战 部分因成本原因使用消费类电路替代车规级模拟电路[17] * 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以开拓国际市场[18]
IPF2025 议程更新!英诺赛科/ST意法/天科/天岳/中车/蔚来/东风/小鹏等齐聚无锡,共研功率器件制造测试与应用发展路径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7 11:40
大会概况 - 第三届功率器件制造测试与应用大会(IPF 2025)将于2025年8月21-22日在江苏无锡梁鸿湿地丽笙度假酒店举办,主办方为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多家行业协会及企业承办[2][7] - 会议规模预计800-1000人,参与对象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包括衬底/外延厂商、设计/制造企业、光伏/储能/汽车整机厂商、Tier 1/2供应商等[7] - 赞助企业包括意法半导体、杭州芯研科半导体材料、优尼康科技等12家产业链企业[12][13] 大会议程 产业领袖峰会 - 首日上午聚焦宽禁带半导体前沿技术: - 中国科学院院士那跃将分享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研究进展[3] - 武汉大学刘胜院士探讨功率半导体多场跨尺度建模仿真与数字孪生技术[3] - 复旦大学张清纯教授分析碳化硅缺陷对器件性能影响及技术发展趋势[3] - 圆桌论坛由张清纯主持,讨论GaN与SiC在电力电子应用中的挑战,参与方包括新微半导体、晶湛半导体、富士康研究院等企业高管[3] 分论坛技术议题 - **材料与制造**:天岳先进研发中心主任朱灿将介绍液相法P型碳化硅衬底在高压领域应用,厦门福茂科技郭政煌博士探讨大尺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关键技术[3] - **器件与系统集成**:中车科学家刘国友分享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九峰山实验室袁俊研究员展示JFS新型碳化硅沟槽器件技术[3] - **测试与封装**:积塔半导体刘新杰解析助力SiC功率器件上主驱的测试技术,采埃孚徐青介绍芯片内嵌技术实现车规级可靠性[4] - **新兴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世兵教授发表氧化镓半导体功率电子器件研究,化合积电谢娜娜探讨超宽禁带金刚石半导体材料进展[4] 参会信息 - 门票分为三档:原价票1,398元/人、早鸟票1,298元(2025年7月15日前)、三人团购票1,230元/人,终端用户(整车厂/Tier1等)可申请免费票[16] - 协议酒店价格为380元/晚(含早餐),距离无锡硕放机场11公里,无锡东站15公里[20] - 注册方式支持银行汇款至互动芯科技公司或移动支付[17]
光刻机概念活跃 中船特气、凯美特气等涨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1:12
光刻机概念股表现 - 光刻机概念股盘中走势活跃 中船特气、凯美特气、东材科技等涨停 华特气体、华懋科技涨超9% [1]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突破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在氮化镓/碳化硅集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次研制商用8英寸4°倾角4H-SiC衬底上的高质量氮化铝镓/氮化镓异质结构外延 [1] - 该技术显著降低氮化镓外延材料缺陷密度 大幅提升散热性能 各项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有望解决可靠性问题 [1] - 突破大尺寸氮化镓与碳化硅材料单片集成的技术瓶颈 可批量应用于大尺寸高质量氮化镓外延材料制备 为硅基氮化镓技术路线提供替代方案 [1] 氮化镓行业前景 - 5G技术、汽车、无线通信、航天航空等领域发展推动对耐高温、耐高压、高频及大功率性能的需求 [2] - 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代表 具有宽禁带、高击穿场强、高热导率和高电子漂移速率等优势 [2] - 氮化镓器件导通电阻小、电子迁移率高、热导性好 在散热、能耗、体积方面优势明显 可提升电力电子器件性能并节省能源 [2] - 厂商正通过垂直型结构和提高集成度寻求技术突破 氮化硅功率器件性能及性价比提升后 在高、中、低电压场景均有发展潜力 [2] - 氮化镓在汽车电气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无线通讯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2]
2天暴涨70%,英诺赛科靠英伟达“改命”?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04 20:18
股价表现 - 8月4日股价上涨30.47%至75.15元 近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70.8% 总市值跃升至672亿港元 [2][3] 与英伟达合作 - 公司与英伟达联合推动800 VDC电源架构在AI数据中心的规模化落地 [2][3] - 800V架构相比传统54V电源在系统效率、热损耗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可支持AI算力100-1000倍提升 [4] - 公司第三代氮化镓器件具备高频、高效率与高功率密度特性 能为英伟达800 VDC架构提供从800V输入到GPU终端的解决方案 [2][4] 技术实力与产能 -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生产能力 在珠海和苏州设有两座8英寸生产基地 采用IDM产业链生产模式 [4] - 2025年4月实现1200V氮化镓产品量产 产品覆盖15V到1200V全链路氮化镓电源解决方案 [4] - 2020年全球首条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线产品良率达92% [11] 大客户合作 - 2023年第一大客户贡献32.1%营收 2024年上半年贡献27.1%营收 该客户为领先电池制造商 推断为宁德时代 [8] - 2023年氮化镓模组业务营收激增至1.9亿元 占营收比例32.1% [8] - 2025年4月与美的厨热事业部达成战略合作 700V高压氮化镓产品已在抽油烟机领域实现量产 [9] 国际合作伙伴 - 与意法半导体签署氮化镓技术开发与制造协议 可互相借助对方在中国及海外的前端制造产能 [5] - 意法半导体作为最大基石投资者自愿延长禁售期12个月 [5] - 双方将共同开发下一代氮化镓技术 [6]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2021年C轮融资获曾毓群个人投资2亿元 2023年其配偶洪华灿持有公司1.78%股权 [7] - 2018-2024年获中天汇富、盛裕资本、珠海高科创投、朗玛峰创投等数十家机构投资 [12] - 2024年底港股上市募资净额13亿港元 2025年7月完成5.4亿港元配售 [12] 财务表现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8.35亿元 较2023年10.16亿元亏损幅度收窄 [2][12] - 2023年营收达5.93亿元 较2021年6821.5万元和2022年1.36亿元显著提升 [8] - 2021-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8亿元、12.77亿元、10.16亿元 [12] 管理层背景 - 创始人骆薇薇为前NASA首席科学家 拥有新西兰梅西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10][11] - 2015年回国创业并主导8英寸硅基氮化镓技术研发 [11]
别再盯着稀土矿了!中国30年布下的产业天网,才是美国最怕的武器
搜狐财经· 2025-06-17 02:47
稀土产业生态构建 - 美国稀土储量占全球约10%,芒廷帕斯矿脉资源丰富,但产业瓶颈不在资源或技术层面[1] - 稀土精炼需复杂生态体系支撑,如金属镓生产需消耗十万吨级铝土矿原料及相当于十座核电站的能源[3] - 中国稀土产业通过副产品循环利用(如铝渣变建材、废酸再生、钍入核能链)使综合成本降低40%以上[5] 美国重建稀土链的挑战 - 美国缺乏配套产业消化稀土精炼伴生物,环保成本将几何级增长,模拟测算显示F-35战机造价或从1亿跃升至10亿美元[7] - 历史案例Molycorp公司因孤岛式生产模式破产,中国氮化镓器件已进入民用雷达领域形成竞争[9] - 华尔街资本评估显示重建需百亿美元起步且配套百万工人,面临负现金流深渊,中国可通过产能调控压制新建产线[11] 全球产业权力转移 - 中国稀土产业护城河在于资源、能源、人才、市场编织的精密网络,生态优势难以短期复制[12] - 美国五年重建计划被视作违背产业规律的豪赌,产业博弈核心已转向生态系统构建能力[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