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高压
icon
搜索文档
高温“压力测试”凸显能源转型成效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0
三是储能"调节器"作用凸显,化解稳定性难题。新型储能被喻为"超级充电宝",在用电高峰可放电发挥 顶峰调节作用,在用电低谷可充电助力新能源消纳。例如,7月6日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在国网江苏电力 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 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这一实践生动展示了储能在顶峰保供、平抑新能源电力波动方面的 关键作用。随着政策支持深化、调用机制优化以及并网服务完善,储能在保障电网安全和支撑能源转型 方面的价值将持续释放。 四是特高压"大动脉"贯通,优化全国资源调配。面对今夏的高温考验,国家电网依托强大的特高压骨干 网架,将跨区跨省输电能力提升至2亿千瓦以上,为电力稳定供应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国家电网已 建成39项特高压工程,其余重大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这张不断优化的特高压电网,如同贯通全国的能 源"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特别是为新能源的跨区消纳提供了基础 保障,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何文英 一是火电根基稳固,清洁转型提速。作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先进的火电技术筑牢了保供底线。以国 家能源投资 ...
湖南新邵县:精准培育助力企业成功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8 17:20
公司上市 - 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今年湖南首家登陆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 [1] - 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举行上市仪式 [1] 公司背景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在国内绝缘材料企业中居领先地位 [2] - 产品主要应用于输变电系统、轨道交通牵引变压系统、新能源产业等领域 [2] - 自2004年成立以来持续深耕绝缘材料领域 [2] - 攻克多项特高压绝缘相关的技术难题 [2] - 是国内少数具备750kV以上特高压等级绝缘纤维材料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2] - 拥有有效专利67项,其中包括13项发明专利 [2] - 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政府支持 - 新邵县工作专班全程代办手续报批20余次 [2] - 入企走访服务7次 [2] - 精准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5个 [2] - 新邵县出台《新邵县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 [3] - 为拟上市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扶持方案 [3] - 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包联责任制 [3] - 推荐广信科技等优质企业纳入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2025年) [3] 区域发展 - 新邵县已储备省级上市后备企业8家 [3] - 市级上市后备企业12家 [3] - 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 [3] - 数量居邵阳市县市区首位 [3]
新型电力系统报告之四:电网发展回顾及后续展望:特高压稳步推进,隐忧仍在,配网低于预期改革初见端倪
华源证券· 2025-07-08 14: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双碳战略下发电侧清洁化与用电侧电气化趋势明显,电网衔接两者但发展存争议 市场曾回归传统电网框架 特高压建设低于预期 需解决终端需求 配电网投资不足但改革初现端倪 建议关注特高压和配电网核心设备供应商 [4] 各部分总结 特高压 特高压十四五回顾 - 特高压是双碳战略核心环节 但进度低于预期 三北与中东部供需错配使特高压成远距离输送选择 我国技术路线向柔性直流转变 [4][8] - 直流特高压进度低于预期 疫情致前期工作困难 且存在技术和需求问题 技术上输送新能源比例难超50% 需求上中间省份协调难 积极性下降 [16][18] 特高压2030展望 - 到2030年特高压直流技术和经济性无分歧 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或冲击用电需求 终端需求是影响建设的核心原因 [31] - “136号文”可解决省内新能源价格劣势 跨区域需求拉动依赖碳或绿证市场 “136号文”可解决省内新能源价格劣势 跨区域需求拉动依赖碳或绿证市场 [37] 配电网 配电网十四五回顾 - 双碳战略后配电网功能变化 面临技术和商业模式挑战 成为分布式消纳制约因素 [39][40] - 配网投资加大是共识 但实际投资额低于预期 投资比例下滑与风光大基地建设使电网投资向特高压倾斜有关 [41][47] - 分布式光伏和充电桩大规模建设使配网容量不足问题显现 限制了分布式消纳能力 充电桩缺乏问题凸显 [49][59] - 我国输配未分离 源网荷储等新商业模式推行困难 增量配网试点问题制约其推进 源网荷储发展问题急需解决 [66][74] 配电网2030展望 - 源网荷储和增量配电有推动作用 但推进困难 原因是不符合电网利益和市场化机制未解决 [80] - 十四五末期相关政策出台 明确新型经营主体范围 智能微电网概念首次明确 部分省份放开源网荷储反送规定 [81][83] - 2025年5月绿电直连政策发布 规范项目建设 明确多方面规定 有助于体现绿电价值 提高经济性和可行性 [87] 投资分析意见 - 建议关注特高压核心设备供应商 如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 [4][96] - 建议关注配电网核心设备供应商 如三星医疗、四方股份等 [4][96]
未来已来!中国,或将成为全球乃至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王国”
搜狐财经· 2025-07-07 16:13
在全球能源版图动荡加剧的今天,中国电力的存在感前所未有地强烈。 过去十年,中国用极快的速度把一切"别人说不可能"的目标,统统变成现实。 2024年,中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近三成,远超美、印、俄三国总和,也让"电力王国"这四个字不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现 实。 今天,特高压线路把西部大基地的绿电输送到沿海城市,数千公里输电损耗只有2%—这在欧美依旧是科幻的数字。 再加上高度数字化的调度系统,让波动性再大的新能源,也能变成"随叫随到"的稳定电力。 很多人只看到数字的增长,却忽略了背后的战略深意。 电力不是孤立的产业,而是关乎一国能源安全、产业升级、地缘政治的支撑性力量。 尤其是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的电力王国之路,将进入智能化、绿色化的深水区。 比发电量更重要的,是它对未来规则的重塑。 最直观的,是智能电网与特高压的领先。 过去,很多国家都有可再生能源,却没办法解决"用电不稳定"。风来了,光来了,电多得用不掉,风停了,夜幕降临,又缺得可怕。这个问题被中国的特高 压和智能调度一举破解。 未来十年,储能与氢能将接棒成为关键一环。 中国的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是全球第一,锂电储能快速追赶欧美。 这个 ...
向“新”发力 “两重”等重点项目牵引投资稳中有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02:03
国家"两重"项目投资进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 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 [1]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已完成95% 计划2025年底基本建成 [1] - 兰州市谋划储备"两重"项目493个 总投资1045.33亿元 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以上 [2] 基础设施投资数据 - 1至5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4089.7亿元 在建水利项目3.1万个 [4] - 1至5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 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4.5% [4] - 渝万高铁正线全长251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已进入架梁施工作业阶段 [3] 新兴产业投资动态 - 国家电网2025年投资首次超过6500亿元 新增投资主要用于特高压工程建设及电网数字化升级 [5] - 特变电工签约国网甘肃—浙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核心设备供应订单 [5] - 威迈斯投资1.9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生产基地 天山电子投资2.28亿元建设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 [6] 制造业投资表现 - 1至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 对全部投资贡献率达56.5% [6] - 高技术制造业中 航空/航天器设备投资增长24.2%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投资增长21.7% [6] - 广东推进"广东强芯"工程 目标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6]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水利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比例平均提高20个百分点 中型工程支持比例提至大型工程同等水平 [7] -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可能上调额度 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8] - 中央预算内投资范围扩展至新建中型灌区等工程类型 [7]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光伏供给侧推动边际变化,固态电池新技术主线
华西证券· 2025-07-06 2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人形机器人 - 国内外科技巨头入局使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持续看好板块整体β行情,产业链上T链、国产链、Figure&英伟达链等各有优势,重点环节看好灵巧手、轻量化、外骨骼进展,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14]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处于较快增长阶段,跨过拐点后产业链向好发展,重点看好新技术、自身具备α优势、新应用、量/价/利、二线电池厂、全球化、补能、两轮车、热泵等投资逻辑 [18][19] 新能源 - 光伏关注库存去化和产能去化带来的拐点机遇,看好新技术下相关环节结构性机遇,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风电关注海风管桩海缆、风机、风电零部件等环节;储能关注欧洲储能复苏机遇 [28][40][52] 电力设备&AIDC - 看好特高压建设、配网智能化建设、电力设备出海、AI电气设备等投资主线,相关设备供应商和企业将受益 [5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人形机器人 - 步科股份发布第四代无框力矩电机及中空驱动器,随着企业布局加速和AI技术突破,人形机器人有望量产,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需求强烈,国内率先突破企业将受益 [13] 新能源汽车 - 6月多数车企交付量/销量环比平稳,蔚来等增长,比亚迪持平,理想等下滑;随着新技术成熟和政策推动,销量同比有望增长,带动产业链向好,中游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具备α优势公司更具弹性 [17] 新能源 - 光伏供给侧改善预期升温,硅料、BC电池、光伏玻璃等环节有望受益;海上风电是海洋产业重要一环,国内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好,关注产业链机遇 [3][7] 电力设备&AIDC - 蒙西至京津冀±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获批,2025年多个特高压项目将核准开工,核心特高压设备厂商将获业绩支撑 [8] 行业数据跟踪 新能源汽车 - 锂电池材料价格方面,钴价涨跌不一,四氧化三钴等部分产品价格下跌,电池级碳酸锂等部分产品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5月产销、零售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上升,1 - 5月充电桩新增数量同比增加 [57][67] 新能源 - 光伏产品价格方面,多晶硅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硅片、电池片价格环比下降,组件价格环比持平;组件出口5月金额同比下降,逆变器出口5月金额同比增长;5月光伏、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 [82][89][95]
郎咸平:美国整个电力系统都讲中文,只因所有标准都在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06 16:40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历程 - 1879年上海外滩首次点亮两盏电灯 标志着中国首次接触电力技术 [1] - 1882年中国第一座发电厂电光公司投产 由英国人投资兴建 [4] - 1897年上海南市电灯厂建成 中国人首次自主建设运营发电厂 [4] - 民国时期全国发电厂数量从几十家增长至四百多家 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实现夜间照明 [4] -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185万千瓦 农村基本无电力供应 [4] - 1955年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110千伏输电线路京官线建成 [5] - 1958年第一座国产大型火电厂淮南发电厂投产 电力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生活 [6] 改革开放后的技术突破 - 1980年代启动三峡水电站 秦山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等世界级工程 [6] - 1987年秦山核电站建成 实现中国核电从零突破 [6] - 大亚湾核电站引进法国AREVA技术 运营维护逐步国产化 [6] - 2024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7.2亿千瓦 清洁能源占比53.9%首次超过火电 [8]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领先优势 - 特高压技术(UHV)为中国完全自主研发 非引进仿制 [10] - 全球唯一实现1000千伏交流和±1100千伏直流输电的国家 [10] - 2009年首条特高压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线路投运 打破国际技术偏见 [12] - 后续建成31条特高压线路 形成全国电网骨架 [12]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多项标准由中国主导制定 [13] 中国电力标准的国际化 - 巴西国家电网公司运营2500公里特高压线路 8年故障率全球最低 [14] - 埃及 南非 老挝 巴基斯坦等国电网项目采用中国设备和技术标准 [15] - 2023年联合国报告称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最大清洁能源支持者 [16] -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电力标准推广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 行业成功的核心因素 - 实现"全国一张网"战略 跨省区电网统一调度 美国电网分散运营效率低下 [17] - 国家电网 中国电科院 清华大学电机系等聚集顶尖专家形成科研工程团队 [19] - 过去20年政策连续性保障电力基础设施持续投入 [19]
规格提级后光伏反内卷成效终可期,继续看好风电、固态、特高压
国金证券· 2025-07-06 16: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光伏&储能板块关注产业链价格、产能整合及需求预期,“政治经济学定beta,经济学定alpha”,美国法案生效缓解输美光储不确定性 [1][5] - 风电板块Q2陆风价格回暖,26年国内风电装机大概率维持100GW以上,坚定看好“十五五”周期海风发展 [1][5] - 电网板块特高压催化多,预计25年设备招标额突破500亿,看好相关公司业绩弹性 [2][15] - 锂电板块锂金属负极是长期方向,关注各工艺领先企业 [2][17] - 新能源车板块进入夏季淡季,市场竞争激烈,关注爆款新车兑现情况 [2] - 氢能与燃料电池板块美国法案延长税收抵免,欧洲新法案提供政府投资支持,看好行业发展 [3][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子行业周度核心观点 - 光伏&储能:“反内卷”行动提升规格,关注产业链价格、产能整合及需求预期,美国法案缓解输美光储不确定性 [1] - 风电:Q2陆风价格回暖,26年国内风电装机大概率维持100GW以上,看好“十五五”周期海风发展 [1] - 电网:特高压催化多,预计25年设备招标额突破500亿 [2] - 锂电:锂金属负极是长期方向,关注各工艺领先企业 [2] - 新能源车:进入夏季淡季,市场竞争激烈,关注爆款新车兑现情况 [2] - 氢能与燃料电池:美国法案延长税收抵免,欧洲新法案提供政府投资支持 [3] 本周重要行业事件 - 风光储:人民日报发文、工信部开会、美国法案生效、中央财经委强调海上风电、运达签约巴西项目 [4] - 电网:藏东南-粤港澳、蒙西-京津冀特高压直流核准,国网巴西项目换流站开工 [2][4] - 新能源车&锂电:车企发布销量、小鹏G7上市、欣旺达拟赴港IPO、富临精工合作川发龙蟒 [4][22] - 氢能与燃料电池:吉利项目启动、海南洋浦港加注、绿氢管道获批、六部委推进氢能船舶发展 [4] 各子行业详细分析 光伏&储能 - 供给端整合关注硅料产能整合及平台公司设立进展 [5] - 产业链价格关注下游向终端的价格传导能力及产业链自律控产执行效率 [5] - 周期位置判断产业链价格和盈利基本见底,但产业景气度回升时间和高度不确定 [5] - 投资建议逢低布局光伏玻璃、电池片、输美光储等主线,关注新技术、硅料及各环节龙头 [5] 风电 - Q2陆风价格回暖,26年国内风电装机大概率维持100GW以上 [5][12] - 坚定看好“十五五”周期海风发展,年装机中枢有望提升 [13] - 上半年风机出海维持高景气,运达签约巴西项目 [13] - 投资建议关注整机、两海、零部件三条主线 [16] 电网 - 特高压本周催化多,25年设备招标额预计突破500亿 [2][15] - 看好变压器出海、主干网建设、特高压方向,重点推荐思源电气 [17] 锂电 - 锂金属负极是负极长期方向,关注各工艺领先企业 [17] - 固态电池投资策略关注设备、硫化锂、锂金属负极等环节 [18] - 欣旺达拟赴港IPO,富临精工与川发龙蟒合作 [22] 新能源车&整车 - 6月乘用车和新能源市场零售、批售均同比增长 [22] - 小鹏G7上市,产品力较强但有缺憾,具备爆款能力 [22] - 市场竞争加剧,整车板块优选结构性机会,关注不同市场的优势企业 [23] 氢能与燃料电池 - 美国法案延长氢能税收抵免,为行业提供喘息时间 [23] - 欧洲新法案提供政府投资支持,加速绿氢氨醇项目落地 [23] 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及数据变动情况及简评 - 硅料价格回升,持续性看下游传导能力 [27] - 硅片、电池片价格下跌,组件价格僵持,光伏玻璃价格下跌,EVA树脂价格持稳 [30][33][38] - 锂电产业链中,MB钴价格偏强,碳酸锂价格拉涨,三元材料价格回暖,磷酸铁锂成本上涨,负极材料市场淡稳,负极石墨化市场交投无明显波动,6F价格弱稳,隔膜价格持稳 [43][45][51] 行业景气度指标 - 光伏&储能、锂电底部企稳,风电稳健向上,电网略有承压,新能源整车下行趋缓,固态电池高景气维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拐点向上 [53]
全国用电负荷破14亿千瓦,特高压建设按下“加速键”
环球网· 2025-07-06 09:56
电力供需与负荷 - 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在7月4日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和去年同期大幅攀升 [1] - 华东电网负荷中空调负荷占比高达37%,凸显夏季制冷对电力供应的巨大需求 [1] - 预计未来电网负荷将维持高位,电力保供面临严峻考验 [1] 特高压技术与电网建设 - 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跨区跨省输电电力最大超过2亿千瓦,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1] - 特高压技术凭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优势,成为连接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关键桥梁 [1] - 2024年国家电网投资首次突破6000亿元,2025年预计首超6500亿元,主要用于特高压工程建设、县域电网加强及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 - 2025年计划投产"两交五直"特高压线路,未来几年可能开工"十六交十二直" [2] 用电量与行业预测 - 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平衡偏紧 [1] - 特高压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稳固,投资和建设加速推进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指出,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领先,"西电东送"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70% [2] 特高压概念股表现 - 截至7月4日,特高压概念股A股市值合计超7500亿元,2025年以来平均上涨1.73% [2] - 亨通光电、特变电工、国网英大等20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其中国网英大PE仅16.58倍,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5.22% [4] - 特变电工、亨通光电、国网英大等12股市净率低于2倍,平高电气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5.94%,参与"22交25直"特高压工程,在手订单充沛 [4]
中国成电力王国,周边14国依赖供电,特高压技术全球领先
搜狐财经· 2025-07-05 14:13
电力生产与全球地位 - 中国发电总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电力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美国发电能力的两倍半,印度的五倍 [1] - 中国发电装机总量稳居全球首位,占比33.9%,远超美国的12.8%和欧盟的9.7% [1] - 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预计达4.5亿千瓦 [1] 能源结构优化 - 清洁能源占比上升,风能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首次超越煤电 [2] - 核电总装机容量连续18年全球第一 [2] - 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7376万千瓦,氢能站点数量世界领先 [2] 电力贸易与地缘影响 - 中国电力输出覆盖14个国家,包括蒙古、泰国、越南等 [4] - 周边国家如老挝、越南、蒙古高度依赖中国电力供应 [4] - 电力贸易增强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 [4] 特高压输电技术 - 全球45条商业化运营特高压输电线路中,中国拥有42条 [6] - 中国特高压设备应用于埃及、巴基斯坦、老挝等国的电力输送项目 [6] - 能源合作重新定义地理与经济边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