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 M03
搜索文档
2 Foreign Auto Stocks Powering Ahead in a Downbeat Industry
ZACKS· 2025-10-30 00:01
The Zacks Automotive – Foreign industry reflects a mix of opportunity and caution as regional markets navigate different growth trajectories. China continues to dominate with strong domestic demand and rapid electrification, supported by government incentives and trade-in programs. Europe’s automakers, however, remain under strain, juggling tariffs, regulatory costs, and fierce Chinese competition even as sales show tentative recovery. Japan’s market is losing momentum, with consumers favoring hybrids over ...
2030年汽车市场格局,玩家还有多少?
数说新能源· 2025-10-13 16:12
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展望 - 中国车企格局被预测为“3+3+3+3”角逐下一轮,最终可能仅有约6家留存 [1] - 2030年主流车企年销量“生死线”为100万辆,200万辆以上为具备定价权的“安全线” [4] - 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达70%-85%,市场规模将达1800-2100万辆,新增800-1000万替代市场 [5][6] 央企转型评估 - 三大央企中,长安汽车新能源转型最快,自主板块新能源渗透率约35%-40%,风险中等 [2] - 一汽集团对大众/奥迪利润依赖度高,自主新能源渗透率仅15%-20%,风险极高 [2] - 东风集团合资品牌全面萎缩,自主新能源渗透率约20%-25%,风险极高 [2] - 央企最终可能通过合并或整合,实质仅留存1家选手 [1] 地方国企前景 - 北汽因小米和理想的存在,必要性下降 [2] - 上汽属“大而不能倒”,广汽凭借埃安获得续命资本,但盈利前景堪忧 [2] - 除非高层推动重组,否则地方国企实质可能仅留存1家玩家 [2] 民营企业与新势力竞争 - 比亚迪和吉利预计将稳定留存,长城或奇瑞也有留在牌桌的可能 [3] - 新势力中,零跑在8-15万大众主流市场表现强劲,2025年1-9月交付395,516辆,全年超50万辆无悬念,有望达到年销100万及格线 [8][12] - 小鹏汽车MONA M03车型2025年1-9月累计交付约13万台,全年预计16万,后续车型有望实现年销40万 [9] - 小鹏非MONA车型2025年1-9月累计交付约19万台,全年可能接近30万,若在15-25万市场撬动10%份额,可新增40万销量 [9] - 在25-40万入门豪华市场,华为与特斯拉预计将占据一半以上份额,剩余市场难以容纳蔚来和理想两家 [9] - 40万以上高端市场未来属于华为,增量空间有限,但高毛利特性使理想或蔚来仍存长期机会 [10] 细分市场替代空间 - 8万以下经济型市场已基本被新能源占据,替代规模约12-167万辆 [7] - 8-15万大众主流市场是替代主力,规模约280-350万辆,比亚迪和吉利占据近80%份额,零跑是唯一狂飙新品牌 [7][8] - 15-25万中高端市场替代规模约340-420万辆,竞争激烈但比亚迪统治力较弱 [7][9] - 25-40万入门豪华市场替代规模约100-125万辆,仅为中高端市场的1/4-1/3 [7][9] - 40万以上豪华/超豪华市场替代规模约70-85万辆,但增量空间可能有限 [7][10] 影响格局的关键外部因素 - 出口市场是纯新增市场,想象空间巨大,价格段集中在8-15万区间,对零跑和小鹏有利 [11] -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奶爸车市场触顶,理想已將出海提升至核心战略高度 [11] - 成熟市场主流车型价格应在8-15万区间,当前国产新能源车价格偏高,成本领先企业如比亚迪、零跑将受益 [11] - 时间是新势力朋友,零跑和小鹏有望通过成本控制和细分市场渗透实现增长 [12]
9月新势力排位洗牌:零跑断层领跑 小鹏/小米首破4万改写格局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1 15: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新势力车企延续“金九”旺势,多家品牌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头部阵营竞争白热化 [1] - 零跑汽车以66657辆的交付量稳坐榜首,鸿蒙智行交付52916辆,小鹏交付41581辆,小米汽车以超4万辆的成绩首次跻身前四 [1] 头部品牌表现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同比增长97%,成为首个月销突破6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其成功源于对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的精准深耕及“高性价比+智能配置标配”策略 [3][5] - 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新车52916辆,同比增长33%,截至9月累计交付突破95万辆,当月获得大定11万辆创单月历史新高 [2][7]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MONA M03车型9月交付超1万辆,全新小鹏P7第1万辆在9月下线 [2][9]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300%,爆发得益于生态和性价比优势,SU7和YU7形成“双轮驱动” [2][11] 第二梯队品牌表现 - 蔚来公司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其中子品牌乐道交付15246辆占比超43%,萤火虫品牌交付5775辆,多品牌矩阵成效显著 [2][13]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但环比有所增长,纯电车型i8已于7月启动交付,i6在9月底上市并开启交付 [2][15] - 深蓝汽车9月全球销量达33626辆,实现同环比双增长 [2][17] 中尾部品牌表现 - 极氪品牌9月销量18257辆,同比下滑14%,其新旗舰车型9X上市13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 [2][17] - 极狐汽车9月销量16074辆,同比增长48%,已搭建起覆盖6万元到20万元级别的产品体系 [2][18] - 岚图汽车9月交付15224辆,同比增长52%,1-9月累计同比增长85%,新车泰山与追光L已开启预售 [2][20] - 智己汽车9月交付11107辆,创品牌历史新高,环比增长81.8%,全新一代智己LS6是销量增长关键因素 [2][22] - 阿维塔9月销量11028辆,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 [2][22]
车企新能源目标完成率:传统车企向好 新势力仅小鹏、零跑达标
搜狐财经· 2025-10-11 14:13
行业整体态势 - 10家新造车企业在9月实现销量增长,11家企业在1-9月实现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 - 新势力车企年度目标完成率普遍不乐观,仅两家企业超过75%,9家企业目标完成率低于50% [2] - 公布了新能源销量目标的传统车企达标情况相对乐观,三家完成率达70%以上 [2] 新势力车企销量排名 - 零跑汽车1-9月销量39.6万辆,位列新造车企业第一 [3][4] - 鸿蒙智行1-9月销量34.4万辆,位列新造车企业第二 [3][6] - 小鹏汽车1-9月销量31.3万辆,位列新造车企业第三 [3][4] 新势力车企目标完成情况 - 小鹏汽车1-9月销售31.3万辆,同比增长218%,目标完成率89%,为前三季度新势力中最高 [4] - 零跑汽车1-9月销售39.6万辆,同比增长129%,目标完成率79% [4] - 小米汽车1-9月销售25万辆,同比增长279%,目标完成率71% [4] - 鸿蒙智行1-9月销量34.4万辆,同比增长10%,但目标完成率仅34%,垫底新势力 [6] - 理想汽车1-9月销售29.7万辆,同比下滑13%,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调低至64万辆 [6] - 蔚来汽车1-9月累计销售20.1万辆,同比增长35%,目标完成率45% [6] - 岚图、智己、阿维塔等前三季度目标完成率均在40%多的水平 [7] 传统车企新能源销量排名 - 比亚迪1-9月新能源销量321.9万辆,领跑传统车企 [9][10] - 吉利汽车1-9月新能源销量116.8万辆 [9][10] - 长安汽车1-9月新能源销量72.4万辆 [9][11] - 上汽通用五菱1-9月新能源销量66.8万辆 [9][11] - 奇瑞汽车1-9月新能源销量58.8万辆 [9][11] - 长城汽车1-9月新能源销量27.8万辆 [9][11] - 广汽埃安1-9月新能源销量23.5万辆 [9] 传统车企目标完成情况 - 比亚迪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达到70% [10] - 吉利汽车新能源目标完成率最高,达78%,新能源汽车占其总销量比例达54% [10][11] - 长安汽车新能源目标完成率超过70% [11] - 东风集团旗下岚图品牌目标完成率49% [12] - 一汽自主新能源汽车距离100万辆目标仍有很大距离 [12] 公司具体动态与策略 - 小鹏汽车销量依赖低端车型,给实现盈利带来压力 [4] - 零跑汽车凭借高性价比低价车型突围,上半年实现首次半年度盈利 [4] - 理想汽车处于同步布局增程与纯电车型阶段,主推纯电车型i8还处于爬坡期 [6] - 蔚来汽车随着乐道L90和ES8的上市,销量从8月开始回暖,计划在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6] - 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主要来自银河系列和极氪,其中银河系列前三季度销售87.5万辆,同比增长206% [11] - 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主要有启源、深蓝和阿维塔,其中深蓝前三季度销售23.2万辆,同比增长62% [11]
9月新势力销量:理想同比下滑37%,老车型增长乏力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榜迎来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4万辆[3][8] - 按单品牌销量,前三格局为“零鹏问”:零跑交付66,657辆(同比97%),小鹏交付41,581辆(同比95%),问界交付40,619辆(同比14%)[3][4] - 小米汽车月交付首次超4万辆,环比增长33%,排名跻身前四;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3][5][8]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3][6][7]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9月交付66,657辆,同比翻倍,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车型[9][11][13] - 小鹏9月交付41,581辆,首次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95%,成绩依靠“5年0息0首付”等大力促销政策以及MONA M03车型交付超1万台拉动[15]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其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将决定其天花板;小鹏则需平衡销量增长与盈利能力,并依靠年底的大增程车打开20万以上市场[13][15]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9月交付40,619辆,销量主力为M9和M8两款高端车型,贡献近八成销量,在30万元以上价位形成势力范围[16] - 问界新M7在9月下旬上市,市场看好其月销可能稳定在2万辆左右,以巩固30-40万元核心市场优势[17][18] - 小米汽车单月交付超4万台,环比增长33%,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积压订单压力巨大[20][22] - 小米9月遭遇涉及十余万辆车型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对品牌形象构成挑战,需平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2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多品牌战略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贡献总销量六成,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25][26]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萤火虫品牌基数仍较小[25][27]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整体第三季度交付93,211辆,小幅超出指引上限[29] - 理想面临老车型增长乏力问题,L6车型8月销量回落至1.1万辆;新车型i6虽有热度,但与L6存在内部竞争,真正反弹或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30][31][32][3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35]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代表其开始认真对待中国新能源市场,智能化追赶速度加快[35] - 800V、5C快充等过去的高端配置正快速下沉至平价款,技术迭代加速,对品牌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35] - 未来赢家需具备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靠技术打造差异化体验、以及通过多产品线或多品牌战略覆盖细分市场的能力[36]
9月新势力销量:零跑6万,“鹏界米”4万
新浪财经· 2025-10-02 10:21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新势力品牌“金九银十”排位赛出现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四万辆 [1][7] - 零跑以66,657辆的交付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7% [2][3] - 小鹏以41,581辆位列第二,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 [2][3] - 问界以40,619辆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 [2][3] - 小米汽车首次跻身前四,交付量超40,000辆,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33% [2][4] - 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排名第五,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 [2][5]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排名第六,同比下滑37%,环比增长19% [2][6]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成为首个月销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其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的C10等车型,主打性价比 [8][9] - 小鹏月销破4万辆得益于主力车型MONA M03交付超1万台,以及“5年0息0首付”等大力度的金融促销政策,但可能影响单车利润 [9][10]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如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进展 [8][9] - 小鹏的关键发展在于年底的大增程车能否打开20万+价位市场,同时其欧洲扩张需持续投入且短期难见回报 [10]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销量含金量高,主力车型M9和M8(分别为50万和40万元以上销冠)贡献近八成销量,巩固了其在30万以上市场的优势 [11] - 华为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52,916辆,问界占比77%,但华为正通过智界、享界等新品牌分散依赖,新品牌市场认知度仍需培育 [11][12] - 小米汽车交付超4万辆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产能跟上,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YU7超一年,订单压力巨大 [12] - 小米面临舆论挑战,如涉及十余万辆车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需平衡品牌形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 [1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多品牌战略发力,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合计贡献六成销量,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 [14][15]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至15,246辆,需观察竞争力 [15][16] - 理想汽车9月交付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老车型L8销量回落至1.1万辆水平,新车i6虽短期刺激订单,但可能与同价位的L6内部竞争 [18][19] - 理想的反弹可能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当前增程技术不再独家,面临问界新M7、零跑C16等竞品压力 [19]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表现 - 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显示比亚迪从高端下探主流市场效果显著 [7] - 埃安交付29,113辆,同比下滑19%,显露疲态;极氪交付18,257辆,同比下滑14%,表现不温不火 [2][7] - 极狐交付16,074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52%,重回增长;岚图、魏牌、智己等品牌在细分市场找到空间,其中智己同比增146%,环比增82% [2][7] 行业未来趋势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 [21]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开始反击中国新能源市场,并在智能化上快速追赶 [21] - 技术迭代加速,800V、5C快充等高端配置下沉至平价款,市场进一步细分,对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 [22] - 行业结论:技术路线不再是壁垒,传统车企深入参与,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赢家需兼具规模化成本控制、技术差异化及多品牌覆盖能力 [23]
小鹏汽车再创新高!9月交付新车4.12万台
巨潮资讯· 2025-10-02 10:19
交付业绩 - 2025年9月单月交付新车41,581台,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4万台大关 [2] - 2025年1-9月累计交付313,196台,同比增长218% [2] - MONA M03单月交付再破万台,上市至今累计交付超18万台,连续13个月稳居A级纯电轿车头部 [2] - 小鹏P7+累计交付突破77,000台,连续10个月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量第一 [2] 产品表现 - 全新小鹏P7第10,000台于9月正式下线,新产线创下最快40 JPH(每小时40台)速度 [2] - 2025款小鹏X9在中国香港、泰国市场登顶纯电MPV销量冠军 [2] - G6、G9于瑞士、奥地利等地上市,1-9月G6全系累计交付同比增长74% [2] - AI智能家庭SUV小鹏G7累计交付已超15,000台 [2] 技术研发与智能化 - 小鹏G7 Ultra车型首次OTA全量推送,新增全场景VLA、NGP、高速人机共驾、AR-HUD辅助信息等功能 [2] - 9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超83% [3] - VLA版车位到车位功能已全量推送,率先搭载于全新P7与G7 Ultra,实现任意车位一键到达、记忆无上限 [3] - 公司与阿里云签署后量子安全技术合作协议,全新P7率先实现后量子安全算法上车 [3] 国际化与生产布局 - 公司在慕尼黑国际车展携五款主力车型及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前沿科技亮相,并宣布欧洲首个研发中心正式启用 [3] - 公司与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达成深度合作,正式启动欧洲本地化生产,第三季度首批G6、G9已顺利下线 [3] - 未来更多车型将在欧洲麦格纳工厂投产 [3] 企业评级与市场活动 - MSCI最新ESG评级结果显示,公司连续三年获得"AAA"全球最高等级,持续领跑全球汽车行业 [3] - 国庆假期,公司全国线下门店提供"5年0利息0首付"双节限时福利,至高贴息55,700元 [3]
“蔚小理零米”上半年财报分析:零跑成功上岸 蔚来仍在亏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5 14:4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 [1] - 新势力阵营盈利梯队成型,行业淘汰赛进入精细化竞争阶段 [1] 理想汽车 - 二季度净利润10.97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至8.27亿元,连续11个季度盈利 [3] - 上半年营收561.72亿元同比下降2%,销量仅增长7.9% [3] - 增程技术路线优势稀释,纯电车型MEGA、i8销量不及预期 [3] 零跑汽车 - 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0.3亿元实现扭亏(对比2024年同期净亏损22.1亿元) [5] - 累计交付新车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毛利率从1.1%跃升至14.1% [5] - 低价走量策略见效但品牌溢价能力缺失,C10、C11在15-25万元区间以同配置低价登顶销冠 [12] 小鹏汽车 - 上半年交付新车197189辆超2024年全年,营收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 [6] - 净亏损收窄至11.4亿元,毛利率连续8季度改善,上半年达16.5% [6] - MONA M03奠定销量基础但可能削弱高端车型溢价能力,出现向高端转型迹象 [14] 小米汽车 - 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营收398.43亿元,二季度毛利率26.4%名列新势力前茅 [8] - 二季度经营亏损3亿元环比收窄40%,已接近盈亏平衡点 [8] - YU7系列上市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辆,但顶配车型交付周期达10个月面临产能瓶颈 [18] 蔚来汽车 - 上半年销量114150辆同比增长30.6%,营收310.43亿元未能覆盖成本 [10] - 净亏损扩大至117.45亿元,多品牌运营分散资源且未形成规模效应 [10] - 乐道和萤火虫填补价格空白但未能有效分担主品牌盈利压力 [10] 竞争策略分化 - 零跑依赖低价走量策略面临竞品跟进风险 [12] - 小鹏采用双轨策略需平衡低端规模与高端定位 [14] - 理想面临增程增长停滞、纯电尚未破局困境,将发布i6寻求突破 [16] - 小米需解决产能瓶颈抓住市场窗口期 [18] - 蔚来多品牌战略导致资源分散风险 [19] 行业趋势 - 2025年下半年竞争从规模比拼转向精细化比拼 [19] - 行业进入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的平衡阶段,需找到规模、盈利、品牌的平衡点 [19]
小鹏汽车-W(09868):欧洲首个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全球化布局再添新篇章
长江证券· 2025-09-17 23: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欧洲首个本地化生产项目于2025年Q3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启动 首批小鹏G6与G9顺利量产下线 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已启用 未来预期投产更多车型 [2][4][8] - 智能驾驶持续领先 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 叠加强势新车周期开启 公司销量有望稳步提升 [2][8] - 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进一步体现 叠加软件盈利的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 公司未来盈利具备较大弹性 [2][8] 全球化布局进展 - 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 研发与生产协同 助力全球化布局 小鹏汽车在欧洲完成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全价值链布局 [8] - 自2021年进入欧洲 目前已覆盖全球超46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1-7月海外销量达1.87万辆 同比+217% [8] - 欧洲市场小鹏斩获中高端纯电汽车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2025年上半年销量超8千辆 G6作为主力车型占比约67% [8] - 前期小鹏首个海外产能印尼KD工厂投产 实现X9生产交付 本次欧洲产能启动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 [8] 销量与业绩展望 - 2025Q3预期交付量11.3-11.8万辆 同比增长142.8-153.6% 预期收入196-210亿元 同比增长94.0%-107.9% [8] - 新款小鹏G6、G9上市即热销 多次获得国内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在多个海外市场长期位列细分市场第一名 [8] - 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 Q3发布全新一代P7 Q3将有两款全新的重磅车型开始交付 Q4小鹏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逐步进入量产 [8] - 预期公司Q4实现单季度扭亏 实现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 [8] - 预计公司2025年收入为928亿元 对应PS 1.6X [8] 产品与战略 - MONA M03和P7+开启公司新车周期 [2][8] - 后续小鹏P7+即将登录欧洲 车型拓展有望持续增强欧洲销量 [8] - 实现"一车双能"战略 [8]
小鹏汽车-W(09868):2025年8月销量点评:同环比持续增长,新P7上市高热度
长江证券· 2025-09-07 21: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新车周期开启、智能驾驶领先优势及盈利弹性预期 [6][8] 核心观点 - 8月交付量37,709台创历史新高 同比大幅增长168.7% 环比增长2.7% [2][4][8] - 1-8月累计交付27.2万台 同比增长251.8% 反映强势增长态势 [2][4][8] - 新车周期驱动销量提升 MONA M03连续12个月交付超万台 累计突破16万台 [8] - 新P7上市7分钟大定突破万台 创品牌最快破万纪录 热度超越MONA同期 [8] - 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2025款X9在香港及泰国登顶纯电MPV销量冠军 [8] - 预计Q3交付11.3-11.8万辆 同比增长142.8-153.6% 收入196-210亿元 同比增长94.0-107.9% [8] - 平台技术降本与软件盈利模式拓展将显著提升盈利弹性 预计2025年收入928亿元(PS 1.6X) [8] 业务表现 - G6车型8月交付环比提升11% 新G6于泰国上市开启预订 [8] - G7于7月上市 Q3将发布新一代P7 两款重磅新车开启交付 [8] - Q4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量产 实现"一车双能"技术突破 [8] - 预计Q4实现单季度扭亏 达成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目标 [8] 竞争优势 - 智能驾驶技术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8] - 渠道变革与营销体系强化助力销量增长 [2][8] - 大众软件合作大幅改善财务表现 [8] - 出海业务持续增长 强化全球市场布局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