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心理学|当“咨询室语言”闯入公共场域,我们该如何辨别心理健康的“真话”与“神话”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08:45
心理咨询语言公共化现象 - 网络时代使专业心理咨询术语被简化并直接移植到公共场域,例如将"原生家庭影响"极端化为"父母皆祸害"的绝对化表述 [1] - 典型案例显示,咨询室内的个体化修复过程(如3个月引导建立自我边界)被简化为"有毒父母"等口号式传播,可能引发新的语言暴力 [2] 专业术语误用分析 - "父母期待成为伤害"在咨询场景用于缓解来访者内疚,但公共传播中演变为全盘否定父母价值的片面结论 [4] - "爱自己"的专业指导包含数周行为探索(如价值感建立),而公共领域被扭曲为消费主义话术(如购买奢侈品) [5] - 原生家庭讨论本意是理解行为成因(如敏感特质保护机制),公共传播却导致"努力无用论"的消极认知 [6] 公共心理健康传播原则 - 需实现三重转化:从归罪转向理解(承认父母局限性)、从批判转向行动指南(具体自我关怀步骤)、从个体归因转向关系重建(强调主观能动性) [7] - 有效传播应具备桥梁功能,连接个体困境与社会支持系统,避免制造对立情绪 [7] 受众与传播者行为建议 - 受众需培养语境辨别能力(区分个案描述与群体标签)和话语解构能力(追问具体实施方法) [8] - 传播者应将专业"手术刀"式干预转化为大众适用的"创可贴"式温暖表达,保持修复而非割裂的传播导向 [8]
两千年的报恩圣地:南京大报恩寺|访古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08:45
大报恩寺历史沿革 - 大报恩寺前身为东吴赤乌十年(248年)建造的建初寺,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寺院,供奉印度僧人康僧会带来的五色舍利子[2] - 东吴灭亡后寺庙被毁,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重建并更名为长干寺,南朝梁武帝时期(537年)在地宫发现并重新供奉7粒舍利等佛教圣物[3] -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供奉玄奘顶骨舍利,真宗时期(1017年)更名为天禧寺并修建高达200尺的"圣感舍利塔"[4] - 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朱棣为报父母恩重建寺庙,耗时20年建成九层78米高的琉璃宝塔,成为南京地标性建筑[5] 大报恩寺建筑遗址 - 遗址坐东向西分为南北两部分,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布局包括山门、香水河桥、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等[7] - 香水河遗址保存完整,主河道长170米,宽3米,深2.3米,两岸用青条石铺砌[8] - 大雄宝殿遗址南北长53.03米,东西宽36.3米,建筑规模仅次于故宫太和殿[8] - 琉璃塔地宫为竖穴式结构,深6.74米,是中国现存最深、最大的竖穴式地宫[8] 重要出土文物 - 七宝阿育王塔高120厘米,镶嵌数百颗水晶玛瑙等宝石,是中国最大最精美的阿育王塔[10] - 地宫出土金棺银椁,金棺表面錾刻缠枝莲纹和神像,银椁采用捶揲錾刻工艺[13] - 2010年发现佛顶骨舍利,震惊佛教界,遗址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16] - 出土大量南朝至明清时期的佛教造像、陶瓷器、金银器和碑刻等文物[14] 现代保护与展示 - 2007年开始考古发掘,发现千年地宫后转为遗址保护工程[6] - 遗址公园新建钢结构玻璃材质的报恩塔,可登顶俯瞰南京风光[16] - 南京博物院藏有1958年出土的琉璃塔拱门备件,复原后展示"六拏具"佛教装饰[15] - 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16]
别被伪专业建议误导!精准干预与大众科普中间有边有界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08:45
心理健康领域的语言体系差异 - 心理咨询语言遵循"症状-机制-干预"医学模型 通过认知重构和隐喻技术实现精准干预 如将心跳加速描述为"危险警报器误触发" [2] - 公共传播语言采用"风险感知-知识普及-行为预防"公共卫生模型 使用"压力反应"等非病理化表述 提供深呼吸等普适性建议 [3] 跨界使用的负面效应 - 治疗性语言进入公共领域可能导致自我怀疑 如"讨好型人格"标签被普通人误用 引发人际关系矛盾 [4] - 错误建议会削弱公众对心理学信任 导致极端反应 要么否定科学价值 要么过度依赖专业咨询 [4] 分层传播体系构建方案 - 基础层面向大众科普 采用生活化比喻如"情绪急救箱" 包含深呼吸等简易工具 [5] - 中间层服务亚健康人群 开发正念冥想APP等半结构化自助课程 [5] - 专业层保留治疗性语言精准性 由受训人员在正规机构实施临床干预 [5] 专业工具与公共防护的定位 - 心理咨询语言是"手术刀" 用于精准解决特定心理问题 [5] - 公共传播语言是"防护盾" 通过普及知识增强大众心理韧性 [5]
梁瀚璟:中企出海掘金中东,香港成为“超级联系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7:35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 香港投资推广署带领36家企业出访中东,构建覆盖文化适配、市场调研、资源整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合作落地 [1] - 香港正将"超级联系人"角色升级为中企出海的"价值锻造厂",从文化共鸣到商业信任构建 [2] - 香港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都市,培育出多元化BD人才,在中东市场发挥"文化桥梁"作用 [5] 中东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 中东地区6个海湾国家人口总和约6000万,处于经济转型期,保险、建筑、体育场馆、娱乐等领域需求巨大 [6] - 中东在Web3.0领域展现蓬勃活力,为数字资产交易、智能合约应用等新兴领域开辟新赛道 [7] - 中东商业传统注重建立长期稳固的互信关系,与中国企业注重务实的商业环境存在文化差异 [3] 文化差异与商业实践 - 中国企业在宣传推广时倾向于"密集型"风格,而中东市场更青睐西方简洁直观的销售模式 [4] - 香港BD人才能够熟练运用简捷高效的沟通策略,同时巧妙融入中国产品的特色与价值 [5] - 团队在两次中东之行中邀请当地政府部门带领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底蕴 [3] 合作成果与案例 - 部分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在当地获得牌照,更有企业在行程中直接签订合作订单 [7] - Evident集团与Zand Bank签署合作备忘录,为私人财富客户提供代币化另类投资方案 [7] - 领沨资本取得阿联酋金融服务监管局原则批准,成为持牌基金管理公司并在阿布扎比设立区域总部 [7] 信任体系建设 - 香港投资推广署引入专业支付机构,搭建"资金共管+资质核验"为核心的信任平台 [8] - 平台通过可视化界面同步展示订单进度、物流信息与资金状态,消除信息不对称 [8] - 标准化流程大幅缩短跨境交易周期,有效降低贸易风险 [8] 未来布局 - 香港投资推广署未来不仅着眼于中东市场,还将更积极地布局东南亚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市场 [9]
《红黄出击》——亨氏如何“劫持”《死侍与金刚狼》,成就一场文化级营销事件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6:52
创意核心 - 亨氏通过"文化劫持"策略,利用《死侍与金刚狼》的红黄战衣配色与番茄酱、芥末酱瓶身相似性,建立视觉联想,占领用户心智 [1][2] - 关键洞察在于抓住色彩锚点,运用"视觉无法忘记"逻辑,让观众将电影角色与亨氏产品自动关联 [2] 策略执行 - 社交破圈:在漫威官方账号投放"伪预告片",引发粉丝震惊、转发和讨论 [3][5] - 户外曝光:将电影海报改为"红黄瓶身英雄"广告,投放于洛杉矶、纽约、多伦多等地标区域 [5] - 影院体验:在影片放映前投放"调味品版预告",并在首映红毯安排粉丝扮成红黄瓶走秀 [5] - 流媒体转化:Disney+上线时配合Instacart推出"边看边买"优惠券,实现娱乐到购买的闭环 [5] 营销效果 - 全球earned media曝光达15.8亿次,广告互动率高达行业基准的789% [5] - 预告片单条观看时长超21,000小时 [5] - 番茄酱销售同比增长2.9%,芥末酱销售增长8.5%,市场份额提升12% [5] - 网友自发改图造梗,"红黄CP"成为夏季热门话题,演员亲自认领调味品形象 [8] 行业启示 - 视觉识别结合文化节点可形成传播引爆点,色彩是人类记忆中最原始的锚点 [8] - 品牌借势应"入势"而非简单联名,需深度嵌入IP场景、故事与粉丝认知 [8] - 成功的品牌传播应让消费者自动为品牌传播"笑点"与"段子",产品本身成为娱乐体验主角 [8] 案例价值 - 该案例展示了品牌年轻化的范本,通过创意劫持大片注意力,用色彩占领文化想象 [7] - 在内容爆炸时代,品牌需要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一部分"而非仅做广告 [7]
陈春花:知识生产力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力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6:09
知识生产力与产业变革 - 新兴产业和新兴企业呈现巨大增长,部分企业市值达到万亿规模,核心特征是知识驱动和知识生产力[1] - 知识正成为首要生产要素,超越资本和劳动力,推动21世纪生产力革命[3] - 知识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能力,其力量与传统生产要素存在本质差异[3][6] 知识分类与应用 - 行为知识(可转化为资源的知识)是三类知识(意义知识/生产性知识/行为知识)中最需关注的类型[4] - 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是知识应用的典型案例,通过新知识激活传统产业潜力[5] - 知识通过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转化链条实现价值,智慧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4] 知识驱动生产力革命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知识应用于工具/流程/产品创新(如印刷术推动经验传播),触发工业革命[7] - 第二阶段:知识应用于工作过程(如泰勒科学管理),引发生产力革命[7] - 第三阶段:知识应用于知识本身(职业经理人体系),形成管理革命[7] 知识力量的五大特性 - 超越物质性:知识具有累积增长特性,持续学习可形成持续超越[9] - 要素赋能性:知识可与其他要素(劳动力/技术/媒介)组合产生新价值[10] - 社会塑造性:知识持续塑造个人认知与社会结构(如大学教育体系)[11] - 共享普惠性:知识通过书籍/写作等载体实现广泛共享与价值扩散[12] - 颠覆突破性:知识能改变命运(如高考制度),具有非守恒的增强效应[13] 知识经济时代特征 - 人类生产活动已转向知识生产/传播/应用为主导的模式[13] - 对知识的投资成为国家与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13]
拜树记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6:09
古樟树的文化价值 - 千年古樟树被当地人尊称为"树神",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象征意义 [1][5] - 香樟树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木之首,古代有女儿出生栽植香樟树的习俗 [5] - 江西、浙江等地民众历史上将香樟树视为神树进行祭拜,以求家宅平安与健康长寿 [5] 古樟树的艺术关联 - 古樟树的纹理与景德镇瓷器的高岭土素坯肌理相似,被视为"景德镇最早的陶工" [2] - 艺术家在古樟树下创作时,树根间的红土被用作绘画颜料,树荫成为天然创作空间 [3] - 瓷器烧制过程中出现古樟树剪影的天然纹样,显示树木与陶瓷艺术的神秘联系 [4] 古樟树的现状 - 古樟树最大树枝断裂,树枝需二人合抱,长度达十余米,显示树木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2] - 断裂树枝的树皮呈现被扯断痕迹,推测因树枝过重导致自然断裂 [2] - 树下发现两张A4纸大小的脱落树皮,内层呈现光滑赭色肌理,外长青苔 [5] 高岭村的产业背景 - 高岭村是古代景德镇制瓷业最重要的原料产地,保留明清采矿遗址等历史遗迹 [1] - 村落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与安徽黄山市接壤,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形成独特文化生态 [1] - 当地陶瓷产业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古樟树根系与碎瓷片形成共生关系 [2]
2025图博会 | AI正在重塑出版业生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5:20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共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亮相 [1] - 马来西亚担任主宾国,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率领50余位出版人、学者、作家参会,20余家出版商、文学基金会和创意工作室集体亮相 [1] - 展览区域分为主题图书、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古籍图书、科技图书、文学艺术图书、少儿图书六大板块 [1] - 国内综合馆吸引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600多家单位参展 [1] - 特别设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书"和"世界文化遗产图书"两个专题展区 [1] - 设立精品期刊展区,展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成果 [1] 202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 - 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出版合作"为主题,围绕"区域与全球""合作与发展""机遇与挑战"三大核心议题 [2] - 150余位中外代表参加,聚焦出版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交融共生,探讨互利共赢的全球出版合作新模式 [2] -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指出技术发展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版权保护、数字鸿沟等挑战 [2] - 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葛万莎·乔巴娃强调技术创新是出版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呼吁推动技术创新与版权保护的平衡发展 [2] - 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强调应建立国际技术标准,优化资源共享,创新版权合作模式 [2] 出版业发展趋势 - 与会专家建议出版人秉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理念,探索区域协同出版合作可能性 [3] - 强调数智技术与出版的有机融合,推动出版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3] - 新质生产力被视为助力出版业发展的强劲推手 [3]
2025图博会 | 聚焦雪漠,聚焦“文学流转的力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5:19
雪漠作品国际学术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以"文学流转的力量"为主题,探讨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挑战与机遇,推动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1] - 雪漠作品因深邃思想、独特艺术风格和西部文化特色成为国际关注焦点,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1] - 作品中的生态意识、人性关怀与精神追求构成人类共同情感纽带 [1] - 雪漠现象被寄望带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1] 雪漠作品国际传播成功因素 - 海外传播成功源于作者扎实的文化功底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提炼展示 [1] - 作品展现中国文学与文化独有生命力,作者通过深度了解国际受众和传播渠道探索有效路径 [1] - 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多语种译本以独特叙事风格、哲学思考及西部文化挖掘构建高辨识度文学世界 [1] 雪漠作品的跨文化价值 - 作品通过普世精神命题突破文化/意识形态壁垒,以人类共同困境和东方超越之道引发全球共鸣 [2] - 关于苦难、救赎、超越的叙事揭示生态危机背后的人性困境,提供非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考范式 [2] - "初心""慈悲"等概念在全球精神危机中衍生新阐释空间,超越国际传播中的异域奇观标签 [2] 雪漠创作理念与文化智慧 - 作者强调作品中文化价值高于小说形式,提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智慧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关联性 [2] - 认为中国文化传播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可能重塑人类对自然、宇宙及人际关系的认知模式 [2]
2025图博会 | 西文珍本:西方镜头里的老北京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5:19
书籍内容与学术价值 - 《北大馆藏西文珍本中的老北京图像》系统梳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百年来收藏的145种西文珍本,涵盖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外国人记录的1000余幅北京影像 [2] - 文献跨越英、法、德、拉丁四语,包含照片、版画、水彩画等多种形式,首次以主题化编纂呈现清末民初的皇家建筑、市井生活、庚子事变等十大门类 [2] - 影像来源多样,既有专业摄影师作品,亦有士兵、学生等业余记录者的视角,这种多元性让历史呈现更客观 [2] 书籍设计与美学 - 图书设计采用"减法哲学",全书使用优质轻型纸张降低厚重感,内页可180度平摊确保翻阅无障碍 [2] - 版式统一分栏,保留影像原始比例,设计师耗费一周时间逐张核对高清原图替换 [2] - 超厚书脊与天坛圜丘刷边设计象征历史厚重,封面颐和园铜亭版画传递人文温度,构建出庄重而不压抑的视觉语言 [2] 展览与互动体验 - 展览通过定制支架平铺全书,观众可亲手触摸轻薄内页与立体书口烫印的对比 [3] - 轻纱'记忆墙'垂落展厅,朦胧呈现数十帧精选老照片,文创区复刻了书中元素如北大百年借书卡造型书签 [3] - 互动装置"前门箭楼透卡"让观众将半透明卡纸对准窗外,百年前的街景便与现代都市叠映,创造虚实交错的历史感知 [3] 出版与传播价值 - 该书的出版打破了学术文献与大众阅读的壁垒,展览与文创让它成为可触摸、可带走的记忆载体 [3] - 后续还将在其他城市推出图书及周边装置展览,进一步拓展这部历史文献的公共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