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钛合金

搜索文档
西部超导(688122)半年报点评报告:业绩表现亮眼 盈利能力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02 10: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7.23亿元 同比增长34.76% 归母净利润5.46亿元 同比增长56.72% [1] - 第二季度营收16.49亿元 环比增长53.57% 净利润3.76亿元 环比增长121.28% [1] - 综合毛利率38.7% 同比提升6.67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11.82% 同比下降2.04个百分点 [1] 分业务营收表现 - 超导产品营收7.98亿元 同比增长65.75% 产能快速释放 [2] - 高端钛合金营收15.67亿元 同比增长22.06% 出货量持续增加 [2] - 高性能高温合金营收2.45亿元 同比增长56.68% 通过重要用户产品认证 [2] 运营与现金流状况 - 合同负债2.27亿元 较上年期末增长58.94% 显示订单回暖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4亿元 同比增长77.73% 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3] - 存货余额41.6亿元 较上年期末增长7.7% 其中发出商品6.8亿元 增长61% [3] 业务进展与技术突破 - 高端钛合金领域交付国家重大型号超大规格锻坯产品 高强韧钛合金研制进展顺利 [4] - 超导业务Bi系高温超导线材实现单根千米级量产 年产能2000千米 DCT超导四级铁获国际认可 [4] - 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突破 多个牌号通过"两机"和航天型号认证 [4] 产能与订单动态 - 超导磁体产品线扩展 2.5T1000超大口径磁体发货 国内用户持续加大订货 [4] - 新型MCZ磁体性能提升 高温合金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 [4] - 部分钛合金领域已形成小批订货合同 为业绩提升奠定基础 [2][4]
金天钛业积极应对行业压力 高端钛材筑牢产业升级基石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13:4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18亿元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273万元 [1] - 部分主要型号订单阶段性放缓导致业绩短期承压 [1] 公司战略布局 - 凭借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巩固高端钛材领先地位 一体为航空航天 两翼为海装和民用航空 [1][3] - 通过精益管理与降本增效优化市场结构 保持高端产品收入占比稳定 [3] - 业务逐步丰富 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3] 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势 - 钛合金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 成为航空领域主供材料 [1] - 超高强韧钛合金实现国内首次强韧度突破 [1] - 低成本中强高韧钛合金性能优于现役同类产品 [1] - 技术突破支撑新型飞机 发动机及舰船量产 [2] 产能扩张与项目建设 - 高端装备用先进钛合金产业化项目(一期)建设顺利 投产后新增年产钛合金3000吨产能 [3] - 数智化集成与智能物流系统同步推进 通过数字孪生与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3] 市场拓展进展 - 在海装市场实现钛合金锻件交付 钛合金气瓶及锻件业务持续获客 [3] - 民用航空领域首次亮相巴黎航展 在国产大飞机项目合格供方推进中取得关键进展 [3] 行业发展状况 - 2024年我国钛加工材产量达17.2万吨 同比增长8.1% [1] - 高端钛合金占比持续提升 受技术迭代与需求升级双重推动 [1] - 钛材为航空航天 舰船等高端装备的关键材料 [1] 公司行业地位 - 国内三大高端钛合金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1] - 国家战略材料核心供应商 支撑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1][3] - 在全球钛材竞争格局中抢占制高点 [3]
西部超导(688122):1H25业绩超预期 超导和高温合金增速亮眼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37
财务业绩表现 - 1H25营收27.23亿元,同比增长34.76%,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56.72% [1] - 2Q25营收16.49亿元,同比增长34.40%,环比增长53.57%,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增长58.05%,环比增长121.28% [1] - 1H25毛利率同比提升6.67个百分点至38.70%,其中钛合金毛利率提升8.97个百分点至45.92%,超导产品毛利率提升8.11个百分点至30.8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77.73%至2.04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2] 业务板块表现 - 高端钛合金业务营收15.67亿元,同比增长22.03%,出货量持续增加且在新应用领域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1] - 超导产品业务营收7.98亿元,同比增长65.64%,受益于产能大幅提升及核聚变、半导体领域需求增长 [1] - 高性能高温合金业务营收2.48亿元,同比增长57.06%,多个主要牌号通过"两机"和航天型号认证 [1] 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航空钛合金领域与航空主机设计所、主机生产厂、船舶设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行业领先优势稳固 [2] - 超导产品完成国内核聚变CRAFT项目超导线材交付,并开始为BEST聚变项目批量供货,产品性能稳定 [2] - 高温合金领域突破返回料处理技术,自主设计建成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线并投产 [2] 业绩驱动因素 - 钛合金需求持续修复,海绵钛价格下滑使得钛合金盈利能力明显修复 [2] - 超导业务产品结构变化推动毛利率大幅提升 [2] - 三大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年业绩提升奠定基础 [1] 市场预期与估值调整 - 2025年净利润预测上调4.3%至10.01亿元,2026年预测上调4.3%至12.03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37.2倍P/E,2026年31.0倍P/E [3] - 目标价上调33.6%至64.82元,对应2025年42.1倍P/E,2026年35.0倍P/E [3]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9:4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6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是整体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 [2] - 科创板企业拥有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 [2] - 去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2] - 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2]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 [3] - 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 [3] - 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3] -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生物医药领域有110多家企业,在肿瘤、心脑血管、罕见病等重点治疗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3] -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3] 国际化发展 -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 [4] - 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或地区 [4] - 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4] - 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 [4]
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01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6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 总市值超7万亿元[1] - 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 新能源 新材料 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 为归母净利润三倍多 同比增长6.4%[2] - 研发人员总数24万人 占员工总数比例近30%[2] - 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 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2] - 30%公司产品或研发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 超80%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2]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超60%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 工程师或行业专家 近30%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3] - 近30%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 近40%公司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3] -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 覆盖芯片设计 制造 封测 设备 材料 软件全产业链[3] - 生物医药领域110多家企业 在肿瘤 心脑血管 罕见病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3] - 高端装备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升级[3] 国际化发展 -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4] - 63家公司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或地区[4] - 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 - 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4]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 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5:45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成立6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 研发与创新成果 -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是整体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 [2] - 科创板企业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近三成 [2] - 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2] - 三成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2] - 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超六成公司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 [3] - 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3] - 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生物医药领域110多家企业,在肿瘤、心脑血管、罕见病等重点治疗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3] -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3] 国际化发展 -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或地区 [4] - 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 [4]
西部超导:核心技术获得特等奖,下游需求复苏与核聚变项目推进下各业务有望同步迎来增量-20250606
东方证券· 2025-06-06 08: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的EAST大科学装置千秒级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 - 根据行业需求情况下调营收与毛利率,调整25、26年EPS为1.60、1.97元(前值为1.92、2.49元),新增27年EPS为2.41元,参考可比公司25年估值水平,对应25年42倍PE,目标价67.20元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59亿、46.12亿、60.28亿、73.37亿、88.3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6%、10.9%、30.7%、21.7%、20.5% [3]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8.70亿、10.07亿、13.18亿、16.33亿、20.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29.7%、15.7%、30.9%、23.9%、22.5% [3] - 2023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52亿、8.01亿、10.42亿、12.82亿、15.6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30.3%、6.4%、30.1%、23.0%、22.3% [3]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6、1.23、1.60、1.97、2.41元 [3]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1.9%、33.6%、33.9%、34.7%、35.4% [3] - 2023 - 2027年净利率分别为18.1%、17.4%、17.3%、17.5%、17.7% [3]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2%、12.3%、14.9%、16.8%、18.5% [3] - 2023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2.4、39.8、30.6、24.9、20.3 [3] - 2023 - 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5.0、4.8、4.4、4.0、3.6 [3] 公司业务情况 - 超导材料业务全球领先,多项目实现批量供货,参与EAST装置超导磁体馈线系统性能升级,完成国内核聚变CRAFT项目用超导线材交付任务,为BEST聚变项目批量供货,推进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拥有MRI用超导线材全流程生产线 [9] - 高性能高温合金技术创新实现多项关键突破,24年高温合金二期熔炼生产线建成投产,突破返回料处理技术,多个主要牌号通过用户产品认证,攻克航空结构件用某高强钢大规格棒材稳定性控制技术,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站用高温合金基本完成应用考核评价 [9] - 高端钛合金市场不断拓展,24年制备出国内最大规格的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新型高温钛合金锻坯、板坯及丝棒材研发取得进展,海洋、兵器、核工业等领域的钛合金研制任务稳步推进,获得多个型号供货资格,开发出多个牌号钛合金循环利用全套熔炼技术,循环利用处理线和丝棒材连轧线建设顺利推进 [9] 可比公司估值 - 报告给出西部材料、钢研高纳、图南股份等多家可比公司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市盈率数据,调整后2025 - 2027年平均市盈率分别为42、34、28 [11]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方面,2023 - 2027年货币资金分别为14.82亿、15.13亿、15.07亿、18.34亿、22.10亿元等多项资产数据有相应变化 [13] - 利润表方面,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59亿、46.12亿、60.28亿、73.37亿、88.39亿元等多项利润数据有相应变化 [13] - 现金流量表方面,2023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7.65亿、8.76亿、11.47亿、14.22亿、17.42亿元等多项现金流数据有相应变化 [13]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2023 - 2027年有相应变化,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 1.6%、10.9%、30.7%、21.7%、20.5%等 [13]
西部超导(688122):核心技术获得特等奖,下游需求复苏与核聚变项目推进下各业务有望同步迎来增量
东方证券· 2025-06-05 22: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的EAST大科学装置千秒级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 - 根据行业需求情况调整25、26年EPS为1.60、1.97元(前值为1.92、2.49元),新增27年EPS为2.41元,参考可比公司25年估值水平,对应25年42倍PE,目标价67.20元 [2] 各部分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59亿、46.12亿、60.28亿、73.37亿、88.3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6%、10.9%、30.7%、21.7%、20.5% [3]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8.70亿、10.07亿、13.18亿、16.33亿、20.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29.7%、15.7%、30.9%、23.9%、22.5% [3] - 2023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52亿、8.01亿、10.42亿、12.82亿、15.6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30.3%、6.4%、30.1%、23.0%、22.3% [3]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6、1.23、1.60、1.97、2.41元 [3]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1.9%、33.6%、33.9%、34.7%、35.4% [3] - 2023 - 2027年净利率分别为18.1%、17.4%、17.3%、17.5%、17.7% [3]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2%、12.3%、14.9%、16.8%、18.5% [3] - 2023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2.4、39.8、30.6、24.9、20.3 [3] - 2023 - 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5.0、4.8、4.4、4.0、3.6 [3] 公司业务情况 - 超导材料业务全球领先,参与EAST装置超导磁体馈线系统性能升级,24年完成国内核聚变CRAFT项目用超导线材交付任务,为BEST聚变项目批量供货,推进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拥有MRI用超导线材全流程生产线 [9] - 高性能高温合金技术创新实现多项关键突破,24年高温合金二期熔炼生产线建成投产,突破返回料处理技术,多个主要牌号通过用户产品认证,攻克航空结构件用某高强钢大规格棒材稳定性控制技术,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站用高温合金基本完成应用考核评价 [9] - 高端钛合金市场不断拓展,24年制备出国内最大规格的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新型高温钛合金锻坯等研发取得进展,获得多个型号供货资格,开发出多个牌号钛合金循环利用全套熔炼技术,循环利用处理线和丝棒材连轧线建设推进 [9]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西部材料、钢研高纳等多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调整后2025 - 2027年平均市盈率分别为42、34、28 [11]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方面,2023 - 2027年货币资金分别为14.82亿、15.13亿、15.07亿、18.34亿、22.10亿元等 [13] - 利润表方面,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1.59亿、46.12亿、60.28亿、73.37亿、88.39亿元等 [13] - 现金流量表方面,2023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7.65亿、8.76亿、11.47亿、14.22亿、17.42亿元等 [13]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2023 - 2027年成长能力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 1.6%、10.9%、30.7%、21.7%、20.5%等 [13]
西部超导2024年报解读: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增176.29%,高性能高温合金收入下滑31.02%
新浪财经· 2025-04-21 19: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6.12亿元 同比增长10.9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1亿元 同比增长6.44% [3] - 扣非净利润7.13亿元 同比增长12.94%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6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76.29% [4] 产品收入结构 - 高端钛合金收入同比增长9.87% [2] - 超导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2.41% [2] - 高性能高温合金收入同比下降31.02% [2] 费用控制与研发投入 - 销售费用2790万元 同比下降8.51% [3] - 财务费用3664万元 同比下降21.30% [3] - 研发费用3.51亿元 研发投入总额3.42亿元 同比增长6.70% [3]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7.42% 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改善 主要因客户销售回款及政府补助增加 [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40万元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37亿元 主要因子公司增资及融资净额减少 [4] 资产质量风险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41.97亿元 占总资产30.84% 占销售收入91% [6] - 存货账面价值38.60亿元 占总资产28.36% [6] - 经营性现金流波动较大 受下游军工客户付款结算周期影响 [7] 行业与经营风险 - 客户集中度较高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重大 [5] - 航空领域需求存在周期性波动风险 [8]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商集中风险 [5] - 产业政策调整可能影响经营业绩 [9]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税前报酬125.79万元 总经理131.56万元 [10] - 副总经理薪酬区间105.35-120.01万元 [10] - 财务总监薪酬112.14万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