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芯片
搜索文档
国民技术股价涨5.19%,南方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533.5万股浮盈赚取597.5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8 14:37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成立日期2016年9月29日,最新规模766.3亿。今年以来收益27.78%,同类 排名1837/4212;近一年收益24.32%,同类排名1864/3956;成立以来收益13.08%。 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基金经理为崔蕾。 截至发稿,崔蕾累计任职时间7年13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227.6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 181.49%, 任职期间最差基金回报-15.93%。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11月18日,国民技术涨5.19%,截至发稿,报22.72元/股,成交3.84亿元,换手率3.09%,总市值132.49 亿元。 资料显示,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宝深路109号国民技术 大厦,香港铜锣湾希慎道33号利园1期19楼1910室,成立日期2000年3月20日,上市日期2010年4月30日,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销售。 ...
紫光国微:安全芯片已在多家头部Tier1及主机厂量产落地,年出货量数百万颗
巨潮资讯· 2025-11-12 00:54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安全芯片客户拓展较快,已在多家头部Tier1及主机厂实现量产落地 [1] - 当前汽车电子安全芯片年出货量达数百万颗,覆盖多家车企量产车型 [1] - 安全芯片产品已形成稳定放量,客户导入加速 [3] 产品布局与技术重点 - 汽车电子芯片主要布局两大类产品:安全芯片与域控芯片 [3] - 安全芯片侧重车端身份认证、数据安全与功能安全,在车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上具备高门槛 [3] - 域控芯片主要应用于动力与底盘等关键域,安全性要求极高,公司正按车规流程推进验证与客户侧适配,围绕算力、接口与安全机制持续迭代 [3] - 公司重点围绕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与可靠性进行技术布局 [3] 市场趋势与公司战略 - 国产替代是汽车电子芯片的重要行业方向 [3] - 伴随国内车企出海和智能网联渗透提升,客户正与公司就芯片升级进行紧密沟通 [3] - 公司将结合车厂平台化需求完善产品矩阵,并通过质量体系与供应链管理保障长期供货能力 [3] - 公司将持续推进产品迭代与规模化应用,以把握智能电动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3]
三季度扭亏,大唐电信遭高通索赔1.2亿
观察者网· 2025-11-06 20:49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57亿元,同比上升22.63%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958万元,较去年同期9055万元亏损额有所收窄 [1] - 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为2.82亿元,同比大幅上升66.16% [1] - 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3159万元,成功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为亏损2874万元 [1] - 第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8.63%,较上年同期增加31.70个百分点 [2] - 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安全芯片业务收入规模增加所致 [1] 主营业务构成 - 安全芯片业务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1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7.71% [1] - 特种通信业务第三季度实现收入4841.36万元,占比17.59% [1] - 其他业务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291.55万元,占比4.69% [1] - 公司已形成"安全芯片+特种通信"的整体产业布局 [3] 潜在风险与财务指标 - 尽管第三季度盈利,但前三季度仍累计亏损近5000万元,主要受前两季度拖累,第一季度亏损已超7000万元 [2]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7.89%,虽较去年同期78.15%略有下降,但远高于行业平均的40.17% [3] - 货币资金由年初的4.37亿元减少至3.04亿元 [3] - 存货由年初的3.55亿元上升至5.15亿元 [3] 重大仲裁事项 - 公司被高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提起仲裁,涉案金额约1.2亿元 [3] - 仲裁源于2017年合资设立瓴盛科技的相关合同纠纷,涉及联芯科技对高通中国未履行第三期出资2.38亿元的补充赔偿责任 [4][5] - 仲裁请求具体包括瓴盛科技对第三方债权人的未清偿债务约8350万元,以及高通中国提供的贷款本金约2718万元及利息罚息 [6] - 公司回应称相关责任及风险已随联芯科技100%股权转移至其控股股东,预计对损益无重大影响 [6]
飞天诚信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5.2亿行业排名36,净利润1035.09万行业排名36
新浪证券· 2025-10-31 08:42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16日,于2014年6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在身份认证领域具备较强技术优势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以身份认证为核心的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1] - 公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华为鸿蒙、金融科技、电子支付、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2亿元,行业排名36/63,低于行业平均数35.04亿元和行业中位数6.77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035.09万元,行业排名36/63,低于行业平均数1.02亿元和行业中位数1495.3万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智能终端收入1.48亿元占比45.75%,身份认证产品收入1.33亿元占比40.97%,安全芯片收入4247.75万元占比13.10%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9.38%,低于去年同期的9.41%,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4.3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40.31%,高于去年同期的38.24%,高于行业平均的34.46% [3] 管理层与股权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为黄煜,2024年薪酬47.04万元,较2023年增加0.86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4.35万,较上期减少1.71%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5762.56股,较上期增加1.74%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持股356.35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65.93万股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08.08万股 [5]
紫光国微(002049):三季度业绩同比高增,长期发展向好
华泰证券· 2025-10-28 13:08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紫光国微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6] - 目标价为人民币120.52元,较前值107.3元有所上调 [4][6] - 基于2026年46倍市盈率进行估值,与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均值一致 [4][12] 三季度及前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8.57亿元,同比增长33.60%,环比下降8.12%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71亿元,同比增长109.55%,环比基本持平(下降0.31%)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49.04亿元,同比增长15.05%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25.04%,规模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1]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11.63亿元,同比增长32.34%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8.32%,同比提升3.8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02个百分点 [1] - 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56.6%,较去年同期微降0.09个百分点 [1] 业务发展亮点 -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下游需求增加,产品销售量增加是业绩增长主因 [1] - 特种业务新品开拓顺利,涉及高端AI+视觉感知、中高端MCU等领域 [2] - 模拟产品领域,高性能射频时钟、多通道射频采样收发器等产品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订单持续增加 [2] - 宇航应用领域推出FPGA、回读刷新芯片、存储器、总线接口等多项新产品,具备完整系统解决方案,获核心用户批量应用 [2]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发布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授予股票期权1680万份,占公司股本的1.98% [3] - 行权条件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要求2025-2028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60%/100%/150% [3] - 对应2025-2028年扣非归母净利润需分别不低于10.19亿元、14.82亿元、18.52亿元、23.15亿元,四年复合增速约25.74%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上调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7.44亿元、22.24亿元、27.32亿元,三年复合增速为32.31% [4] - 对应每股收益(EPS)预测为2.05元、2.62元、3.22元 [4][10]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52亿元、77.52亿元、89.74亿元,同比增长20.69%、16.54%、15.77% [10] - 预测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3.24%、14.85%、15.81% [10] 行业背景与公司前景 - 当前处于"十四五"国防任务攻坚阶段,公司下游需求复苏明显,订单向好 [1] - 公司在特种集成电路和安全芯片领域的核心地位持续强化 [1] - 模拟集成电路、抗辐照产品拓展了远期成长空间 [1]
东软载波(300183.SZ):公司芯片尚未应用于固态电池电源管理和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
格隆汇· 2025-10-20 16:31
公司业务与技术平台 - 公司拥有工业级高抗干扰微控制器芯片研发平台 [1] - 公司提供面向物联网需求的芯片产品组合 [1] 公司产品组合 - 产品组合包括MCU控制芯片、安全芯片、载波芯片、射频芯片、触控芯片等 [1] 产品应用领域 - 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白色家电、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电机控制、电源管理、消费电子等领域 [1] 业务范围澄清 - 公司芯片尚未应用于固态电池电源管理领域 [1] - 公司芯片尚未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 [1]
电科网安:积极培育车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业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8:1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主要受下游客户需求恢复释放较慢的影响 [1] 研发与业务布局 - 公司持续加大密码等核心领域研发投入 [1] - 坚定布局密码、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三大板块 [1] - 加速发展商用密码、安全保密、安全服务、安全应用、数据安全、安全芯片重点业务 [1] - 积极培育车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业务 [1] - 加快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网络安全业务的论证与布局 [1]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04:36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下午14:00-15:0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1] -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欣 董事兼总经理冉会娟 独立董事胡军统 财务总监马红霞及董事会秘书王韶莉共同出席会议并与投资者互动交流 [2] 低轨卫星通信业务布局 - 公司前瞻布局低轨卫星通信领域 产品涵盖终端设备 相控阵天线 安全芯片等 成功切入卫星通信市场 [3] - 该领域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场空间广阔 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 推动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安全芯片业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安全芯片设计的企业之一 相关业务子公司大唐微电子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 净利润7416万元 [3] - 在身份识别 金融支付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3] 安全芯片发展机遇 - 在中美科技博弈和国产化替代加速背景下 国产安全芯片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3] - 公司依托与本土厂商深度合作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优势 政府 金融 电信等核心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3] - 凭借二十余年技术积累和完善产品布局 公司有望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3] 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大唐联诚和大唐微电子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 西安大唐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eSIM技术应对策略 - 公司正密切关注eSIM技术发展及市场应用情况 目前eSIM技术在国内处于前期推广阶段 [4] - 公司将适时开展相关业务布局 确保公司相关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4]
国民技术9月17日获融资买入5640.01万元,融资余额9.6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9:3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微涨0.04% 成交额达6.49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5640.01万元 融资偿还5939.91万元 融资净流出299.91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9.67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9.66亿元占流通市值6.43% 处于近一年60%分位较高水平[1] - 融券余量7.65万股 融券余额196.91万元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6.00万户 较上期减少2.33%[2] - 人均流通股3539股 较上期增加2.25%[2] - 中证1000ETF系列产品大幅增持: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102.43万股至538.88万股 华夏中证1000ETF增持75.63万股至317.76万股[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06.27万股至278.11万股[3] - 广发中证1000ETF增持55.92万股至254.81万股 华夏创成长ETF和富国中证1000ETF新进成为第八和第九大流通股东[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2亿元 同比增长22.74%[2] - 归母净利润-3678.19万元 同比大幅改善72.54%[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占比50.98% 负极材料占比46.02% 其他业务占比3.00%[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20日 2010年4月30日上市[1] - 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在香港设有办事处[1] - 主营业务为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销售[1]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1亿元[3] - 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累计派现0.00元[3]
国家网信办:头部企业需扛起“卡脖子”技术攻关责任
格隆汇· 2025-09-17 09:40
网络安全产业转型方向 - 网络安全需求正从合规驱动向风险驱动加速转型 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和应对复杂网络环境的必然选择[1] - 需要三方联动共同发力 包括行业主管部门 头部企业和行业协会[1] 行业主管部门角色 - 为产业转型提供实打实支撑 为网信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1] -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1] 头部企业责任 - 需扛起卡脖子技术攻关责任 聚焦芯片等关键领域[1] - 联合高校院所打造创新联合体 加速研发自主可控安全芯片以突破垄断[1] - 通过传帮带助力中小微企业提升安全能力[1] 行业协会职能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建设网络安全人才库优化协同沟通机制[1] - 构建威胁情报共享机制[1] 参会企业及讨论议题 - 中国联通 中电科 中电子 商汤科技 启明星辰 亚信安全 绿盟科技 安恒 安天科技 恒安嘉新 拼多多 百度 华为 小鹏汽车 科大讯飞 每日互动等16家企业负责人参会[1] - 围绕转型关键要素 破解行业内卷 助力企业出海三大议题建言献策[1] - 中央网信办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36家企业50余位代表参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