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期权

搜索文档
以碳金融为钥 启绿色金融新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04:11
●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超 2025年6月,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同月,国家金融监 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 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作为植根上海、服务全国的券商机构,上 海证券深刻认识到,碳金融不仅是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抓手之一,更是券商践行金融报国使命、助力 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按照碳金融业务相应指引积极履行券商使命 近年来,我国碳金融政策体系已形成"顶层设计-产品规范-市场准入"的全链条框架。2025年2月,证监 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稳妥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 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等,为券商参与碳金融业务提供了相应指引。 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证券始终将碳金融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碳金融 不是单一的金融创新,而是连接"双碳"目标与实体经济的纽带,碳金融需要与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深 度融合。 上海证券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资券商,积极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
以碳金融为钥启绿色金融新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04:11
按照碳金融业务相应指引 积极履行券商使命 近年来,我国碳金融政策体系已形成"顶层设计-产品规范-市场准入"的全链条框架。2025年2月,证监 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稳妥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 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等,为券商参与碳金融业务提供了相应指引。 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证券始终将碳金融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碳金融 不是单一的金融创新,而是连接"双碳"目标与实体经济的纽带,碳金融需要与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深 度融合。 ●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海超 2025年6月,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同月,国家金融监 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 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作为植根上海、服务全国的券商机构,上 海证券深刻认识到,碳金融不仅是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抓手之一,更是券商践行金融报国使命、助力 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一是强化资源配置效能,为绿色转型注入金融活水。可以通过发行碳债券等碳金融融资工具, ...
中国首个再生金属衍生品(铸造铝合金期货和期权)上市的战略意义|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5 17:30
再生金属衍生品上市 - 国内首个再生金属衍生品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填补了我国期货市场在再生金属领域的空白 [2] - 该品种为再生铝这类绿色资源提供了清晰透明的价格标杆与高效流通通道,将价格发现功能深度嵌入再生资源产业链 [4] - 上市首日主力2511合约收盘价为19190元/吨,较挂牌基准价上涨825元/吨,涨幅4.49%,全天成交5.73万手(单边),成交金额110.11亿元,持仓1.15万手 [5] 再生铝行业概况 - 铸造铝合金以废铝为主要原料,能耗仅为传统电解铝的3%-5%,生产一吨铸造铝合金的碳排放量约为电解铝(火电)的3.6%,可节约3.4吨标准煤和22吨水 [6] - 2024年我国再生铝产量突破1000万吨,预计2030年将增至1800万吨以上 [6] - 该品种上市将促进我国再生铝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国家资源保障、节能降碳以及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6] 铝产业链服务体系 - 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铸造铝合金"的铝期货完整风险对冲体系,构建铝产业链"从矿山到再生"的全覆盖衍生品产品体系 [7] - 实体企业可利用氧化铝期货锁定原料成本,电解铝期货管理初级产品价格风险,铸造铝合金期货进行精准避险,并叠加期权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7] - 为整个铝产业链特别是再生铝加工与利用企业提供层次丰富、可灵活组合的"工具箱",显著增强产业链整体韧性 [7] 绿色金融新阶段 - 标志着绿色金融迈入风险管理工具深化的新阶段,开辟了通过市场化价格信号与风险对冲机制服务绿色产业的新维度 [8] - 使"绿色"要素成为可定价、可交易、可配置的金融标的,为绿色金融市场注入高流动性 [8] - 实体企业可更精准对冲废铝采购价格波动风险,优化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增强ESG价值 [8] 衍生品市场创新 - 区别于传统绿色信贷和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助力绿色金融实现从单一融资工具到综合风险管理平台的进阶 [11] - 碳期货与期权可帮助控排企业锁定未来碳价,新能源期货能助力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 [11] - 结构化产品矩阵将构建绿色金融工程的新范式,如低硫燃料油期货为中国航运业建立清洁能源定价基准 [11] 金融机构建议 - 建立银行、证券、期货行业互通的风险缓释机制,形成跨市场监管协同,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 [15] - 积极拓展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将铸造铝合金期货期权与碳排放、再生资源利用率等绿色指标结合,开发结构化金融产品 [16] - 与国内四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推动碳排放权、电力期货等场内衍生品与场外互换合约的联动 [17][19]
湖北推动支点能级跨越 力争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5-06 08:56
湖北经济发展战略 - 湖北经济总量先后跨越4万亿、5万亿、6万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1] - 提出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2030年达到9万亿元左右的目标[1] - 部署投资、消费、市场主体培育、金融创新、质量强省、供应链建设6方面重点工作[1] 省属企业发展 - 14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20.8%[2] -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444.1亿元,同比增长27.8%[2] - 利润总额32.9亿元,同比增长99.4%[2] - 完成投资752.59亿元,同比增长25.67%[2] 未来投资规划 - 计划完成各类投资超3000亿元,新开工和续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400个[3] - 实施战新产业燎原行动和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完成战新和未来产业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3] - 盘活低效无效资产500亿元,新增融资5000亿元[3] 金融发展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736.2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12.79万亿元[4] - 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0.9%,绿色贷款增长18.3%,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长27.7%[4] - 计划打造中西部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4] 消费市场 - 一季度社零额增长7.3%,增速全国第2、中部第1[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超370亿元[5] - 限上零售和餐饮零售额分别增长11.1%和10.6%,限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4.3%[5]
助力“金融向绿” 券商ESG战略赋能“绿水青山”
证券日报· 2025-04-28 00:41
ESG建设进展 - 券商ESG建设进入"质量深化期",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从单一信息披露转向全面整合,从国内市场闭环转向全球标准互认 [1] - 2024年5月沪深北交易所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2025年发布编制指南,推动ESG信息披露从"鼓励倡导"到"规范强制" [2] - 截至2024年4月27日,已有38家上市券商披露ESG报告,华证评级显示8家获"AA/AAA"(如华泰证券AAA、中信建投AA),9家获"A",21家获"B/BB/BBB",4家获"C/CC/CCC" [3] - 券商ESG评级权重分布:公司治理55%、社会维度35%、环境维度10% [3] 绿色金融业务 - 券商2024年承销绿色债券(或ABS)1674.1亿元,承销低碳转型债券267.9亿元,管理ESG主题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5] - 绿色金融成为行业ESG生态建设核心议题,券商通过绿色债券承销、绿色产业专项基金、转型债券发行等业务支持"双碳"目标 [4][5] - 企业低碳转型需求为券商创造业务空间,包括帮助传统企业发行转型债券用于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5] 碳金融布局 - 2024年12月8家券商获准通过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类型从单一交易向多元化服务发展 [6] - 券商在碳金融领域角色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塑造,可设计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提升市场流动性与活跃度 [6] - 券商通过碳排放配额交易中介服务和碳金融产品创新,成为碳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机制的重要推动者 [6] 行业战略定位 - 券商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业务环节,强化金融服务供给,为绿色发展、民营经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领域注入动力 [7] - ESG报告披露推动券商内部治理完善和绿色金融业务升级,同时为投资者提供非财务指标决策依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