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深耕绿色金融“沃土” 上饶市“政银企”协同绘就生态经济共富新图景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4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分行通过政策引导、产品创新和跨部门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生共荣 [1] 绿色金融总体发展成效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上饶市绿色贷款余额达1184.88亿元,同比增长28.34%,成为拉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创新 - 创新预期收益资产化抵押模式,将景区配套设施未来收益整合为景区综合收益权进行质押,中国银行上饶市分行为葛仙山景区发放4.5亿元贷款,景区营业后游客接待量近千万人次,当地餐饮民宿类个体工商户由15家增长至200多家 [2] - 创新“水面经营权质押”模式,建设银行上饶市分行为横峰县6326亩水库水利资源提升改造项目授信1.8亿元,项目建成后保障12万居民饮水安全,并使水产养殖业产值提升40% [2] - 通过政府确权、金融赋能,将水库水面养殖权、研学经营权打包评估,民生银行上饶分行牵头的上饶大坳水库项目获得2.9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年新增生态收益超3000万元 [2] 特色产业绿色转型信贷支持 - 在生态农业领域,以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试点为契机,推动弋阳、横峰两县投建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创新“利率优惠+农机补贴”组合模式与“2+N”超长期贷款还款方案,为购买80台联合收割机、1000台植保无人机提供资金,设备覆盖20万亩稻田,年固碳量达6000吨,减排量达8680吨二氧化碳当量 [4] - 在工业园区转型上,工商银行上饶分行为余干高新技术产业园蒸汽集中供热项目提供2.5亿元贷款,建成55.74公里热力管网,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当量,企业用能成本下降23% [4] - 江西银行上饶分行创新发放1.41亿元“节水贷”,为上饶市经开区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年节约用水120万吨 [4] - 在民宿转型方面,上饶银行等机构试点“绿标贷”生态民宿融资服务模式,为民宿绿色转型改造提供资金支持,经营者凭节能改造证明可获得最高1000万元贷款,利率最低至3% [4] 绿色金融制度与协同机制建设 - 联合市生态环境局、上饶金融监管分局出台《构建“一体两翼三化”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实施方案》,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5] - 推动上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婺源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聚焦五大领域实施五大工程 [6] - 建立绿色项目联审联推机制,联合多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统一筛选标准,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构建“绿色项目库”并向金融机构推送信息 [6] - 推动金融机构组建绿色信贷联盟,形成“互补协作”格局,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重点项目分片对接 [7] 重点项目贷款落地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邮储银行上饶市分行向水库盘活、城市自来水管网建设、绿色农业等相关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4.52亿元 [7] - 建设银行上饶市分行等机构重点支持区域环境治理,已落地广丰区固体垃圾再利用、铅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万年县城镇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 [7]
谱写乡村金融服务新篇章 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坚持走“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发展之路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33
这种"接地气、有温度"的精细化服务,不仅让金融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更塑造了"长兴百姓信任的银 行"的亲切形象。凭借精准对接、贴心服务,该行在县域内赢得广泛口碑,成为乡村金融领域"小而精、 小而美"的生动样板,让金融服务真正走进村民心里。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由杭州联合银行主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始终坚守"立足县 域、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锚定"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业务创新为引擎、风控管理为基石、数字 化转型为助力,深耕农村金融市场,走出了一条兼具温度与韧性的"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发展之路,为 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业务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能 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积极践行"长·服务兴·村居"品牌理念,将金融服务与乡村生产生活需求深度融合。今 年以来,通过常态化开展村居特色活动,累计举办1444场惠民服务,吸引25422人次参与,既拉近了与 群众的距离,更带动储蓄日均增长8.37亿元,存款有效户净增3240户,为乡村经济发展积蓄了坚实资金 力量。"生辰礼"等暖心服务项目,以细节打动客户,进一步筑牢客群根基。 在产业赋能上,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聚焦当地特色农业 ...
邮储银行湖南长沙市分行: 赋能新业态 服务新发展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33
业务规模与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953亿元,年度贷款投放量超过315亿元 [1] 综合金融服务创新 - 利用12大功能模块支持跨行账户集中管理与资金自动归集,客户可凭单一UKEY操作多账户,强化对集团型客户服务能力 [2] - 在财富管理领域推出“定制理财+非标融资”模式,落地公司理财自平衡业务1亿元,实现“轻资本、高协同” [2] - 在产业链金融方面推出供应链融资模式,成功带动13家供应商开立商业承兑汇票超6000万元 [2] 普惠金融与社会责任 - 落地农民工工资保障监管业务,覆盖25家施工单位,保障农民工权益并夯实对公存款基础 [3] - 创新分离式保函模式,实现“一点做全国”展业,为中小企业减负并拓宽中间业务收入 [3] - 依托“惠农贷”政策,采用“线上+线下”与“普惠涉农+产业集群”模式,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定制融资方案 [3] - 成为省内首家开办二手房交易“云转移”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与政府部门系统直连实现线上过户加抵押高效办理 [3] 科创与产业金融支持 - 联合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通过线上化流程与批量担保模式,为国家级经开区一家高新技术兼专精特新企业提供1000万元信贷支持 [4] - 建立“脱核”产业链核心企业群名单库,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纯信用贷款,并投放“小微易贷-产业e贷” [4] 场景金融与生态构建 - 紧扣地区特色定位,以医疗器械、猪肉产业为切入点,通过专属支付工具实现全流程线上化闭环流转,已落地3家封闭结算市场 [6] - 将校园场景作为金融服务下沉新阵地,通过“信用卡+消费金融”双轮驱动,覆盖4所重点学校及某教育集团下辖7所小学,单个项目渗透率达90% [6] - 创新“工装定制+信用卡”服务模式,为教师群体发卡200余张,助力教育队伍规范化建设 [6]
助力秋收提速 夯实“塞北粮仓”金融根基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33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兴安盟分行通过优化支付环境、畅通结算渠道、强化风险防控等一系列金融支付结算服务举措 支持秋收工作 为粮食丰产丰收注入金融动能 [1][4] 支付环境优化 - 在线下场景 对粮食收购站、烘干塔、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支付受理环境进行巡检和升级 更新换代支持聚合支付、实时到账、语音播报功能的智能POS机和聚合收款码 [2] - 在线上场景 指导金融机构推广手机银行、云闪付等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 并依托银村对接、助农金融取款服务点开展使用指导 [2] - 建立"移动金融服务队"在秋收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站式上门服务200余次 完成转账、开卡、电子银行开通等业务7300余笔 [2] - 指导粮食收购企业开通并优先使用对公支付工具 提升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2] 服务渠道畅通 - 指导乡镇银行网点弹性延长营业时间、设立"秋收服务绿色窗口" 对粮食收购、加工企业的账户开立、资金周转、现金支取等业务优先办理 [3] - 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对秋收相关结算业务实施手续费减免优惠政策 截至10月末已累计为涉农企业及商户减免支付手续费183.26万元 惠及3590户 [3] - 针对"合伙收粮"生产模式 上线"商户资金资助管理系统"实现多个支付主体间的资金归集功能 [3] 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 - 围绕秋粮收购、农机租赁等重点支付场景 联合公安机关开展常态化巡检 重点排查整治收款码冒用、支付设备改装等违法行为 [4] - 加强助农金融取款服务点运营维护 保障现金供应充足 设备功能完好 并加强对服务点负责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培训 [4] - 组织银行机构深入农村牧区通过蒙汉双语讲解、真实案例剖析等方式开展金融宣传 提高群众反诈防骗意识 [4] 实施成效 - 一系列举措有效保障秋收工作顺利进行 截至10月中旬兴安盟秋粮收获进度达40.98% 较去年同期快9.39个百分点 [4]
“花儿临夏”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国库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分行经理国库40周年发展纪实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33
国库业务电子化与智能化转型 - 国库业务电子化率达到99.5%以上,整体业务效率持续提升 [2] - 2006年TIPS系统上线实现全州8县(市)财税库银横向联网100%覆盖,非税收入全面实现电子缴库,退库业务全部电子化办理 [2] - 持续推进TCBS、TIPS等核心系统深度应用,实现财税库银业务“一站式”处理,并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提升数据分析预测能力和风险防控智能化水平 [2] 服务乡村振兴与民生保障 - 2021年以来累计办理民生资金拨付1605.84万元以支持乡村振兴 [3] - 2024年储蓄国债销售达1603.06万元,同比增长51.7%,其中国债下乡535.11万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4] - 通过设立9个乡镇“国债惠农服务站”和7个无记名国债兑付网点,并采用多元化宣传方式打通“国债下乡”最后一公里 [4] 落实减税降费与应急资金保障 - 2022年州县两级国库累计办理退库资金6.52亿元,包括增值税留抵退税4.62亿元惠及696户企业,以及个税汇算清缴0.55亿元和其他退税1.35亿元 [5] - 2023年积石山地震后高效拨付1.5亿元救灾款,2024年以来累计拨付53.22亿元支持灾后重建 [5] - 建立库税银三方联动机制和“绿色通道”实现退税“即来、即审、即办”,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5] 国库数据分析与风险监管 - 深入挖掘国库数据强化县域国库资金运行分析,定期向地方政府报送分析报告并获得认可,部分政策建议被采纳 [7] - 运用“现场+非现场”方式及“五个紧盯”措施对2家代理支库开展现场检查,以跟踪辅导和查训结合夯实业务基础 [7] - 密切监测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关键风险指标,及时发出风险提示以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金融风险 [7]
低利率市场环境下: 小法人银行债券投资的利与弊 基于对吉林省松原地区小法人银行机构的调查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 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小法人银行债券投资呈现双面效应,既带来资金效率提升和收入渠道拓宽等积极影响,也面临脱离主业、竞争劣势和风险敞口加大等挑战 [1] 资金充裕与息差收窄 - 小法人银行存款增长快于贷款,导致资金富余,例如松原市小法人银行存款同比多增20.34亿元,而贷款发放因大行竞争加剧而更难,贷存比呈下降趋势 [1] - 市场资金面宽松及资金不可出省等限制造成资金闲置,如某农商行闲置资金多达20亿元,推动银行增配国债等无风险利率债以保障资金安全和收益最大化 [1] -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末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至1.52%,创历史新低,较2021年末下降55.7个基点,小法人银行因业务结构单一,净息差降幅更大,2025年3月末松原地区最低仅0.18% [2] - 通过增配债券可获取稳定利息收益、资本利得和税收优惠,弥补存贷利差收窄缺口,扩宽收入渠道 [2] 积极影响 - 债券投资有效规避资金闲置,实现收益最大化,债券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20年较低水平攀升至2024年的51.7%,五年间增加32.74个百分点,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3] - 加大对国债、地方政府债等无信用风险利率债的投资,优化了资产组合,降低了高风险资产比重,释放风险资产额度,显著提升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指标 [4] - 国债等利率债具备高流动性和零信用风险特质,属于优质流动性资产,可直接满足流动性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要求,并通过质押式回购等方式快速变现,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5] 不利影响 - 债券投资与同业产品发展导致非信贷资产资金占用比例持续上升,截至2025年3月末,债券与同业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高达37.78%,削弱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7] - 小法人银行在非息业务领域投入不足,2024年全国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仅22.42%,过度依赖债券投资延缓了零售银行等核心主业的转型进程,加剧与大型银行的竞争力差距 [8] - 缺乏专业研究团队导致利率和政策风险敞口较大,2024年全辖小法人银行债券投资收益激增412.54%,但业务向交易转变后,跟风买卖等行为风险偏高,过去两年间有3家银行出现投资亏损 [9] 政策建议 - 金融监管部门需持续加强小法人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监管,适时开展调研和窗口指导,以保证债券市场稳定和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健性 [10] - 小法人银行应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如应用AI进行信用评估,并加强客户数据挖掘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拓展信用卡、保险代理等非利息收入来源 [11] - 建议单独下设宏观经济分析部门,汇聚研究力量,并开发利率风险计量预警系统,同时建立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建设机制 [12]
筑牢乡村“硬基底” 激活振兴“软实力”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16
政策导向与行业定位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并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信托行业服务“三农”工作锚定方向 [1] - 慈善信托以其独特的制度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架起社会爱心与乡村需求的桥梁 [1] 基础设施与产业振兴 - 信托公司通过设立乡村振兴慈善信托精准注入金融力量,例如某信托公司与农商行共同设立规模达570.93万元的慈善信托,支持道路修缮、监控安装及蘑菇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 [2] - 慈善信托深度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升与公共服务改善,例如重庆信托设立“绿水青山2号”等信托,规模合计782万元,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污染治理等活动 [3]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信托业支持乡村振兴帮扶项目数量289个,投入金额43.04亿元,其中支持乡村产业振兴项目117个 [4] 教育助学与人才培养 - 上海信托启动“情系长三角·助飞学子梦”慈善项目,总规模约1000万元,连续5年为四个县每年资助10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并于2025年在安徽金寨县启动第二期计划 [5] - 慈善信托聚焦乡村干部能力素质建设,累计为甘肃、新疆等十余个县的接近400名县乡两级干部提供培训活动 [6] - 中原信托开发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系列慈善信托,每年选定1至2所学校开展全方位教育帮扶,涵盖教师培训、学生资助及校舍维修 [6] 运作模式与机制优势 - 慈善信托具有“运作透明、财产独立、管理灵活”的特性,信托公司对信息披露的重视逐渐增加 [6] - 形成“专业管理+在地执行”的协作模式,例如厦门国际信托联动当地慈善组织,确保资金精准落地,并设置信托监察人对资金用途等关键环节全程监督,定期披露管理报告 [7]
助产业 促消费 夯服务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16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产业端、消费端、服务端“三端齐发”的多维策略,全面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 全力支持制造业转型发展 - 截至9月末,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58.89亿元,较年初增加1.26亿元,增长2.19% [2] - 强化走访对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按周走访制造类企业,并进行全链条授信 [2] - 加大对机电装备、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产业的金融支持,并将服务制造业纳入绩效考核 [3] - 截至9月末,木材加工类企业贷款余额达22.22亿元 [3] - 优化办贷流程,实行“一专三优先”机制,即专人审查审批,优先审查、上会、审核投放 [3] 发力消费贷款助力美好生活 - 截至8月末,发放消费贷款72.09亿元 [4] - 深入商圈、园区、社区走访新市民群体、个体工商户等消费力活跃客群 [4] - 深入农户走访调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推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4] - 通过“问需于民,送贷上门”活动拉近客户距离,为业务发展注入新活力 [5] 下沉服务传递金融温度 - 组织员工深入社区商圈、田间地头,通过“听意见、讲产品、送知识”做实做细服务 [7] - 推行客户经理驻村驻点机制,当场解决金融问题,分类建立台账,个性化定制服务 [7] - 开展“整村授信”活动,对辖内经营主体进行走访,开展全产品一揽子营销 [7] - 组织开展“地毯式”“多轮次”对接走访,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客户有需求,农商有行动” [8]
从“城市附属”到城乡融合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05
天津都市农业发展背景与优势 - 京津冀城市群拥有超过3500万常住人口,对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旺盛,农业产业链呈现多元需求特征[1] - 尽管是粮食主销区且耕地资源有限,天津是2024年7个主销区中唯一获评耕地保护考核优秀的省市,口粮自给率接近70%[1] - 水林田海资源要素齐全,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023年发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方案,明确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为主攻方向[1] 耕地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 - 武清区农民通过天津农商银行“农地鉴证贷”产品,凭借农交所土地承包经营权挂牌交易获得7.8万元贷款,解决扩大种植80亩的资金缺口[4][5] - 东丽区永和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发行东丽支行4.64亿元贷款支持下,解决土地不平整、盐碱化问题,每亩投入超过1万元,项目改造6000亩可实现新增耕地1000多亩[7][8] - 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存在挖塘、沟渠宽、土地不平整影响机械化作业效率问题,贷款支持帮助实现村集体有收益、耕地质量提升、企业运营有效的可持续发展[6][7][8] 农业生产现代化与品质升级 - 武清区甄营村在2023年水灾后,利用350亩集体土地兴建82个新大棚,配备先进基础设施和净水装置,形成现代化标准种植园[11][12] - 农业银行武清支行提供1000万元10年期固定资产贷款,农担公司首次提供10年期担保,支持村集体建设大棚资金需求[12] - 甄营村设立“京津冀蔬菜科技小院”,在中国农大、南开大学科研支持下选育新品种,并通过线上销售和社区团购作为主要渠道,产品价值获市场认可[13] 金融支持与行业数据 - 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如天津农商银行通过农交所平台同步贷款申请,实现资金直接支付土地租金,缩短线下调查时间[4][5] - 农发行东丽支行贷款投放节奏严格匹配项目进度,二期项目已投放1.3亿元,支持耕地整合和城乡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提升[7][8] - 截至2025年9月末,天津市农、林、牧、渔业贷款同比增长12%,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金融机构开展专项活动引导信贷资源投向三农重点领域[13]
谱写乡村金融服务新篇章
金融时报· 2025-11-06 11:05
在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始终将风险防控作为发展生命线,以"守牢底线、培育 合规文化"为核心,构建多维度风控体系。在道德风险防控上,建立二三道防线联动机制,通过重点员 工监测、支行自查复查、"合规关注库"动态管理等举措,织密道德风险防护网;在操作风险防控上,开 展"制度修订年"完善制度体系,成立敏捷小组优化信贷流程并形成操作说明书,以风险提示、交叉检查 强化精细化管理;在能力风险防控上,通过"点单式"培训、分层调查机制,提升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专 业能力。 在不良管理方面,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拓宽清收渠道,与司法机构、镇村干部联动执行,部分支行已 开展专项整治;联动矛调中心、公证处简化执行流程,提前梳理逾期客户清单。目前,长兴联合村镇银 行账面不良率与还原后不良率均位居联合系村镇银行最低水平,还原后不良率更是保持在1%以内,为 县域金融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精细服务:打造"小而美"乡村金融样板 作为扎根县域的本土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深知"贴近群众才能服务好群众",将村居作为服务主 阵地,推动客户经理化身"金融片儿警"。他们走村入户摸实情,像熟悉家人一样掌握村情民意、了解产 业动态,无论是农户春耕备耕的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