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
搜索文档
中华企业(600675) -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数据公告
2025-10-30 18:02
证券代码:600675 股票简称:中华企业 编号:临 2025-032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定期经营数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 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一号—房地产》要求,现公告中华企业股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5 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具体内容如下: 1、公司 2025 年第 3 季度主要房地产项目开竣工情况 2025 年第三季度,公司主要开发项目 4 个,新开工项目 0 个,新竣工项目 1 个,新增项目 储备 1 个。 单位:万平方米 | 投资开发 | | | | | | | | |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规 | 划 | 季度内 | 内 累 | 项 累 | 目 计 | 季度内 | 年 | 内 | ...
仲量联行:资产交易额环比上涨近80% 上海办公楼市场有望迎来复苏
新华财经· 2025-10-20 16:44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海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国际游客显著增长。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共同助力下,上 海酒店市场整体业绩持续向好。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上海国际游客接待量达552万人次,同比增 长37.1%,增速保持稳定;同期全市五星级酒店入住率同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尽管平均房价微 降1.0%,但每间可售房收入仍实现2.3%的增长。 仲量联行认为,这标志着办公楼市场在阶段性调整后有望迎来复苏曙光。其他资产类别中,产业园区的 成交金额占比为11%,零售物业和长租公寓的金额分别占8%和6%。 从需求端结构看,投资性需求占比高达91%,稳居绝对主导地位。高净值投资者与各类企业买家持续活 跃,展现出其对上海大宗资产长期增值潜力的信心。从区域分布看,中环以内项目贡献了86%的成交金 额与81%的成交宗数,热度持续回归核心区域。 仲量联行投资及资本市场华东区负责人孙翎展望说,未来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外资配置意愿回 升,以及核心地段稀缺资产持续释放,预计上海商业地产投资市场将在第四季度延续稳中向好趋势。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0日电(记者郑钧天)仲量联行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与 展望》 ...
第三季度上海办公楼及零售物业空置率均环比下降,办公楼交易重回主导地位
新浪财经· 2025-10-15 20:57
办公楼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全市甲级办公楼净吸纳量录得19.04万平方米,成本驱动型搬迁和升级需求是主要来源[1] - 第三季度办公楼净吸纳量环比微升6.7%,前三季度累计净吸纳量达27万平方米,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1] - 上海办公楼整体空置率环比微降0.1个百分点,中央商务区空置率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非中央商务区空置率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1] - 五角场区位净吸纳量跃居首位,主要受字节跳动集团扩租及消费品零售企业搬迁推动[2] - 第三季度办公楼租金保持下行趋势,整体市场持续利好租户方,受新项目入市影响租金短期内仍将承压[2] 零售物业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市区零售物业录得约10.55万平方米净吸纳量,运动服饰、潮流玩具、宠物用品及服务与消费电子租赁需求活跃[3] - 上海核心商圈空置率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非核心商圈平均空置率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受益于品牌旗舰店及概念店选址需求升温[4] - 国庆中秋假期K11内地商场整体销售同比增长23%,珠宝黄金类同比增长45%,广州K11购物艺术中心开业一周累计吸引客流接近70万人次[5] - 恒隆地产内地物业组合国庆黄金周前四日租户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5%,武汉恒隆广场及上海港汇恒隆广场销售额分别激增逾70%及50%[6] 投资市场动态 - 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投资市场整体呈现回暖态势,办公楼交易重回主导地位,市场活跃度较上季修复好转[6] - 中邮保险领投的上海博华广场项目对价约108亿元,刷新近两年单笔交易纪录,投资性需求占比高达91%[7] - 中环以内项目贡献了86%的成交金额与81%的成交宗数,热度持续回归核心区域[7] 未来市场展望 - 未来六个月上海办公楼市场预计将迎来约82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华润中心、徐家汇中心三期B座等超甲级物业成为焦点[3] - 《关于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允许商办兼容租赁住房、商业服务等业态,为存量资产转型提供新路径[3] -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发力、外资配置意愿回升及核心地段稀缺资产释放,预计上海商业地产投资市场在第四季度延续稳中向好趋势[7]
报告:北京楼市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03:13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阮煜琳)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14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称,北 京楼市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报告显示, 三季度,北京办公楼市场增量需求持续疲软,整体市场维持对租户方有利的环境。投资市 场仍由内资买家主导,延续了对零售物业、长租公寓与产业园区的侧重。在高端住宅市场,利好政策提 振整体市场情绪,改善性需求成为市场主力。 "北京办公楼市场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间租金壁垒的打破增强了跨区域流动性。"仲量联行华北区董事 总经理张冀苏表示,在北京商业地产市场,各方业主正回归理性,积极构建多元化运营策略,寻求"第 二增长曲线",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穿越市场周期。 经历二季度供应高峰后,三季度,北京豪华公寓市场进入平稳期。政策利好支持新房市场活跃度保持平 稳,上半年入市的新盘保持较好的去化节奏,贡献了三季度超六成的成交量。 报告称,高品质住房购买门槛持续降低,改善性需求成为市场主力。为把握政策窗口期加速去化,二手 高端住宅市场多板块挂牌量攀升,价格普遍有所回调。开发商同步推出折扣促销。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 部董事陈晨表示,金融条件改善将推动潜在购房者加快决策,加之大量优质供应提供充足 ...
房地产定位转向“民生基石”与“创新载体” 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在沪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10-12 19:12
房地产行业定位转变 - 房地产行业正由经济支柱转向民生基石与创新载体的双重定位 城镇化率已突破67% [1] - 传统的三高发展模式高杠杆 高负债 高周转已不可持续 行业需要重新认识其在新时代经济格局中的功能 [1] - 推动资源从房地产市场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房地产市场新特征 - 核心城市已步入存量市场阶段 二手房交易成为主导 一线城市人房转化比下降 [2] - 住房消费理念发生深刻变化 体现为租房队伍不断壮大以及现房销售占比持续上升 [2] - 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结构性分化 人口持续流入的都市圈需求旺盛 人口流出地区面临收缩压力 [3]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路径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四大路径包括加快完善保障住房体系 推动建设好房子 盘活存量市场 释放三四线城市潜力 [2] - 关键举措包括推进高品质住房建设 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 缓解新市民 青年群体住房困难 [1] - 应遵循需求牵引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的调节逻辑 对人口流入地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配置建设用地指标 对人口流出地区推行集中式收缩规划 [3] 办公楼市场现状与对策 - 办公楼市场供大于求 上海 北京 深圳等城市存量大且增量持续供给 净吸纳量远低于新增供给 [4] - 供需矛盾导致租金报价和有效租金均呈下行趋势 且城市间分化明显 租赁需求呈现底部渐进式复苏但行业分化明显 [4] - 长期去化对策包括主动适应经济驱动模式转变 运用大数据形成资产价值动态评估机制 短期对策包括严控新增供给 多措并举消化存量 并延伸政策支持 [4] 行业未来趋势与机遇 - 房地产行业需把握服务化 绿色化 适老化等新需求 通过减少空间错配 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实现供需匹配 [3] - 呼吁发展规范化租房市场 推动租购同权 并将保障范围从人才延伸至广大普通劳动者 [3] - 应完善老旧楼宇改造机制 健全租金监测与调控机制 着力拓展多元退出渠道以增强市场的投资韧性 [4]
拯救“沉睡资产”!地方国资又集中卖房
搜狐财经· 2025-09-29 11:27
在当前二手房市场不断攀升的库存量下,突然增加成百上千套"官方房源",对市场的冲击也是显然的,阵痛不可避免。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近日,多地国资平台正在扎堆出售手中房产。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北京天恒置业集团旗下公司正在挂牌出售111套房产,房产转让底价从106万元~1397万元不等,总转让底价超过3.3亿元,均 位于北京,覆盖西城、海淀、朝阳、大兴、石景山、房山、丰台多个区域,其中既有西城区金融街18万元/平方米的天价开间,也有房山阎村镇2万元/平 方米的毛坯刚需房。 在这百余套房产中,总价最高的一套是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3号院5层2门501号住宅,挂牌价1396.89万元,建筑面积84.7平方米,约合单价16.49万元/ 平方米。 这个价格略高于市场价。二手房交易平台数据显示,9月份该小区二手房挂牌单价约15.4万元/平方米,3个月内价格下跌41%。 据接近企业人士称,这些房产都是天恒集团自有房产,部分是天恒集团开发项目的剩余房源,部分是用于出租的房产,现在出于优化资产结构、缓解流动 性压力需要,拿出来出售。 "这些都是'沉睡资产',将其出售可以一次性回收一笔客观的资金,同时避免更大的资金减值 ...
万科的“终局”,会如何?
36氪· 2025-09-24 09:59
公司债务压力与偿债高峰 - 2025年是公司债务到期高峰年,短期有息负债高达1582.8亿元,货币资金为881.6亿元,现金短债比低至0.56 [11] - 2025年到期公开债总额为431.5亿元,2026年降至约100亿元,2027年进一步降至52亿元且境外公开债清零 [12][13] - 公司面临偿债压力主要源于销售端造血能力大幅下滑及债务集中到期 [10][15] 资产处置与现金回笼 - 公司出售广州核心区越秀区1723平方米商办物业及4742平方米办公楼资产,要求最迟2025年12月15日前缴清全款以加速回款 [3][5][6] - 上述资产源自2017年551亿元收购的广信不良资产包,目前作为战略资源用于回笼资金 [4][5] - 2023年以来累计盘活64个项目,涉及可售货值约785亿元;2025年上半年存量盘活回款57.5亿元,大宗交易签约额64亿元 [20] - 资产出售包括深超总、上海七宝广场等低折扣交易,体现"壮士断腕"式回血策略 [6][8] 销售业绩与经营压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为69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7%,反映自我造血能力严重受损 [15] - 重庆、广州、深圳等地项目大幅降价销售以回收现金流 [8] - 第二曲线经常性收入占比达19.8%,但利润和营收量级较小,难以支撑债务化解 [15] 债务重组与融资支持 - 与境内债权人谈判拟将部分债务利率从至少4.3%降至3%或更低,以减轻利息负担 [7] - 2025年上半年新增融资和再融资达249亿元,包括深铁通过REITs认购等方式提供流动性支持 [24][25] - 公司被纳入"白名单"机制,优先获得开发贷、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融资资源 [25] 组织架构与成本优化 - 深铁主导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取消所有区域公司编制,将三级架构缩减为二级管控以降低管理成本 [20] - 管理层大幅换血,推动业务扁平化与效率提升 [20] - 退出冰雪、养猪、商办等非主业领域,聚焦核心业务回血 [25] 股东支持与战略输血 - 深铁2025年累计向公司提供借款近260亿元,用于维持信用和争取自救时间 [1][15][16] - 深铁自身2025年上半年出现亏损,输血能力有限,更多是债务兜底而非无限支持 [17] - 股东输血旨在为公司换取时间窗口,以推动销售企稳、资产处置及融资拓展 [25] 行业环境与长期挑战 - 商业地产高空置率及消费降级背景下,资产出售需价格让渡以加速交易 [6] - 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公司销售规模可能进一步收缩,长期竞争力受损 [26][27] - 公司自救依赖行业止跌回稳及房价回升等外部因素支撑 [25][28]
险资抄底国内商业地产!
搜狐财经· 2025-08-26 09:39
英格卡集团资产出售 - 英格卡集团计划打包出售中国10座荟聚购物中心 首批包括无锡 北京 武汉三处物业 涉及资金160亿元[3] - 接盘方为泰康人寿领投的Pre-REITs并购基金 基金总规模80亿元 其中泰康人寿认购30亿元 其他险资合计认购30亿元 英格卡认购劣后级出资20亿元[3] - 交易剩余80亿元拟通过银行融资获取 目前各方仍在沟通条款细节[3] 险资不动产投资动态 - 友邦人寿收购上海松江区超10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社区 含2252套房源 总价9.8亿元[3] - 2024年以来十余家险企通过股权直投 不动产基金等方式投资数十个项目 金额超数百亿元[3] - 新华保险接手9个万达广场资产 包括北京B/C座 烟台芝罘 南京万达茂等地区项目[3] - 阳光人寿 太保资本 中银三星人寿旗下基金接盘太仓 广州萝岗 湖州等6处万达广场[4] - 友邦人寿24亿元收购北京凯德·星贸95%股权 长城人寿10.3亿元获取北京新街高和办公楼[4] - 众安保险14.37亿元收购上海"洛克‧外滩源"两栋办公楼[4] - 中国人寿联合太古地产40亿元获取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股权[5] - 中国人寿接手瑞安房地产旗下上海创智天地项目公司 涉及25.28万平方米商业物业[5] - 泰康人寿2024年接盘徐州 廊坊等六项商业资产 总建筑面积34.96万平方米 交易总代价超20亿元[5] 2025年险资投资新趋势 - 大家投资联合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以12.9亿元收购龙湖集团旗下4个购物中心49%股权 包括上海闵行天街等项目 2024年上半年苏州狮山天街租金收入达1.9亿元[7] - 中邮保险首次与中东主权投资机构合作 签约上海博华广场不动产专项基金投资协议[8] - 险资积极寻找稳定现金流回报资产 当前地产类资产价格较低成为投资时机[8] - 险资通过穿越周期优势支持不动产市场融资 在资产荒环境下凸显优质不动产配置价值[8]
7月经济数据点评:扩大内需从多方面入手
中银国际· 2025-08-19 13:36
工业增加值 -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较6月下降1.1个百分点[4] - 1-7月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6.9%,高技术产业增速达9.5%[7] - 中游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11] 消费数据 - 7月社零同比增长3.7%,其中除汽车外消费品增长4.3%[12] - 服务消费累计同比增长5.2%,餐饮消费增长1.1%[12][15] - 家电和通讯器材等受补贴品类消费增速维持在20%以上[17][21]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1.6%,民间投资下降1.5%[23] - 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6.2%,基建投资增长3.2%[25] - 房地产投资累计下降12.0%,住宅投资下降10.9%[28] 政策与风险 - 中美关税暂停24%税率90天,为外贸争取时间窗口[35]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35] - 全球通胀二次上行和欧美经济快速回落构成主要风险[36]
天安盘中最高价触及4.8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8-12 17:13
股价表现 - 截至8月12日收盘,天安(00028 HK)报4 75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0 85% [1] - 当日盘中最高价触及4 8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净流入10 14万港元 [1] 公司背景 - 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一间投资控股公司,自一九八六年于香港成立 [1] - 公司于一九八七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首批中国概念的上市公司 [1] 主营业务 -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在中国内地开发住宅、别墅、办公楼及商用物业 [1] - 业务涵盖物业投资及物业管理 [1] - 在香港从事物业投资及物业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