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种油品
icon
搜索文档
这里,要打造千亿级石化新材料产业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7:13
海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 - 到2027年全省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 [1] - 提质升级石化新材料产业 释放原油进口"三定"政策红利 形成"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完整产业链 [1] - 壮大烯烃产业链 谋划外购石脑油、丙烷等原料 差异化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 [1] - 稳步发展芳烃产业链 向下游延伸特种聚酯和可降解材料 [1] - 适度发展特种油品 推动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综合利用 [1]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 研发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 [1] - 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 [1] -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 推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等本地生产 [1] -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 [1]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 [2]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30% [2]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 [2] - 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 [2]
中国石化(600028):25Q2业绩承压 看好公司转型升级驱动长期竞争力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01 12:26
业绩表现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201-216亿元,同比下降39 5%-43 7% [1] - 2025Q2预计归母净利润68-83亿元,同比下降52 1%-60 7%,环比下降37 2%-48 5% [1] 业绩承压原因 - Q2布油均价66 71美元/桶,同比-21 5%,环比-11 0%,原油价格大幅下跌 [2] - 境内成品油消费低迷,柴油需求下降,化工产品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导致毛利低迷 [2] - 石油石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工市场毛利持续低位 [2] 上游业务 - 2025H1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2 0%,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26 73百万桶(+0 2%),海外原油产量13 31百万桶(-5 2%),天然气产量209亿方(+5 1%) [2] - 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767亿元,油气当量产量计划增长1 3% [4] 炼油业务 - 2025H1加工原油11197万吨(-5 3%),生产汽油3079万吨(-4 8%),柴油2427万吨(-17 2%),煤油1633万吨(+4 3%),化工轻油2206万吨(+11 5%) [3] - 推进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持续压降柴汽比 [3] 化工业务 - 2025H1乙烯产量756万吨(+16 4%),合成树脂1104万吨(+12 8%),合成纤维60万吨(-5 1%),合成橡胶80万吨(+18 6%) [3] - 规划建设南港、洛阳等大型乙烯项目,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型 [4] 销售业务 - 2025H1境内成品油经销量8705万吨(-3 4%),其中零售量5453万吨(-4 3%),直销及分销量3252万吨(-2 0%) [3] - 加速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截至2024年底拥有充换电站10285座,加氢站142座 [4] 长期战略 - 深化上游勘探开发,攻克深层超深层油气核心技术 [4] - 炼油板块差异化增值利用,打造高端碳材料、润滑油脂、特种油品产业链 [4] - 化工板块优化原料结构,加强新材料产能建设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53亿元(-15 4%)、555亿元(-3 1%)、662亿元(-7 6%) [5] - 对应EPS分别为0 37、0 46、0 55元/股 [5]
求解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新”未来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10:20
高端化发展路径 - 现代煤化工产业需摆脱"低端大宗商品"标签,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1] - 重点发展α-烯烃、特种油品、功能材料等石油化工难以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 [1] - 电子级磷酸生产、过程强化等关键技术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1] - 大型化、高压化气化技术和电解槽耦合技术成为煤炭清洁利用方向 [1] 细分领域实践案例 - 天然碱法制纯碱被确认为纯碱行业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 [2] - 宁东基地精细化工产业产值占比达13.9%,已形成电子化学品、聚氨酯等产业链集群 [2] 绿色转型技术突破 - 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具备产业化基础,绿色甲醇成为清洁燃料焦点 [3] - 全国合成氨和甲醇生产年排碳量各约2.2亿吨,占化工行业总排碳量50% [3] - 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实现低碳排放,能耗降低,正探索与新能源融合 [4] - 煤气化工艺需提升能效利用水平,研发高效低碳新工艺 [4] 数字化转型应用 - 人工智能在煤化工领域实现全厂自动投用率超99%,系统能效提升1.7% [5] - AI技术可优化高附加值化学品工艺路径设计,催化剂研发效率提升显著 [5] - 生产端AI应用覆盖工艺控制、设备诊断、能耗管理等全流程优化 [5]
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中试项目开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0:52
项目概述 - 榆林国重煤化工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第一阶段)中试项目在陕西榆林开工建设 [2] - 该项目以现有的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示范装置为基础 [2] - 计划于2026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和第一阶段中试研究 [4] 技术研发 - 开展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迭代升级和费托合成下游产品技术的中试验证工作 [2] - 利用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技术 [2] - 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工程示范"全链条技术研发体系 [2] - 第一阶段建设内容包括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试验验证、产物预处理及醛酮分离、聚α-烯烃(PAO)等中试课题 [3] 产品规划 - 建成后将形成涵盖1-己烯、1-辛烯、PAO、溶剂油、特种油品、醛酮类化合物等10余个系列、5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体系 [3] - 第二阶段将部署高碳数α-烯烃等优势原料的高端化、高值化加工利用系列技术的中试研究 [3] - 同步开展合成气一步法转化利用和费托合成清洁油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新型绿色低碳技术的中试研究 [3] 产业影响 - 推动煤炭从传统燃料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转型 [3] - 打通"高低温费托—高端a-烯烃—特种化学品和高端化学品"产业链条 [3] - 为后续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3] - 以化工产业链延伸提升煤炭附加值 [3] - 推动"黑色煤炭"向"绿色材料"转化 [3] 战略意义 - 助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2] -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 - 对提升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对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