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热敏灸机器人获批上市
科技日报· 2025-10-29 08:47
产品获批与技术创新 - 热敏灸机器人于10月27日获得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许可 [1] - 产品基于陈日新团队的原创理论,将热敏灸技术与现代AI技术结合研发而成 [1] - 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双点施灸装置,可调距、调相,满足不同个体双侧同名经穴精准施灸需求 [1] 产品功能与优势 - 机器人植入了28种有效施灸方案,能充分发挥热敏穴位的放大效应,得气快且效应长 [1] - 内置变频动灸功能,得气强且舒适,可调动人体固有自愈潜能 [1] - 能够长时间精准施灸,全程不掸灰,高效保持充足得气时间,显著提高施灸效率与效果 [1] 技术背景与认可 - 热敏灸技术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陈日新团队的原始创新技术 [1] - 该项技术于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科技加持,卒中治疗突破瓶颈
科技日报· 2025-10-29 08:47
当卒中骤然发生,患者的健康状况会急转直下,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 影响日常生活。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科研人员不断探寻更好的治疗方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 术也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力量。新技术的强势介入,或将给卒中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AI医生"为抢救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卒中患者,就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每延误1分钟,患者大脑就会失去约190 万个神经细胞。抢救时机稍纵即逝。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例中,主要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约占总数 的80%。这类患者能否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或取栓治疗,直接关系到其生死、预后 和康复质量。对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则需尽快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共 识表明,干预越早,脑损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就越大。 "AI技术能为缺血性卒中患者延长黄金救治时间,在这场与死神的竞速中展现了颠覆性力量。"日 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健康管理中 心主任郑华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以AI技术为基础的医学影像识别、 ...
电网智能研判场景在新疆多点落地
科技日报· 2025-10-29 08:47
传统配网故障抢修场景依赖人工巡线排查故障点,耗时长、效率低。此次推广的电网智能研判场景 依托"电网一张图"、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及企业级实时量测中心建设。在电网智能研判场景下,智能研判 系统能够基于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的多源数据,根据设备拓扑结构智能分析 停电影响范围、停电时间、定位故障点,并为抢险指挥提供自动分析结论。 10月27日,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电网智能研判场景已在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巴 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等4家试点供电公司全面推广落地,实现配网故障"全景感知、自动研判、主动 抢修",故障响应效率与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 据试点单位反馈,在近期一次故障中,电网智能研判系统仅用不到3分钟便自动锁定停电范围,较 传统人工排查提速90%,抢修人员通过系统推送的工单快速抵达现场,用户平均停电时长缩短至45分 钟,较以往减少近一半。 据悉,下一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将重点加强对医院、学校、居民小区等单位的停电预警能 力,进一步丰富电网智能研判场景。据测算,在全疆推广电网智能研判场景后,新疆配网故障研判准确 率将稳定保持在95%以上,平均抢修时长有望再压缩30%,每年将减少因 ...
博士后的“金点子”加速落地
科技日报· 2025-10-29 08:47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杨峰说,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后期他们还考虑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进一 步推动成果"落地生金"。 记者了解到,本届揭榜领题赛项中,总计发布技术需求766项,报名揭榜方案894个。针对产业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共性难题,大赛设置7个赛道,涵盖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 "从参赛到现在,短短5个月,我们已经与企业达成了技术委托开发合作意向,即将获得100万元的 投资。"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现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杨峰告诉记者,研究成果转化如 此顺利,令团队喜出望外。 10月26日到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泉州举行,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8006个博 士后项目(方案)报名。这些项目中,成功转化的成果数量十分可观。仅就泉州晋江一地,晋江市市长 王明元透露,晋江企业发出71项关键技术需求,其中61项成功揭榜,揭榜率超过85%。 "大赛搭建的校企交流桥梁,是我们成功转化的有力推手。"杨峰道出转化"秘方"。 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如何成功走上"生产线",创造社会经济价值?这是一项难题。缺少转化经验、 不了解市场需求、没有 ...
新检测模型攻克“癌王”早筛难题
科技日报· 2025-10-29 07:55
胰腺癌是临床上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素有"癌王"之称,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1%。由于缺乏有效的早 期筛查手段,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现有的磁共振成像、内镜超声等检 查手段因成本高昂且具有侵入性,难以适用于大规模筛查;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19-9在早期诊断中 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郝继辉团队通过整合cfDNA的拷贝数变异、片段长度分布和片段链偏向性等多组学特征,结合机器学习 技术,成功开发出胰腺癌早筛模型。在包含467例样本的训练队列和352例样本的验证队列中,模型展现 出优异的筛查性能,显著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A19-9的筛查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在1926名糖尿病和肥胖人群组成的前瞻性队列中,还验证了模型的临床价值。该 模型早筛时成功检出6例胰腺癌患者,检出率达75%,所有检出病例均为早期(0期、Ⅰ期或Ⅱ期),而 采用肿瘤标志物CA19-9仅检出1例。与影像学检查相比,该模型能提前45—298天(中位227.5天)发现 病变,为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记者10月27日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获悉,该院院长郝继辉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循环 ...
能炒菜、会采摘、可按摩……“机器人总动员”走进现实
科技日报· 2025-10-29 07:54
机器人行业应用加速普及 - 机器人正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在各类细分场景中应用普及,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1] 餐饮行业应用 - 北京橡鹿科技有限公司的炒菜机器人可在3-5分钟内完成菜肴制作,覆盖八大菜系,实现从炒制到出菜的自主完成 [2] - 公司研发的“机器人+菜谱程序+后厨智能管理系统”闭环模式,旨在实现餐饮经营者、消费者和厨师三方利益共赢 [2] - 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展示了机器人在乐队演奏、煎饼、奶茶、咖啡和烤串制作等多方面的餐饮应用潜力 [2][3][4] 农业采收应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福增团队打造的采摘机器人能精准抓取苹果,适应田间复杂环境,在多变光照条件下建立精准视觉模型 [5] - 团队未来将开发两款“娃娃型”机器人,分别负责低处和高处果实的采摘,以充分照顾果树不同高度的需求 [5] - 赵春江院士团队与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合作研发的多臂授粉机器人,授粉成功率约98%,成本仅为熊蜂授粉的30%左右 [6][7] - 该机器人具备视觉识别、定位和多功能授粉能力,已在中国多省市的大型玻璃温室应用于雌雄同花作物授粉作业 [7] 康养服务应用 -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康养服务需求增长,机器人凭借高效、精准、低成本的特点正不断应用于该场景 [8] - 大艾机器人的外骨骼设备可帮助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快走和慢走,重塑正确步态,对抗异常肌张力 [8] - 按摩理疗机器人支持一键操作,可模拟专业按摩手法,并根据人体曲线自动调整位置与压力,提升按摩的精准度与自动化水平 [8][9] - 机器人可满足康养服务场景下老人从运动恢复到慢性疼痛管理的不同需求,显著提升物理按摩的效率 [9]
“风和”大模型上线 天气预报会更懂你吗
科技日报· 2025-10-29 07:16
"'风和'最重要的技术特点是以千亿级参数的强大模型为核心。"王慕华解释道,参数量是衡量模型复杂 度和能力的关键指标,千亿级的参数意味着模型具有极强的学习和表达能力,能够捕捉到更加细微和复 杂的大气现象。通过多模态融合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风和"可以提供更精准的预报,进而实现高分 辨率、高效率和快速响应的智能气象服务,赋能千行百业。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10月2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国内首个千亿级参数气象服务垂域模型"风和"。据介绍,该模型基于通用大 语言模型自主研发,通过深度融合气象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构传统气象服务模式,推动行 业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风和"一经亮相,就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该模型有何技术特点?能否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将对公众出 行发挥怎样的作用?就以上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团队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一问:"风和"具体是什么,有哪些技术特点?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慕华介绍,"风和"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型 语言模型架构构建的、专门用于气象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 通俗地说,它不是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而更像一个"AI气象服务官"。它通过学习海量的历史 ...
“械+妆”协同,贝泰妮绘出健康美丽新场景
科技日报· 2025-10-28 18:39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美妆和个人养护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 - 业界竞争焦点从渠道营销转向科研与创新 [1] - 美妆消费产业持续升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7] 公司市场地位与核心业务 - 公司是国内功效性护肤品领域的龙头企业 [1] - 旗下薇诺娜品牌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国产第一,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7% [1] - 薇诺娜品牌在公司总生产线里占比90%以上 [4] 产能与研发实力 - 公司斥资5亿元建设的中央工厂于2023年正式投产,目前产值约26亿元,满产时年产值可达50亿元 [4] - 研发中心融合植物学、皮肤学等前沿科技,已成功开发出多款专利产品 [4] - 公司在昆明、上海、日本、法国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原料创新与产品转化的全球化研发生态 [4] - 科研人员围绕青刺果、马齿苋、滇山茶、滇重楼等云南本土植物展开原料研发 [4] 新赛道战略合作 - 公司与全球医美技术巨头科医人携手,以初普Tripollar品牌为核心进入家用美容新赛道 [1] - 科医人在全球拥有超500项自研专利、2200余篇临床文献支持 [7] - 合作步入共同研发、共创技术、共定标准的深度共创阶段,旨在将专业级医疗技术转化为家用场景产品 [7] 产品创新与场景开发 - 产品逻辑打破行业常见硬件参数竞赛模式,强化科技+场景+服务的一体化价值构建 [13] - 开发6分钟护理模式贴合上班族高效护肤场景需求 [11] - 创新设计一机多用,通过技术算法自动匹配不同部位能量参数,解决多台设备闲置问题 [11] - 专攻敏感肌专属美容仪,搭配公司自主研发的修护功效耗材 [11] 技术研发与临床研究 - 公司与医疗科研机构协力开展临床研究,保证射频抗衰功效并降低对脆弱皮肤的潜在刺激 [11] - 将敏感肌护理、皮肤屏障修复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融入产品技术优化与场景开发 [11] - 推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美容解决方案成为现实 [11] 商业模式与行业影响 - 打造仪器+护肤品的专业体系,形成械+妆协同的居家美容生态 [1][13] - 国际技术+中国方案的共创模式让全球领先技术更精准地服务于国内消费者 [14] - 通过数据共享+技术联合研发,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赋能 [14]
θ波像雷达一样“读取”大脑记忆
科技日报· 2025-10-28 16:48
分析结果显示,动物识别变化的准确度和速度,与θ波的相位密切相关。不同高度的方块对应不同的θ波 相位,也就是说,大脑的θ波似乎以自上而下的顺序在视觉皮层中传播。当变色方块恰好出现在θ波扫描 到的区域时,动物的反应最为迅速、准确;若时机不匹配,识别表现则明显下降。这一现象表明,大脑 在处理视觉工作记忆时存在节律性波动,θ波在其中起到扫描和调控作用。 θ波不仅与反应速度相关,还会协调其他脑波活动。在θ波的兴奋阶段,β波活动被抑制,神经元放电增 强,视觉信息的编码更加活跃。这一"波间协调"机制有助于解释大脑如何通过不同频率的脑波分工来完 成认知运算。 能否察觉到细微变化,取决于大脑对视觉信息的短时记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 一过程依赖于一种低频脑波——θ波。它像雷达一样在大脑皮质中扫过,用以"读取"视觉工作记忆中的 信息。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神经元》杂志。 人类具备在短时间内识别画面变化的能力,这种视觉工作记忆依赖于大脑前额叶的额叶眼区。该区域在 空间上对应着视野的映射区域。 此次,研究团队在动物实验中设计了一种"找不同"任务。屏幕上会短暂出现一组彩色方块,消失后又重 新出现,其中一个方块的颜色发 ...
我国制备出“人造太阳”关键核心材料
科技日报· 2025-10-28 16:48
技术突破 - 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核心材料哈氏合金C276金属基带,打破了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 - 通过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实现了高纯净度C276合金的吨级工业化制备,其硫、磷等杂质含量低于进口产品,多项指标达到或优于进口材料[2] - 攻克超薄超长基带加工技术难关,将合金轧制成厚度仅0.046毫米、宽度12毫米、长度超2000米的带状材料,表面粗糙度小于20纳米[2] 材料性能 - 该金属基带在液氮温度下强度超高,相当于指甲盖大小面积能承受约19吨重量,且在高温处理后仍保持优异性能[2] - 材料作为超导带材的“地基”,为整个带材提供坚固骨架,保证在复杂工况下不塑性变形、不断裂,确保了超导结构的完整与稳定[1] 产业应用 - 自主制备的C276已在多家企业完成验证,并成功制备出性能达国际水平的高温超导带材,应用于国内相关科技项目[2] - 与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达成20吨C276基带的框架合作协议,未来将深化合作以优化制备工艺,推动国产化基带的规模化应用[2] 行业意义 -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是建造可控核聚变装置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用于产生强大磁场以约束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1] - 此项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清洁能源关键材料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超导技术发展应用提供有力支撑[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