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潮涌鹤城活力新
河南日报· 2025-10-16 13:34
鹤壁市产业转型总体战略 - 实施数字赋能产业转型“一转带三化”行动,构建“3+3”主导产业体系,推动电子电器、功能性新材料、镁基新材料3个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3个新兴产业 [1] - 以“链长统筹、链主引领、全链协同”为推进机制,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 [1] - 从“一煤独大”的资源型城市向“绿色多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转型 [1] 汽车电子电器产业 - 天海集团作为产业龙头企业,2024年新能源业务占比突破60%,全年实现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12.4%,营收增速高出行业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2] - 汽车电子电器企业优化整合至184家,形成涵盖八大类、万余种产品的产业体系,新能源产品占比从2021年的不足15%大幅提升至41% [1][3] - 线束与连接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0%,相当于全国每5辆车中至少有1辆使用“鹤壁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3] - 海昌智能的自动压接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联明电器的电器盒产品在商用重卡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稳居全国第一 [3]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 - 河南特种尼龙小镇累计入驻29个项目、投产19个项目,产品从单一尼龙66丝发展为20多个系列,成为安全气囊丝等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百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4] - 邦维高科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国内每新产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的安全气囊丝产自该公司 [4] - 美瑞聚氨酯项目一期产能加快释放、二期加快建设,全球首套年产1000吨级高端聚乳酸生产线年底投产 [1] 商业航天产业 - 航天宏图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落地鹤壁,规划发射114颗卫星的“女娲星座”计划,目前已发射“中原一号”等10余颗在轨卫星组成全国最大的业务化运行雷达遥感星座 [6] - 鹤壁卫星智造产业园已吸引航天宏图、天章卫星等40余家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覆盖“卫星链、火箭链、数据链、服务链”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7] - 2024年商业航天产业营收突破10亿元,鹤壁与郑州并列成为河南省“2+N”卫星产业集群规划中两大核心战略承载地之一 [7] 半导体与信创产业 - 龙芯中科在鹤壁布局全国首个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具备年封装3000万片工控芯片的能力,已吸引4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8] - 鹤壁科创新城构建“芯片—产业—应用”全链条生态闭环,以芯片、电脑、打印机、工控系统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加速形成,成为河南省“1+3”信创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8]
“破立之道”:鹤壁产业转型的示范价值
河南日报· 2025-10-16 13:34
传统产业升级模式 - 采用“一链一策”的精准转型模式,避免大拆大建 [1] - 天海集团新能源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1] - 海昌智能的核心设备获得高市场占有率 [1] - 以中维化纤为核心打造尼龙小镇,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内部循环 [1] - 将企业点状优势扩展为产业集群的整体胜势 [1] 新兴产业前瞻布局 - 将商业航天作为战略选择,形成覆盖卫星设计制造、数据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2] - 引入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产生强大集聚效应,迅速吸引数十家上下游企业 [2] - 引进龙芯中科芯片封装基地,带动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信创产业集群 [2] - 在多个新赛道上实现“从无到有”的战略执行力 [2] 城市转型系统思维 - 破立并举,破除对资源依赖的惯性,建立以创新驱动、链群协同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 [2] - 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范例 [2] - 展现了“小城市、大志向”的战略魄力 [2]
鹤壁市持续改革创新优化民生服务供给 多措并举惠民生
河南日报· 2025-10-16 13:27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鹤壁市通过改革创 新优化民生服务,多项惠民成果亮点突出,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和持久动 力。 民生既连着家事,也连着国事,是民心所向,也是发展所需。近年来,鹤壁市持续改革创新优化民生服 务供给,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鹤壁经验。 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推动民生福祉增进。鹤壁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一刻钟 (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化水平,创新构建"政府主导、赛事引领、全民参与"的体育发展模式,着力打 造城市品牌。此外,鹤壁市将教育作为财政优先保障的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城乡低保对象、残疾人、孤儿、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重要作用, 加速推动民生领域政策举措惠及全民。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就业形势稳中向好。鹤壁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加强政策扶持,多 渠道、多形式创新宣传就业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一方面强化供需精准匹配,积极落实就 业政策支持,每月举办线下招聘会,同步开展"直播探岗"线上招聘。另一方面加强 ...
鹤壁坚持三个聚焦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河南日报· 2025-10-16 13:27
空间重构与基础设施优化 - 鹤壁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和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空间连接 [1] - 浚县的京东亚洲一号项目实现上午下单下午送达成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典范 [1] 功能重组与资源配置 - 鹤壁通过优化城乡功能配置增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 淇县探索景城乡三位一体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推动城乡融合转型提质 [2] - 浚县建立健全县乡村客货邮一体融合发展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 [2] 产业协同与商业体系 - 鹤壁着力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高效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 淇县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县乡村三级商业服务体系 [2]
鹤壁:民生答卷写华章
河南日报· 2025-10-16 13:27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鲜明底色。近年来,鹤壁市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 百姓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群众生活实现了从安居到宜居再到乐居的转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10项重点 举措,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细数近年来鹤壁市交出的这份"民生成绩单",既是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答卷,也是一幅笔触细腻、内 涵丰富的工笔画。鹤壁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着力破解"就业难""用工缺"等问题,这一经验做法受到国 务院通报表扬;建设公益场馆联盟,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全 省第一;入选商务部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 动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优秀"等次,全省唯一。一项又一项惠民成果,一个又一个民生亮点,绘就了 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普惠贯通 民生福祉直达心坎 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新乡篇丨奋进现代化 牧野绘“新”篇
河南日报· 2025-10-16 10:45
经济发展总体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69.7亿元,较“十三五”末提高602.3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1][6] - “十四五”期间明确经济发展质量等七个方面目标要“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1][6] - 实现了发展质量与规模的同步飞跃,从传统工业重镇向区域创新高地转型 [4][9] 科技创新能力 - 2024年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跃居第66位 [2][7] - 构建“高校即实验室、城市即孵化器、企业即创新场”的创新协同生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2][7] - 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67家高能级平台落地,全域种业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2][7] - 连续成功举办6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 [2][7] 产业体系构建 - 坚定“产业兴市”战略,培育“8大优势产业+17条重点产业链+N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格局 [3][8] - 2024年重点产业链群在全市产业规模中占比超八成,以链式思维驱动制造业能级跃升 [3][8] - “长封一体化”协同发展路径稳步推进,“工”字形产业带加速成形,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 [3][8] 对外开放与物流 - 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与铁海联运班列,成功获批设立中国(新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3][8] - 高标准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积极融入郑州国际物流枢纽与“丝绸之路” [3][8] - 提升班列“集疏运”能力与“运产贸”协同水平,推动企业“组团出海” [3][8]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接待游客5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13亿元,较2020年增幅均超40% [3][8] - 拥有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1家,坐拥南太行优质山水资源 [3][8] - 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8] 交通基础设施 - 预计至2025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从“十三五”末的268公里增加到645公里,实现翻倍增长 [4][9] - 高速出入口由14个增至40个,实现“县县双高速、主要乡镇全覆盖” [4][9] - 构建“七横十五纵三环”干线公路网络,城市联通效率显著提升 [4][9] 城乡发展与更新 - 城市更新行动让老城焕新,新增绿地375公顷,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图景 [4][9] - 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模式全国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 [4][9] - 从城乡二元结构向融合协调发展迈进 [4][9]
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 考古实证3600年早商文明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今年是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70年栉风沐雨,70年薪火相传,郑州商城的考古历程,见证了河南考古的成长 与壮大,见证了中国考古的发展与进步,也见证了郑州由古都向现代化都市迈进的步伐。在70年的探索历程 中,几代考古人用手铲解读泥土之下的早商文明,逐渐拼合出3600多年前的社会图景。70年考古发现与研 究,填补空白、改写认知。郑州商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 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2009年被评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2021年又被列为中国百年百大 考古发现。郑州商城是夏商考古的重要支点,是郑州的根脉所系,是河南考古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华文明星 空中最璀璨的坐标之一。 郑州商城 1982年向阳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发掘现场。 郑州商城东南角。 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现场指导考古发掘工作。 张砦街遗址商代陶缸窖藏坑。 郑州商城的发现引发了全国性的"亳""隞"之争大讨论,无论争论双方孰是孰非,就郑州商城的发现而言,无 疑是新中国考古工作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郑州商城遗址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大量的测年标本,对建立比较完整的商前期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推定商 前期的年代奠定了 ...
垄上行·秋收日记丨“不能让乡亲们吃亏”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行业运营状况 - 秋粮收获后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粮食烘干需求极为急切[2] - 持续的降雨导致湿粮含水量多在30%以上,造成烘干时间长、作业成本高、设备负荷压力巨大[3] - 行业内公司采取如多次烘干法等技术手段以降低湿粮水分,提高整体效率[3] 公司业务规模与影响 - 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烘干塔已成为周边9000亩农田粮食的集聚地,能帮助全乡近四分之一的农户解决晒粮难题[2] - 春秋合作社拥有2台大型粮食烘干机,日烘干能力可达1200吨,是承接襄城县及周边县市粮食烘干筛选业务的主要合作社[3] 公司运营细节 - 粮食烘干工艺包括用80摄氏度左右的热风烘4小时达到半干,再进行4小时的冷却和深度干燥,最终将水分从30%降至14个点以达到安全储存标准[2] - 烘干塔需持续运行,内部堵塞必须立即疏通,否则一塔20多吨粮食可能焦煳报废[2] 公司定价策略与客户关系 - 鸿泰公司以30个水分点为标准,潮粮收购价为每斤0.73元,水分每降低一个点每斤多加1.5分[2] - 春秋合作社承诺以每斤0.74元的价格收购同等品质的玉米,并为种植大户免费提供运输车辆[3] - 相关举措旨在保障农户收益,构筑保障防线[2][3]
连阴雨里保“三秋”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异常天气状况 - 2025年9月至10月河南省平均降水量达34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6倍,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值[2][3] - 平均阴雨日数达253天,较常年多14天,期间出现10轮大范围降水,呈现显著的“夏旱秋涝”特征[3] - 异常天气由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形成“大气屏障”、多路水汽输送以及西部山区地形共同导致,部分区域累计雨量超500毫米[4] 农业应对措施 - 准备各类收获机械20万台,包括83万台玉米收获机和10万台花生收获机,并组建74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7] - 调集投入7980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以应对泥泞地块,其中7014台为换装割台的履带式谷物收获机,并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1][7] - 全省配备5262台烘干设备,日烘干加工能力达375万吨,并安排5000万元救灾资金用于烘干机械奖补和秋粮收获补助[1][2][9] 秋粮收获与处理 - 阴雨导致玉米含水量升至30%至40%,较常年20%的水平显著提高,粮食霉变风险大幅提升[9] - 通过发布烘干点便民查询码、开放闲置场地摊薄晾晒、使用风扇强制通风等方式加速粮食干燥[9] - 玉米经色选脱霉工艺处理后,霉菌含量大幅下降,可根据毒素检测结果安全用于饲料生产或工业酒精制作[10] 小麦播种影响与对策 - 持续降雨导致秋收推迟,预计小麦播种较往年晚10至15天,但有效补充了土壤底墒,为足墒播种创造有利条件[12][13] - 采用“四补一促”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包括选用晚播早熟品种、增加播种量、增施磷肥以及浅播1至2厘米[13] - 土壤偏湿地块整地播种需注意“四不宜”:不宜过早粉碎秸秆、过早耕翻整地、过湿时镇压以及盲目抢时早播[13] 农业系统长期建设方向 -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同步推进沟渠疏浚和智能排灌设备布局,并按耕地规模配备履带收割机和高效烘干设备[15] - 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整合气象、墒情、排涝等信息,推动农事操作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16] - 加快耐涝抗逆品种的靶向育种和推广,并将农业投入从“灾后补救”转向“事前防控”,优化资金保障机制[16]
豫企组团精彩亮相第138届广交会 人很多,机会更多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第138届广交会概况 - 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 [1][3] - 展位总数7.46万个 参展企业超3.2万家 均创历史新高 [1][4] - 展览面积155万平方米 按13个专业板块设55个展区 [3] 参展企业质量 - 品牌展位企业2640家 拥有高新技术 专精特新 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 [4] - 优质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0% 占企业总数的34% [4] - 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超100万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 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 [5] 河南企业参展表现 - 河南省组织近600家企业参会 展现出河南外贸的强劲韧性 [1] - 开幕首日参展豫企收获颇丰 展台人潮涌动 超出企业预期 [1][2] - 企业现场获得大量合作意向 例如有企业在3小时内接待了来自拉美 中东等地区的80多组采购商 [1] 企业产品与战略亮点 - 郑州日产首次以整体品牌身份亮相 展示最新研发的轻型商用车 并获得热烈反响 [1] - 日产轻型商用车研发中心正式落地郑州日产 企业正向全球创新加速迈进 [1] - 杰尔古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通过手机App智能管控整条生产线的解决方案 企业将每年收入的5%至8%投入研发 [2] - 河南汴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凭借专为极寒地区开发的重型皮卡等产品 吸引国际买家关注 [2] - 河南江华工量具有限公司通过产品升级 在春季广交会拿下中东 东南亚等地区订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