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

搜索文档
HANG LUNG GROUP(00010)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0 17: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核心业务租赁业务仍下降3%,但有改善趋势 [7] - 受人民币贬值1.4%影响,整体收入先降后升,平均仍下降1.4%,内地租赁收入以人民币计下降1%,以港币计下降2%,香港下降4% [9] - 净负债率HLP为33.5%,较12月仅增长0.1% [35] - 融资成本毛额资本化前下降7%,平均借贷成本较去年全年下降约40个基点,较去年下半年下降50个基点 [36] - 超过70%的债务到期时间超过两年 [3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租赁业务 - 内地租赁收入2025年上半年下降1%,较2024年的下降4%有所改善,零售业务持平,办公楼仍面临挑战,服务式公寓因改造数据不显著 [11] - 新租赁协议增加36%,首进城市品牌数量较2024年增加57% [17][18] - 整体续约和新租赁均增长12% [21] 物业销售业务 - 今年上半年香港售出19套Aperture和1套武汉住宅,去年同期售出120套Aperture和1套紫排屋 [34] - 内地上半年售出1套武汉住宅,未来两个月将推出无锡住宅项目 [35] 酒店业务 - 酒店业务和销售业务占比33%,整体业务占比6% [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内地市场 - 零售销售上半年平均下降4%,但二季度从下降7%改善至下降1% [13] - 多个商场销售有不同表现,部分商场受新竞争对手开业影响 [14] 香港市场 - 零售业务上半年均下降7%,但受特定交易影响,下半年有望改善,办公楼从下降8%显著改善至下降1%,住宅服务式公寓租金增长11%,整体业务从下降9%改善至下降4% [30][31][3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持续通过活动、租户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升级内地零售业务组合,推出全国性项目提高效率和销售额 [16] - 关注项目的位置和协同效应,采用混合模式(如杭州项目)扩展零售业务,提升规模、可见性、可达性和收益率 [40][44][47] - 优化香港业务的优惠政策,保留客户并提高会员价值 [26] - 注重租户质量和差异化,吸引新租户,提高商场的竞争力 [18] - 推进可再生能源使用,实现80%的内地项目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成本并支持可持续发展 [39] - 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发布相关文件并持续推进 [4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今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但团队执行战略良好,市场对业绩反应积极,管理层持谨慎乐观态度,希望市场能有一定提升 [5][6] - 内地零售业务有望在下半年实现温和增长,全年或有一定增长 [62] - 香港市场情况复杂,仍需努力寻找最佳平衡点,但公司销售表现优于市场 [32][3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成立65周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 - 大部分商场提供退税服务,店铺数量较2024年增加78% [23] - 计划连接商场与杭州项目建筑,改善交通流量 [4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是否会在已布局的城市采用类似杭州项目的模式扩展零售业务,以及如何看待内地租户销售的未来趋势? - 公司会仅在有需求和协同效应的情况下采用该模式,下半年有望实现温和增长,全年或有一定增长 [60][62] 问题2: 二季度业绩改善的原因,7月零售销售情况,全年股息是否持平,以及对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看法? - 业绩改善得益于内部的入住率和客流量提升,以及外部的股市改善、房地产市场稳定和日本业务下滑等因素;7月情况好于去年,但未明确是否实现正增长;若情况不变,全年股息不打算削减;目前不考虑发行可转换债券 [66][67][71][73] 问题3: 沈阳、论坛66和武汉中心项目的转型进展及预期成果时间? - 武汉项目需至少两年时间恢复正常,要重新调整租户组合,吸引客户;论坛项目需重新定位为生活方式商场,预计也需要两年时间 [74][76][77] 问题4: 关于纯现金股息的最新想法,奢侈品和非奢侈品分类的原因和对奢侈品租户保留的担忧,以及正向租金调整的驱动因素和前景? - 西湖66商场预计明年上半年开业,之后可能停止以股代息安排;取消奢侈品和非奢侈品分类是为了更贴合客户行为,并非担心奢侈品租户离开,奢侈品销售有不同表现;正向租金调整取决于项目的领导地位、议价能力和业务势头,若销售回升,有望更乐观 [83][84][93] 问题5: 整体资本支出指导以及西湖60 6扩展项目是否会显著增加资本支出? - 今年资本支出约49亿港元,明年降至约30亿港元并持续下降,资产优化项目的资本支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101] 问题6: 若重置武汉项目,对即将开业的杭州项目有何改变或调整,以及对该项目的信心来源和意图? - 杭州项目解决了武汉项目的交通和规模问题,市场环境良好,公司更有信心;项目既为满足租户需求,也为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108][111][113] 问题7: 对当前净负债率的舒适度,是否急于短期内降低,以及处置Summit的节奏和优先级? - 公司可承受略高的负债率,但希望保持在35%以下;Summit将以合适的价格出售,不打算通过降价增加销售 [115][116]
2025H1商业地产数据解读和下半年展望
2025-07-25 08:5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商业地产(集中式商业项目、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1][2] * 公司:万达、恒泰、新城、世纪金源、浙江恒泰等主导下沉市场的企业[7][38] 市场现状与趋势 项目数量与结构 * 全国集中式商业项目数量达9,201个(2025年),新增120个[2] * 购物中心总数7,315个(新增104个),独立百货1,599个(新增4个),奥特莱斯288个(新增12个)[2] * 轻资产运营和改造项目占比提升至18%(2022年为16%)[2][4] * 中小型项目占比提升(改造难度小、成本低),大型项目(20万㎡以上)稀缺[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理性主义盛行:物质消费选择平替,精神消费意愿强烈[5] * Z世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偏好新兴事物和体验需求[5] * 奥特莱斯(平替业态)、潮玩、二次元、宠物等细分品类兴起[5][23] * 情绪消费成为主流(潮玩、宠物、运动、健康餐饮等)[3][27] 区域差异 * 高线城市:竞争激烈,人均商业面积高,依赖文旅/创新主题[7][9] * 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占全国86%面积但仅40%商业份额,偏好中小型项目(占比超70%)[7][8][38] * 典型城市表现: - 增量前三:深圳、北京、广州[13] - 人均商业面积:上海首位,南京、苏州紧随[13] - 空置率高城市:成都、西安、天津(空置率超10.5%)[25] 经营数据与挑战 客流与销售 * 购物中心客流增速持续放缓:2023年10% → 2024年22.8% → 2025年14.1%[17] * 销售额增速放缓:2021年20.5% → 2022年-12.7% → 2023年8.5% → 2024年4.2% → 2025年3%-5%[18] * 业态分化: - 中档/中高档购物中心表现较好[18] - 高档购物中心客流增速下降,2025年销售额增长不足1%[18] - 二次元商场日均客流达6.2万人(普通商场2.4倍)[22] 租金与空置 * 首层租金持续下降:2022年565元/㎡ → 2025年515元/㎡(降10%)[26] * 平均空置率上升:2024年8.7% → 2025年10.5%[25] * 闲置项目:全国约600个(购物中心400+、独立百货100、奥莱30)[14] 业态表现与调整 增长品类 * 零售:3C数码、潮流玩具(环比增30%)、会员超市[44] * 餐饮:快餐(增4%)、茶饮/奶茶(增7%),整体餐饮增3.3%-5%[28] * 其他:IP主题店、户外用品、健康餐饮[27][29] 下滑品类 * 传统服装、男装、百货、箱包、大型综合超市[27][29] * 儿童亲子业态(少子化影响,仅儿童游乐场表现较好)[30] 业态调整方向 * 高档购物中心:上调餐饮/儿童亲子比例,拓宽非奢品类(如运动品牌)[33][34] * 中高端项目:增加潮玩、3C数码、运动户外等体验型业态[34] * 中档及以下项目:强化高性价比餐饮和文体娱[34] 企业策略与案例 * 地方型企业表现突出(深耕区域,项目5-10个)[11][12] * 京东奥莱下沉策略:1-3万㎡小型场地聚焦家电,优化坪效[41] * 万达出售资产:珠海万达商馆(运营520个商场)成未来重点[42][43] 风险与机遇 风险 * 客流增长拐点临近,转化能力减弱[16][17] * 空置率超30%的项目将陷入恶性循环[24] * 下沉市场奥莱业态难渗透(低线城市闲置率高)[14] 机遇 * 奥特莱斯业态景气(运动品牌、珠宝品牌加速布局)[23] * 中小城市中小型项目需求旺盛(投资风险低)[6][38] * 创新主题(文旅、二次元、新生活方式)吸引年轻客群[9][22] 其他关键数据 * 购物中心季节性规律:Q3为客流高峰(暑假+假期),Q1/Q4低谷[17] * 同店增长重要性提升(存量时代内生性增长关键)[20][21] * 宠物店扩张快但关店频繁(经营风险高)[32] * KTV转型AI型(结合情绪消费与社交)[31]
21城人气商场榜“汰换率”不足10%,华润、龙湖、万达抢地盘
36氪· 2025-07-22 10:48
全国商场客流概况 - 6月全国商场平均客流规模环比微降2%,390个上榜人气商场日均客流均值约8万人 [1] - 43个TOP1人气商场日均客流均值达12.6万人,其中53%位于市级商圈,41%位于区域商圈 [1] - 354个商场连续上榜,36个新上榜,新开业项目包括北京中海大吉巷、深圳罗湖益田假日广场等 [1] 区域分布特征 - 北京朝阳区、广州天河区、深圳福田区等9个城市行政区上榜数占全市1/3以上 [2] - 商业一线城市市级与区域商圈上榜数相当,准一线及二线城市区域商圈优势明显 [2] - 华润万象生活、珠海万达商管等7家运营商上榜数超10个,在不同线级城市优势各异 [3] 上海市场表现 - 上海TOP50商场中43个连续3个月上榜,2024年新开业的徐汇万科广场等已站稳脚跟 [5] - 五角场合生汇首次跻身超大型项目TOP3,客流同比增11%,销售额增6% [11] - 兴业太古汇因LV巨轮营销事件带动客流翻番,销售额实现三位数增长 [17] 重点城市标杆项目 - 北京中海大吉巷开业首月客流突破300万人次,总投资超200亿 [35] - 深圳KK ONE周边5公里常住人口超100万,6月摘得大型项目榜首 [38] - 成都华熙LIVE·528上半年销售同比增24%,客流增22% [41] - 南京JLC金陵中環试营业即蝉联中小型项目TOP1 [64] 其他城市亮点 - 重庆观音桥商圈日均客流达60万人次,最高突破100万 [57] - 杭州萧山万象汇2024年零售额已突破30亿元 [59] - 苏州昆山万象汇成为华润在县级市的首座购物中心标杆 [62] - 东莞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仅0.57㎡/人,属潜力挖掘城市 [81]
Akropolis Group has maintained the credit rating from Fitch Ratings with a stable outlook for five years in a row
Globenewswire· 2025-07-14 23:55
文章核心观点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连续五年确认阿克罗波利斯集团长期借款评级为BB+且展望稳定,证明公司财务稳健,公司凭良好财务和运营表现维持该评级 [1]。 公司评级情况 -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连续五年确认阿克罗波利斯集团长期借款评级为BB+,展望稳定,因公司财务和运营表现良好、购物中心在所在城市居领先地位且空置率低 [1] - 2021年5月,阿克罗波利斯集团首次接受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和惠誉评级 [3]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CEO表示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积极评估证明公司业绩稳定、租金收入增长,在波罗的海购物中心市场地位稳固,高入驻率确保稳定收入 [2] - 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去年租金收入9140万欧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8780万欧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9%和6% [4] 公司债券情况 - 2025年5月,公司成功发行首笔3.5亿欧元、为期5年、年利率6.000%的绿色债券,债券按公司绿色金融框架发行,目前在纳斯达克维尔纽斯和泛欧交易所都柏林证券交易所上市 [3]
环球房产周报:北京、杭州上半年土拍破千亿,广州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房企化债提速……
环球网· 2025-06-30 10:59
政策要闻 - 广州拟2026年起新出让宅地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 到2030年底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80% 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从2026年起全市出让的居住用地100%实施装配式建筑 每年度出让用地中实施模块化建筑的建筑面积占新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 新出让的商服用地公共部分应采用装配式装修 [1] - 沈阳发布住房公积金优化措施 最低15%首付优惠延至2025年末 灵活就业者、异地缴存职工与现役军人可将已还满五年的商贷转公贷 购买经认定的新建高品质住宅贷款上限放宽至当期最高额度的1.4倍 贷款额度核算时账户余额倍数由22倍升至25倍 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的购房时限延至2026年末 [1] - 青岛发布公积金优化新政 多子女家庭、购买高品质住宅、绿色住宅住房以及商品房现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政策可叠加 夫妻最高贷170万、单人110万 还贷能力系数由30%提至40% 异地缴存的多子女家庭购本市自住住房可在可贷额度基础上上浮30% 在购房所在区(市)购买第二套自住住房仍按首套认定 [2] 市场要闻 - 北京上半年土拍收官 建发联合金茂20.8亿元摘得丰台槐新地块 成交楼面价4.02万/平方米 出让面积25897.21平方米 规划建筑面积51794平方米 容积率2.0 北京2025年上半年共成交22宗涉宅地块 合计成交金额约1005.6亿元 [3] - 杭州上半年土拍收官 成交总金额突破1100亿元 上半年杭州住宅用地累计出让金额增至1160亿元 已逼近2024年全年的1169亿元 6宗宅地总规划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 合计成交金额151.15亿元 平均溢价率达30.5% 最高溢价率达67.6% [4] - 南京上半年土拍收官 燕子矶地块竞价56轮成交 民企南通亚伦以总价10.28亿元、溢价率12.23%竞得南京栖霞区燕子矶g33低密宅地 成交楼面地价15717元/平方米 多家民企在南京竞得住宅用地 [5] 房企要闻 - 10余家房企化债获批 佳兆业、融创、金轮天地等海外债重组基本获债权人通过 融创、富力、中梁、金科等十余家房企的境外债务重组或重整方案已获批准 绿城与新城先后发行海外债 2025年房企待偿海外债规模超过一千亿元 [5][6] - 大股东深铁集团持续护航万科 2024年万科获金融机构大力支持 新增融资和再融资948亿元 新增融资综合成本3.54% 新增经营性物业贷293亿 已上报178个"白名单"项目 2024年完成了约197亿境内外公开债券的兑付 2025年以来已偿付公开债超160亿元 [6] - 招商蛇口取消区域公司 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 在总部层面新成立资产管理部 将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稽核部分拆为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稽核部 取消华东区域、华南区域、华西区域、华北区域和江南区域五个区域公司 [6] - 中骏集团发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拟化债22.71亿美元 与持有约30.56%境外票据本金、24.23%范围内债务的债权人签订重组支持协议 重组代价提供三种选择:现金连同新短期票据 强制可转债加股份并配新中期票据 或新长期票据 [7] - 中海申报首单公募REITs 拟募资超13亿元 计划将其位于广东佛山南海区的购物中心项目通过公募REIT形式在深交所独立上市 预计公募基金将募资约13.55亿元 中海地产方面将认购已发行基金份额总数的20% [8]
长租公寓成“非住”最稳健资产
36氪· 2025-06-25 10:19
不动产行业现状 - 不动产行业处于去库存周期 各细分市场正在寻找新模式 行业处于转型期且市场竞争加剧 [1] - 非住宅类资产价值取决于土地价格和实际运营效率 长租公寓市场表现最为稳健 [1] 非住宅资产价值分化 - 资产价值与三大因素相关 运营模式成熟度 经营效率稳定性 退出通道畅通性 [2] - 长租公寓和商业类资产运营模式成熟 收益稳定 退出通道清晰 最受市场青睐 [2] - 写字楼和产业园区类资产受经济下行影响 空置率高企 租金下降 资产价格处于下行通道 [2] - 康养和文旅类资产市场规模增长 消费意愿强 但退出通道受阻 投资放缓 资产价值未充分体现 [2] 细分市场表现 - 长租公寓类资产表现最好 一线城市平均资本化率在5 1%-5 4%之间 [3] - 购物中心 甲办 商务园区资本化率差异较大 且高于长租类资产 投资进入更为谨慎 [3] 长租公寓市场表现 - 长租公寓出租率整体高位运行 核心八城集中式公寓出租率稳定在超85%水平 广州 深圳 武汉 南京四城出租率维持在93%以上 [5] - 已上市保障房REITs底层资产出租率超91% 2023年至今租金平效变动绩效整体稳健 [5] - 截至2025年4月保障房REITs较发行价涨幅超50% 在各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中领跑 与第二梯队拉开5-10个百分点优势 [8] - 2024年保障房REITs现金分派率在3-4%水平区间 呈现良好超额收益特征 2025年扩募及发行扩容呈上升趋势 具有穿越周期的增值能力 [11]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政策加速高品质住房供给 将租赁住房纳入好房子体系 优化存量收购政策 放宽收购条件 [12] - 重点城市推动租赁住房纳入好房子建设体系 北京试点全装修+智慧社区模式 深圳要求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杭州给予容积率奖励 [12] - 优质租赁社区和保租房大量入市 个人房源租金坪效自2021年顶点后逐年下降 降幅扩大 [12] 集中式公寓市场发展 - 集中式公寓市场呈现市场化+保租房双轨发展特征 核心8城规模稳步提升 上海保租房占比54% 深圳占比39% 核心城市保租房整体占比达4成 [15] - 市场出租率稳定但租金下行 低价保租房占比提升导致平均租金水平下降 未来保租房入市高峰期将推动租金进一步下探 [15] - 长租公寓市场稳定性获广泛认可 2024年基金 险资等多元主体入局 占比达50% 较2023年提升约10% [15] - 长租公寓适用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 注重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者 [15]
今明两年武汉商业看点,居然都在光谷!
36氪· 2025-06-24 11:26
光谷商业发展概况 - 光谷成为武汉商业市场新阵地,汇聚大悦城控股、保利商业、首创奥莱、瑞安房地产、凯德投资、华润万象生活等商业巨头 [1] - 已开业存量商业项目23座,总商业面积171.3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14座(88.3万平方米),商业街7座,专业市场4座 [2] - 今明两年预计新增9个商业项目,带来超70万平方米商业增量,主要布局在光谷中心城 [3][4] 重点商业项目分析 已开业项目 -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存量面积40万平方米,客流峰值达100万人次/日 [3][13] - 武汉大悦城:商业体量13.6万平方米,2022年开业后成为光谷中心城商业高地 [3][16] - 创新天地商业公园KIC PARK:街区商业5.1万㎡+绿地公园1.3万㎡,计划2024年9月开业,引入悦活里TASTE、星巴克Green Store等品牌 [7][9] 在建/规划项目 - 光谷伟星星悦广场:商业体量12万方,计划引入200+品牌,填补佛祖岭片区大型商业空白 [5] - Good One壹为邻:商业面积5.4万平方米,定位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 [6] - 武汉光谷万象天地:商业体量17.35万平方米,华润万象生活首进武汉项目 [4] 四大商圈格局演变 成熟商圈 - **光谷广场商圈**:存量面积32.3万㎡,日均客流24.3万人,但面临空铺率上升等挑战 [11][13] - **关山大道商圈**:总体量39.8万㎡,日均客流16万人,项目定位更精细化(如K11 Select主打艺术购物中心) [14] 新兴商圈 - **高新大道商圈**:依托光谷中心城发展,辐射范围涵盖左岭、花山等板块,未来将新增创新天地商业公园等项目 [15][16] - **佛祖岭商圈**:以邻里型商业为主,商业体量普遍小于10万方,受高新大道商圈虹吸效应明显 [18][19] 商业业态创新趋势 - 主题化定位:如K11 Select的艺术购物中心、北辰·光谷里的数字经济综合体 [14] - 公园式商业:创新天地商业公园融合绿地与商业空间,设置宠物公园等主题功能区 [7] - 社区服务导向:Good One壹为邻配置政务服务设施,光谷伟星星悦广场引入民生品牌 [5][6] 区域商业竞争态势 - 光谷中心城成为商业开发热点,2025年前将新增至少6个购物中心(合计体量超50万㎡) [4][9] - 成熟商圈通过改造升级应对分流(如鲁巷广场更名中商世界里),新兴商圈探索差异化路径 [13][19]
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
2025-07-22 22: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房地产、商业地产 公司: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太古地产、中国海外发展、大生地产、新鸿基地产、俊知集团、红星地产、日本三井不动产、SL 格林不动产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润置地 - **开发业务**:1 - 5 月签约销售额 869 亿元,同比降 6%,排名行业第四;权益签约金额 593 亿元,同比降 8%;新增供货 900 多亿,全年可售超 5000 亿,大量新增供货在三四季度,预计全年签约销售金额正增长;拿地谨慎,累计拿地 427 亿,权益拿地 303 亿,排名第六,项目遵守毛利率 15% - 20%、净利率 8% - 10%、IRR 15%以上要求[1][3][4] - **经常性业务**:1 - 5 月累计收入 204 亿元,同比增 10%;经营性不动产租金收入 133 亿元,同比增 13%,购物中心租金同比增 17%,同店增 6%;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 20%,重奢购物中心同店增速超整体,跑赢港资公司,有望支撑购物中心租金收入双位数增长;主力业态重奢品牌占 40%,非重奢占 60%,非重奢品牌带动整体零售额超预期,同店可同比高单位数增长;今年写字楼和酒店或拖累整体租金收入,但购物中心有望推动全年经营性不动产业务增速超 10%[1][4][5] - **估值**:仅考虑经营性不动产,2025 年核心净利润约 110 亿,参考太古地产,隐含开发业务当前市值 PE 仅两倍;与中国海外发展相比,开发业务市值给予一定折价,2025 年 PE 约 6 倍,相对保守假设下开发业务市值 900 亿港币;综合经营性不动产和开发业务,总计市值 2500 亿港币,较当前收盘价有 3% - 4%空间;从经营性不动产角度,应享有略高于太古地产的 PE 倍数,约 15 倍[6][7][9] - **股价与催化因素**:今年以来股价表现超 20%YTD,短期关注购物中心零售额表现,中长期关注房地产板块政策及一二线城市房价企稳信号;昆山万象汇出表预计带来出售收益,部分对冲减值影响,增厚核心净利润[2][10][11] 华润万象生活 - **股价与零售额表现**:今年以来股价涨幅 36%,YTD 不断创新高;2025 年 5 月单月及 1 - 5 月累计零售额同比增约 20%,中奢定位购物中心略高于整体水平,符合年初预期[3][15][17] - **轻资产拓展**:2025 年目标完成十个项目,截至 5 月底已完成三个,下半年有望完成目标[16] - **估值与市值空间**:截至昨日收盘价,对应 2025 年和 2026 年市盈率分别为 20 倍和 18 倍,核心净利润 2024 - 2027 年复合增速约 12%,当前 PE 与业绩增长匹配且有行业头部轻资产商管公司溢价;百分百派息率下,股息收益率约 5%;测算对应市值约 930 亿港币,较当前市值空间约 13%[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润置地持股结构方面,港沪通自由流通比例从 3 月底 22.5%降至 6 月底 20.9%,南下资金下降,二季度股价表现或因外资机构流入[17] - 今年整体环 GDP 增长率从约 5 倍增长到 7 倍左右[10][14] - 去年青岛万象汇出表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 26 亿,对冲 78 亿减值影响,今年昆山万象汇出表可部分对冲减值影响[10][14] - 若华润置地经常性业务利润贡献达 50%,PE 水平可参考红星地产上行至 10 倍左右,对应市值 2828 亿港币,较当前有 49%空间[12] - 华润置地已完成投资人监管退出资本循环,每年固定数量商业地产等进入 REITs,产生出售收益支撑核心净利润及派息增长[13]
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被抛弃了
虎嗅APP· 2025-06-19 19:55
上海商业地产现状 - 上海拥有400多家购物中心,约每8万人拥有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密度是东京的2.5倍 [3] - 上海人均商业面积仅次于迪拜,是东京的3倍 [4] - 2025年预计新开商业项目约60个,总规模超过300万平米,其中闵行区新开12家商业体量超100万平米 [6] - 第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负,显示商业供给过剩趋势 [7][10] 商业项目案例研究 - 闵行吴中路爱琴海购物中心(2017年开业,体量50万方)室外商铺空置率达90%,室内部分运营冷清 [16][23][35] - 恒基旭辉天地(The Roof)作为网红打卡地,内街商铺接近50%关闭或装修,消费转化率低 [39][49][51] - 青浦淀山湖东渡蛙城开业不到一年即陷入萧条,从主题乐园沦为电影取景地 [53][55] - 七浦路批发市场租金从峰值7万/月跌至500元/月,部分商铺仅需缴纳物业费即可租赁 [61][62][86] 行业转型与资产处置 - 万达2017-2025年累计出售近90座万达广场,自持数量从500+降至300+座 [99][101][103] - 万科2024年以23.84亿元出售上海七宝万科广场50%股权,20亿元出售南翔印象城48%股权 [109] - 远洋集团40亿元出售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股权,亏损17.63亿元 [112] - 华润考虑出售南翔五彩城等低效资产,聚焦万象城核心产品线 [117][120] 市场分化与趋势 - 七浦路市场出现两极分化:转型高端的圣和圣等商场人流如织,而老兴旺等传统市场空置率达90% [66][73][79] - 新兴商业项目如普陀中海环宇城MAX和徐汇西岸梦中心保持高人气 [127] - 行业整体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22][123][129]
华润置地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润置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开发销售型业务表现**:1 - 5 月签约销售金额 869 亿元、面积 322 万平米,分别按年降 6%和 19%;权益签约额 593 亿元、面积 228 万平米,分别按年降 8%和 20%;累计获 14 块土地,总金额 427 亿元,总购置面积 121 万平米;权益土地购置金额 303 亿元,权益比例 71%,权益购地面积 101 万平米[3] 2. **经常性业务表现**:1 - 5 月累计收入 204 亿元,同比增 10%;经营性不动产总租金收入 133 亿元,同比增 13%;购物中心租金收入 114 亿元,同比增 17%,同店增 6%;写字楼租金收入 10 亿元,同比降 7%;酒店经营收入 8 亿元,同比降 9%[4][5] 3. **零售表现**:1 - 5 月及 5 月单月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约 20%,同店增长高个位数;13 家重奢购物中心同店表现略高于整体增速;1 - 5 月累计客流及 5 月单月客流均同比增 35%[6] 4. **新推项目与存货消化情况**:新增货值约 900 多亿,加去年两千五六百亿,总可售资源超 5000 亿;预计全年签约额略增,去化率略提高,高质量一线城市供货比例提升[7] 5. **下半年新推项目预期**:第三和第四季度是主要销售季节,新推项目量更大;从规模和质量管理角度均衡管理市场指标,行业排名保持前三[8] 6. **土地市场与拿地规划**:上半年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爆,拿地金额超去年同期;保持投资纪律性,聚焦高净值城市,关注项目回报,严格管理负债比率和现金流风险;不纯粹追求规模,保持市场影响力,转向存量去化,积极获取高质量项目[9][10] 7. **项目利润率要求**:维持毛利率 15%左右,净利润率 8% - 10%,内部收益率(IRR)15%以上[10] 8. **购物中心表现变化**:管理持续提质增效,优化租户结构,流量增长驱动零售额增长,与引流能力等相关;去年新开创新产品助于引流,但不计入同店销售数据[11] 9. **重奢零售额表现好的原因**:重奢购物中心有头部效应,占据部分市场份额;重奢占比约 40%,零售额含 60%非重奢品牌表现,跑赢行业平均[12] 10. **写字楼和酒店影响**:写字楼仍承压,出租率或逐步走高,成熟期项目有压力;酒店相对稳定,经营性不动产租金收入预计维持双位数增长;月报与半年报、年报收入口径可能有差异[13] 11. **商业地产资本开支**:2025 年是资本开支最后一个高峰期,具体预算未明确;2025 - 2027 年每年有六个新项目启动,资本开支含延迟支付部分,2025 年整体压力 80 - 100 亿,以后每年大致相同[14][15][16] 12. **销售净利率情况**:2024 年至 2025 年销售净利率基本维持在 13% - 14%,相对平稳[17] 13. **处理优质库存策略**:不依靠降价推动销售,整体顺销;2025 年有数个高能级城市项目价格提升;供求失衡市场以时间换空间,公司在当地仍领先[18] 14. **现房销售政策影响**:落地可能性难测,实施后开发周期拉长,资金占用成本增加,指标短期内承压,影响过渡期现金流和土地市场;过渡期后趋于平衡,但单项目 ROI 受影响;应对策略包括加快开发周期、适度提升资产负债率[19] 15. **商业物业资产处置决策**:形成投融管退闭环,通过商业物业位置、REITs 平台等实现资产退出;如青岛万象城注入 REITs 反响好,2025 年昆山万商会作为新种子项目安排[20] 16. **有息负债与净负债率预估**:总有息负债小幅上行,净负债率相对稳定,因总资产规模增长;保持适度、有纪律性的资产扩张维持开发业务发展[21] 17. **土地获取和经营性不动产扩张策略**:维持规模需土地支持,去年补地货值比销售减少;经营性不动产持续扩张,资产负债表缓慢稳健扩张;负债有所扩张,聚焦高能级城市土地获取率 1.5 - 1.6 倍,资金资本开支需求大[22] 18. **存货减值拨备情况**:过去两年减值拨备量大,与同级别公司相比相对充分;2019 - 2024 年主动资产减值损失超 400 亿元;2025 年预计减值压力缓解,但仍可能有个别压力[23][24] 19. **融资渠道和成本规划**:融资是核心优势,渠道未关闭,选成本敏感性最低、最优综合融资成本;短期内以境内人民币为主,过去几年将汇率风险敞口降至接近零,2025 年汇率敞口基本停掉[25] 20. **未来融资成本情况**:过去几年融资成本下降,目前行业内最低之一;国内融资成本下降边际作用有限,但仍有降低可能;零售额和购物中心租金收入目标双位数增长,需平衡出表影响[26] 21. **存货减值损失与已售未结毛利率**:存货减值损失记录在营业成本端;已售未结毛利率约 13% - 14%[27] 22. **十四五战略规划**:肯定会更新,刚启动,无成熟成果,经多轮研讨后管理层择机与投资者沟通[28] 23. **派息政策**:维持稳定,以核心净利润 37%的比例安排,2022 年以来未调整[29] 24. **风险扩募与价值重估**:通过大资管模式转型,成熟资产通过上层风险平台退出实现价值重估;如青岛万象城注入 REITs 实现价值释放和重估;未来扩募资产收益率可能更高,形成资本循环;对分红支持体现在分红基数因 REITs 带来的核心净利润提高而增大[30] 25. **公允价值重估对核心净利润影响**:将资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计入税后核心净利润,增加核心净利润;派息基数中每年减掉非现金流的公允价值提升部分;变现后增值成为实际利润贡献进入核心净利润,37%分配给股东[31] 26. **股权交易税务影响**:涉及个人所得税,无法避免;股权转让可规避增值税,但所得税税率 25%[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