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射光波导

搜索文档
歌尔股份拟以 104 亿港元收购香港联丰旗下两家子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7-28 18:28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104亿港元(约95亿元人民币)收购香港米亚及昌宏实业100%股权 [1] - 交易目标为强化精密结构件业务竞争力并提升智能硬件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1] - 标的公司2024年未经审计合计营收达91.1亿港元 [2] 标的公司业务分析 - 香港米亚成立于2007年 旗下东莞子公司主营金属成形机床制造 模具制造及机床附件业务 [1] - 昌宏实业成立于2004年 旗下东莞公司专注精密刀具及机床功能部件制造 [2] - 标的公司在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 精细化表面处理领域具备核心技术积累 [1]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将实现与现有精密结构件业务的优势互补 [1] - 有助于深化与行业领先客户合作 提升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 [2] - 公司精密零组件业务2024年营收150.51亿元 同比增长15.85% 毛利率21.51% [3] 行业布局与前景 - 公司已绑定Meta Sony Pico等头部品牌作为核心供应商 [2] - 在AR领域推出搭载全息波导镜片和MicroLED光机的Mulan2参考设计 [2] - 参股康耐特光学布局镜片业务 全面拥抱AIoT终端机遇 [2] 交易进展 - 当前处于公告阶段 需履行后续审批程序 [3] - 整合方案及实施细节将在交易完成后逐步推进 [3]
前大厂专家做出全球唯一光学方案,已是Rokid多年供应商|硬氪专访
36氪· 2025-05-28 12:43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在硬件创业公司中,Rokid已经算是老人。创始人Misa(祝铭明)被Google眼镜打动,离开阿里创立 Rokid的故事,发生在11年前。 Misa 49岁了,经历了智能眼镜行业每一次起落。最近一次融资,Rokid估值10亿美元,盈利情况仍然不 明。 但这并不重要。在坊间传闻中,Rokid不止一次濒临绝境,但它似乎总能挨到风口到来的时刻。 在AI眼镜愈发火热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客户找到光舟半导体,从上市公司到初创企业不一而足,他们 有更为细化的需求,也有更多的期待和焦虑。 目前,AI眼镜供应链远谈不上成熟,不同供应商的方案有极大的差距,某一点上的错误即会导致产品 的崩盘。Rokid这样的企业站在聚光等下同时,黑暗中的洗牌也无比残酷。 因此,我们同光舟半导体联合创始人兼市场部总监张学礼聊了聊目前行业的变化,公司的研发成果,客 户的新需求。 这一次,Rokid成了"杭州七龙珠",和Deepseek、宇树并列,进入当下中国最受关注的科技创业公司名 单。 2月18日,在杭州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Misa戴着一副AR+AI眼镜站在演讲台上,完成了一场 脱稿演讲,"我的发言稿就在眼 ...
水晶光电(002273) - 2025年5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7:48
生产基地调整 - 公司从去年年底启动四大生产基地调整,台州主厂区为北美大客户核心实践基地,江西基地是国内大循环核心基地,临海基地是前道冷加工核心基地,越南基地是海外循环核心实践基地,预计一至两年逐步调整到位 [2] 激光雷达视窗片业务 - 激光雷达上车趋势明显,公司供应玻璃基激光雷达视窗片及其他相关元器件,玻璃基激光雷达视窗片价值量高、技术难度大,公司份额领先 [2] - 随着AI发展,人形机器人等客户对激光雷达有需求,公司3D元器件、3D模组等产品在3D识别领域有广阔市场空间 [2] 波导技术布局 - 反射光波导优势为全彩、高分辨率、大视场角,但量产是全球难题,国内尚无全彩光波导AR眼镜大规模量产落地,公司反射光波导处于量产工艺锁定中,总体进展符合预期 [3] - 反射光波导在高分辨率等指标有明显优势,公司着力攻克量产难题;衍射光波导纳米压印方案在小视场角、单色方案有可量产性和性价比优势,碳化硅方案可突破视场角限制且更轻便,但两者均有需解决的问题,两条技术路线大概率并行 [4] - 反射光波导方案光效利用率高,光机选择多,可适配Lcos光机和Micro - led等光机方案 [5] AR眼镜光机布局 - 公司十多年前涉足AR眼镜光机模组,目前主要布局研发光机所需光学元器件 [6] 与北美大客户合作 - 公司与北美大客户进入技术研发合作阶段,在智能终端光学创新升级方面,为客户进行产品量产工艺开发设计,包括老产品升级迭代和新产品开发,有望推动消费电子业务新品落地和增长 [7] 产品议价能力 - 目前关税政策不明朗,客户未因关税要求公司调整价格,制造业价格年降存在,但光学硬件持续升级抵消部分传统产品降价压力 [7] - 公司与客户战略布局、研发投入及客户关系升级,在客户新品开发和量产上卡位具稀缺性甚至独占性,且持续降本增效,有更好抗风险能力 [7]
水晶光电(002273) - 2025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3:30
公司业务布局 - 构建以消费电子为支柱的第一成长曲线、以车载光学为突破的第二成长曲线、以 AR/VR 为前瞻的第三成长曲线业务版图,形成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格局 [2][3][4] - 智能手机未来有光学创新升级和新品落地空间,光学核心技术可实现产品量产,支撑公司增长 [2][3][4] - 汽车业务积累稳定客户,HUD、激光雷达视窗片等产品出货量逐年提升,重点开发优质与海外客户,加速开发高端 AR - HUD 产品改善盈利结构 [2][3][4] - AR 眼镜是一号工程,光学硬件占比远超智能手机,十多年前开始布局,在多元件有技术研发布局,与全球领先科技巨头合作解决光学难题 [2][3][4] 财务表现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82 亿元,同比增长 10.20%,归母净利润 2.21 亿元,同比增长 23.67%,毛利率 27.95%,较去年同期提升 3.95%,利润增速大于收入增速 [3] 国际化布局 - 市场国际化方面,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德国等核心客户周边设市场窗口,在西雅图设第二办事处 [3] - 制造全球化方面,在越南有制造基地,预计今年越南二期厂房进入量产阶段 [3] - 未来持续坚持国际化策略,深化海外基地布局,从业务拓展为主转型为国际化运营为核心,开拓北美、欧洲及东南亚新兴市场,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合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5][6] 行业前景 - 随着 AI 技术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对光学硬件市场需求旺盛,光学行业有巨大想象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