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支持票据(ABN)
icon
搜索文档
蔚来遭指控虚增收入,真相是→
金融时报· 2025-10-20 11:31
事件概述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指控蔚来通过其关联公司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误导投资者并导致GIC遭受投资损失[1] - 消息引发市场波动,蔚来港股股价一度下跌近13%,收盘跌幅为8.99%,蔚来美股早盘低开近8%后收涨0.15%,次日蔚来港股高开超5%并收涨2.17%至50.35港元/股,总市值1229亿港元[1] 指控根源与澄清 - GIC的诉讼根源可追溯至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发布的报告,该报告指控蔚来利用蔚能夸大收入和净利润[2] - 灰熊报告的核心指控基于蔚能资产支持票据说明书,指出其披露的电池资产管理业务订单为19000个,但资产池内却有40053个电池,据此推断蔚来利用多出的21053个电池虚增营收与获利,价值约11.47亿元人民币[2] - 澄清指出,19000个订单是发行ABN的资产池数量,而40053个电池包是蔚能在2021年9月底持有的BaaS总数量,两者概念不同[2] - 蔚来在2022年迅速回应灰熊报告,称其内容缺乏事实依据并包含大量不实信息,随后在2022年8月26日公告已完成独立内部审查,确认报告中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支持[3]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就蔚能相关交易的会计处理方式向蔚来发出问询,蔚来提交回复后SEC未采取进一步行动[3] 市场与机构观点 - 针对灰熊做空报告,包括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JP摩根、大和资本在内的多家机构发布报告,不支持灰熊的结论,并指出其质疑是对BaaS模式的误读及数据混淆[3] - 德意志银行明确表示灰熊对蔚来电池资产管理业务的担忧毫无根据,商业模式的元素被严重误解[3] - GIC作为管理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有多次对上市公司发起诉讼的历史,包括高通、默克、新基医药、晖致、英国石油等跨国企业均曾被其起诉[3] - 截至2025年3月底,GIC的20年年化实际回报率为3.8%,已连续两年低于4%[4]
小贷公司ABS发行额接近去年全年 小微与消费成融资主力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03:15
小贷ABS市场热度与规模 - 2025年以来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热度持续,截至10月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原始权益人的ABS项目总额达到761.38亿元,占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年度发行总额1866.1亿元的四成,接近2024年全年818.83亿元的发行水平 [1] - 2025年10月,京东科技盛赢4号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深交所受理,申报规模99亿元 [1] - 政策环境支持小贷ABS审批周期提升与融资额度支持,头部小贷公司作为优质主体市场价值显现 [1] 政策环境与监管支持 - 2024年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规范公司行为、加强监督管理、防范风险并促进稳健发展 [1] -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5] - 小贷新规放宽融资杠杆限制,通过标准化形式融资的余额上限可达上年年末净资产的四倍,为合规头部机构打开资本空间 [11][12] 行业集中度与参与者多元化 - 小贷ABS发行集中度下降,2024年发行金额排名前三的度小满、美团三快、京东盛际小贷发行总额649亿元,占行业总量79.2%,2025年该比重下降至55.8%,总额为425亿元 [3][4] - 发行原始权益人呈现多元化发展,新进场参与者包括抖音金融旗下的中融小贷、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小贷、众安在线旗下的众安小贷以及OPPO与vivo关联的隆携小贷 [5][6][7] - 行业集中度分散化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ABS市场逐步向有场景、有风控能力的玩家开放 [7] 主要参与者融资动态 - 中融小贷2025年6月底在深交所获批两个ABS项目,规模各为90亿元,采用储架额度形式 [5] - 财付通小贷自2024年来获批100亿元额度ABS产品以及35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产品,两款产品共发行近400亿元 [5] - 美团小贷与中航信托在2024年通过招商证券发行16单ABS项目,发行规模总计118亿元,基础资产为面向平台商户的个人经营性贷款 [9] 底层资产投向与业务模式 - 小贷公司ABS底层资产主要投向实体经济与提振消费,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个人消费者 [8][9] - 奇富科技的ABS项目基础资产中,个人消费信贷与小微企业主经营贷款占比大致为1:1,公司通过大数据与AI模型进行风控,不依赖单一消费场景 [10] - 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公司依托集团生态,拥有场景与流量优势,是支持消费端与商户端发展的中坚力量 [10] 市场驱动因素与未来趋势 - 市场驱动因素包括监管政策支持、消费信贷需求回暖、低利率环境下ABS融资成本优势显著以及交易所审批效率提升 [1][7][12] - 未来趋势包括小贷ABS市场参与主体稳步扩容、融资侧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以及行业竞争关键在于深耕特定场景、提升资产质量与透明度 [7]
【立方债市通】6000亿元!央行明日操作/济源将打造AAA级信用企业/全球首单民营企业玉兰债发行
搜狐财经· 2025-09-24 21:19
债市利率走势 - 债市延续跌势,长债利率再上台阶,30年期国债逼近2.12% [1][2] - 10年期国债早盘在1.8%附近震荡,午后升破1.81%,尾盘一举攻破1.82% [1][2] - 50年期活跃券触及2.29%,30年期特别国债日内上行超3BP升至2.25%上方 [1]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将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鉴于有3000亿元到期,本月净投放3000亿元,为连续第七个月加量续作 [3] - 央行开展4015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净回笼170亿元,14天投放持续缺席 [5] - 9月通过MLF与买断式逆回购合计释放中期流动性6000亿元,与8月净投放规模持平 [3] 区域政策与融资支持 - 济源市强调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着力打造AAA级信用企业 [6] - 吉林省积极培育发债主体,全力提升企业发债意愿,优化助企服务举措 [6] - 江西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债融资,拓宽涉林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6] 债券发行动态 - 信阳创新产业集团拟发行9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为AA+ [7] - 南阳城投控股拟发行不超过10亿元公司债,期限不超过5年,承销费率上限为1.5‰/年 [8] - 义马市两家国企拟发行3.6亿元燃气及供水收益权ABN,期限不超过10年 [9] 创新及首单债券发行 - 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完成发行全国首单轨交行业高成长产业债,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3.08%创西北五省同评级同期限新低 [10][11] -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完成发行全球首单民营企业玉兰债,规模1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4.9% [12] 市场主体动态 - 信阳产投集团绿色公司债项目中标服务券商为中德证券,中标费率0.13% [13] - 长治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人民币增至200亿人民币,增幅39900% [15] - 万科拟全额赎回16亿元"20万科08"债券,赎回价格为104.11元/张 [16] 债市舆情与风险事件 - 方圆地产涉及两起重大诉讼,其中一案被判对1.55亿元本金及相关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另一案涉及收购本金5.695亿元 [17] - 东北再担保公司原董事长柴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18] 市场机构观点 - 开源固收认为债市或将告别低利率时代,未来10年国债收益率2%或构成下限 [19] - 观点依据包括通胀中枢构成收益率下限、政策思路变化导致社融增速企稳回升、CPI同比拐点或将出现 [19][20]
激活资本新动能——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即将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9-05 15:30
市场发行与存量规模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约0.96万亿元 同比增长28.74%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市场存量规模约3.77万亿元 较5月末的3.09万亿元显著增长 [2] 政策支持与方向 - 多项针对性政策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建设 支持重点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2] - 2025年8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提出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及REITs应用 [2] 产品创新与典型案例 - 绿色ABS、数据资产ABS、新能源ABS等新型产品持续涌现 [2] - 全国首单数据资产ABS在深交所设立 发行规模1.3亿元 [2] - 首单新能源持有型ABS以平价风电场为底层资产发行 总规模2.85亿元 [2] 市场结构分析 - 企业ABS发行规模达6044.39亿元 占总发行量的63.05% 居主导地位 [2] - 资产支持票据(ABN)发行规模2582.76亿元 同比增幅48.70% 成为重要增长极 [3] 行业论坛与活动 - 财视中国将于2025年9月25日在上海举办第十一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 [3] - 论坛设立跨境ABS、消费基础设施REITs、数字资产证券化等专题讨论环节 [3] - 同期举办"第十一届资产证券化与债券·介甫奖"颁奖晚宴 表彰金融领域卓越机构及个人 [3]
渤海银行为天津地区租赁企业承销债券破百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2 16:23
公司业务表现 - 2025年以来承销发行天津地区租赁企业债券17期 合计规模达130.45亿元 [1] - 债券承销市场份额占比14.79% 创历史新高 [1] - 通过"债券承销+交易撮合"联动模式满足租赁企业大额资金需求 [1] 战略定位与产品创新 - 作为唯一总部设于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提出打造"租赁中心"战略部署 [1] - 推出"发债+撮合"组合满足大额融资需求 "永续中票+险资"组合满足长期资金需求 [1] - 开展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 引入ABN及ABCP等创新证券化产品 [2] - 推出绿色租赁债券 围绕风电光伏等绿色场景定制碳中和主题债券产品 [2]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天津市融资租赁公司资产总额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1] - 2024年以来多项政策支持天津在融资租赁领域先行先试 [1] - 募集资金锚定天津"1+3+4"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支持高端制造领域 [2] 业务模式特点 - 以投行业务为切入口推出行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1] - 通过资产证券化支持同一资产池下多期滚动发行 帮助盘活存量资产 [2] - 建立"金融—租赁—制造"全链条资金通道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2]
互联网小贷公司ABS融资活跃 监管规范促行业稳健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12 09:00
互联网小贷公司融资方式 - 资产支持票据(ABN)成为互联网小贷公司重要融资工具 财付通小贷2025年14单融资项目中8单为ABN 滴滴旗下西岸小贷同样偏好ABN [1] - 资产支持证券(ABS)是互联网小贷公司常用融资工具 发行历史较长且2025年呈现增长态势 [1] ABS发行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小额贷款ABS发行数量达50单 较2024年同期31单增长61% [2] - 2025年上半年小额贷款ABS发行额达363.31亿元 较2024年同期177.12亿元增长105% [2] - 大型科技公司如腾讯、美团、京东凭借母公司信用优势成为ABS发行主力 [2] 具体公司ABS发行案例 - 字节跳动旗下中融小贷两个ABS项目各获批90亿元规模 总规模180亿元 [2] - 度小满小贷ABS项目6天内快速获批 总规模达90亿元 [2] - 京东旗下盛际小贷5月和7月共获批3个ABS项目 总金额199亿元 包括50亿元中小微企业支持专项计划 [3] - 携程小贷和美团小贷等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公司ABS项目均在年内获批 [3] 底层资产特征 - ABS基础资产涵盖消费分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 [2] - 消费场景类ABS占比显著 底层资产呈现多样化特征 [2] 监管环境与行业影响 -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于2025年1月发布 明确ABS等标准化融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上年末净资产四倍 [4] - 监管新规在扩大融资空间的同时规范融资行为 防范通过资产证券化突破杠杆约束的风险 [5] - 行业清理整顿后风险大幅缓释 优质主体市场价值逐步显现 [5]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小贷公司依托集团生态拥有场景和流量优势 更具实力开展ABS融资 [3] - ABS融资为拓展业务提供重要资金支撑 有助于扩大资产端业务规模 [3][4] - 行业将聚焦提升科技水平和服务体验 促进消费规模和助力商户发展 [5]
互联网小贷公司ABS融资活跃
金融时报· 2025-08-12 08:55
互联网小贷公司融资方式 - 资产支持票据(ABN)是互联网小贷公司重要融资工具之一 财付通小贷在14单融资项目中有8单为ABN 西岸小贷同样偏好ABN融资方式 [1] - 资产支持证券(ABS)是互联网小贷公司常用融资工具 发行历史较ABN更长 2025年以来互联网小贷ABS融资呈现增长态势 [1] ABS发行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小额贷款ABS发行数量达50单 较2024年同期31单增长61% [2] - 2025年上半年小额贷款ABS发行额达363.31亿元 较2024年同期177.12亿元增长105% [2] - 大型科技公司如腾讯、美团、京东凭借母公司信用优势成为ABS发行主力 [2] 具体公司ABS发行案例 - 字节跳动旗下中融小贷两个ABS项目各获批90亿元规模 总规模180亿元 [2] - 度小满小贷ABS项目6天内快速获批 总规模达90亿元 [2] - 京东盛际小贷在5月和7月共获批3个ABS项目 总金额199亿元 包括50亿元中小微企业支持专项计划 [3] - 携程小贷和美团三快小贷等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公司ABS项目均在年内成功获批 [3] 底层资产特征 - ABS基础资产涵盖消费分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类型 [2] - 消费场景类ABS占比显著 底层资产呈现多样化特征 [2] 监管环境与政策影响 -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于2025年1月发布 规范小贷公司行为并加强监督管理 [4] - 办法明确小贷公司通过发行ABS等标准化形式融资的杠杆倍数限制 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上年末净资产四倍 [4] - 监管规范在为小贷公司扩大融资空间的同时 也对其融资行为进行了规范 [5] 行业发展趋势 - 互联网平台旗下小贷公司依托集团生态 拥有更多场景和流量优势 相比其他小贷公司更具实力 [3] - ABS融资模式为互联网小贷公司拓展业务提供重要资金支撑 [4] - 小贷公司通过加速融资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扩大资产端业务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3]
信托业“破圈”知识产权新赛道 北京七部门联合发文赋能
经济观察报· 2025-08-05 14:03
政策核心观点 - 北京七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旨在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 [1] - 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信托公司开展知识产权信托,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基本建成服务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畅通、体制机制完备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 [3] 总体目标与要求 -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北京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的作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 [3] -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年度累放金额、年度新增融资户数合理增长 [3] - 提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融资服务质效,综合融资成本合理降低 [3]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优化 - 全面推进质押登记便利化办理,实现专利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办理全覆盖 [4] - 提升线下服务便利化程度,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点,提供"一站式"服务 [4] - 推动开通版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加快建设在线版权质押登记平台 [4] - 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示共享,指导金融机构通过各类平台查询知识产权关键数据信息 [4]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建设 - 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知识产权价值内部评估体系,对于单笔1000万元以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可通过内部评估确定价值 [6] - 强化评估体系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符合北京特点的专利、商标、版权价值评估指引或规范 [6] - 支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白名单、知识产权金融导师库,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作用 [6]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升级 - 优化商业银行内部保障机制,鼓励设立科技支行、文创支行或知识产权金融专门机构,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并提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 [7] - 丰富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开发知识产权质押线上线下产品,延长贷款期限,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 [7] - 支持知识产权押品和模式创新,鼓励扩大质押物范围至动植物新品种权、数据权益、地理标志等,探索知识产权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票据(ABN)等业务模式 [7] - 推动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及"卡脖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金融支持力度 [7] 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完善 - 发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作用,鼓励交易中心为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模型优化、银企对接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8] - 提高知识产权交易活跃度,发挥各运营平台和交易机构在价值评估、风险定价、转让交易等方面功能 [8] - 推动专业化处置平台建设,鼓励设置知识产权质物处置专门版块,探索通过集中拍卖、第三方收储等方式进行处置和流转 [8] 知识产权金融协作机制 - 健全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统筹完善市区两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补贴、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担等相关支持政策 [8] - 加强数据共享和金融服务赋能,逐步推动市场监管、税务、知识产权和金融服务等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8] - 广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优化知识产权企业"白名单",通过"入园惠企"、北京畅融工程等活动加大对科创、文创企业的支持力度 [8] 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 建立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由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负责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9] - 强化金融机构试点管理和审慎监管,完善知识产权金融监测分析制度,在严格审慎基础上给予适当监管容忍度 [11] -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对于试点成效明显的相关机构及个人给予激励支持 [12]
七部门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
快讯· 2025-07-25 17:13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到2027年基本建成服务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畅通、体制机制完备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构建具有北京创新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 [1][2] -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实现质押融资余额、年度累放金额、新增融资户数合理增长,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2] - 形成知识产权、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2] 具体任务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便捷化 - 实现专利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办理全覆盖,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点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推动版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和在线平台建设,优化登记流程并缩短办理周期 [3] - 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示共享,通过多平台查询权属状态等关键数据 [3]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建设 - 鼓励商业银行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质押贷款采用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 [4] - 制定符合北京特点的专利、商标、版权价值评估指引,建立智能化评估模型和行业报告 [5] - 支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白名单和金融导师库,发挥专业机构作用 [5]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升级 -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文创支行或专门机构,提供审批绿色通道和内部资金定价优惠 [5] - 开发线上线下质押产品,延长贷款期限并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 [6] - 探索将动植物新品种权、数据权益等纳入质押范围,创新ABS、ABN、信托等业务模式 [7] - 针对"卡脖子"技术领域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8] 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完善 - 提升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精准服务能力,协助银行判断知识产权价值 [6] - 推动交易市场成熟后探索资管产品参与确权登记,扩大交易主体范围 [6] - 设置质物处置专门版块,探索集中拍卖、第三方收储等运营模式 [6] 金融协作机制强化 - 完善市区两级风险补偿和分担政策,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共同体支持关键技术转化 [6] - 推动政务数据与金融服务互联互通,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服务平台 [6] - 优化企业白名单机制,通过银企对接活动赋能重点产业 [6] 保障措施 - 建立市区两级试点工作机制,实行责任制考核,行业协会加强培训与案例推广 [6] - 组织金融机构申报试点并加强动态管理,完善监测分析制度与审慎监管政策 [8] - 加大宣传力度,对成效突出的机构及个人给予激励支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