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创新与出海“双轮驱动” 瑞浦兰钧“战略变奏”迈入成长新阶段
证券时报· 2025-08-12 08:31
从技术创新走向"场景深耕" 锚定高速增长赛道 今年5月,在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CIBF 2025)上,瑞浦兰钧以"六边形战士"的姿态登场,首次 发布了商用车电芯岁星324Ah Pro版、配套系统后背Stacking电池簇(简称S箱)、eVTOL电芯等新品, 392Ah问顶®储能电芯与587Ah问顶®储能电芯也焕新登场。 这次亮相,可以被看做瑞浦兰钧"战略变奏"的缩影之一:公司以"纵向深耕"的姿态,将产品创新与应用场景更 深度绑定,推出切合市场需求痛点的产品,进一步稳占市场份额。 在动力电池方面,近期瑞浦兰钧猛攻商用车和eVTOL领域。以商用车为例,此前新能源重卡普遍面临四大痛 点:电池能量密度无法满足高载重需求、高频次充放电下电池循环寿命不足、复杂工况下电池安全性备受挑 8月11日晚间,瑞浦兰钧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公司营收达94.91亿元,同比增长24.9%,期内亏损0.63 亿元,同比大幅收窄90.4%。业绩提升的背后,是资源整合与降本增效战略带动公司毛利显著提升。 据知情人士透露,自2024年10月底冯挺出任瑞浦兰钧总裁一职后,带领团队深入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打 响降本增效攻坚战,有效 ...
上汽集团(600104):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 打造大自主第二增长曲线
新浪财经· 2025-07-14 08:28
乘用车出口趋势 - 202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乘用车出口量快速增长是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汽车产业优势凸显的双重结果 [1] - 预计海外市场未来6年汽车销量CAGR为4.0%,仍有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增量空间 [1] - 中国乘用车出海未来增长空间在于市场继续拓展和新能源车出口市占率提升 [1] 公司出口表现 - 公司2016-2023年连续8年成为中国车企出口销量冠军,海外销量占比由2017年的2.5%提升至2024年的25.9% [1] - 在出口价差及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下,海外车型盈利能力将高于国内 [1] - 出口增长及较高附加值车型导入将促进海外盈利能力提升,海外市场将成为公司销量及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应对欧盟反补贴税 - 公司能够通过推出混动新品弥补纯电销量缺口 [1] - 混动新车型及拓展新区域将是主要增长点 [1] 产业链出海优势 - 公司在出海领域具备独特竞争优势,MG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更强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2] - 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全产业链出海的企业,成建制、体系化的出海布局将提升在不同海外市场的落地速度、适应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2] - 预计公司出海仍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海外市场仍将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2] 组织架构调整 - 2025年公司组建"大乘用车板块",整合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成立大乘用车执管会进行一体化管理 [2] - 组织架构调整将打通部门壁垒,实现产销研一体、国内与国际业务协同 [2] - 大乘用车板块实施整体业绩考核,有望促进海外业务运营效率提升 [2]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5、1.03、1.15元 [2] - 维持可比公司25年PE平均估值25倍,目标价23.75元 [2]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11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08:05
REITs市场动态 - 首批两只数据中心REITs完成询价并于7月14日至15日启动认购,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公众发售提前结募并进行比例配售,首单民企仓储物流类REITs嘉实京东仓储REIT启动扩募,显示优质资产持续扩容[1] - 市场预期"首发+扩募"双轮驱动将进一步激活REITs市场新动能,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并持续优化扩募机制[1] ETF投资趋势 - 上半年多位个人投资者频繁出现在ETF首发认购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部分累计认购金额超5000万元,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成为ETF首发"帮忙资金"来源之一[1] - 部分私募资金采取挂名形式参与ETF配置或提供流动性做市服务,显示个人投资正从个股投资转向指数化投资[1] 权益基金表现 - 今年以来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达197只,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50%,上半年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达5303.47亿份,股票型基金占比35.46%,同比增长1216.18亿份[2] - 权益类基金发行显著回暖,资金加速流入A股市场迹象明显,与去年固收类产品主导形成鲜明对比[2] 货币政策与锂电池技术 - 我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现"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稳定"多重目标平衡,未来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3] - 补锂剂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在液态和固态电解质锂电池中均适用,未来在固态电池中添加量有望超过液态电解质锂电池,售价达20-30万元/吨远高于磷酸铁锂材料的3万元/吨[3] 银行板块表现 -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8日,全球、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银行板块指数分别上涨52%、49%、65%、53%和59%,均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新高[4] - 全球经济低增长环境下银行作为盈利稳定、分红可持续的"确定性资产"获得价值重估,海外银行兼具高股东回报和成长性[4] 港股市场融资 - 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同比增350.56%,上半年完成42宗IPO合计集资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22%暂列全球第一[5] - 港股融资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征,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5][6] 多晶硅期货行情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报41345元/吨触及近三个月新高,成交量达101.5万手创历史新高,广期所将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并提高保证金标准[6] 上市公司出海表现 - 2024年366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比68%,合计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制造业境外收入6.39万亿元增长75.42%[7]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构筑外贸增长极,产业链出海、生态圈出海成为关键词[7] 快递业与港股回购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5天,显示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和电商渗透率攀升[8] - 年内206家港股公司启动回购涉及金额1007亿港元,行业分布从互联网、金融扩展至消费、医药[8] 退市监管 - 年内已有19家退市公司收到20张罚单同比大幅增加,监管部门推动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机制[9]
产业拓链跨境并购上市公司描画出海新图谱
证券时报· 2025-07-11 02:30
出海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共有366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A股公司总数的68%,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 [2] - 制造业上市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境外总收入6.3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75.42% [2] - A股千亿市值以上的上市公司中,有29家公司境外业务收入较2020年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2] - 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较2020年分别增长87.95%和130.19% [2] 行业表现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构筑了新的外贸增长极 [3] - 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江淮汽车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相比2020年增速均超600%,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跃升至39.7%、20.3%和56.73% [3] - 宁德时代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1103.36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14倍 [3] - 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11.38%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47.48% [3] -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达38.52% [3] 产业链与生态圈 - 产业链出海、生态圈出海成为"十四五"期间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词 [4] - 中国企业出海模式从单一环节扩充至全链条,大幅提升了产品毛利率水平和出海效率 [4] - 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25年上市公司在东南亚布局的产能将持续释放 [4] - 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正式投产,为其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 [4] -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槟城工厂落地,建成后锂电池隔膜年产能达20亿平方米 [4] 新兴市场布局 - 拉美跃升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兴增长极 [5] - 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首车正式下线 [5] - 玲珑轮胎宣布投资87.1亿元在巴西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 [5] - 2024年三一重工在非洲地区收入增速达44.02% [5] - 传音控股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场建立绝对优势 [5] 跨境并购与投资 - 2024年A股公司及其子公司披露的跨境并购共计216起,同比增长32.52% [5] - 2025年以来A股公司披露的跨境并购达91起 [5] - 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公司85%股权 [6] - 紫金矿业多次收购海外矿业资源 [6] - 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建设电池工厂 [6] - 欣旺达设立越南子公司,投资建设越南锂威消费类锂电池工厂项目 [6] - 恒瑞医药在全球设立了14个研发中心 [6] 资本市场动向 - 2025年已有超过50家A股公司宣告了赴港上市计划 [7] - 宁德时代H股IPO募资353亿港元,创年内全球之最 [7] - 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行业龙头已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7] 未来机遇 - 绿色出海: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在国外渗透率依然很低 [10] - 产能出海:企业立足当地需求,在目的地建厂,做当地的品牌 [10] - 基建和新基建领域:中国企业具有全套解决方案和供应链 [10]
多家锂电企业抢滩东南亚 产业链协同“出海”再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30
中国锂电产业链东南亚布局 - 宁德时代在印尼投资59亿美元建设合资电池工厂 涵盖从红土镍矿开采到电池制造全产业链 具备为3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产能 [2] -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工厂(一期)建成 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 年产20亿平方米湿法及涂覆隔膜 将成为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固态电池刚性骨架生产基地 [2] - 亿纬锂能将在马来西亚投资不超过86.54亿元人民币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 [2] 企业战略与行业协同 -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工厂产能释放后将贡献集团一半利润 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一个星源材质 提升盈利能力并促进国际化发展 [2] - 亿纬锂能通过海外生产基地扩大产能 满足全球储能配套需求 强化市场地位 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 [3] - 锂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新宙邦 恩捷股份 尚太科技 科达利等也在马来西亚布局电解液 隔膜 负极材料和结构件产能 [4] 东南亚市场优势 -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矿产资源 如印尼镍储量占全球22% 为锂电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4] - 东南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具有成本优势 [4] - "印马泰"等新兴市场电动汽车产业集中布局 形成"整车+电池"本地化闭环生产体系 吸引电池企业建厂 [4] 产业链协同效应 - 锂电产业链厂商围绕电动汽车工厂"抱团扎根" 利用政策红利 减少物流损耗 强化技术协同 实现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5] - 东南亚地区可承接产能转移 同时作为跳板辐射更广泛海外市场 成为中国新能源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关键支点 [5]
用创新犁铧深耕中国制造沃土,从绿源28年坚守看产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搜狐网· 2025-07-02 16:0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金华一家小厂发展为行业标杆企业,28年深耕实业,反映中国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1] - 公司成长轨迹证明创新基因和产品品质是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 创新战略 - 公司采用"庖丁解牛"式精准创新,直击行业痛点与用户需求,提出"全场景轻出行"战略 [2] - 战略覆盖上下班通勤、接送孩童、宠物出行、即时配送、短途休闲等多种中短途、中低速、中低负载场景 [2] - 首创液冷电机技术并承诺十年质保,解决电机寿命短问题 [2] - 研发陶瓷刹车并承诺三年质保,提升安全基准 [2] - 突破SOC精准电量显示技术,缓解用户"里程焦虑" [2] 产品品质与责任 - 公司坚守"安全耐用"底线,即使增加成本也不妥协 [5] - 液冷电机十年质保延长产品寿命,降低制造环节碳排放 [5] - 陶瓷刹车技术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5] - 公司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将循环经济与"双碳"目标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体验 [5] 市场布局 - 公司布局多元化场景,产品包括电助力自行车(LYVA)、休闲三轮车等,覆盖不同年龄和需求群体 [6] - 公司实施"产业链出海"策略,聚焦亚非新兴市场,推动产品、技术标准和产业生态协同输出 [8] 发展理念 - 公司倡导长期主义,超越短期逐利,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用户需求为导向、诚信为灵魂 [9] - 公司在AI机器人底盘、车联网等前沿领域布局,展现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 [9] - 公司的发展范式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借鉴,强调定力、智慧和格局的重要性 [9]
从青翠田垄到“世界货架”,潍坊临朐蒋峪镇三产链通全球
齐鲁晚报网· 2025-06-26 15:17
农产品加工与出口 - 盛安食品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涵盖果蔬罐头、果冻/果杯、果泥、果蔬浆汁、保鲜冷冻5大核心系列200余个细分品种,产品出口至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 [3] - 盛安食品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较高,每10罐水果罐头中就有1罐来自该公司,并与15家国际零售巨头深度合作,2024年线上出口额占比提升至20% [3] - 公司采用"展会+定制+线上"模式拓展国际市场,近期获得日本500箱儿童果泥订单和迪拜清真认证椰果杯定制需求 [3] 闲置资源盘活与产业升级 - 蒋峪镇通过"一企一议""一地一策"政策,累计盘活闲置资源63处、总面积2660亩,产生经济效益6800余万元 [5] - 捷熙力工具利用闲置老旧小学改造为现代化厂房,具备年生产汽车工具2500万套、手工具3500万件、套筒扳手9000万件的能力,产品出口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捷熙力工具产品精度要求严格,德国客商要求误差不超过头发丝的三分之一 [4] 高端食品加工与出口 - 春冠食品建立了500亩现代化养殖基地和23座高标准车间,联合6家养殖场、78家家庭农场,形成全程可控的产业链,年加工朗德鹅265万只、生产鹅肥肝1650吨 [7]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税收1057万元,研发预制菜8大类、60种产品,并计划建设符合出口标准的屠宰生产线车间 [7] - 春冠食品积极参与国际展览会,与香港公司达成合作,产品进入港澳米其林餐厅,未来计划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国际市场 [7][8] 区域经济发展 - 蒋峪镇通过农产品加工、工具制造和高端食品产业实现经济转型,产品出口至日本、德国、港澳等地区,形成"蒋峪制造"品牌 [2][8] - 当地产业链完善,从农产品种植到加工出口形成闭环,如盛安食品的罐头从沂蒙山麓销往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 [3] - 区域物流网络发达,集装箱卡车频繁往来青岛港和连云港,为产品出口提供便利 [8]
从product到solution——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出海,广汽构筑中国汽车出海护城河
广州日报· 2025-04-30 15:32
出海战略与目标 - 公司宣布三年"番禺行动"计划,目标2027年进入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挑战出口50万辆,3年内实现出口销量翻3倍 [2] - 2025年出口目标为17.2万辆,同比增速超过70% [4] - 东南亚市场成为出海战略最重要一站,发布"one GAC 2.0"计划并全面开启"泰国行动" [3][5] 区域布局与市场表现 - 最早出海地区为中东,已在科威特合作12年并打造全球模板和中东标杆 [4] - 东南亚市场成为第一战略,推出6款右舵产品适应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市场 [5] - 欧洲市场为重要增长点,规模约1200万辆,计划2025年起分阶段进入波兰、葡萄牙等国家 [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新能源技术领先,产品类型多元包括纯电车、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 [6] - 智能化、网联化具有竞争优势,科技感强且符合东南亚消费者偏好 [6] - 埃安、传祺和昊铂形成"三角组合",分别定位新潮纯电、商务家庭和科技豪华 [8][9][10] 出海模式与差异化 - 奉行长期主义,实现产业链、生态链和价值链出海而非简单产品出口 [11] - 在泰国、马来西亚建成生产基地,形成"KD+业务+本地化生产"模式 [12] - 已在泰国建成59家渠道和25座充电站,成为唯一自带能源生态体系出海的中国车企 [12] 竞争策略与合作 - 强调有序出海、抱团出海和借船出海,避免中国企业间过度竞争 [13][14] - 整车厂出海需供应链协同,利用当地资源和网络实现合作共赢 [13][14] - 从product到solution构建出海新生态,为当地提供解决方案 [15]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并跑"到"领跑",反向输出技术和生态 [15] - 全球贸易摩擦频发背景下,东南亚因地理临近和消费习惯相似成为战略重点 [4][5] - 欧洲市场虽面临关税挑战,但仍被列为战略重点并计划分阶段拓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