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9增程版
icon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W(09868):毛利率同环比高增,全新P7月底上市
华泰证券· 2025-08-21 14: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20.34港币(前值119.99港币)[1][5][6][8]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341亿元(同比+133%),归母净亏损11亿元(同比收窄57%)[1][6] - 25Q2营收183亿元(同环比+125%/+16%),汽车销售收入169亿元(同环比+148%/+18%),归母净亏损4.8亿元(同环比收窄63%/28%)[1][6] - 25Q2毛利率17.3%(同环比+3.3/1.7pct),汽车毛利率14.3%(同环比+7.9/+3.8pct),连续八个季度改善[2] - 单车收入/毛利分别为16.4/2.3万元(同比-28%/+63%,环比+7%/+47%)[2] - 费用管控显著,25Q2 SG&A/研发费用率均为12%(同比-7/-6pct,环比均-0.5pct)[2] 销量与产品结构 - 25H1累计交付19.8万台,M03/P7+分别销售8.6/4.4万台,位列细分市场第五/第四[3] - Q2交付10.3万台(同环比+242%/+10%),G6/G7销量占比从Q1的14%提升至25%[2] - G7上市后40天交付破1万台,新P7(8月27日上市)小订量创历史同期新高[3] 新产品与技术亮点 - 新P7定位20-30万元性能车市场,全系标配图灵智驾、VLA、AR-HUD、800V架构等[3] - X9增程版预计25Q4上市,纯电续航450公里,搭载尊界同款增程器[4] - 自研AI芯片"图灵"具备700TOPS算力,支持30B参数大模型,已首发搭载G7[4] 战略合作与估值 - 与大众集团深化电子电气架构合作,技术将扩展至大众中国燃油/PHEV平台[4] - 上调26-27年收入预测至1276/1539亿元(较前值+31%/+23%)[5][11] - 销售业务估值2.1x 2025E PS(较可比公司溢价1x),技术服务业务估值维持400亿港币[14][15] 盈利预测调整 - 25-27年收入预测856/1276/1539亿元,归母净利润-13/21/56亿元(较前值上调36%/89%/30%)[11][12] - 25年毛利率预测上调1.5pct至17.7%,26-27年分别调整至18.2%/19.0%[11] - 因新车周期密集,上调26-27年销售费用至112/126亿元(+22%/+26%)[11]
大众、小鹏合作再升级:从纯电到燃油和插混的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4:05
合作背景与历程 - 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范围由纯电扩大至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 [1] - 双方此前已有四次合作:2023年7月大众增资7亿美元获小鹏4.99%股权并计划共同开发两款B级纯电动车型 [2] - 2024年2月签署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并启动联合采购计划 [2] - 2024年4月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协议联合开发"中国电子架构(CEA)" [2] - 2024年7月将电子电器架构技术合作扩展至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 [2] 合作意义与影响 - 对大众而言:稳固传统动力车型市场基本盘,加快电智化转型进程,CEA架构将延伸至大众庞大的燃油车产品矩阵 [3] - 对小鹏而言:突破单一市场局限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借助大众海外销售网络推广品牌并为出海布局提供潜在渠道 [3] - 小鹏迈入技术服务收入时代,是公司技术变现的重要拐点 [2] - 小鹏的技术性降本会分享给大众,大众基于G9平台造车有助于提升小鹏供应链水平 [2]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小鹏技术服务收入达14.4亿元同比增长43.6%,毛利率66.4% [4] - 高盛预测2025年Q4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有望从2024年Q4的9.1%提升至15%,带动综合毛利率突破17% [4] - 小鹏已连续8个月单月交付超3万台,达成今年35万销量目标的66.8%,在造车新势力品牌中位居首位 [4] - 改款G6、G9价格下调后6月销量实现同比增长,Mona M03累计交付超15万台 [4] - G7上市首月订单超3万台,全新P7发布6分37秒订单破万 [4] 未来规划与展望 - 小鹏将推出X9增程版与代号G01的混动SUV [4] - 2025年Q2财报将在8月19日美股开盘前发布,成为检验小鹏能否实现2025年盈利目标的重要指标 [5]
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19):机器人大会更新,关注摆线针轮减速器,小鹏更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2 22: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行业整体持"看好"评级,并基于科技+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推荐标的 [5] 核心观点 机器人领域 - 机器人大会显示应用场景加速多元化,核心硬件降本推动落地条件成熟,人形机器人需控制10-15个自由度,算法复杂度高于自动驾驶,预计2-3年实现成熟落地 [5][6] - 当前硬件非主要瓶颈,控制算法与人机交互是关键突破口,康养医疗、外骨骼等低算法依赖场景有望率先放量 [5][6] - 建议关注银轮股份、隆盛科技、福达股份等零部件厂商,以及数据入口企业巨一科技 [5][6] 摆线针轮减速器 - 机器人关节设计推动减速器结构创新,摆线针轮减速器啮合比例达70%-80%,抗冲击与承载性能优于谐波减速器,体积小于RV减速器,契合人形机器人小型化与高负载需求 [5][7] - 双环传动、长坂科技(福达股份投资)、豪能股份、精锻科技等企业具备技术储备或客户协同优势 [5][7] 小鹏汽车 - 新款P7升级中置电驱布局、双腔空气悬架,智能驾驶系统采用Ultra版本(算力2250 TOPS),配备华为AI HUD,定价策略直接影响爆款潜力 [5][8] - X9增程版已申报工信部,四季度将发布增程平台首款车型G01,增程技术有望成为销量增长抓手 [5][8] 重点公司推荐 整车领域 - 推荐比亚迪、吉利汽车、小鹏汽车,关注赛力斯、理想汽车-W等智能化代表企业 [5] - 国央企整合推荐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 [5] 零部件领域 - 推荐福耀玻璃、新泉股份、福达股份、双环传动、银轮股份、无锡振华,关注敏实集团、拓普集团等具备机器人布局或海外拓展能力的企业 [5] - 智能化趋势下推荐科博达、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标的 [5] 估值数据 - 比亚迪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543.4亿元(同比+35%),PE 18倍 [10] - 赛力斯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87.3亿元(同比+47%),PE 24倍 [10] - 小鹏汽车-W 2025年扭亏为盈,预测净利润4.4亿元,PE 330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