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优力
搜索文档
2025的医药板块,创新药与传统药企“冰火两重天”
36氪· 2025-11-03 19:08
2025年,医药板块呈现出一幅极为奇特的景象,创新药与传统药企仿佛置身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边是创新药企业在资本的簇拥下,股价一路高歌猛进,研发成果频出,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展现 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另一边,传统药企却面临着营收下滑、利润缩水的困境,在集采政策、市场竞争 等多重压力下艰难前行,努力寻求转型突破之路。 可以说,A股创新药领域在今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用"狂飙"来形容也不为过。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近66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 元,到了9月,中国创新药对外专利授权交易金额更是突破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 在交易数量和单笔金额上,也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大额授权交易频现。 烈火烹油,创新药掀起热潮? 2025年,创新药板块在A股市场可谓出尽了风头。 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保持上行趋势,A股创新药涨幅居前,多家企业股价翻倍。数据显示,恒瑞 医药股价一路攀升,年初开盘价为 65元/股,到11月底已涨至98元/股,涨幅达50.77% ,市值也突破了 5000亿元大关,重回行业前列。 百济神州同样表现亮眼,在美股、港股和A股股价 ...
新诺威溢价146%关联收购推进转型 标的公司半年亏3.76亿无业绩承诺
长江商报· 2025-10-15 07:4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支付现金11亿元向控股股东恩必普药业收购巨石生物29%股权 [1][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对巨石生物的持股比例将从51%增加至80% [1][4] - 此次收购是公司第二次收购巨石生物股权,2024年初公司曾出资18.71亿元增资获得其51%股权 [1][4] 交易细节与财务影响 - 本次交易对巨石生物的评估值为38.05亿元,较其账面净资产15.46亿元增值146.08% [6][7] - 交易采用现金支付且交易对方未作出业绩承诺 [1][7] - 交易支付11亿元现金后,公司货币资金、结构性存款及大额存单合计将从16.42亿元降至5.42亿元 [7] - 巨石生物尚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上半年亏损约3.76亿元,2024年全年亏损7.29亿元 [2][8] 公司经营业绩与战略转型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74.61万元,同比下降102%,为2017年以来首次中期亏损 [2][7]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54亿元,同比下降87.63% [7] - 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受并表亏损的巨石生物拖累 [9] - 公司频频向控股股东收购资产旨在向创新药领域转型,曾筹划76亿元收购石药百克但已于2025年4月终止 [2][11][12] 资本市场表现与未来计划 - 公司股价自2025年9月10日阶段性高点以来累计下跌27.55% [2]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 [2][13] - 巨石生物专注于抗体类药物、ADC及mRNA疫苗等前沿领域,2024年以来多款产品取得重要进展 [12]
石药集团(01093):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创新管线持续投入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8 16: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10.2港币上调至12.7港币 对应31%上涨空间 [3][9][16] 核心观点 - 上半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收入132.7亿元同比下降18.5% 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15.6% [5][12] - 业绩疲软主要因核心肿瘤产品受集采影响 成药板块销售额下降 [5][12] - 创新管线进展顺利 研发费用26.8亿元同比增长5.5% 研发费用率提升4.6个百分点至20.2% [8][15] - 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协议 首付款合计2.6亿美元 里程碑付款合计94.5亿美元 [7][14] - 预计下半年将达成另外两项BD交易 每项交易对价约50亿美元 [7][14] 财务表现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至65.6% [5][12] - 成药板块销售贡献从83.2%下降至77.2% [5][1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至23.0% [5][12] - 每股盈利预测上调:2025年从0.44元至0.46元 2026年从0.46元至0.49元 2027年从0.51元至0.53元 [9][16] 业务板块分析 - 成药板块销售额同比下降24.4%至102.5亿元 含授权费收入10.8亿元 [6][13] - 肿瘤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60.8%至10.5亿元 占成药板块10.3% [6][13] - 神经系统疾病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8.3% [6][13] - 维生素C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6%至12.0亿元 [6][13] - 抗生素原料药业务收入维持稳定 同比增长0.9%至8.79亿元 [6][13] - 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至9.51亿元 [6][13] 研发管线进展 - 27项核心管线产品进入II/III期关键临床 包含11款生物制剂、10款化药和6款新型制剂 [8][15] - SYS6010(EGFR ADC)正在开发多项适应症 包括EGFR突变NSCLC、EGFR野生型NSCLC、BC、GC等 [8][15] - 国内开发:针对2L EGFR突变NSCLC的三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递交上市申请 [8][15] - 与奥希替尼联合疗法针对1L EGFR突变NSCLC的Ib/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底进入三期 [8][15] - 海外开发:正在准备两项三期临床试验 包括3L及以上EGFR突变NSCLC和2L及以上EGFR野生型NSCLC [8][15]
招银国际:料石药集团(01093)持续从药物授权产生收益 上调目标价至12.11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6 17:17
核心观点 - 招银国际上调石药集团目标价至12.11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因预期公司通过药物授权交易持续创造收益且下半年业绩将改善 [1][2] 财务表现 - 中期核心收益同比下跌25%至122亿元人民币 扣除药物授权贡献后符合预期 [2] - 第二季核心收益同比下跌22% 主要受丁苯酞销售疲软及多美素与津优力集采影响 [2]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核心收益较上半年改善 产品销售增长至少5% [2] 药物授权业务 - 自去年底已取得6项对外授权协议 管理层预期下半年再达成2项大规模授权 每项价值超过50亿美元 [2] - 公司拥有40至50项具备对外授权潜力的资产 覆盖纳米粒子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siRNA及抗体与融合蛋白等技术平台 [2] - 招银国际预计公司在中长期可持续通过对外授权产生收益 [2] 目标价调整 - 目标价由10.08港元上调至12.1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2]
招银国际:料石药集团持续从药物授权产生收益 上调目标价至12.11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26 17:09
财务表现 - 公司中期核心收益同比下跌25%至122亿元人民币 扣除药物授权贡献后符合预期 [1] - 第二季度核心收益同比下跌22% 主要受丁苯酞销售疲软及多美素与津优力集采影响 [1]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核心收益较上半年改善 产品销售增长至少5% [1] 业务发展 - 公司自去年底已取得6项对外授权协议 管理层预期下半年将再有2项大规模授权 每项价值超过50亿美元 [1] - 公司建立广泛专有技术平台 涵盖纳米粒子制剂 抗体药物偶联物 siRNA及抗体与融合蛋白 [1] - 公司拥有40至50项资产具对外授权潜力 预计中至长期可持续产生对外授权收益 [1] 投资评级 - 招银国际上调公司目标价 由10.08港元上调至12.11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石家庄医药大佬,6个月斩获700亿大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9:34
核心观点 - 公司股价表现强劲 市值较年初增长超600亿港元 但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同比下滑超10% [2] - 公司通过多项创新药授权交易累计合同金额达97.1亿美元 授权收入达10.75亿元 成为新增长动力 [3][4][6] - 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230亿元 覆盖肿瘤、减肥药GLP-1、ADC等热门领域 并采用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 [7][9][1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32.73亿元 同比下滑18.5% 其中成药业务收入102.48亿元 同比下滑24.4% [2][3][21] - 上半年净利润25.48亿元 同比下滑15.6% 基本每股盈利同比下滑27.9% [3] - 原料产品收入20.75亿元 同比增长11.9% 功能食品及其他收入9.51亿元 同比增长8.0% [3] 业务转型与创新药进展 - 公司受药品集采冲击 传统核心产品降价导致业绩下滑 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 [3][18][20] - 在研创新药和创新制剂200余项 160余个临床试验进行中 III期临床试验近60项 [23] - 预计到2028年底将有50多款新药或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管线规模全球排名第19位 中国公司中排名第3 [24][25] 授权交易与合作 - 与韩国LigaChem达成两项新型抗体ADC全球授权 [4] - 与阿斯利康达成两项合作 首付款1.1亿美元 潜在交易总额超53亿美元 [4][17] - 与Madrigal就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SYH2086达成授权 首付款1.2亿美元 里程碑付款最高达19.55亿美元 [6] - 与百济神州达成SYH2039授权交易 总金额18.35亿美元 [15] 研发投入与技术平台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超230亿元 [7] - 拥有纳米制剂、mRNA、ADC、小分子、长效注射剂等八大技术平台 [7] - AI药物设计平台使新药早期发现时间缩短超30% 研发成功率提高50%-60% [16] 重点产品管线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受理 采用全化学合成法制备 纯度更高 [11][12] - GLP-1受体激动剂TG103针对肥胖及糖尿病适应症推进中 交易潜力超15亿美元 [13] - SYS6010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获美国FDA三项快速通道资格 潜在交易总额近50亿美元 [26][27] - JMT106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潜在交易总额约10-15亿美元 [28]
石药集团午后一度跌超4% 上半年纯利同比减少15.64% 中期息14港仙
智通财经· 2025-08-22 13: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总额132.73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8.5%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5.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5.64% [1] - 每股基本盈利22.29分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4港仙 低于上年同期16港仙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6.0个百分点至65.6% [1] - 成药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导致毛利率下降 [1] 业务影响 - 收入减少主要因多美素和津优力两款产品被纳入集中采购 [1]
石药集团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25.48亿元 同比减少15.64%
智通财经· 2025-08-22 13: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总额132.73亿元同比减少18.5%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5.48亿元同比减少15.64% [1] - 毛利率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至65.6% 主要因成药业务收入占比下降 [1] -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4港仙 每股基本盈利22.29分 [1] 收入变动原因 - 收入减少主要因核心产品多美素和津优力被纳入集中采购导致价格大幅调整 [1] - 成药业务收入阶段性承压但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 [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至26.83亿元 占成药业务收入26.2% [1] - 近90个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其中12个已递交上市申请 超过30个重点产品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1] - 拥有在研创新药和创新制剂200余项 大分子90余项 小分子60余项 新型制剂50余项 [4] - 160余个临床试验进行中 近60项为三期临床试验 预计2028年底50余款新药或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4] 国际化战略与授权合作 - 2025年上半年授权收入达10.75亿元 通过对外授权拓展海外市场 [2] - 完成4项对外授权项目 累计合同金额达97.1亿美元 产品包括Nectin4ADC、ROR-1ADC等 [3] - 与阿斯利康就AI平台达成战略研发合作 推动从产品输出向技术平台输出升级 [3] - 开展欧美多中心临床试验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发体系 [3] 创新实力与行业地位 - 连续三年入选Citeline全球TOP25管线规模药企 本年度位列第19位排名上升5位 [4] - 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4] - 研发成果在AACR、ASCO、ESMO等国际大会汇报 获得广泛业界关注 [2] - 聚焦乳腺癌、肺癌、内分泌代谢等领域 加速紫杉醇II、KN026、SYS6010等核心产品商业化 [2]
毓璜顶医院牵头成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共探气道疾病诊疗新路径
齐鲁晚报网· 2025-08-17 18:41
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 - 烟台毓璜顶医院宋西成教授牵头申报的"气道疾病精准诊疗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标志着医院在气道疾病诊疗领域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1] - 该中心由烟台毓璜顶医院 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联合共建 [2] 共建单位实力 - 烟台毓璜顶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平台 科研实力位居国内地市级医院前列 [2] - 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是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拳头产品"津优力"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近三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 [2] - 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年研发投入近亿元 持有14张NMPA三类证 独创"影像+文本"双AI引擎和Deepwise多模态平台技术先进 为数千家医疗机构提供全链路AI服务 [2] 中心建设与研究方向 - 中心汇聚130余名高水平研究人员 技术委员会由国内外顶尖专家领衔 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3] - 重点聚焦鼻炎 哮喘 慢阻肺 肺癌等常见气道疾病 探索分子机制 挖掘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打造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气道疾病智能诊疗平台 [3] - 搭建临床转化桥梁 加速创新药物筛选和临床试验进程 构建"临床-科研-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3] 中心意义与影响 - 提升山东省在气道疾病领域科研能力与临床水平 推动诊疗水平提升 加速国产创新药物研发 [4] - 培养高层次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 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4]
前瞻布局,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
环球网资讯· 2025-07-20 10:10
公司创新成果与国际化 - 公司与阿斯利康达成53.3亿美元战略研发合作,涉及AI新药设计和发现平台[3] - 已有11项创新成果实现License-out(对外授权),创新能力获国际认可[3][4] - 全球设立五大研发中心,获得30余个海外临床批件、16项FDA快速通道或孤儿药资格[4]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达57亿元,连续十几年高速增长,位居全国前列[8] - AI设计+自动化合成平台将新药早期发现时间缩短30%,成本降低近半,筛选准确率提升3倍[8] - 建立八大创新研发平台(纳米制剂、mRNA疫苗等),在研项目逾200个,2025年全球研发管线规模排名第19位[8] 产品结构与转型成效 - 创新药为主的成药销售收入占比高达80%,成为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板块[7] - 从抗生素原料药转型,成功开发恩必普、玄宁等国家一类新药,摆脱路径依赖[5][6] 政策支持与区域生态 - 石家庄累计兑现生物医药产业奖励资金2.9亿元,其中公司获7925万元[9] - 政府"一企一策"帮扶,2023年以来兑现奖补资金3.5亿元,斥资5800万元迁改电力支持灯塔工厂项目[9] - 目标5年内推动公司营收翻番至"千亿级",强化"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9]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对外授权交易数量与金额屡创新高,出海成为创新药企全球化生存的必修课[4] - 公司坚持"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通过合作反哺研发并学习国际经验[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