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TF指数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财富管理机构应具备“三重使命”
证券时报· 2025-10-16 06:05
财富管理的核心使命与原则 - 财富管理机构的首要使命是防范风险,在此基础上寻求财富保值增值与传承 [2] - 强调投资的首要义务是不要亏损,一旦本金损失需要成百上千笔收益才能弥补 [2] - 投资顾问的核心职责是帮助客户筛选杂音、规避风险,并巧妙放弃不熟悉、复杂的金融产品 [2] 应对市场周期的策略 - 中国资本市场呈现规律且复杂的周期性波动,但由于变量较多难以预测 [2] - 财富管理应该穿越周期,而非判断周期、投机周期 [2] - 需要陪伴引领客户,使其实现自觉自醒,坚持自觉地度过每个经济周期 [2][3] 投资顾问的角色与能力要求 - 投资顾问需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并对财富管理的使命、愿景、价值及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刻理解 [3] - 投资顾问应帮助客户通过购买指数增强、行业基金等产品把握前沿领域的投资机会 [3] - 此举体现了金融平权理念,使更广泛人群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红利 [3] 券商财富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两大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全委托投顾模式和以ETF为主的指数基金 [2] - 以ETF为主的指数基金被视为最显性、最简洁的投资方法 [2] - 这两种路径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化繁为简,提高投资便利性 [2]
“9·24”行情一周年:投资者数量大幅增长, 券商财富管理加速转型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19:06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越 2024年9月24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A股市场迎来重要转折点。如今,已悄然走过一个年头。 【导读】"9·24"行情启动一周年:投资者数量大幅增长,券商财富管理加速转型 这一年,资本市场在波澜起伏中展现出新的气象。 A股市场投资者数量显著增长。据中国结算数据,自去年10月至今年8月,这11个月内A 股新开户数已达到2874.60万户。今年9月开户数仍未出炉,按照此前11个月的月均开户数估算,自去年"9·24"行情启动后的一年时间 里,A股新开户数有望突破3000万户。 在投资者数量增长的背后,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正在加速进行。这一年,为匹配客户增长与需求升级,券商财富管理战略持续深化,从 早期以通道业务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多元收入并重的财富管理架构。 投资者从 "交易博弈" 转向 "资产配置" 国联民生证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投资者对 ETF指数基金的认知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其通过指数化工具"被动"配置龙头,降低了个股炒 作频率,提升了市场稳定性。"散户化"向"机构化"转变加速。 西部证券相关人士也认为,个人投资者正加速从盲目追逐热点转向更 ...
“引长钱促长投”改革效果加快显现 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市值逾20万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24 11:32
在去年9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 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随后,为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证监会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 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今年9月5日,中国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公开募 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其中,大幅降低销售端费用并优化了赎回费制度安排,以近3年 平均数据测算,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 自2023年7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按照"基金管理 人—证券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实施路径,分为三阶段推进。此次销售端的降费规则出台意味着公募 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开始启动。 第一阶段,主要降低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第二阶段,主要调降基金股票交 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第三阶段,主要调降认申购费等销售环节费 率,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据中国证监会预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个阶段累计每年为投资者 让利约510亿元,超额完 ...
“引长钱促长投”改革效果加快显现
金融时报· 2025-09-24 10:54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与成效 - 中国证监会推动构建“长钱长投”政策体系并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1]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1][4] - 一年来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42.7%[4] 公募基金降费改革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三阶段全面落地,三阶段累计每年为投资者让利约510亿元[2] - 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2] - 改革第一阶段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第二阶段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及分配比例上限,第三阶段调降销售环节费率[2]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 - 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8月底站上35万亿元大关[3] -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平稳落地标志着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3] 中长期资金市场作用 - 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4]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举措包括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等[4] - 截至2024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4] ETF市场发展 - 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ETF规模在今年8月突破5万亿元大关[5] - 今年首批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综指ETF、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等创新产品相继发行[5] - 2025年6月末,中央汇金持仓ETF总市值升至1.28万亿元,占同期股票ETF规模近三成,2024年末持有规模为1.04万亿元[5]
近八成投顾看涨三季度 结构性行情成主流共识——上海证券报·2025年第三季度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调查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2:50
宏观经济预期 - 超七成投顾对三季度宏观经济持中性或乐观态度,43%认为经济触底回升,17%认为运行正常 [24] - 上半年GDP达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47%投顾认为宏观政策处于宽松状态 [25] - 57%投顾预计三季度流动性取向为放松或中性偏松,29%预期增量资金持续入市 [26] A股市场预期 - 78%投顾看涨三季度A股,51%预计涨幅0%-5%,27%预计涨幅超5% [29] - 85%投顾预测上证综指运行上限在3500点及以上,42%集中在3500点附近 [29][18] - 超六成投顾认为市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科技股、新消费、房地产和金融板块受青睐 [32] 行业配置偏好 - 59%投顾认为权益类资产配置价值最高,较二季度上升17个百分点 [35][19] - 科技板块中,39%看好人工智能,半导体和AI产业链受关注 [32] - 创新药板块38%投顾看好,49%认为估值合理,34%认为医改政策是核心驱动力 [34] 操作策略 - 44%投顾建议灵活掌握主题性投资思路,26%推荐价值投资 [37][20] - 72%投顾建议仓位保持五成以上,36%推荐80%-100%高仓位 [36] - 行业ETF配置中,38%偏好科技类ETF,18%倾向消费和金融ETF [38] 高净值客户行为 - 70%高净值客户二季度盈利,9%盈利超30%,51%选择加仓 [41] - 45%客户计划三季度追加资金,48%增量资金来自现金存款 [43] - 港股市场84%投顾认可投资价值,30%青睐科技龙头股,28%偏好高股息蓝筹 [44][45]
一个“反脆弱”的投资策略,能在波动中为你赚钱
雪球· 2025-07-09 18:46
资产配置理论基石 - 资产配置是投资领域唯一免费午餐,通过股票、债券等低相关资产科学配比可降低风险或提升收益[4] - 1970-2020年间91%公募基金收益差异源于资产配置策略而非选股或择时[4] - 均值-方差模型首次揭示资产组合优化原理,如同烹饪中火候控制决定最终成效[4] 资产配置实战价值 - 2020年3月股灾中60%股票+40%债券组合回撤18%,远低于纯股票组合34%跌幅[5] - 资产配置将单一资产波动对心理冲击降低60%,避免熊市底部30%超额损失[5] - 2010-2020年30%股票+55%债券+15%商品组合年化收益7.2%,最大回撤仅9.8%[5] 动态配置策略工具 - 美林时钟理论指导周期配置:复苏期股票60%+债券30%+商品10%,过热期商品40%+股票35%+债券25%[6][7] - 生命周期适配法则:25岁配置80%股票+20%债券,60岁调整为30%股票+50%债券+20%现金[7] - ETF工具综合费率低至0.2%,可转债2024年收益达9.3%,REITs分红率4.8%[8] 历史验证案例 - 2008年耶鲁捐赠基金50%股票+40%国债+10%现金配置仅回撤12%,远低于市场35%跌幅[9] - 桥水全天候策略2022年实现9.6%正收益,同期标普500下跌19%[10] - 雷曼兄弟因过度配置次级房贷倒塌,印证分散配置必要性[9] 相关性制衡机制 - 2020年3月标普500与美债负相关性达-0.7,A股与美股相关性仅0.35[15] - 黄金与股市相关系数0.03,2022年逆势上涨10.3%对冲沪深300下跌21.6%[15] - 科技股与公用事业股相关性0.15,2023年科技股回调23%时公用事业上涨9.2%[15] 长期复利效应 - 1802-2022年美国股票年化回报6.6%(扣除通胀),债券仅3.4%[16] - 2015-2025年50%纳斯达克+30%黄金+20%中国国债组合年化波动率仅9.8%[16] - 2008年60/40组合三年后率先创新高,证明"慢即是快"哲学[16] 雪球三分法实践 - 2024年沪深300跌12%时中证全债涨4.2%,组合回撤压缩至6.8%[27] - 严格执行再平衡组合2010-2020年收益8.3%,较未平衡组合高1.7个百分点[28] - 2025年地缘冲突期间黄金单季涨9.3%,验证10%黄金仓位的避险价值[33] 全球化配置方案 - QDII基金占50%打破地域限制,2024年中美科技股背离期间回撤降低18%[36] - 利率债与信用债组合2024年四季度回撤1.2%,优于同类均值2.8%[37] - 中证红利ETF股息率5.3%,2025年一季度有效缓冲市场波动[37] 智能调仓技术 - 大数据分析港口货运量预判商品供需,AI算法每秒测试百万种配比[11] - 2025年一季度程序化交易8次调仓,组合波动率压缩至市场均值1/3[19] - 区块链实现资产实时分割,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跨境套利策略[11] A股特殊配置策略 - 2024年传媒板块涨45%与房地产跌22%形成-0.18相关性对冲[20] - 新能源指数与财政政策相关系数0.65,需搭配公用事业(-0.23)对冲[20] - 中证A500与创业板指相关性0.31,加入组合可降低波动[21]
投顾看涨二季度 消费和高股息板块迎配置良机——上海证券报·2025年第二季度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调查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14 02:45
宏观经济预期 - 投顾群体对二季度宏观经济预期总体乐观 61%持中性和乐观态度 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 [7][8] - 44%投顾判断二季度经济较一季度回暖 29%认为仍面临下行压力 [8] - 23%投顾认为稳增长政策见效是股市走强主因 15%归因于经济增速稳定 [8] A股市场展望 - 64%投顾看涨二季度A股 45%预计涨幅0%-5% 19%预计涨幅超5% [10][11] - 上证综指波动区间预期上移 50%投顾看3400点上限 58%看3200点下限 [11][12] - 39%投顾预计市场先跌后涨 27%认为将反复震荡 [11] 板块配置偏好 - 科技股仍是首选但热度下降 41%投顾看好 较上季度降17个百分点 [13] - 消费板块关注度提升 26%投顾看好 较上季度升8个百分点 [13][14] - 高股息板块共识增强 35%认为估值合理 22%认为偏低仅7%看调整 [14] 大类资产配置 - 42%投顾建议配置权益类资产 21%推荐债券 20%青睐黄金(升11个百分点) [15][16] - ETF配置需求显著 90%投顾客户一季度加仓 45%偏好行业ETF(科技类占62%) [17][18] - 黄金配置热度持续 55%客户小幅买入 57%通过黄金ETF参与 [19] 港股市场动态 - 81%投顾认为港股具吸引力 恒生指数一季度涨15.25% [25] - 高净值客户港股参与度提升 81%通过港股通投资(较上季升8个百分点) [25] - 37%客户青睐港股科技龙头 26%选择高股息蓝筹股 [26] 投资者行为分析 - 65%高净值客户一季度盈利(升6个百分点) 8%盈利超30% [21] - 45%客户一季度加仓科技股 56%选择减仓获利 [22] - 二季度43%客户拟加仓科技股 45%计划减仓显示分歧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