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

搜索文档
辽宁消费品工业“重”起来
辽宁日报· 2025-05-14 09:21
辽宁消费品工业发展现状 - 辽阳市小北河镇将城市地理、历史文化与民俗符号转化为可穿戴的文创产品,火爆出圈 [1] - 小北河镇作为全国第二大棉袜生产基地,在多个国际展会成功签单并推广产品 [1] - 兴城泳衣、佟二堡皮草产业集群获评全国首批区域品牌 [1] - 大连海参制品上榜国家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1] - 辽宁三沟、大连晓芹上榜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名单 [1] - 2024年辽宁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5.4%,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1] 辽宁消费品工业基础优势 - 兴城泳装、西柳棉服、小北河袜业、佟二堡皮装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2] -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园区成为生物医药、食品工业集聚区 [2] - 沈阳市沈北新区、大连市等获评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 - 辽宁柞蚕茧年产量占全国七成、全球六成 [2] - 全球每4件泳装中就有一件来自辽宁 [2] - 辽宁省羊绒大衣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 [2] - 装饰流苏产品占国内市场50%的份额,占国际市场的35% [2] - 禾丰食品单体白羽肉鸡年屠宰量达9亿羽居全国第一 [2] - 十月稻田是辽宁省首个独角兽企业 [2] - 大连辉瑞、东北制药、沈阳三生入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2] - 全省累计培育消费品创新型中小企业154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 [2] 辽宁消费品工业发展规划 - 将加快推进消费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3] - 巩固粮油、畜禽、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势 [3] - 推动一批高端化、精深化、智能化消费品工业项目 [3] - 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升级,提高附加值 [3] - 促进资源型产业链向后延伸,发展化学原料药、化纤、医疗装备等领域 [3] - 差异化布局健康食品、老年用品、柞蚕丝绢、生物药品等新赛道 [3] - 强化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新营销赋能,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体现辽宁元素的"潮品"品牌 [3]
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发盛海项目八个区域建设齐发力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8
项目概况 - 建发盛海项目总投资101 5亿元 采用先进的三连炉熔炼和不锈钢阴极电解工艺 具有工艺先进 能耗低 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2] - 项目位于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 旨在打造千亿级铜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2] - 项目现场150万余平方米 5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 [2] 项目建设进展 - 一期项目包括精矿库 熔炼 电解 渣选 制酸等八大区域建设同步推进 [2] - 电解车间配置1204个电解槽 可年产30万吨阴极铜 [3] - 电解车间区域同时施工人数超过200人 9台吊车同步启动 预制柱 预制梁已吊装完成 屋面桁架已完成60% [3] - 熔炼区域正在进行顶吹炉 侧吹炉和余热锅炉的钢结构吊装 [4] 产业链延伸 - 精制磷酸及磷酸铁前驱体项目总投资51亿元 能高效回收利用炼铜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硫酸及蒸汽 实现产能优化 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与资源高值利用 [3] - 阴极铜可用于生产电线电缆 铜板 精密合金等 是电子信息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基础材料 [3] 合作伙伴 - 安徽铜陵四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团队和工人提前进入工地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进行电解槽加工制作 [3]
“三省”“三零”惠及超37万经营主体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6
所谓"三省""三零",即对省级及以上园区、电能替代、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客户提供省力、省时、省 钱服务,对沈阳和大连地区城乡200千瓦及以下、其他地区城乡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全面执行零上 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 这一创新举措覆盖面广、涉及环节多。"三省"包括取消普通客户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线上答复供 电方案,推行远程"云验收",压减办电环节,推动管沟廊道共建共享,建立重大业扩项目台账,进行重 点督办等。"三零"包括取消供电方案答复环节,直接启动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程序,办电环节压减至2 个,小微企业客户全过程办电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科学合理新增配变布点。 此外,国网辽宁电力还用数字技术对该政策进一步赋能。推出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功 能,目前已累计完成1.85万单。联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数据局在"辽事通"客户端上实现水电气网联 合报装服务,实施"购车办电—装桩接电—充电服务—增值服务"联网通办。据统计,2024年以来,国网 辽宁电力已完成8.99万户电动汽车充电桩接电,为客户节省办电成本1.38亿元。 为让企业更快、更容易获得电力,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深入开展"三省""三零"服务。统计显 示 ...
本月起三类特定从业人员可参加工伤保险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6
政策背景与覆盖范围 - 五部门联合印发《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为超龄劳动者、实习学生等特定从业人员提供工伤保险保障 [1] - 政策覆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不超过70周岁的劳动者、年满16周岁的职业学校实习学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等见习人员 [1] - 政策自今年5月起实施,个人不需缴费,用人单位需为特定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 [1] 缴费标准与执行细则 - 用人单位需如实申报特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难以确定的按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申报 [2] - 实习学生等无劳动报酬的特定从业人员,月缴费基数按当年工伤保险月缴费基数下限(4273元/月)申报 [2] - 以机械制造类企业为例,执行1.1%的四类行业工伤风险费率标准,每月为实习学生缴纳工伤保险费47元 [2] 政策影响与实施效果 - 特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关系生效后,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费的需自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补缴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新发生费用 [2] - 政策有助于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2] - 政策有利于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6
项目概况 - 铁岭县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是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的关联项目,采用"资源换产业"模式 [1] - 项目由明阳新材科技(铁岭县)有限公司与铁岭铁诚新能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总投资22.4亿元,分三期建设 [1] - 一期工程已进入投产冲刺阶段,计划5月15日投产 [1] 建设进展 - 叶片厂房、综合楼等5栋建筑单体已完成主体施工,综合楼内部装饰完工,厂区重载道路正在铺设 [1] - 叶片厂房为省内最大单体风机叶片生产厂房,长650米、宽151米、高24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13个标准足球场) [1] - 自3月复工以来,500余名工人参与建设 [1] 生产规划 - 厂房内将建6条风机叶片生产线,单条生产线模具长度超110米、对开宽度近9米,需分割三段运输 [2] - 一期投产后年产能:风机叶片1200支、机舱罩1万套 [2] - 预计年产值12亿元、利税5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人 [2] 技术细节 - 风机叶片成型模具需10辆加长货车运输辅助设备 [2] - 投产前工人正进行设备参数核对与模具调试 [2]
本溪推进“1+10”赛道行动强产业惠民生
辽宁日报· 2025-05-13 09:46
经济表现与目标 - 10家外贸企业在广交会上实现总签约额5000万元以上 [1] - "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9.04%,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4.08% [1] - 本溪市全力推进"1+10"赛道行动计划,确保实现上半年"双过半"和全年决战决胜目标 [1] "1+10"赛道行动计划 - "1"指党建引领赛道,"10"包括产业强市、科技强市、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乡村振兴、文化强市、法治本溪、平安本溪、美丽本溪、民生福祉赛道 [1] - 成立各赛道专项推进组,建立工作协调调度机制,实现闭环管理 [1] 稳增长措施 - 强化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帮扶,推动钢铁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2] - 支持药企创新药研发投产,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升级专项行动 [2] - 策划夏季文旅消费活动,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2] 项目推进 - 确保新项目6月底前开工率达70%以上 [2] - 围绕"8个产业集群、16个产业链"强化招商选资工作 [2] 产业转型 - 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推进高新区、经开区体制机制创新 [2] - 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2] 民生工程 - 加快城市道路和照明改造、农贸市场升级、口袋公园建设等工程进度 [2] - 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 [2] - 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动态调整机制 [2] 风险防范 - 扎实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整治工作 [2] - 加强城镇燃气、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业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2] - 抓早抓细防汛备汛工作,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
方大集团东北制药持续发力新药研发
辽宁日报· 2025-05-13 06:0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激增88%,布局细胞治疗领域10余款产品,展现向研发驱动转型的决心 [2]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结构优化实现经营质量提升,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0.5%,管理费用缩减,研发费用增至3200万元 [2] - 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58.82%,较年初下降2.63个百分点,流动负债规模显著收缩 [2] 提质增效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收入微增0.36%,但通过压缩非核心开支和聚焦创新药研发实现盈利空间释放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0.5%,管理费用同步缩减,研发费用战略性增至3200万元,同比激增88% [2] - 资产负债率降至58.82%,较年初下降2.63个百分点,流动负债规模收缩 [2] 创新突围 - 公司采用"创新药+仿制药"双轮驱动战略,构建覆盖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及代谢、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领域的产品矩阵 [3] -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布局10余款产品,包括TCR-T、CAR-T等技术,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脑胶质瘤等疾病 [4] - 一款靶向KRASG12D的TCR-T细胞药物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国内第一款进入I期临床研究的同类产品 [4] 传统业务优势 - 公司已有243个品规属于国家医保品种,120个品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品种 [4] - 通过"仿创结合"策略巩固竞争优势,保障短期业绩确定性和长期增长潜力 [4] 战略纵深 - 公司主导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维生素C及系列、磷霉素系列在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5] - 全球化布局有效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形成可持续创收能力 [5] - 公司从传统制药向生物科技领军者蜕变,未来将依托细胞治疗等创新成果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5]
“私人定制”蹚出一条出口新赛道
辽宁日报· 2025-05-12 10:16
公司发展概况 - 辽宁冰琪制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从小型制冷元器件出口商发展为整合50多家供应商的制冷方案提供商 [1] - 公司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出口额以20%的年增速稳定增长 [1] - 转型为服务型企业的契机来自智利采购商的建议,从单纯卖产品转向提供一站式采购方案 [2] 商业模式转型 - 公司主动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包含50多家供应商的灵活配套体系,可快速响应从零件到成套设备的各类需求 [2] - 创新提出"设备出口+技术培训"的服务模式,解决海外市场安装能力不足的痛点 [2] - 服务范围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采用精准匹配目标市场需求的"私人定制"模式 [2] 市场拓展策略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通过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扩大国际合作 [1] - 连续5年通过广交会等平台拓展销售版图,获政府部门提供的国际市场动态和政策支持 [3] - 近期一个月内已处理五笔加急整机订单,每笔订单需协调50多家供应商协同运作 [1] 未来发展方向 - 计划将现有服务模式拓展至新能源汽车改造领域 [3] - 通过政府搭建的信息渠道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业务 [3]
我省对东盟外贸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
辽宁日报· 2025-05-12 10:16
辽宁与东盟贸易增长 - 第一季度东盟继续位居辽宁第二大贸易伙伴 辽宁对东盟进出口242.6亿元 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 同比增长19.7%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对越南 马来西亚 柬埔寨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6% 32.7% 54.5% [1] - 汽车 纺织服装 电工器材等产品出口东盟增长态势明显 分别达到12% 21.9% 30.5% [1] 鞍山紫竹重型特钢出口表现 - 鞍山紫竹重型特钢有限公司产品已出口至马来西亚 柬埔寨 菲律宾等7个东盟国家和地区 [1] - 热轧U/Z型钢板桩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 销量可观 [2] - 凭借中国-东盟原产地优惠政策 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关税优惠平均达7.5个百分点 仅去年就为客户节省关税成本近千万元 [2] 大连海关支持措施 - 大连海关对农产品 水产品 食品 化工品 塑料 服装等多个重点行业的16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政策指导 [2] - 对50余家企业进行原产地签证回访 [2] - 持续推广"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取消企业备案"全流程电子化单证申领 运用原产地预裁定等制度 帮助企业提前测算成本 [2] 辽宁与东盟合作机遇 - 随着RCEP落地生效 辽宁积极抢抓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新机遇 [1] - 辽宁作为我国对接东北亚 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 与东盟上下游产业链联系紧密 [1] - 汽车 纺织服装 电工器材等产品不断运往东盟国家 [1]
良种良技良机绘就“现代春耕图”
辽宁日报· 2025-05-12 10:01
农业技术创新与高产模式推广 - 沈阳市启动全国玉米、大豆、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项目,覆盖面积达48.16万亩,推行"家庭农场+示范区""合作社+示范区"等经营模式 [1] - 项目区玉米亩产目标比当地平均水平高10%以上,采用"二比空"栽培模式可使株距从9寸缩短至6寸,保持4080个埯儿,产量不减反增 [1] - 法库县设立4.81万亩玉米项目区,包含28个千亩核心示范区、2个万亩超级核心示范区和1个百亩攻关试验区,辐射1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 [1] 品种与技术集成应用 - 项目区精准对比东单1331、良玉99、宏硕899等20余个优质高产品种,集成示范"二比空""大垄双行"等技术模式 [1] - "二比空"种植模式的边行效应显著,去年亩产比普通模式高出8%左右,技术专家全程跟踪观察玉米生长情况 [2] - 通过攻关试验—核心示范—辐射带动的渐进模式,推广官方新技术与民间土办法相结合,覆盖"耕种管收"全程 [2] 机械化与精准农业实践 - 采用大型播种机每天可完成600亩作业,机械精度达到株距6寸的标准,显著提升播种效率和准确性 [2] - 农机运用成为单产提升关键因素,不仅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误农时,还能通过精准调控实现增产 [2] - 提前一个月进行旋地作业保持墒情,抓住10天最佳播种期实施抢播,体现精细化农业管理 [2] 区域农业发展策略 - 该省粮食种植面积已达历史高位,未来产能提升主要依靠大面积提高单产而非扩大种植面积 [3] - 自2023年试点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以来,通过深挖品种潜力、完善密植和精准调控技术集成,为稳定500亿斤粮食产量奠定基础 [3] - 未来将加快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农业大省地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