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网
icon
搜索文档
【WAIC2025】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AI公司不是重新复制一个互联网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3:16
行业趋势与AI发展 - AI公司定位为以"能力构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企业,关键价值在于提供持续增强的生产力[2] - AI应用从任务辅助转向任务主导,渗透至非结构化复杂环境如古文字解析、飞行模拟与天文数据处理[3] - AI生态从"单点模型竞争"转向"系统协同与多元路径"共存,呈现多中心、价值观多元的发展格局[6] AI技术进展与效率提升 - AI在辅助编程与研究工具构建中成效显著,部分生产流程从耗时数月降至一日内完成、成本数百元[3] - MiniMax团队中70%代码与90%数据分析任务由AI完成,采用专家引导式标注提升专业水准[3] - 模型训练采用"环境驱动+能力涌现"路径,通过奖励反馈模拟环境优化学习效率[4] - AI推理效率显著提高,训练成本趋稳,未来研发优势取决于高效实验设计与团队能力[5] 公司动态与产品发布 - MiniMax将发布首款全栈通用智能体产品"MiniMax Agent",支持长程复杂任务规划与多线程执行[6] - MiniMax Agent技术架构采用分层协作框架,内部测试显示可输出分析报告、代码文件、网页应用等多种成果[7] - 公司自研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包括MiniMax M1、Hailuo-02等,服务1.57亿个人用户及超5万家企业[7] - 大会期间展示MiniMax Chat、海螺AI、MiniMax Audio等多款AI原生产品及智能硬件设备[8] AI普惠化与产业演进 - AI向普惠化发展,模型体积增长受限但训练与推理成本降低,推动社会场景广泛部署[6] - AGI实现需产业与用户共同演进,核心能力与接口应在共建机制下开放发展[6]
【WAIC2025】阶跃星辰发布基座大模型Step 3 与多家国产芯片厂商实现联合开发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3:14
公司动态 - 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首个全尺寸、原生多模态推理模型Step3,将于7月31日面向全球企业和开发者开源 [1] - Step3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321B(3210亿),激活参数量38B(380亿),在推理解码效率下实现成本优化 [2] - Step3拥有视觉感知和复杂推理能力,能完成跨领域复杂知识理解、数学与视觉信息交叉分析,解决日常视觉分析问题 [2] - 公司联合近10家芯片及基础设施厂商组建模芯生态创新联盟,提升大模型适配性和算力效率 [2] - 公司宣布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获得新融资后计划向全年10亿元人民币收入目标冲刺 [3] 技术表现 - Step3在英伟达H800芯片上分布式推理时,吞吐量较DeepSeek-R1提升超70% [2] - Step3在国产芯片上推理效率最高达DeepSeek-R1的300% [2] - 华为昇腾芯片首先实现Step3搭载和运行,沐曦、天数智芯和燧原科技等也初步实现运行 [3] 商业化进展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数亿元合同收入且毛利水平较高 [3] - 公司与国内超一半手机厂商合作打造Agent,与吉利共建智能座舱,在金融、零售等领域探索C端场景化应用 [4] 行业观点 - 大模型产业过渡至2.0时代后,不少公司放弃模型训练转向商业化,但公司坚持超级模型加超级应用的路径 [1] - 最适合实际应用的大模型需满足强智能、低成本、可开源和多模态四个特征 [1] - 国产AI芯片厂商面临高端芯片制造和生态两座大山,模型和芯片合作可解决生态问题 [3]
经观头条|“长钱”入市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1:48
市场表现 - 沪指时隔九个月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7月24日收盘站稳3600点上方,为2022年1月以来首次 [2][3] - 过去三个月沪指从3040点攀升至3600点,累计涨幅超过18% [3]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1.84万亿元,市场做多情绪持续升温 [3][6] 资金流向 - 中央汇金2025年二季度增持ETF金额或超过1900亿元 [12] - 保险公司2025年触发举牌投资事件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元 [12] - 银行理财子公司增加含权类策略产品,光大理财以2000万元参与外高桥定向增发 [13] - 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14] 板块轮动 - 银行板块指数从950点升至1470点,涨幅达54.7%,其中4月初至近期涨幅27.8% [10][11]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引爆相关产业链,1.2万亿元总投资预计10年内拉动2.04万亿GDP增量 [18] - 玻璃玻纤板块累计涨幅17.34%,光伏设备与普钢板块分别上涨8.83%和7.93% [19] - 科技板块崛起,"反内卷"概念股和雅江概念股轮番表现 [5][17] 机构策略 - 部分机构聚焦中美博弈主题,布局算力、稀土永磁、核聚变等板块 [20] - 高成长赛道如生物医药、TMT、新材料和新能源受关注,采用"高切低"策略 [20][21] - 银行股因高股息率(4%)吸引险资持续举牌,过去三年持续缓慢增长 [21] - 慢牛格局下建议保持适当高仓位,均衡配置AH股 [21][23] 市场展望 - A股成交额连续62个交易日保持在万亿元以上,投资者情绪改善 [23] - 港股恒生指数PE为11.11倍,明显低于海外主要股指,具备投资性价比 [23] - 此次牛市被视为制度变革带来的红利,资产质量将持续优化 [24]
争夺艾塑菲中国代理权,谁更需要“童颜针”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09:59
代理权争议核心 - REGEN宣布解除达透医疗作为艾塑菲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经销授权,指控其将业务实质转让给控股股东吴中美学构成违约 [2] - ST苏吴否认转让行为,反指爱美客通过控制REGEN延迟供货导致市场缺货 [2] - 争议产品艾塑菲是主流"童颜针",2024年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 [3][4] 财务数据矛盾 - ST苏吴披露艾塑菲2024年销售收入3.26亿元(占营收20%),但达透医疗同期营收仅0.96亿元,存在2.3亿元差额 [6] - 吴中美学销售公司2024年营收24.88亿元,其于2024年5月更名并新增三类医疗器械资质,但无获批记录 [6] - 达透医疗与吴中美学销售公司同为ST苏吴孙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嫌疑 [7] 法律与监管争议 - 爱美客援引ST苏吴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作为解约理由,但协议未明确约定关联方受罚可触发解除权 [5][8] - 艾塑菲注册证代理人已变更为爱美客孙公司,商标权归属吴中美学可能引发后续争议 [11] - ST苏吴因连续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拟罚1000万元并面临退市风险 [8] 市场影响与供应链 - 医美机构采购渠道显示资金流向吴中美学,但上游代理权变更尚未显著影响终端运营 [9] - 艾塑菲终端定价约2.18万元/支,代理争端可能影响高端客户销售信心 [10] - REGEN声称供货体系正常,韩国第二工厂2025年投产将保障全球供应 [10][15] 战略意义分析 - 爱美客2024年收购REGEN实现国际化突破,艾塑菲可补充其增速放缓的核心产品线(溶液类+凝胶类合计占比97.82%) [13] - ST苏吴医美业务营收占比从不足0.4%跃升至20%(3.3亿元),艾塑菲解约将重创其转型计划 [14] - 艾塑菲已获34国批准,与塑妍萃同为仅有的两款全球化"童颜针"产品 [13][14]
低佣金在中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蔚言大义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00:09
中介行业费率比较 - 中国房屋中介佣金费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费率在0.5%至2.7%之间 而美国最高达5%至6% [2] - 中国银行卡刷卡费率也较低 借记卡费率0.35%且单笔上限13元 信用卡费率0.45% 欧美市场VISA和MasterCard费率通常在1.5%到3% [2] - 尽管中国费率低于国外 社交媒体和商家仍抱怨佣金过高 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要求降低费率 [2] OTA行业分析 - 欧美OTA巨头如Booking和Expedia综合佣金费率在12%—15% 国内携程综合费率约4.4% 欧美费率是中国的2—3倍 [4] - 中国机票费率极低 属于走量引流业务 酒店佣金费率超过4.4% 但综合佣金仍低于国外同行 [4] - 酒店业将营收和利润下降归咎于OTA费率 出现"天下苦携程久矣"等言论 [4] 酒店业现状 - 万豪国际2024年第四季度大中华区RevPAR为79.52美元 ADR为116.57美元 低于2019年同期的83.53美元和120.94美元 [5] - 酒店业供给增加导致ADR和RevPAR下降 万豪2019年底大中华区酒店375家 客房122000间 2024年第一季度酒店超530家 客房近161000间 [6] - 同质化竞争使酒店收益关键从ADR转向OCC 核心收益来源变为在一定价格基础上卖掉更多间夜 [6][7] 中介行业价值 - 中介能为厂家和用户创造价值 而非仅增加成本 厂家通过经销商可降低成本风险并专注核心竞争力 [9] - 中国低费率格局由激烈市场竞争、政府限价、价格敏感消费者和较低人力成本等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 [10] - 持续低费率可能阻碍行业长期创新和发展 引发恶性竞争和"内卷"状态 [11][13] 中介行业未来展望 - OTA的出现方便用户选择并让商家受益 携程、艺龙和同程等平台见证了这一历程 [12] - AI时代平台需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流程优化提高效率 而非单纯价格竞争 [13] - 未来中介行业需找到创新与低费率之间的平衡 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3]
场景拉通创新 |微观视界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00:05
公司发展历程 - 1996年杨春华开始在广东中山坦洲镇创业,2010年创立曙光铝业 [3] - 公司专注于超细、超薄、高精密、高强度铝管、铝型材及工业精密铝件制造,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3] - 耗费14年突破日系企业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四代冷拉设备,模具精度达0.01毫米,配套研发拉拔油配方 [3] - 磁辊铝管月产量达800万只,全球市场份额超50% [3] 技术优势与产品布局 - 精密铝材精度比日本工厂高0.1μm [3] - 主要产品包括复印机、打印机用磁辊管、OPC管、三叉管等,客户包括佳能、索尼等世界500强企业 [3] - 为5G基站、新能源电池壳开发超薄高强度铝型材,满足轻量化与高导电需求 [3] - 汽车尾箱铝材支架市场份额超越原欧洲供应商,成为华为、小米、特斯拉汽车配件供应商 [5] 产业链延伸与转型探索 - 2021年切入摄影器材支架领域,管材成本5元,加工后售价超100元 [4] - 采取差异化策略避免与客户竞争,如生产小支架而非大支架 [4] - 疫情期间欧洲供应链停滞,凭借稳定交货能力实现订单突破 [5] - 从ToB转向ToC市场,初期因B端思维导致自拍杆库存积压500万件,损失超2000万元 [6] C端市场战略与产品创新 - 自拍杆品牌Vndefo定位"一稳定二便携三颜值",聚焦便携性、稳定性、功能性、智能化 [7][8] - 爆品方程式:稳定性+爆品方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缺失+自身优势 [8] - 目标用户包括博主、宝妈、健身达人等16类场景使用者 [9] - 强调用户收益与代价平衡,产品需"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11] 行业意义与未来展望 - 技术迁移典范:依托精密铝管技术、全流程品控及智能化产能优势切入影像配件赛道 [12] - 为传统制造业"以技破界"提供范本,展现向消费蓝海拓展可行性 [12] - 符合国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方向,响应建设统一大市场背景 [12] - 参考欧美"新消费运动",高科技赋能消费品催生新品类与新品牌 [13][15]
拥抱潘多拉,但按住盒子
经济观察网· 2025-07-25 22:44
Grok AI伴侣功能更新 - Grok最新更新重点增强情感能力而非智力 首次引入"伴侣"功能 允许用户定制声音 外观和个性 首批上线二次元哥特风虚拟女优Ani和3D卡通小熊猫BadRudy [1] - 该功能目前仅对每月支付30美元的SuperGrok订阅用户开放测试 成熟后将扩大开放范围 [1] AI伴侣市场商业价值 - 功能上线数日即引发病毒式传播 Ani相关二创内容在社交平台获大V转发 X老板马斯克亲自站台宣传 [2] - 2024年全球AI伴侣市场规模达2819亿美元 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407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08% [3] - CharacterAI和MinMax等公司已验证商业模式 MinMax旗下Talkie工具2024年营收达7000万美元 [3]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情感计算技术集成语言模型 多模态能力 语音合成等关键技术 近年实现质的飞跃 [6] - 2024年新一代TTS模型支持零样本语音克隆 用户仅需5秒音频即可生成定制语音 [7] - 二次元文化降低用户接受门槛 Grok和Talkie采用卡通形象+好感度系统增强用户粘性 [8] 商业化模式创新 - 订阅制收费成为主流模式 Grok伴侣采用分级订阅服务 [9] - 按流量计费模式兴起 Talkie应用内Gem代币可购买聊天次数 转化率优于订阅制 [10] - 广告变现取得突破 MinMax通过语境广告2024年创收数千万美元 [10] - 创作者经济初现 Grok支持语音定制 Talkie允许上传图片生成专属形象 [1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AI伴侣降低技术门槛 MinMax初期模型存在基础缺陷仍获市场认可 [11] - 伊利扎效应显示情感投射比技术精度更重要 为初创企业提供差异化竞争机会 [12] 产业链应用场景 - 教育领域应用广泛 可汗学院Khanmigo可模拟文学角色进行互动教学 [17] - 医疗辅助功能受关注 以色列ElliQ产品具备基础健康检查能力 [14] - 心理干预效果显著 英国Wysa产品使用四周后焦虑症状改善率达25%-38% [15] - 特殊群体服务价值凸显 BuddyAI帮助自闭症儿童社交频率提升57% [16]
探访OPPO卖车首批店:MG主导,工程师一线当销售
经济观察网· 2025-07-25 22:44
全新MG4快闪店运营模式 - 全新MG4首批七家快闪店开业,其中保定店位于莲池区保定爱情广场一层,与长城汽车总部大楼仅一街之隔[1] - 快闪店采用独立商超展位形态,而非开在OPPO手机店内,店内工作人员均来自上汽MG[1][2] - 上汽MG非常重视全新MG4,公司销售大区领导、经销商和公司本部均派人支持快闪店运营,并安排工程师协助顾客体验[2] - 店内陈列三台OPPO手机,全新MG4主要卖点是能与OPPO手机实现无感融合,用户可在车机屏幕上操作手机[2] - 快闪店希望通过紫色展车和装饰花吸引更多年轻女性消费者,扩大MG品牌受众群体[3] OPPO与MG的合作模式 - OPPO更多扮演技术赋能者角色,MG主导快闪店运营[2] - 合作基于资源互换:MG提供整车与资质,OPPO提供系统与用户群体[4] - OPPO采取"不造车却卖车"的轻资产模式,用软件定义入口,避开重投入[6] - MG希望借助OPPO的年轻客群和交互口碑,将品牌从"性价比"转向"科技潮品"[6] - 未来合作将扩展到IOT生态,包括手表、平板、耳机等产品[6] MG品牌现状与战略 - MG过去几年销售重心在海外市场,2024年全球交付超7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交付超24万辆[4] - MG新能源转型步伐较慢,目前仅推出3款新能源车型,新能源车型占比仅10%[4][5] - 2024年1-6月MG国内零售销量维持在7000-10000辆水平,不及其他自主品牌单一车型表现[5] - MG计划未来两年推出13款全新新能源车型,涵盖纯电、插混、增程三大动力类型[5] - 全新MG4是纯电车型,顶配版本有望搭载半固态电池,7月14日量产下线,8月上市[2] OPPO市场表现与汽车领域布局 - 2025年第一季度OPPO智能手机出货量2270万部,同比下降9%,市场份额8%,排名第五[5] - OPPO已积累汽车行业客户资源,闪充技术已上车比亚迪、小鹏、理想等品牌[6] - OPPO智行是集成式出行解决方案,包含车联、数字车钥匙等功能[6] - OPPO在AI和物联网领域拥有11.5万件专利,可为车机互联提供底层支持[6] - OPPO与小米、vivo成立互传联盟,使这些品牌手机也能使用OPPO智行车机系统[8] OPPO智行战略与发展前景 - OPPO智行借势华为鸿蒙智行的市场教育,让用户理解这是系统级融合而非简单互联[7] - OPPO已与比亚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零跑合作展示无感车钥匙功能[7] - 快闪店+全新MG4组合有望在8月上市时掀起话题,吸引OPPO粉丝转化为试驾预约[8] - OPPO需要在一年内推出舱驾一体、跨端算力共享等硬核卖点,避免"智选"沦为营销话术[8] - 长期来看,OPPO计划保持每年5-6款新车节奏,通过系统OTA形成订阅收入正循环[9]
3.6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背后的中国叙事
经济观察网· 2025-07-25 21:59
外汇收支与人民币国际化 - 2025年上半年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规模达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币占比达53% [2] - 银行结售汇规模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为历史同期次高显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保持活跃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对外资产10.7万亿美元对外负债7.1万亿美元净资产3.6万亿美元资产类型和持有主体多元化 [2] - 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占比达53%实现历史性跨越体现从贸易货币向投资货币进化支付系统独立性提升及金融市场吸引力增强 [6] - 2024年中国投资收益项实现净收益719亿元带动"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自2010年来首次转正 [7] 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 - 1-5月股权性质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330亿美元逆转去年下半年净流出态势 [3] - 1-5月股权性质对外直接投资519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对外证券投资保持活跃 [3] - 中国对外净资产从2014年1.6万亿美元增至2025年3月3.6万亿美元储备资产占比从70%降至不足40%非储备资产持续扩张 [4]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持有美国长期国债余额降至7563亿美元创2009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7] 海南自贸港建设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全岛封关运作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政策制度 [7] - 2020-2024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超建省后前32年总和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超30% [8] - 海南发布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首批试点额度100亿元构建人民币计价-结算-清算闭环生态 [8] 经济与市场表现 - A股上证指数于7月24日站上3600点6月以来温和上涨受益于中美贸易摩擦趋缓及经济数据超预期 [2] - 1-5月外资在华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7%对外投资收益增长12%投资收益逆差基本稳定 [5]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9%汇率在7.15-7.35间双向浮动保持基本稳定 [6]
告别2.5%时代,保险产品迎“降息”!
经济观察网· 2025-07-25 21:46
行业动态 - 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 13%下调至1 99%,降幅14个基点 [2][3]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从2 5%下调至2 0%,分红型从2 0%下调至1 75%,万能型从1 5%下调至1 0% [5][6] - 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以0 25%为最小变动单位,需在两个月内完成新老产品切换 [5] 公司行动 - 中国人寿调整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至2 0%,分红型至1 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至1 0% [5] - 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同步发布类似预定利率调整公告 [5] - 头部险企将于2025年8月31日24时起停止接受超预定利率上限的产品投保 [4] 市场影响 - 预定利率连续两个季度下降:2024Q4为2 34%,2025Q1为2 13%,2025Q2降至1 99% [6] - 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幅度较小(25个基点),相比普通型(50个基点)更具销售优势 [8][9] - 行业转向分红险转型,部分公司已推出预定利率1 5%的分红险产品 [9] 监管背景 - 调整依据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和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 [5] - 新规要求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季度超研究值25个基点时必须下调 [3][5] - IFRS17和新偿付能力体系强化了准备金评估的贴现率假设,提升定价透明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