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音箱

搜索文档
国光电器(002045):声韵未来,携手共创
中邮证券· 2025-07-14 20: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音响电声产品快速迭代,使用场景延伸至多领域,公司有70余年扬声器设计制造经验,可提供多种产品 [4] - AI与硬件深度融合,创新类硬件产品不断涌现,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获开发机会,未来重点发展智能硬件产品 [5] - 车载音响系统升级,扬声器单车搭载数量翻倍,公司开展相关开发研究,预计今明两年产品上车 [6] - 受益消费电子创新,小软包电池出货量上升,公司子公司业务推进,销售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长 [7]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130.7亿、16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3.3亿、4.5亿元 [9]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15.54元,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5.62亿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87亿元 [3] - 52周内最高/最低价为25.15 / 10.23元,资产负债率54.9%,市盈率33.78,第一大股东为深圳智度国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营业收入 - 2024 - 2027年分别为79.01亿、102.42亿、130.69亿、165.2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3.17%、29.63%、27.60%、26.43% [11] 归母净利润 - 2024 - 2027年分别为2.53亿、2.45亿、3.33亿、4.5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29.87%、 - 3.23%、36.10%、36.47% [11] 其他指标 - 2024 - 2027年EPS分别为0.45、0.44、0.59、0.81元/股,市盈率分别为34.55、35.71、26.23、19.22,市净率分别为2.04、1.94、1.82、1.68,EV/EBITDA分别为41.72、11.35、9.37、11.22 [11]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利润表 - 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3.2%、29.6%、27.6%、26.4%,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33.1%、 - 1.1%、36.1%、36.1%,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29.9%、 - 3.2%、36.1%、36.5% [14]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9%、52.9%、54.2%、55.0%,流动比率分别为1.22、1.35、1.44、1.48 [14]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5200万、14.68亿、6.52亿、5.0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20.18亿、 - 7200万、7000万、4300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97亿、 - 6400万、 - 8600万、 - 9800万元 [14]
打造合作新窗口 “链”接东盟大市场
广西日报· 2025-07-01 10:50
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底,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接150家企业155个跨区域跨境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超2000亿元 [1] - 园区通过落地加工、新兴产业和共建模式三大方向推动发展,形成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1][4][6] 落地加工产业 - 东兴市落地加工企业从2015年6家增长至64家,覆盖海产品、农产品、中药材加工等领域,2024年新增11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9% [2] - 广西金姑坚果产业利用越南腰果原料加工零食销往国内市场,中越泰国际食品将荔浦芋制成零食出口越南并获市场热销 [2] - 防城港建设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整合149万亩种植基地,打造研发、加工、贸易全产业链平台 [3] 新兴产业布局 - 中科阿尔法在凭祥产业园生产手机充电器等电子产品,预计2024年产值达5000万元,瞄准东盟4万亿美元GDP市场 [4] - 北海铁山港海洋能源装备基地和崇左片区铆焊制造项目推动海工装备及精密制造产业,强化与东盟产业链合作 [5] - 广西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通过园区载体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产业转移 [4][5] 园区改革与共建模式 - 推行"一强化、两剥离"改革,实施岗位聘任制和竞聘上岗,提升招商引资效率 [6] - 创新"2+N""3+N"共建模式,引入中交集团、中国电子等央企及民企合作,已落地项目超90个,总投资2300亿元 [6][7] - 百色产业园与长三角共建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联合民企打造光伏产业集群 [6] 区位与政策优势 - 东兴口岸通关效率支撑企业稳定获取越南原材料,凭祥等园区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加工贸易枢纽 [1][2] - 广西设立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1-5月签约4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加速产业资源对接 [5]
回音壁全球报告
未知· 2025-05-14 13: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回音壁市场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及地区,中国市场潜力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技术发展,有望转化潜力为消费能力 [4][5] - 中国音频硬件市场虽在2022年规模下降,但2023年有望企稳回升,回音壁市场规模也将呈恢复性增长 [10][12][35] - 回音壁行业面临技术、竞争、市场规模、版权和供应链等风险,但也有国家政策、消费升级和完善产业配套等发展机遇 [55][56] - 回音壁行业技术突破方向包括高品质音效、全面互联、智能化、外观设计和节能环保等方面,产品创新发展体现在电声产品需求向好、AIoT产品增长和智能穿戴设备成为爆点 [61][64][65] - 行业进入壁垒包括经营、技术、品牌和人才等方面,高端市场品牌壁垒高,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71][73][74] 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 全球与中国主要厂商市场份额分析 - 全球市场:Soundbar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及地区,北美、西欧和发达亚太地区销量占比分别达35%、19%和22%,家庭渗透率20%-30%左右,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占比不足5%,家庭渗透率不及1%;预计2021 - 2027年全球蓝牙音箱市场规模从101亿美元增至30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20%,2021 - 2028年全球Soundbar销售额从44亿美元增至1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28% [4][6][8] - 中国市场:2022年中国音频产品市场规模下降,整体音频硬件市场销售量从2.6亿台降至2.2亿台,同比下降16.2%;预计2023年中国整体音频硬件市场销量达2.4亿台,同比增长9.1%;中国蓝牙音响市场规模有望由2021年105.7亿增长至2025年156.4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0.28%;电视厂商在Soundbar市场有优势,三星和酷开市场份额增长,2023年前五月三星份额超13%,酷开1 - 5月累计份额达6%,Sony、雅马哈份额下滑,山水相对稳定;2023年中国回音壁市场规模预计达87.5万台,同比增长2.9%,销售额达13.1亿元,同比增长4.8% [10][12][14][17][19][35] 第二章 上游原料及下游市场分析 - 产业链:中国蓝牙音响产业链由上游元器件供应商、中游制造及品牌商和下游渠道及消费者构成 [36] - 上游供应:蓝牙音响由蓝牙芯片、扬声器、锂电池及PCB电路板等构成,各细分赛道成熟,蓝牙芯片海外企业领先,议价能力高,扬声器技术壁垒低,议价能力低 [37] - 下游客户:中国蓝牙音响销售渠道以线上综合电商为主,占比超70%,京东适合拓展精品、高端产品,淘宝适合拓展中低端、性价比市场 [39][40] - 销售渠道:包括直销、分销、电子商务和工程项目渠道 [42] 第三章 全球与中国回音壁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趋势:全球趋势包括产品升级、自主研发、节能环保、产业整合和数字化转型;中国趋势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升级、下沉趋势、环保与能效和产业整合 [43][44] - 产业链简介:介绍了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和中游制造及品牌商的情况 [45] - 上下游影响:中国蓝牙音响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分为三大梯队,不同经营模式皆可成功,部分传统综合厂商表现不佳,中小本土企业增长潜力大 [49][50] - 采购模式:包括直接采购、间接采购、合作采购和网络采购 [51] - 生产模式:包括定制化生产、联合设计、工厂化生产和服务化生产 [52][53] - 销售模式:包括直销、分销、电子商务和工程项目渠道 [54] 第四章 行业发展机遇和风险分析 - 发展机遇:国家政策促进发展,消费升级需求增加,产业配套完善 [55] - 面临风险:包括技术、竞争、市场规模、版权和供应链风险,以及国际市场经济形势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56][57] - 政策分析:回音壁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包括“中国制造2025”、创业板和科技板、税收、引导企业协作和消费需求转型等政策 [58][59] - SWOT分析:中国企业优势在于技术、市场和需求方向,劣势在于品牌营销、成本控制和供应链问题;机会在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增长和多元化市场,威胁在于竞争加剧、技术革新和经济波动 [60] 第五章 全球和中国回音壁行业发展机遇及壁垒分析 - 发展机遇:技术突破方向包括高品质音效、全面互联、智能化、外观设计和节能环保;产品创新发展体现在电声产品需求向好、AIoT产品增长和智能穿戴设备成为爆点;政策加持助力行业发展 [61][64][67] - 进入壁垒:行业竞争壁垒有限,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低;经营壁垒体现在大规模生产能力要求高;技术壁垒在于涉及多学科领域和快速开发新产品能力;品牌壁垒在于国际知名品牌对供应商认证要求高;人才壁垒在于需要技术、营销、创新和团队协作型人才 [68][69][71]
国光电器:拟变更募资用途超6亿投建越南基地,应对贸易风险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18:32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公司将原计划投资汽车音响项目的6.22亿元募集资金变更为投入越南基地音响产品生产项目 [1][8] - 变更后项目总投资额6.61亿元,拟建44条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年新增营收26.83亿元,净利润1.44亿元 [2][11] - 调整原因为优先满足海外客户订单需求及应对贸易风险,汽车音响业务现有产线可满足当前需求 [10]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79.01亿元(同比+33.17%),净利润2.5亿元(同比-29.87%),扣非净利润同比+21.81% [3] - 音箱及扬声器业务占比81.28%,出口业务占比79.47%,美国为第二大市场(收入占比27.14%) [3][4] - 产品涵盖智能音箱、车载音响等,近年重点发展智能硬件领域 [3] 越南产能布局 - 前期已累计投入3.59亿元建设越南两期基地,其中一期项目进度109.75%并产生收益2323万元 [6][8] - 新增6.22亿元投资后,越南生产基地总投资将接近10亿元 [8] - 越南子公司将承接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产品生产 [5][6] 募集资金使用现状 - 2023年定向增发募集13.84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仅投入3495.94万元于其他项目 [8][9] - 原计划投入最大的汽车音响项目(6.22亿元)尚未使用资金 [9]
速递|中美贸易强烈震荡,部分深圳跨境卖家连夜撤出美国市场,越南墨西哥成最大赢家
Z Finance· 2025-04-11 01:30
贸易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总统宣布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从104%提升至125% 这一政策对跨境电商行业造成强烈震荡 [1] - 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面临两难选择:提高美国市场售价或完全退出美国市场 [1] - 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指出 关税政策是对商业模式的致命打击 企业需应对关税成本 海关延误和物流费用飙升等问题 [1] 行业现状与数据 - 亚马逊平台约半数卖家来自中国 仅深圳一地注册超过10万家亚马逊企业 年营收总额达353亿美元 [1] - 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去年达到2 63万亿元人民币 但美国市场政策变化使出口商陷入两难 [2] - 全球其他市场难以消化原本输美的庞大产能 同时价格竞争不断侵蚀企业利润 [2] 企业应对措施 - 主营箱包和蓝牙音箱的卖家已将美国市场价格上调30% 并计划削减库存规模和亚马逊广告支出 后者曾占其美国收入的40% [2] - 部分企业正在将资源转向欧洲 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市场 [2] - 资深卖家预计未来一两个月内价格将大幅上涨 以儿童积木为例 生产成本从3美元升至7美元 售价需提高至少20% 高端玩具涨幅可能达50% [2] 长期影响 - 关税冲击波可能引发更深远的社会影响 全球供应链面临深度重构 [2] - 行业震荡正在演变为考验各方应变能力的持久战 [2]
红杉中国,刚刚完成一笔大并购
投资界· 2025-01-25 11:49
红杉中国收购马歇尔集团 - 红杉中国以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估值收购马歇尔集团多数股权,成为其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3][4] - 马歇尔集团成立于1962年,以经典吉他音箱闻名,产品线涵盖专业音乐设备、消费电子和唱片公司,价格区间900至5000元[5][6][8] - 2024年第二季度马歇尔占据中国蓝牙音箱线上市场14.7%份额,位列TOP 1,2020-2024年收入翻倍至4亿欧元[9] 马歇尔品牌发展 - 品牌创始人Jim Marshall因市场缺口开发JTM45音箱,60年来成为摇滚乐标志性符号,经典手写体logo具有高度辨识度[5][6] - 201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电商渠道快速扩张,业务覆盖90多个国家,交易后创始家族将保留超20%股份[9] - 红杉中国将协助品牌在中国市场深化发展,双方强调延续音乐文化积淀与全球影响力[9] 红杉中国欧洲布局 - 2018年起逐步进入欧洲市场,投资领域包括生物医药(Vaccitech)、新能源材料(GEO)、机器人(Swiss-Mile)及金融科技(Monzo)[11] - 2021年战略控股法国设计师品牌AMI,通过HSG Advisors UK Ltd在伦敦设立办事处专注消费、医疗、新能源领域后期交易[11][12] - 跨境消费领域已布局SHEIN、亚玛芬、泡泡玛特、傲基科技等项目,形成从风险投资到战略并购的完整生态[12] 行业并购趋势 - 2025年被视为并购大年,中国市场并购基金规模占比不足10%,远低于美国的70%,存在巨大发展空间[15] - 信宸资本指出并购基金可协助A股上市公司构建资产池并提供一级市场退出渠道,预测未来两年将出现并购市场拐点[15] - 开年已出现德弘资本收购大润发、启明创投入主天迈科技等案例,行业判断"并购时代已经到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