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为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并通过了《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该条例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施行 [1][3][5] 粮食生产 - 各级人民政府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长期稳定和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11]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类、分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 [12] - 政府加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鼓励种业科技创新,省人民政府建立种子储备制度用于灾害时的生产需要 [14] - 政府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14] - 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 [15] - 省人民政府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相关指标在产粮大县考核中的比重 [16] 粮食储备 - 粮食储备包括地方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企业储备包括社会责任储备和商业库存,地方政府粮食储备实行省、市、县分级储备 [18]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导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并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建立合理的商业库存 [19][20] - 承储地方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需将储备业务与商业性经营业务分离,实行人员、实物、财务、账务管理分开 [21][22] - 地方政府粮食储备实行均衡轮换制度,优先轮换储存时间较长或接近不宜存的储备粮 [23] - 政府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运用绿色智能储粮技术,降本增效,减少储备损耗 [24] 粮食流通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建设与收储规模和保障要求相匹配的粮食仓储、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 [26] - 因自然灾害等造成粮食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省人民政府按规定组织收购处置,费用可从粮食风险基金列支 [27] - 省人民政府加强小麦交易平台和小麦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河南成为全国小麦的价格指数中心和权威发布中心 [29] - 发挥交通运输枢纽优势,完善公路、铁路、水运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推动内河港口建设,畅通跨省粮食物流通道 [30] 产业发展 - 政府引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粮食就地就近转化,形成与生产、储备和需求相匹配的产业布局 [31] - 支持粮食产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引导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加优质、营养及功能性产品供给 [32] - 政府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引导粮食企业与农户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一体化发展 [33] - 加大粮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鼓励粮食种植、加工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 [33] - 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 [34] 粮食调控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粮食和储备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36]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等 [37][38] - 省人民政府推进粮食现货、期货市场发展,支持粮食批发市场、交割仓库建设,鼓励粮食期货品种上市 [39] - 支持粮食期货交易所优化交易规则,推进"保险+期货"等产品创新,增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 [41] 粮食应急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粮食应急工作指挥机制,省人民政府制定粮食应急预案 [43] - 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服从政府统一指挥和调度,配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3] - 政府落实应急粮源及其仓储、加工、运输和供应等应急保障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 [44] 监督管理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对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实施监督检查,建立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 [46] - 政府加强粮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粮食生产经营者信用记录,并根据信用记录实施分类监管 [47] - 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对设区的市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的考核 [48]
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之二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河南产业发展战略与成果 - 河南省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以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打好“十四五”发展收官战 [2] - 公司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公司构建以重点产业链群为抓手、产业园区为支撑、重大项目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制造业发展成就 - 比亚迪整车生产基地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2] - 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创建 [2] - 国产化AI服务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公司成为全国少数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之一 [2] 农业与乡村振兴进展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花生、生猪等供种能力居全国首位 [3] - 加快建设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食品、先进农机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联盟 [3] -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6107元提高到2024年的21330元 [3] 近期重大项目签约 - 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约80个重点项目,涉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锂电池及新材料生产等领域 [1] -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上签约21个重大项目,涵盖粮食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领域 [1]
新闻发布厅丨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十一 国资国企家底更厚发展更优
河南日报· 2025-10-16 07:47
资产与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年底,省市两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3万亿元,净资产2.3万亿元 [1] - 其中省管企业资产总额4.4万亿元,净资产1.2万亿元,较2020年年底分别增长84%、104.8% [1] - 2024年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7000亿元、利润236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3.3%、191.5% [1] 战略重组与产业布局 - 完成19户省管企业战略重组,基本形成“一业一企一强”新格局 [2] - 推动铁路、高铁、城市轨道建成里程分别达到6810公里、2263公里、494公里,居全国前列 [2] - 重组中国河南国际集团打造全省对外开放主平台,组建中豫航空集团做强郑卢“空中丝路” [2] - 推动河南能源集团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战略重组,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和新材料企业 [2] - 在超硬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组建专业化子公司,设立多只产业基金 [2] 改革与监管创新 - 国企改革评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 [3] - 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实现全覆盖 [3] - 建立科技创新责任豁免机制,豫光金铅、洛轴集团入选世界一流专业领军培育企业 [3] - 在全国首创设立国资委四个专业委员会,常态化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平行论证 [3] - 建成覆盖省市两级的智能化监管架构,实现重点事项穿透式监管 [3]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2024年监管企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500余个 [5]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国内首套年产10万吨艾斯安装置投产并实现进口替代 [5] - 河南钢铁集团世界首条5.6米宽厚板生产线全线贯通,实现我国钢铁行业装备制造新突破 [5] - 洛轴集团拥有行业唯一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助力“神舟”“嫦娥”等大国重器 [5]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冠军争夺赛在郑州大学开赛 怀进鹏刘宁致辞 王凯出席
河南日报· 2025-10-15 19:19
冠军争夺赛现场,来自国内外高校的6支参赛团队登台路演,评委进行点评互动。最终,清华大学的"基于类脑架构的下一代通用模型及智能体生态"项目夺 得冠军。颁奖环节后,大赛会旗交接仪式举行。教育部、河南省与2026年大赛主办地江苏省进行了大赛会旗交接。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大赛优秀项目展暨资 源对接会、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 教育部副部长徐青森、江苏省政府副省长赵岩、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省领导张巍、安伟、宋争辉出席。国家有关 单位、各省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同志,高校师生代表、大众评委及评委志愿者、新闻媒体记者等参加。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以"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为总体目标,共吸引全球161个国 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实现世界百强高校全覆盖,已成为推动中外科技交流和青年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记者 刘婵 张 笑闻/文 董亮/图) 责任编辑: 王靖 十月的中原大地,金风送爽,创新涌动。10月15日上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冠军争夺赛在郑州大学开赛。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视频致辞,省 委书 ...
刘宁在郑州参观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豫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河南援疆)展、观看舞剧《惟舞伊州》 王凯出席有关活动
河南日报· 2025-10-15 18:33
刘宁、王凯等还来到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观看哈密歌舞团和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共同演出的乐舞诗剧《惟舞伊州》。该剧作为河南援疆成果展示系列活动 重要内容,展示豫新历史文化渊源,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动演绎了哈密地区从汉唐至今与内地的商贸往来、民族融合与艺术繁荣,展现了哈密地 域文化和河南中原文化多层次、广领域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 10月14日,省委书记刘宁在郑州参观"山河相望 豫疆情深"——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豫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河南援疆)展、观看 舞剧《惟舞伊州》。省长王凯出席有关活动。 本次展览由省委宣传部、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哈密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分为"艰苦岁月:戈壁耕耘谱新篇"、"推进文化润疆:建设共有精 神家园"、"推进民生援疆:共同建设幸福家园"等7大版块,展出摄影、书法、美术等作品,旨在有形有感有效讲述河南援疆故事,弘扬豫疆两地人民携手 共进的团结精神,全面展现豫疆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各族人民共创美好生活的时代画卷。 在省美术馆展览厅,刘宁认真听取展览讲解,不时驻足观看展品,对我省援疆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河南与新疆虽相距千里,但渊源深厚。这些作 品主题鲜明、技艺精 ...
河洛小镇 让千年文脉“活”在当下
河南日报· 2025-10-15 07:01
汝阳稻田小镇。康红军 摄 在伊川县葛寨乡,烟云涧村的匠人们正用传统失蜡法铸造仿古青铜鼎,蜡模上的饕餮纹路精细如发,这里是 闻名全国的"青铜小镇"。烟云涧东南,跨过北汝河,汝阳县三屯镇东堡村的千亩旱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泛 着金光,映照着"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巨幅稻田画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图案清晰可见……这些散落 在河洛大地的小镇,如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细胞",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基因密码,生生不息。"河洛文化不 局限古都文化、宫廷文化和帝王秘史,更发轫于寻常百姓家,传承于田间地头中,人民群众最能体会和体现 河洛文化的精彩。"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席会东表示,"透过千百年的浸润,洛阳如今这些特色小 镇,就像一个个细胞单元,构成了河洛文化的恢宏图卷。" 在日常烟火中传承文脉 "唐三彩的魅力并非仅存在于博物馆的展柜中,它已融入了这里村民的日常。"孟津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路边晾晒的陶坯、院内堆放的釉料,以及空气中隐隐的窑火气息,构成了小镇独特的"文化微环境"。 "不仅有遵循古法、九十九道工序一丝不苟的复原之作,也有为适应现代审美而开发的文创小品。"张师傅介 绍,特别是10月1日起,洛阳市保护与发展三彩技 ...
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十 打造121便捷出行圈
河南日报· 2025-10-15 07:01
10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发布会,全面 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交通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付磊表示,"十四五"以来,河南交通运输系统牢记"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 的开路先锋"使命定位,立足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实现郑 州与省辖市1小时通达、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通达、县城至所辖乡镇1小时通达,交通强省建设迈 出坚实步伐。 公路加密提质。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90%以上的县迈入双高速时代;新改建 普通干线公路4500公里,省际通道达152条;新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农村地区行路难问题得到历史性 解决。 水运全面起势。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加快建设,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1825公里。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 作业区项目整体进度完成90%以上,计划年底建成开港;贾鲁河复航工程项目用地预审获得批复,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行业技术审查,向开工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铁路民航蓬勃发展。铁路运营里程达681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63公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 网,实现 ...
垄上行·秋收日记丨田野上的农机急诊队
河南日报· 2025-10-15 07:01
农业机械服务与应急响应 - 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导致的农机高故障率,祥符区组建三支农机急诊队,提供24小时田间地头维修服务,单日最高维修量达30余台机器[1][2] - 农机急诊队响应迅速,维修人员可在接到求助电话后20多分钟内抵达现场进行抢修,确保秋收进度不受影响[1] - 在秋收季,维修队员为保障农机运转,持续多日吃住在机器旁,甚至在凌晨两三点仍在田间作业[2] 农机设备维护与前期准备 - 在雨季来临前,祥符区农业农村局已组织技术队对全区农机设备进行提前“体检”,共检查6794台拖拉机和351台玉米收割机[1] - 前期维护工作包括紧固螺丝、更换钝化刀片及清洁油管等,旨在降低农机在恶劣天气下的故障风险[1] 粮食烘干与仓储保障 - 为应对阴雨天气对粮食储存的威胁,祥符区投入6组烘干机组,日烘干能力超过1000吨,累计已烘干玉米14500余吨[2] - 烘干服务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作,工人三班倒,单日可烘干玉米300余吨,工作人员轮班休息以确保机器持续运行[2] 秋收进度与作物收获情况 - 祥符区秋收整体进度加快,累计收获秋作物112.66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84.82%[2] - 主要作物收获接近尾声,玉米已收获94.68%,花生已收获97.34%[2] - 在各项保障措施下,种粮大户的300余亩玉米已顺利完成收获并安全入仓[2]
从“好邻居”到“超级合伙人” 安阳如何成为河南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
河南日报· 2025-10-15 07:01
安阳的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 - 安阳市是河南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城市,成为该省对接京津冀的“独一份窗口”[5] - 安阳致力于构建“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资源在京津、市场在安阳”的互补格局[5] - 安阳从创新、智造、文旅、生态、人才“五条链”上精准对接京津冀[5] 新型显示与智能终端产业链 - 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链的“链主”,其高端显示材料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3] - 旭阳光电为京津冀下游企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并借助其市场和技术资源加速自身迭代升级[3] - 鸿阳科技等10余家上下游企业已落地安阳,安阳巨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近三成产品销往京津冀地区,交货周期缩短30%[4] - 旭阳光电牵头成立河南精密玻璃产业研究院,并与北京、天津的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共同攻克显示材料关键技术[4]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产业 - 安阳拥有3000米以下自由飞行空域,面积4420平方公里,以及覆盖1200平方公里的3000米以下5G对空专网[9] - 2024年2月,安阳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院士团队合作建成省级蓝天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全省唯一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的省级实验室[11] - 蓝天实验室已开发出33个应用场景,输出14项全国性标准[11] - “安阳造”无人机在河北省邢台市的禁种铲毒行动中,效率提升8倍,漏检率低于1%,1小时可扫描1平方公里,AI算法2秒锁定疑似点位[7][8] 创新资源对接与科技成果转化 - 安阳在北京构建“双中心”科创格局: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链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启迪(安阳)科创中心推动成果转化[11] - 截至目前,两地已发布安阳技术需求634项,260项精准匹配创新资源,116项技术合同落地转化[11] - 近三年,安阳累计承接京津冀项目121个,总投资达1047.5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3个[11] - 通过“龙头企业+产业链”模式,华能、中核等12家央企落地,总投资299亿元;未势能源、铭镓科技等9个技术密集型项目扎根[12] 文旅生态与人才引进 - 安阳依托殷商文化、红旗渠精神等世界级IP在京津冀进行高密度推介,签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12] - 来安阳的省外游客中,京津冀地区占比近三分之一[13] - 2024年安阳优良天数达到226天,同比增加14天,得益于深度参与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13] - 2023年以来,安阳从京津冀引入各类人才3403名,其中博士172人、硕士1037人,采用“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项目孵化”模式[13] 河南省内区域协同 - 安阳的优质工业产品可通过郑州航空港区的多式联运体系快速辐射全国及全球,郑州的物流资源也为安阳产业升级提供支撑[14] - 洛阳市的轴承产品与安阳的钢铁产业协同,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河南对接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的先锋[15][16] - 南阳市利用中药材资源与长三角医药企业协作,打开了河南对接南方市场的“南大门”[16]
书写砥砺奋进的中原答卷——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之一
河南日报· 2025-10-15 07:01
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油料、食用菌产量和生猪存栏 量、外调量全国第一,蔬菜产量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量占到全国1/12;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到610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9家、居全国第2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农 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4个百分点。国之大者,依然"风雨不动粮如 山"。 文化魅力正在变成发展动力。聚焦黄河、古都、功夫等重大文化IP,"文旅+百业"全面融合加速推进, 催生120多个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开封打造"一城宋韵·东京梦华"城市品牌,清明上河园、万 岁山武侠城等景点持续火爆;洛邑古城内,汉服小姐姐衣袂飘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只有河南·戏 剧幻城,动态画卷与麦田光影交融……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 谋篇布局之年,对河南而言,"十四五"以来,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 风景,也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在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持续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