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补锂剂
icon
搜索文档
风驰“电车”系列4:储能卡点之电池日历寿命如何突破?
五矿证券· 2025-07-24 17:11
行业投资评级 - 电气设备行业评级为"看好" [3] 核心观点 - 电池日历寿命是决定储能电池实际寿命的核心指标,衰减机理包括LAM(活性材料损失)、LLI(锂损失)、LE(电解液)和RI(电阻)四大原因 [2] - 日历寿命提升的三大卡点为补锂剂等材料、液冷系统、BMS,产业方案通常多重并行 [2] - 国内储能电池日历寿命拐点临近,预计2025年迈入15年关口,特斯拉Megapack质保达20年,宁德时代天恒系统实现5年零衰减并于2025年6月量产 [2] 电池衰减机理 - 电池衰减分为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后者指搁置状态下的性能维持时间,更具实际意义 [13] - 非线性衰减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以LLI为主,第二、三阶段为多因素混合 [14] - 温度每升高1℃可使锂电池寿命减少约2个月,系统温差需控制在5℃以内 [50] 技术卡点与解决方案 补锂剂 - 正极补锂剂(铁酸锂、镍酸锂、富锂锰基)添加3%可使循环寿命提升50%-200%,铁酸锂补锂容量达590mAh/g且安全性更优 [32][34] - 2022年国内正极补锂剂出货2500吨,2023年产能超2万吨,2025年价格或降至20-30万元/吨 [34][35] 液冷系统 - 液冷较风冷温差控制更优(3-5℃ vs 7℃),能耗降低2-3倍,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52][53] - 2022年液冷渗透率45%,成本约1亿元/GWh(风冷0.3亿元/GWh),浸没式液冷可提升寿命30% [59][60] BMS技术 - 2023版国标将BMS运行环境温度范围扩展至-20-65℃,SOE误差从8%收紧至5% [64] - 特斯拉通过BMS算法优化实现高精度电池管理,宁德时代天恒系统采用AI算法实现99.99%故障预警准确率 [64][75]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实现15000次循环寿命,587Ah电芯量产使投资回报率提升5% [74][75] - 新能安:2025年推出15年日历寿命的UniC AG300-150系统,电芯循环达15000次 [77] - 特斯拉:Megapack价格1.97元/Wh(国内同期集采价0.5元/Wh),质保20年 [67][69] 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补锂剂、液冷系统、BMS、储能电池板块,补锂剂添加2%可使铁锂电池组成本提升1.8%-2.5% [2][35]
厦钨新能(688778):系列之二十一: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点评:业绩稳定增长,看好固态进展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23 19: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格为 54.11 元 [6][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钴酸锂龙头地位稳固,下游需求旺盛有望量利齐升,NL 新结构正极材料、硫化锂、补锂剂等进展顺利,未来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7,311|13,297|19,458|23,279|27,855| |(+/-)%|-39.8%|-23.2%|46.3%|19.6%|19.7%| |净利润(归母)(百万元)|527|494|780|942|1,141| |(+/-)%|-52.9%|-6.3%|57.9%|20.7%|21.0%| |每股净收益(元)|1.05|0.98|1.55|1.87|2.26| |净资产收益率(%)|6.1%|5.7%|8.4%|9.5%|10.6%| |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47.75|50.97|32.27|26.73|22.08|[4] 交易数据 - 当前价格为 49.90 元,52 周内股价区间为 25.40 - 60.79 元,总市值为 25,184 百万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505/505 百万股,流通 B 股/H 股为 0/0 百万股 [7]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为 8,864 百万元,每股净资产为 17.56 元,市净率为 2.8,净负债率为 -16.85% [8] 股价升幅 |升幅(%)|1M|3M|12M| |----|----|----|----| |绝对升幅|10%|31%|91%| |相对指数|3%|23%|70%|[11]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 75.34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8.04%,实现归母净利润 3.07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27.76%,扣非归母净利润 2.91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32.24% [13] 业务出货情况 - 消费电子需求旺盛,钴酸锂出货大幅增长,2025 年上半年钴酸锂实现销量 2.88 万吨,同比增长 56.64%;动力领域,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含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及其他)实现销量 3.19 万吨,同比增长 20.76% [13] 新技术研发情况 - 正极补锂剂已完成高稳定性补锂材料研发,实现批量供货;NL 新结构正极材料相比传统正极材料更稳定,层间距更宽,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显著提升,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固态电池开发出新的硫化锂合成工艺,小试、中试结果显示技术指标良好,降本空间较大,氧化物固态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并与客户在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上保持密切合作 [13] 财务预测表 - 涵盖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主要财务比率、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预测数据,如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分别为 19,458 百万元、23,279 百万元、27,855 百万元等 [14] 可比公司估值表 - 选取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展示了 2024A、2025E、2026E 的 EPS 及 PE 等数据,2025E 可比公司 PE 平均值为 28 [15]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11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08:05
REITs市场动态 - 首批两只数据中心REITs完成询价并于7月14日至15日启动认购,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公众发售提前结募并进行比例配售,首单民企仓储物流类REITs嘉实京东仓储REIT启动扩募,显示优质资产持续扩容[1] - 市场预期"首发+扩募"双轮驱动将进一步激活REITs市场新动能,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并持续优化扩募机制[1] ETF投资趋势 - 上半年多位个人投资者频繁出现在ETF首发认购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部分累计认购金额超5000万元,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成为ETF首发"帮忙资金"来源之一[1] - 部分私募资金采取挂名形式参与ETF配置或提供流动性做市服务,显示个人投资正从个股投资转向指数化投资[1] 权益基金表现 - 今年以来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达197只,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50%,上半年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达5303.47亿份,股票型基金占比35.46%,同比增长1216.18亿份[2] - 权益类基金发行显著回暖,资金加速流入A股市场迹象明显,与去年固收类产品主导形成鲜明对比[2] 货币政策与锂电池技术 - 我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现"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稳定"多重目标平衡,未来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3] - 补锂剂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在液态和固态电解质锂电池中均适用,未来在固态电池中添加量有望超过液态电解质锂电池,售价达20-30万元/吨远高于磷酸铁锂材料的3万元/吨[3] 银行板块表现 -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8日,全球、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银行板块指数分别上涨52%、49%、65%、53%和59%,均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新高[4] - 全球经济低增长环境下银行作为盈利稳定、分红可持续的"确定性资产"获得价值重估,海外银行兼具高股东回报和成长性[4] 港股市场融资 - 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同比增350.56%,上半年完成42宗IPO合计集资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22%暂列全球第一[5] - 港股融资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征,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5][6] 多晶硅期货行情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报41345元/吨触及近三个月新高,成交量达101.5万手创历史新高,广期所将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并提高保证金标准[6] 上市公司出海表现 - 2024年366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比68%,合计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制造业境外收入6.39万亿元增长75.42%[7]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构筑外贸增长极,产业链出海、生态圈出海成为关键词[7] 快递业与港股回购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5天,显示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和电商渗透率攀升[8] - 年内206家港股公司启动回购涉及金额1007亿港元,行业分布从互联网、金融扩展至消费、医药[8] 退市监管 - 年内已有19家退市公司收到20张罚单同比大幅增加,监管部门推动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机制[9]
德方纳米(300769):2024年报及一季报:经营性单吨净利环比改善,静待盈利回暖
长江证券· 2025-05-23 16: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下降、利润亏损,2025Q1营收回升但仍亏损,不过单吨净利环比改善,随行业盈利修复和公司自身发展,盈利有望企稳回升 [2][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 -13.4亿元;扣非净利润 -13.7亿元 [2][4] - 2024Q4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 -59.4%,环比 -50.6%;归母净利润 -5.2亿元;扣非净利润 -5.2亿元 [2][4] - 2025Q1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 +5.9%,环比 +85.1%;归母净利润 -1.7亿元;扣非净利润 -1.8亿元 [2][4] 产品产能与销售 - 公司现有产能26.5万吨磷酸铁锂,11万吨磷酸锰铁锂,5000吨补锂剂,2024年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22.57万吨,同比增长5.52% [10] - 2025Q1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6.15万吨,同比增长36.85%,环比增长5.65%,第四代高压密铁锂正极材料已批量出货,出货占比或提升 [10] 盈利与费用情况 - 2024年全年毛利率 -4.64%,同比下降4.83pct;四项费用率10.22%,同比提升2.67pct,单吨盈利承压 [10] -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0.30%,同比提升0.27pct,环比提升14.36pct;四项费用率8.33%,同比下降4.59pct,环比下降9.96pct,经营性单吨净利环比改善 [10] 财务报表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7613|10125|12555|1506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338|18|363|636| |EPS(元)|-4.81|0.07|1.30|2.27|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百万元)|143|306|1844|2350| [15]
安达科技(83080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20:55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2 日,地点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3] - 参会人员包括通过网络参与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刘建波等 [3] 生产与订单情况 - 4 月产线基本满产,订单量基本饱和,二季度各月产销计划为 8000 - 12000 吨/月 [5] 股东与合作关系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比亚迪持有公司股份 1185.77 万股,占股本总额 1.97%,是前十大股东,自 2011 年起是重要客户 [5] - 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正进行客户验证,包括宁德时代,目前暂无业务往来,积极保持沟通 [9] 技术研发储备 - 磷酸铁锂材料有应用于固态电池潜力,将根据情况储备研发技术,钠离子电池在研发阶段 [6] - 补锂剂研发项目前中试验证完成,正处客户验证阶段 [10] 产品优势与产能结构 - 高压实产品使用新工艺和设备,技术性能行业领先,现有产能中高压实(3 代及以上)占比约 90%,2 代及以下占比约 10% [6] 财务与资金情况 - 2025 年 1 月申请 720 万元回购贷款用于回购股票,贷款期限一年,正陆续使用 [7] -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7 月实施两轮回购,累计使用 6728.72 万元,回购 1106.04 万股并完成注销及工商变更;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第三轮回购已回购 919,600 股,使用 477.77 万元 [11] - 资产负债率 60%左右,新项目融资正与金融机构沟通推进 [9] 业绩与发展规划 - 一季度亏损但所得税费用增长 361.04%,因计提递延所得税费用;扩大生产可降成本增盈利,力争 2025 年产销量大于 10 万吨,目标扭亏为盈 [7] - 未来深耕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拓展市场,优化流程,关注行业趋势和政策变化 [8] 人员与管理情况 - 2024 年度高端研发人员无流失,其他核心员工变动因退休和主动离职,已进行岗位补充和交接 [10] 在建项目情况 - 24 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已完成土地购买和平场工作,1.5 万吨/年锂电池极片循环再生利用项目已获备案,30 万吨/年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中 [13] 第四代产品情况 - 第四代产品技术性能领先,已通过部分客户认证并批量出货,但占比较少,现有产线主要为三代产能,因资金缺乏供货有限,正筹措资金建线 [13]
东吴证券:给予德方纳米增持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4-30 13:33
核心观点 - 德方纳米2024年营收76亿元同比-55%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毛利率-4.6% 25Q1营收20亿元同环比+6%/+85% 毛利率转正至0.3% [1] - 24年出货量22.6万吨同比+6% 25Q1销量6-6.5万吨同环比增38%/8% 预计全年出货28-30万吨同比增30% [2] - 25H2有望单季扭亏 补锂剂24年出货200吨 25年有望提升至0.1万吨 [3] - 25-26年归母净利预期下修至-1.5/2.7亿元 新增27年预期6.1亿元 [4] 财务表现 - 24Q4营收11亿元同环比-59%/-51% 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环比-19%/+69% 毛利率-14% [1] - 24年铁锂均价3.7万元/吨同比-59% 单吨亏损0.6万元/吨 24Q4均价2.1万元/吨 单吨亏损1.1万元/吨 [3] - 25Q1铁锂均价恢复至3.6万元/吨 单吨亏损0.37万元/吨 [3] - 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1.4亿元同比-97.6% 25Q1经营性现金流-9.2亿元 [4] 产能与结构 - 当前产能45万吨 有效产能26万吨铁锂+11万吨锰铁锂 [2] - 24年锰铁锂出货2000吨 预计25年0.5-1万吨 锰铁锂产能利用率偏低 [2] - 铁锂产能基本满产 60-70%为储能 动力产品压实密度2.55以上 [2] 费用与资产 - 24年期间费用7.8亿元同比-39.3% 费用率10.2%同比+2.7pct [4] - 25Q1期间费用1.7亿元同环比-31.7%/-15.7% 费用率8.3% [4] - 24Q4末存货9.8亿元较年初+16% 25Q1末存货8.3亿元较年初-16% [4] - 24年资本开支4.6亿元同比-71.4% 25Q1资本开支1.3亿元 [4]
德方纳米(300769):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25Q1盈利有所改善,静待经营拐点
东吴证券· 2025-04-30 13: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下调至“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Q4大幅计提减值,25Q1毛利率转正,25H2有望单季扭亏;补锂剂24年出货量200吨,25年有望提升至0.1万吨并开始贡献利润 [3] - Q1毛利率转正,业绩符合预期;24年出货量微增,25Q1恢复高增,预计全年出货量有望达28 - 30万吨,同比增近30% [10] - Q1费用管控加强,存货减少;考虑铁锂加工费降至低位,下修公司25 - 26年归母净利预期,新增27年归母净利预期,下调至“增持”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6,973|7,613|8,747|10,660|12,862| |同比(%)|(24.76)|(55.15)|14.89|21.88|20.6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36.24)|(1,337.65)|(145.24)|269.44|611.59| |同比(%)|(168.74)|18.25|89.14|285.52|126.99| |EPS - 最新摊薄(元/股)|(5.84)|(4.77)|(0.52)|0.96|2.18| |P/E(现价&最新摊薄)|(4.61)|(5.65)|(51.99)|28.03|12.35|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27.44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2.23/53.00元,市净率1.43倍,流通A股市值6,908.11百万元,总市值7,688.36百万元 [7]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19.24元,资产负债率61.71%,总股本280.19百万股,流通A股251.75百万股 [8] 财务数据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7,008|7,649|7,034|9,628|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10,800|10,452|10,049|9,970| |资产总计(百万元)|17,809|18,101|17,083|19,597| |流动负债(百万元)|7,962|7,801|6,500|8,375|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2,963|2,963|2,963|2,963| |负债合计(百万元)|10,925|10,764|9,464|11,33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5,545|6,018|6,264|6,820|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1,338|1,318|1,355|1,439|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6,884|7,337|7,619|8,259|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17,809|18,101|17,083|19,597|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7,613|8,747|10,660|12,862|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7,966|8,025|9,469|11,211| |税金及附加(百万元)|61|39|48|58| |销售费用(百万元)|34|31|32|23| |管理费用(百万元)|316|315|341|373| |研发费用(百万元)|248|262|288|322| |财务费用(百万元)|179|157|141|106| |加:其他收益(百万元)|31|30|36|44|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42|52|32|39| |公允价值变动(百万元)|3|0|10|10| |减值损失(百万元)|(639)|(185)|(70)|(70)| |资产处置收益(百万元)|(1)|0|0|0| |营业利润(百万元)|(1,756)|(185)|350|792| |营业外净收支(百万元)|(13)|2|2|7| |利润总额(百万元)|(1,769)|(183)|352|799| |减:所得税(百万元)|(167)|(18)|46|104| |净利润(百万元)|(1,602)|(165)|306|695| |减: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264)|(20)|37|8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338)|(145)|269|612|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4.77)|(0.52)|0.96|2.18| |EBIT(百万元)|(1,388)|74|483|876| |EBITDA(百万元)|(632)|884|1,347|1,815| |毛利率(%)|(4.64)|8.25|11.18|12.84| |归母净利率(%)|(17.57)|(1.66)|2.53|4.75| |收入增长率(%)|(55.15)|14.89|21.88|20.6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8.25|89.14|285.52|126.99|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43|1,047|1,511|1,990|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051|(407)|(427)|(814)|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280)|260|(2,355)|661|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86)|900|(1,271)|1,837|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756|810|864|939| |资本开支(百万元)|(465)|(448)|(449)|(843)| |营运资本变动(百万元)|369|11|70|131| |每股净资产(元)|19.79|21.48|22.36|24.34|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280|280|280|280| |ROIC(%)|(8.83)|0.51|3.41|6.25| |ROE - 摊薄(%)|(24.12)|(2.41)|4.30|8.97| |资产负债率(%)|61.35|59.47|55.40|57.86|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5.65)|(51.99)|28.03|12.35| |P/B(现价)|1.36|1.25|1.21|1.11| [12]
磷酸铁锂龙头进军西班牙!
起点锂电· 2025-01-21 17:25
德方纳米与ICL合资建厂 - 德方纳米与ICL集团达成协议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萨伦特镇合资建设锂电池材料工厂 投资金额为2 85亿欧元 占地25英亩 是西班牙该地区首家磷酸铁锂材料工厂 [2] - 合资工厂股权结构为德方纳米持股20% ICL持股80% 双方表示合资整合了各自优势 磷酸铁锂是锂电池关键材料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至关重要 [3] - ICL集团主营特种矿物产品 近年来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 除西班牙项目外还在美国密苏里州建立磷酸铁锂制造厂 [3] - 德方纳米此前已对海外市场进行充分考察 本次合作是其海外布局里程碑事件 标志着公司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 [3] 德方纳米经营业绩 - 2022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暴涨 但仅持续一年 2023年Q1亏损7 17亿元 中报亏损扩大至10 44亿元 全年营收169 7亿元同比下降24 7% 净利润亏损16 4亿元 [6] - 2024年上半年营收43 4亿元同比下降51 2% 净利润亏损5 2亿元同比收窄 前三季度营收65 3亿元同比下降54 4% 净利润亏损8 22亿元同比收窄 [6] - 公司主营锂电池上游材料 磷酸铁锂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其业绩 2023年产能过剩导致锂价下跌 叠加行业价格战和技术比拼 经营环境恶化 [7] 德方纳米最新动态 - 旗下子公司深圳市德方创域成功增资扩股1 46亿元 投资方包括深圳市国信亿合等机构 [8] - 公司凭借电池材料专利技术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 已承担30余项科研项目 申请专利780余项 其中90%为发明专利 参与制定标准超40项 [8] - 公司披露2025年产能规划: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26 5万吨/年 磷酸锰铁锂11万吨/年 补锂剂5000吨/年 在建磷酸盐系正极材料8万吨/年 [8] 欧洲锂电池行业现状 - 欧洲本土锂电池产能到2030年仍难以满足需求 建厂面临严格审批流程 如居民反对可能延长审核 [10] - 德国 芬兰 匈牙利等国积极建设产业链 但德国即使筹集11亿欧元基金也难以短期内满足BBA等本土品牌需求 [10] - 欧洲本土锂矿规划不足30个 锂价走低影响投资信心 新项目开发成本高于东南亚和南美 [10] - 欧洲扶持的16家电池工厂已有11家失败 如Northvolt因技术缺陷濒临淘汰 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和高效工厂建设能力 [10] - 欧洲新能源转型需与中国合作 宁德时代已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建厂 德方纳米项目可能与之呼应 未来亚洲电池厂或将在欧洲汽车产业链中占据强势地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