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史海回眸】1918年,“米骚动”让日本首相下台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45
日本1918年"米骚动"历史事件 事件背景 - 1918年日本米价从1月每石15日元飙升至8月50日元 而工人月收入仅18-25日元 买一升米需花费近半日收入[3] - 明治维新后工业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 稻田减少 粮食自给率快速下降 1917年出兵西伯利亚刺激投机商囤积居奇[3] - 政府救济预算仅3.5万日元 远低于民生需求 颁布的"大米控制令"形同虚设[3] 抗议爆发与扩散 - 1918年7月富山县码头女工率先围堵米商仓库 8月千余人拦截运米船迫使米价从50钱/升降至35钱[5] - 京都市贫民砸开米店强制30钱售米 名古屋2万民众集会抗议 大阪23万人围堵商社致全城瘫痪[5] - 东京2000人集会演变为打砸警局 山口县3000矿工罢工遭镇压 福冈矿工集会被军警驱散[5][6] 政府应对与政治影响 - 内阁仓促颁布未执行的"谷物征收令" 撤回1000万日元平抑资金导致骚乱升级[7] - 寺内正毅内阁倒台 原敬成为首位平民首相 终结藩阀垄断政权的时代[7] - 富山等产区米商被迫降价售米 停止外运 民生诉求推动政党政治崛起[7] 经济结构矛盾 - 工业化进程导致农业劳动力流失 粮食生产体系失衡 形成价格波动基础[3] - 战争投机行为放大供需矛盾 政府调控失效暴露治理能力缺陷[3][7] 注:所有数据与事件细节均来自原文引用的历史记录 包括价格变动幅度、参与人数、政策金额等量化信息[3][5][7]
涉波音,美发布紧急安全公告:尽快改进737 Max飞机发动机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45
波音737 Max发动机安全问题 -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发布紧急安全公告 呼吁改进737 Max飞机的Leap-1B发动机 防止鸟击后烟雾进入驾驶舱或客舱 [1] - 问题源于2023年美国西南航空两起鸟击事件 涉及CFM国际公司生产的发动机 该发动机是737 Max唯一动力选择 也是空客A320neo最广泛采用的选项 [1] - CFM发动机在鸟击触发安全功能时可能意外释放机油至高温部件 产生烟雾被列为航空业极度危险因素 [1] 相关公司回应 - CFM国际公司声明完全支持NTSB建议 正与波音合作提升系统性能 [2] - 波音公司表示正与CFM合作进行升级 支持NTSB建议 [2] 事件影响 - 公告使737 Max再次成为焦点 该机型因2018-2019年两起空难(共346人死亡)持续面临信任危机 [4] - 公告发布后 通用电气股价下跌0.3% 波音股价下跌1.3% [4] - 叠加印度航空787-8坠机事故(200多人遇难)影响 波音股价曾在事故当日暴跌5% [4] - 巴黎航展期间波音保持低调 空客获得近100亿美元新订单成为展会主角 [4]
【环时深度】哈佛经费易主?美国职业教育能重新崛起吗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45
职业教育政策转向 - 特朗普提议将哈佛大学30亿美元联邦拨款重新分配给职业学校 强调培养机械制造和火箭技术人才 [3] - 白宫官员呼吁增加对电工 水管工等技能工种的投资 减少对多元文化专业的资源倾斜 [3] - 1965年《高等教育法案》导致职业教育衰落 联邦资金集中流向常春藤盟校和研究型大学 [6][7] 职业教育历史演变 - 1862年《莫雷尔法案》推动69所赠地学院发展 成为美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人才基地 [5] - 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首次建立联邦资助体系 支持中学开设农业 工业等职业课程 [6] - 1960年代"人人上大学"政策使高中职业教育课程减少80% 制造业外迁加剧技能错配 [7][8] 社会观念与就业趋势 - 33%美国成年人推荐职业学校作为高中毕业首选路径 超过推荐四年制大学的比例(28%) [9] - 本科学位成本翻倍至3.8万美元 51%的Z世代毕业生认为大学教育"不值得" [9][10] - 学士学位劳动者年薪中位数8万美元 较高中文凭者高出67% 但学贷总额已达2万亿美元 [10] 制造业人才挑战 - 仅5%职校学生选择制造业专业 远低于健康科学和商科等领域 [11] - 86%建筑公司面临招聘困境 得州企业面试到场率低至4%(75邀约仅3人出席) [12] - 八年级学生数学熟练率仅26% 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对AI和编程的技能需求 [11][12] 政治与经济关联 - 无大学学历选民更倾向共和党 教育差异成为2016年后政治分裂新维度 [4] - 特朗普通过职业培训行政令配合关税政策 旨在吸引蓝领选民并缓解制造业人才短缺 [10] - 智库分析显示资源重分配策略能有效塑造"反精英 亲工薪"的政治形象 [4][12]
签约奖金高达1亿美元,美国科技巨头砸重金争抢稀缺AI人才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45
AI人才争夺战 -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向OpenAI和谷歌DeepMind的研究人员提供1亿美元签约奖金以换取跳槽 [1] - Meta宣布斥资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公司49%股份以推进其AI战略 Scale AI创始人将携部分成员加入Meta [3] - Meta挖角谷歌DeepMind首席研究员杰克·雷等顶尖人才 [3] 行业竞争态势 -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批评Meta高额预付薪酬策略分散实际工作注意力 认为复制OpenAI模式无法培育创新文化 [3] - 硅谷企业以年薪千万美元争抢AI人才 招聘激烈程度升级至"运动员竞技水平" [3] - 最优秀AI研究员的专业水平可能是研究员平均水平的1万倍 被称为"个人贡献者" [4] 人才供需格局 - 美国AI行业面临明显人才缺口 顶尖AI人才供需失衡导致激烈争夺 [4] - 65%的顶尖美国AI公司由移民创立或参与创立 超过一半计算机和数学科学家及工程师博士学位持有者非美国出生 [5] - 美国移民政策收紧使AI人才系统承压 科技巨头人才争夺战或进一步升级 [5] 企业战略布局 - Meta组建"超级智能"AI实验室 扎克伯格愿为顶级人才投入数十亿美元 [3] - 人才竞争反映产业格局深层博弈 企业通过战略性吸纳高端人才构建核心竞争力 [4] - 行业主导地位之争从数据中心规模转向全球稀缺人才争夺 [4]
首脑会晤未获进展,出口形势压力增加,日本业界呼吁别对美“仓促妥协”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45
日美关税谈判进展 - 日美已进行6轮部长级关税谈判但未取得进展 G7峰会日美领导人会晤也未达成共识 [1] - 日本寻求美国解除汽车关税但双方立场存在显著分歧 7月9日起日本将面临24%对等关税 [5] - 日本首相计划借北约峰会再次会见特朗普讨论关税问题 [8] 日本出口及经济影响 - 日本5月出口同比下降1.7% 为2024年9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贸易逆差达6376亿日元 [3] - 5月日本对美出口额同比大降11.1% 其中汽车和零部件出口分别下降24.7%和19% [3] - 日本第一季度GDP萎缩 经济复苏受挫 [5] - 若美国所有关税威胁生效 日本对美出口将下降20%-30% GDP或减少约1个百分点 [8] 汽车行业影响 - 美国对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造成沉重打击 去年日本对美出口28%为汽车 [3] - 日本汽车制造商通过大幅降价应对关税 导致出口额降幅大于出口量降幅 [4] - 本田预计本财年关税影响达6500亿日元 日产4500亿日元 丰田仅4-5月就达1800亿日元 [7] - 汽车行业担心谈判拖延将带来长期影响 前景不明朗 [7] 行业及企业反应 - 日本汽车行业人士呼吁政府不要仓促妥协 强调协议内容比速度更重要 [1] - 4月日本核心机械订单环比下降9.1% 显示企业投资意愿减弱 [4] - 日本钢铁制造企业对谈判持续不确定性深感忧虑 [8] - 日本汽车行业龙头企业高管强调协议质量比谈判速度更重要 [8] 潜在连锁反应 - 提高关税可能摧毁日本工资增长势头 打击央行构建的通胀和工资增长良性循环 [6] - 日本制造商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 贸易政策反复无常威胁全球经济增长 [8] - 当前关税政策影响尚未完全显现 潜在冲击或将逐步暴露 [7]
防务行业迅速崛起,欧洲股市“换岗”:军工取代奢侈品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45
欧洲军工行业崛起 - 欧洲防务军工行业成为资本新焦点 因北约峰会 中东局势恶化 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推动各国提升国防预算 [1] - 德国莱茵金属将取代法国开云集团 跻身欧洲斯托克50指数 [1] - 莱茵金属与美国安杜里尔合作 联合制造"梭鱼"和"狂怒"无人机欧洲版本 [1] - 莱茵金属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97.5亿欧元创纪录 预计2025年增长25%-30% [2] - 莱茵金属市值746亿欧元 一年内从493.6亿欧元增长252% 现为德国DAX40指数第六大公司 [2] - 西班牙英德拉系统集团也将加入欧洲Stoxx 600指数 [2] - 巴克莱银行预测欧洲年度国防支出约2900亿欧元 [2] 金融行业表现强劲 -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和对外银行位列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幅前五 [3] - 桑坦德银行股价年内上涨55.4% 市值突破1020亿欧元 [3] - 银行业受益于各国央行加息 收入和股价双双走高 [3] 奢侈品行业衰退 - 法国LVMH集团市值从5000亿欧元缩水至2300亿欧元 [3] - 开云集团旗下古驰市值跌至200亿欧元 将被移出欧洲斯托克50指数 [3] - 市场投资重心从奢侈品消费转向防务和金融等政策支持行业 [3]
日媒:日本电动汽车普及为何这么难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38
电动汽车在日本的市场现状 - 电动汽车在日本新车销售中占比仅约2% [1] - 日本社交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存在大量对电动汽车的否定言论 [1] - 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支柱,转型涉及就业和供应链重组 [1] 产业转型障碍 - 日本汽车产业规模庞大,技术转型面临巨大阻力 [1] -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依赖本地汽车企业,企业具备政治话语权 [1] - 缺乏支撑既得利益重组的制度设计和社会意识 [1] 能源政策与基础设施 - 日本电力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比68.6%,可再生能源仅21.7% [2] - 核电重启前景不明,电网老化严重阻碍电动汽车普及 [2] - 更新输电网络和铺设快速充电站缺乏明确成本分担机制 [2] 文化与企业决策倾向 - 日本技术转型优先考虑与现有环境兼容性,而非技术领先性 [2] - 日本车企因"回避失败"文化倾向慎重决策,难以全力推进电动汽车转型 [2] - 反电动汽车言论反映对国家能源政策与技术革新的深层担忧 [2] 国际视角与竞争 - 日本对欧美脱碳战略持"理想化""不切实际"态度 [1] - 对本国品牌在价格竞争中的劣势讨论较少 [1] - 工业立国自豪感与制造业优势崩塌的隐忧交织 [1]
《印度时报》:军情六处迎来首位女性掌门人,重写特工传奇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38
军情六处领导层变革 - 军情六处成立116年以来首次由女性担任掌门人 47岁的布莱斯·梅特雷维利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接任 [1] - 新掌门人梅特雷维利现任军情六处技术与创新总监 以精准和冷静著称 其职业背景更接近现代情报工作需求而非传统特工形象 [3] 情报行业战略转型 - 间谍活动形式发生根本转变 从传统物理追踪转向网络攻击 密码破译和数字领域作战成为新重点 [3] - 过去30年间情报前线转移 从冷战暗巷转向网络作战室 虚假信息战和全球危机应对成为核心挑战 [3] - 现代情报工作需求变化 更强调技术专长 敏锐头脑和战术精妙 而非戏剧性表演 [3] 女性在情报领域地位提升 - 英国女性在情报史上早有贡献 如二战密码破译者琼·克拉克和卧底特工奥利特·萨博等 [3] - 梅特雷维利晋升标志体制对女性领导力的认可 反映情报战中"重构现实"能力比物理武器更具价值 [3]
【史海回眸】寻找马车“平替”,德国贵族研制“自行车”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38
自行车行业发展历史 - 世界上第一辆两轮自行车由德国贵族卡尔·冯·德莱斯于1817年发明,最初设计无脚踏板,需骑行者双脚蹬地驱动,被称为"跑步机",其商业价值体现在13公里骑行仅用不到1小时,速度超过当时马车[3] - 英国马车制造商丹尼斯·约翰逊对原型车改良后推出"轻便步行车",通过营销手段在上流社会推广,并催生骑行学校和竞速赛事,但初代产品因费鞋、易碰撞等问题在19世纪20年代被城市限制使用[4] - 法国发明家欧内斯特·米萧与皮埃尔·拉雷蒙德于19世纪60年代推出首款脚踏板驱动的两轮车,但因金属车轮和无减震设计被称为"震骨器"[5] 技术里程碑 - 1885年英国实业家约翰·斯塔利推出"漫步者"自行车,采用前后轮等大设计、减震系统,其稳定性被评价为"首个具备实用价值"的产品,外形接近现代自行车[6] - 1889-1899年自行车技术成熟带动大规模普及,并间接促进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发展[6] 社会文化影响 - 19世纪初自行车在欧美引发时尚风潮,伦敦上流社会形成骑行文化,美国《纽约邮报》1819年报道称其"令围观群众瞠目"[4] - 现代骑行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兴起,2025年U系列场地自行车锦标赛显示其已成为年轻群体的时尚社交方式[1]
美国《华尔街日报》:从针织到手账,美国Z世代迷上“奶奶爱好”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38
复古爱好行业趋势 - 美国二三十岁年轻人流行"奶奶风"爱好 包括刺绣 写日记 织毛衣 做剪贴簿等前科技时代消遣活动 [1] - 2023至2024年剪贴簿和手账类活动数量增长100% 根据Eventbrite数据 [1] - 2024年5月十字绣图案销量同比上升89% 刺绣画布销量同比上升88% Shopify数据显示 [1] - 71%美国成年人2024年参与过手工项目 Z世代中86%自认手工艺人 30%参加过线下工艺课程 英敏特调查显示 [1] 相关公司动态 - 钩针公司Woobles纽约四周年派对吸引6000人参与 需排队5-6小时入场 [2] - 手工活动形成新型社交场景 年轻人通过刺绣 针织等替代酒吧聚会 建立亲密关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年轻人参与复古爱好主要动机为数字戒断 缓解工作压力 改变生活节奏 [1][2] - 线上社群推动"奶奶风"爱好扩散 互联网帮助爱好者发现更多同类活动 [1] - 手工活动被赋予情感价值 22岁受访者描述"扮演70岁退休老人"的放松体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