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螺丝钉
icon
搜索文档
花几十亿补贴却造不出中国百元产品,印度制造怎么了?
搜狐财经· 2025-09-30 23:23
有一名男子从中国花费几十块购买了一个夹子小风扇,他认为这么简单的东西在印度肯定能便宜制作出来,可是经过大半年的操作后却发现比直接进口还 要昂贵。 塑料壳子与扇叶尚能寻得工厂制作,然而电机内的永磁体印度无人能做;电路板所需的芯片得自中国采购,就连电池也是进口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位印度博主的视频,从他那着急的神态,便能知晓事情不同寻常, 最后他绝望地表示:"倒不如直接从中国整台购买过来,这样还能少花些钱。" 这事儿听起来搞笑,但背后藏着大问题, 中国生产小风扇成本之所以能压得如此之低,并非单个零件价格便宜,而是整个供应链已然整合到一块儿了, 印度那边呢, 博主跑遍全国才凑齐零件,其成本比中国高出三成,而且他们连小螺丝钉的精度都无法达到中国制造的水准, 印度政府并非未思索过发展制造业,这些年头里,其叫嚷着"印度制造2025",还耗费几十亿美元补贴电动车与电池厂,但看看他们2023年的数据,单单进 口电机就得花20亿美元,其中八成仍是从中国买进的,更不用说锂电池了,中国占据全球七成多的产能,印度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他们的工厂现在还声称 两三年后能投产,可又有何人会相信? 前些时日我好友去印度出差,特意到电子市场转了转, ...
青山遮不住
人民日报· 2025-09-27 10:42
中美贸易趋势 - 尽管美国自2018年起对价值数千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但中美贸易额在多数年份保持增长,2020年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8.8%,中国对美出口增长8.4% [1][2] - 2021年前8个月,中国对美出口进一步加速,增长22.7%,部分企业如江苏无锡市金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对美出口增速达30.3% [1][2] - 2020年,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商品总量的19%,占比居首,美国进口的防疫物资中,83%的进口口罩和2/3的防护服来自中国 [6] 贸易互补性与产业链 - 中美经济结构高度互补,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约占61.4%,纺织服装约占12.3%;中国自美进口中机电产品约占48.5%,农产品约占17.4% [6] - 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优势明显,劳动力成本约为美国的1/5至1/6,加之规模经济和完善基础设施,使得“中国制造”性价比更胜一筹 [7][8] - 中美贸易帮助典型美国家庭(年平均收入5.65万美元)一年节省850美元以上,体现了互利共赢关系 [8] 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的成本超过90%由美国企业承担,例如纽约空气制动器公司因关税一年需支付数百万美元,侵蚀了公司利润 [11] - 美国30多个商业团体呼吁削减对华关税,指出美国民众已支付900多亿美元的关税成本,关税拖累了美国经济增长 [11] - 加征关税对美国部分商品出口造成冲击,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一些电信设备、家具等商品的购买转向了其他国家 [2] 外资对华投资态势 - 2020年全球外国投资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逆势增长,实现引资质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 [13] - 中国美国商会2021年度调查显示,85%的受访在华美企不打算将制造或采购工序迁出中国,近2/3企业计划2021年增加在华投资 [13] - 2021年上半年,欧盟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0.3%,前8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6%和36.8% [13] 中国市场与供应链吸引力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巨大市场需求能摊薄生产成本,例如宝马全球每销售4辆汽车就有1辆销往中国 [16] - 完备的产业体系是关键优势,美国玩具制造商Kids2在华投资2000万美元设厂,因其产品所需缝纫、电子、钢铁、塑料制造等产业在中国能很好结合 [17] - 靠近供应链可节省成本,部分制造类企业表示在中国设厂使原材料采购和运输成本节省10%以上 [18] 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 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从2018年超1.9万亿元增至2020年超2.4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2020年达到1504亿元 [23]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产量世界第一 [24]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第12位,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正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转变 [1][24] 科技合作与开放 - 中国强调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例如“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吸引外国研究人员申请使用 [26] - 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8300多名外国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 [27] - 中美技术“脱钩”将带来沉重经济打击,例如全球“芯片荒”已导致通用、福特、丰田等车企工厂减产或停产,限制技术出口是“双刃剑” [29][30]
印度把问题归咎于外国,莫迪高喊自强口号,印度制造业却在空心化
搜狐财经· 2025-09-27 01:50
近来听闻一桩真实之事,印度有一人去参加面试,大言不惭称自己能凭一张嘴造出航母,还能用祈祷搞出5纳米芯片。 面试官听完后,直接将简历扔进垃圾桶,那小伙着急地询问为何不要他,面试官板着脸说道:"像印度这样的人太多了,。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想真有道理, 当下印度连一颗螺丝钉都无法生产出来,却还天天叫嚣着要成为强国,然而他们所谓的敌人竟是"依赖外国"? 这不是开玩笑嘛, 前些时日,莫迪老先生又进行了演讲,他称:"印度不存在主要的对手,若一定要找寻敌人,便是对外国存有依赖,。 这番话听来颇为振奋,台下群众听得十分兴奋,然而实际情形究竟怎样? 这么算下来,敌人是不是太多了, 打起仗来印度怕是连菜刀都造不出来, 莫迪专门提及了造船与芯片之事,称以往印度造船尚有市场份额,而今连5%都不到 每年付给外国船主的过路费,几乎与国防预算数额相当了, 他还称芯片乃国家之命脉,若不自行去做,便得看他人的脸色, 这话听着带劲,可现实呢, 印度竟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芯片生产线,所谓的"印度制造"纯粹是个空噱头, 他们身为程序员,写代码尚可,然而若让印度人去做一颗螺丝钉,或许会拿恒河里的石头当作芯片,此情形十分荒谬? 四十年前,中国和印度 ...
一颗螺丝钉“拧紧”大产业 一张电子凭证“链起”大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26 22:29
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 中小微企业虽个体微小,但汇聚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一颗特制螺丝钉能承受600摄氏度极端温差,上百颗螺丝钉能支撑百吨重设备,上万颗螺丝钉能承载时速百公里的高速运行 [3] - 湖南长沙一家零部件企业每分钟生产240颗螺丝钉,应用于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桥梁建筑等多种场景 [5] 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与资金需求 - 高铁刹车盘螺丝需在高温条件下保持强度性能,过去依赖进口,现需自主研发 [7] - 高可靠性生产设备和大规格模具开发需要稳定资金支持 [7] - 基础性行业位于供应链末端,货款延后支付,企业需不断输入资金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9] 供应链金融创新 - 金融机构基于电子债权凭证,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快速提供资金支持 [11] - 电子债权凭证作为交付证据,供货商可凭此向银行申请贷款,10分钟左右资金到账 [11][13] - 浙商银行已服务300多家核心企业,覆盖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钢铁、新能源电池等行业,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超3500户 [15] 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管理 - 山东烟台水产品进出口公司出口占比70%,10天左右结算一次,面临汇率波动风险 [18] - 去年出口额350万美元,汇率波动导致10万元人民币损失六七千元 [20] - 企业通过1元成本购买期权产品,锁定5万美元订单的远期汇率,规避汇率风险 [22] - 中国农业银行烟台分行为近60家企业办理10多亿元外汇衍生交易,同比增长23% [24] 金融创新的广泛应用 - 上海、深圳推出"政府算力券+银行算力贷"模式,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6] - 北京成立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为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提供风险保障 [26] - 支付创新模式"外卡内绑"与"外包内用"便利外籍人士在华消费,支持中国商户拓展全球市场 [26]
深度|一颗螺丝钉的数字化之旅:长虹AI如何守护“零缺陷”制造
中金在线· 2025-05-20 09:22
核心观点 - 长虹控股集团通过数字孪生、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技术,实现从螺丝钉微观元件到全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透明化和高效化变革 [1][4][12] 数字编码系统 - ISRM系统实现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注册、筛选、准入、审核、协议签订、报价、库存及质量管控等全流程 [2] - 系统通过钢卷号、批次号或合同号锁定问题来源,供应商可即时提供材质书及生产记录,快速分析并整改质量问题 [2] - 区块链技术确保质量管理记录不可篡改,实现责任清晰可溯 [2] - "一物一码,一码到底"模式提升生产质检效率,帮助供应商提高原材料质量稳定性和研发创新速度 [3] 数字孪生技术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设备实时数据、工艺参数和质检判定依据,构建透明化数字镜像,使生产过程完全可视化 [4] - 数字孪生与区块链融合应用:在采购阶段构建动态供应商评分模型,在合同阶段形成不可篡改记录,在管理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5] - 技术整合使供应链从"黑箱"转为"透明化",减少浪费并提升管理效率,例如通过质量评分推动供应商改进或更换 [6] - 中小企业可借鉴建立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提前识别风险并制定应急预案 [7] 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 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覆盖八大行业九大领域,赋能多个工业园区,形成60多个可复制应用场景,包括制造执行、仓储物流和供应链协同 [8] - 平台创新构建"1+3+N"服务体系:1个数实融合底座、3类定制化"智改数转"方案、N个典型场景,提供可快速复制的成功经验 [9] - 对内贯通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到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推动智能工厂转型;对外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方案,打造"销研产供服"一体化生态 [10] - 数字化转型使质量管控从抽检变为全检,缺陷率数量级下降;生产响应速度从分钟级跃升至毫秒级;跨行业价值网络加速形成新协作范式 [10] 制造业转型本质 - 智能制造通过数据穿透和融合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重构,使工业元件具备可追溯、可诊断、可预测能力 [11] - 制造业思维根本转变:元件拥有"数字身份证"、产线构建"数字孪生体"、供应链运行于"数字账本",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即资产"模式 [12] - 产业升级始于微小元件的透明化,成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数字共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