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光伏

搜索文档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首破15亿千瓦——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期
经济日报· 2025-07-24 06:08
电力负荷与供需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增加0.55亿千瓦 [1] - 16个省级电网负荷36次突破历史新高包括天津冀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 [1] - 高温天气叠加经济增长趋势向好共同拉动电力负荷创新高 [1] 发电侧应对措施 - 煤电作为压舱石国家电投河北公司良村热电两台燃煤机组满负荷运行保障156家企业工业用汽和居民用电 [2] - 国家电投河北公司良村热电存煤可用天数保持在20天以上设备设施安全稳定 [2] - 新能源如三峡东山杏陈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加强设备消缺和巡检确保稳定运行 [2][3] 电网侧技术创新 - 江苏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用电高峰集中放电实现大规模集中调用 [3] - 新型储能放电峰值达700万千瓦可满足4800万户居民一小时用电需求 [3] - 储能作为时空调节器平衡苏北苏南用电高峰差异 [3] 行业发展趋势 - 内蒙古山东新疆等地开展过超500万千瓦规模的新型储能集中调用 [4] - 新型储能科学调度带动技术产业进步促进科学配置和高质量发展 [4] - 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平稳国家能源局优化跨区跨省电力互济能力保障供应 [4]
上海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7-08 10:26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核心方向 - 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大方向,聚焦十个发展领域,推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等五大重点任务 [1] 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 - 大力支持新能源船舶研发和应用,加快研制新一代双燃料环保船、液氢运输船和电动船舶 [1] - 加快LNG、甲醇、液氨、氢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制与示范应用 [1] - 加强绿色动力系统领域发展,开展甲醇燃料低中速、氨燃料低中速发动机样机研制及试验验证 [1] - 推动大缸径低中速船用LNG双燃料发动机、低中速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自主研制 [1] 燃料供应与基础设施 - 提升燃料供应服务能力,扩大保税燃料油加注、LNG和绿色甲醇加注服务能力 [1] - 适时布局绿氨、绿氢、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加注服务 [1] - 完善绿色燃料基础设施布局,在化工区等地布局绿色燃料制备基地 [1] - 加快推进化工区绿色甲醇项目,探索布局绿色燃料母港基地 [1] - 建立制输(运)用通道,打造环杭州湾氢能廊道 [1] - 支持设立保税LNG储罐和绿色燃料储罐,加快加注设施布局 [1] 海洋新能源产业 -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绿色甲醇及海洋氢能等海洋新能源 [2] - 推进绿色甲醇"制、储、输、供"全产业链布局,加强绿色甲醇制备 [2] - 加快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和CCUS技术应用,探索二氧化碳耦合绿氢制备绿色甲醇 [2] - 强化绿色甲醇储存、运输、加注环节发展 [2] - 推动海水制氢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突破电解法制氢、光催化制氢、生物制氢等关键技术 [2] - 发展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PEM水电解制氢装置等海上风电制氢装置 [2] 其他海上新能源开发 - 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氢基能源融合发展,探索"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2] - 推进深远海风电在绿醇、绿氨制备中的应用 [2] - 积极推动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等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2] - 推动试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供应体系 [2]
海洋经济,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第一财经· 2025-07-03 13:51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 [1] - 会议部署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优化沿海港口群、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上海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和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大省纷纷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或发布政策文件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5] - 经合组织预测,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贡献将翻番至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约2.5% [3] 海洋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 - 海洋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5] - 目前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占比近90%,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10% [5] - 上海规划到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三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9] - 需加强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发展海上风能、光伏、制氢等清洁能源,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创新 [6]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8] - 山东、浙江、广东三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47.5% [9] - 浙江2025年计划实现海洋经济领域投资2200亿元以上,海洋渔业一产产值突破1000亿元 [9] - 广东部署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 [10] - 山东推进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探索海洋牧场、碳汇等新业态管理服务模式 [11]
海洋经济获重磅政策利好,各地向海图强迎来哪些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03 11:56
海洋经济政策与战略部署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 [1] - 会议部署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优化整合沿海港口群、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上海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和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近期密集发布海洋经济政策或立法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潜力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3] - 2024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4] - OECD预测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贡献将翻番至3万亿美元,占比达2.5% [3] - 上海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全国10.8%,同比增长11.2% [6] - 山东、浙江、广东三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47.5% [7] 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 - 当前海洋经济中传统产业(渔业、旅游、运输)占比近90%,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不足10% [4]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30% [4] - 需通过产业深度转型打造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形成新质生产力 [4] - 上海计划2030年构建"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三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6] 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水制氢等清洁能源及综合性海洋资源开发模式 [5] - 加强海工装备国产化,发展特种船舶、工程装备等制造业 [5] - 聚焦海洋原创新药、高端生物制品开发及科学问题突破 [5] - 浙江计划2025-2027年实施海洋科创四大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崛起 [7] - 广东部署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7] 地方政策与投资动态 - 浙江2024年目标海洋经济领域投资超2200亿元,渔业一产产值破1000亿元 [7] - 山东推进自贸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探索蓝色债券、信贷等金融创新 [8] - 上海拟通过立法和基金支持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航运服务、海洋旅游等主导产业 [6]
中广核海上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474万千瓦
中国电力报· 2025-06-20 10:10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拓展海上清洁能源应用场景,已打造近20个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474万千瓦,预计年发电量148亿千瓦时,能够满足超800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 [1] - 公司创新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在山东建成中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中广核莱州304兆瓦海上风电项目 [1] - 公司已累计打造水上、海上、陆地融合发展项目50余个 [2] 可持续发展模式 - 公司积极探索海洋清洁能源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努力构建"蓝色能源+海上粮仓"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1] - 公司开创了"蓝色海洋+海上粮仓"的共生模式,通过风机桩基与养殖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实现"以渔促电、以电养渔"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 公司持续探索商业模式向自然受益转型,以共享发展理念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2] 生态保护实践 - 公司形成了"共生、互生、再生"的海洋生态保护理念,在多个核电基地周边海域建立完整的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 [2] - 公司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周边海域建立珊瑚保育区,累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石珊瑚种类15种,确保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自然稳定 [2] - 法国绿色海洋研究院发布《中广核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阐述公司海上清洁能源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协同共生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 [2]
第一轮通知 | 2025(第五届)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
DT新材料· 2025-05-14 23:50
海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能力稳步提升,涵盖海洋氢能、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等领域,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1] - 2024年海上风电保持高增长,加速向漂浮式和机组大型化发展 [1] - 多个沿海省份海上光伏项目获批,开工投产迎来小高潮 [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新型漂浮式潮流-波浪能联合发电装备项目 [1] 长三角地区发展亮点 - 江苏省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全国领跑 [1] - 江苏省计划2027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 [1] - 全球首个海水制氢装备基地在常州投产 [1] 论坛活动概况 - 论坛主题为"融合发展·创新驱动",7月23-25日在南通举办 [1] - 同期举办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产业发展与创新技术全体大会、圆桌对话等特色活动 [1] - 上届论坛吸引15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300多位代表参与,包括明阳智能、隆基等上市企业 [11] 专题论坛技术焦点 海上风电 - 科学理论涵盖风资源测评、叶片气动载荷、结构疲劳分析等 [7] - 关键技术包括大型化风机、动态电缆、智慧运维等 [7] - 工程实践涉及风渔光融合、海上风电制氢等 [7] 海上光伏 - 技术创新聚焦复合管桩、浮体结构形式创新、抗盐雾耐腐蚀技术等 [7] - 工程实践包含风光同场、渔光互补、海上能源岛等 [7] 海洋能与氢能 - 海洋能探讨设备工程设计、性能优化及商业化案例 [8] - 海洋氢能聚焦海水制氢关键技术,如催化电极开发、电解工艺技术等 [8] 产业研究与对接 - 《2025海洋清洁能源产业报告》将梳理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趋势 [10] - 《全球浮式风电项目地图2025》更新欧亚国家项目进展 [10] - 产业需求对接覆盖国能、国电、三峡等头部开发商 [10] 青年科学家论坛 - 议题涵盖海洋浮式系统性能、系泊技术等 [9] - 采用10分钟10张PPT+5分钟专家点评形式,评选Top10优秀青年 [9] - 前三名可优先申请联合创新中心基金项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