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搜索文档
那个志愿报了电竞的男孩,如今在直播间卖耳机
虎嗅· 2025-07-14 19:33
电竞行业发展现状 - 2016年国内电竞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其中超六成来自移动端游戏相关赛事与直播 [2] - 职业战队主力选手年薪首次出现百万级收入 明星选手商业价值被认为抵得上十个娱乐主播 [2] - 2023年末国内移动电竞市场增速首次转负 部分老牌俱乐部因资方撤资解散或出售 [35] 电竞教育体系特征 - 2016年教育部批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作为高职专业 首批电竞本科生于2021年毕业 [1][4] - 电竞专业课程设置杂乱 教材多由企业提供 教员来自体育系/计算机系等跨专业背景 [13] - 三类典型生源:青训淘汰选手/文化课薄弱的艺考生/被宣传误导的信息盲群体 [13][15] 职业化培养体系 - LPL青训营基础测试要求反应时间控制在180毫秒以内 顶尖中单需稳定在150毫秒以下 [30] - 职业选手日均训练量达20场训练赛+3小时复盘 数据精确到视野控制时长等微观指标 [31] - 选手职业生命周期普遍在15-22岁之间 生理损伤与心理压力导致高淘汰率 [29][3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 - 电竞产业链真实岗位集中在内容/平台/渠道端 而非教学侧重的赛事/战队方向 [22] - 毕业生典型去向:赛事执行(月薪5-6k)/直播助理/电竞酒店基层等非核心岗位 [17][20] - HR更倾向招聘有项目经验的转行者而非应届电竞专业毕业生 形成结构性错配 [23] 行业商业化进程 - 2016年LPL战队赞助金额节节攀升 平台签约主播月收入数十万起步 [2] - 赛事版权进入平台重新谈判阶段 行业整体转向稳健运营模式 [35] - 内容创作呈现标准化趋势 如热血式宣传片模板成为行业通用手法 [27]
宏观数据回暖,会变成行情“拦路虎“吗?
虎嗅· 2025-07-14 18:46
宏观数据回暖对市场影响 - 6月出口同比增长5.8%,显著高于5月增速,上半年整体出口增速达7.2% [2] - 贸易顺差创历史第二高位,显示中国产品全球竞争力强劲,汽车零部件增速保持20%以上 [2] - 对美出口回暖,反映中美关系缓和后美国商家加速进货以应对不确定性 [2] - 6月新增信贷2.5万亿元,社会融资增量4.2万亿元,双双超预期 [2] - 二季度GDP预计落在5.2%-5.3%,上半年完成"5%左右"增长目标无悬念 [2] 战略资源品争夺机会 - 未提供具体数据或分析,需参考完整付费内容 [1]
平均延误两年才去看病,我们对这种病有太多的误解
虎嗅· 2025-07-14 16:08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误区 - 约8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 平均延误就诊时间约2年 [4] - 公众常将记忆力减退误认为正常衰老现象 但病理性的认知衰退会伴随错误记忆和社交能力下降 [5][6] - 电视剧中描绘的猜忌、虚构情节等行为属于典型病症表现 但公众缺乏科学认知 [3] 认知障碍疾病分类 - 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特征为大脑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老年斑 可通过PET扫描确诊 [13][29] - 额颞叶痴呆表现为性格改变和额叶萎缩 无老年斑病理特征 [15] - 路易体痴呆核心症状为波动性认知障碍伴幻觉 病理改变集中于运动区域 [18][19] - 后皮层萎缩型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表现为视觉空间能力显著下降 记忆力损害较轻 [25] 诊断技术应用 - 多维评估工具涵盖记忆力、执行功能等8项能力 用于初步筛查 [27] - PET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淀粉样蛋白沉积 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MRI [13][25][29] - 临床误诊率较高 部分脑积水病例被误判为阿尔茨海默病 [30] 治疗干预方案 - 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可调节神经递质 改善30%患者症状 [34] - 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能延缓轻度患者病程进展 [35][36] - 非药物干预包含认知训练、艺术治疗等 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8% [38] 照护支持体系 - 国内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家属联谊会创立于2000年 覆盖23个省级区域 [49][60] - 照护者压力管理方案包含心理辅导和《照护日记》记录工具 [50][51] - 志愿者体系涵盖学生群体 通过音乐疗法等提升患者情绪状态 [55][57]
女生出轨被开除?共识还债期的倒霉蛋
虎嗅· 2025-07-14 16:0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诗翰 (ID:lixingdeqinggan1),作者:卢诗翰的赞赏小号,题图来自:AI生成 过去几年,网上关于劈腿,出轨,渣男的举报层出不穷,各种PPT,PDF也经常冲上热搜。而许多媒体对此的评 价是什么呢?——制作精美,水平高超。看起来好像也没人在意私德边界。 最绝的是什么?看截图就会发现,2024年某航机长被举报渣男停飞的风波里,当事男方是提出过隐私权疑问 的。而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呢?——渣男也配讲隐私权? 这两天提到共识还债期这个概念。好多人好奇,共识还债期的意思就是,打破共识是有代价的,哪怕今天你不 付,早晚有一天你也要付。 比如大连这个女生出轨被开除,很多人说私德问题不至于开除。 高校出轨的事之前有没有?答案是有的。就6月份,985高校博士生出轨被退站的新闻就有。 大快人心,渣男该死,大学校园不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看起来好像没人在意私德边界。 所以问题来了,这些被举报的渣男被唾弃的海王,究竟有没有隐私权,有没有私德边界?我认为答案一定是有 的。做的对不对是一回事,隐私权私德边界是另一回事。这也是今天首页所有为女生开脱者的核心观点,她错 了是一回事,但是否要付出开除的代价并被全网讨伐 ...
贵价雪糕没人买?年轻人连哈根达斯都抛弃了
虎嗅· 2025-07-14 15:39
哈根达斯在华业务现状 - 通用磨坊考虑出售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业务 估值或达数亿美元[1]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哈根达斯在华净销售额1.38亿美元 同比下滑3.2%[3] - 门店数量从2019年557家缩减至263家 降幅达53%[4] 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演变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超高端冰淇淋" 单球售价25元相当于当时打工族2-3天饭钱[11][15] - 通过勃艮第红装修风格和"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广告语建立小资形象[7][17] - 郭敬明《小时代》将其描述为"高品质生活方式"象征[17]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中国消费者转向性价比 叠加优惠后单球价格降至18元仍难挽颓势[26] - 被曝光中美价差问题 同款产品中国售价40元而美国属平价商品[21] - 产品创新不足 坚持传统配方被年轻消费者认为"概念老气"[22][2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蜜雪冰城等品牌以2元甜筒抢占大众市场[29] - 钟薛高曾推出66元"厄瓜多尔粉钻"冲击高端市场但最终破产[22][28] - 联合利华因冰淇淋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宣布剥离该业务[28] 转型尝试 - 2017年推出"微醺"冰淇淋 2021年改造门店形象并更新slogan[25] - 线上渠道通过多件折扣使100克单球价格降至门店价一半[26] - 部分促销活动中单品实际到手价低至10.57元[27] 行业趋势 - 雪糕生产成本通常低于10元 高价产品与基础需求脱节[29] - 消费者回归理性 高温天气下2元雪糕比100元产品更受欢迎[30] - 茅台冰淇淋等高端产品已出现大规模关店现象[28]
父母想要的仪式感,让我PTSD
虎嗅· 2025-07-14 15:33
家庭关系与仪式感冲突 - 核心矛盾在于子女童年缺乏仪式感与父母成年后高要求之间的冲突 [1][2][19] - 典型案例显示父母在子女工作后突然强化节日礼物期待 如母亲节索要玉石手镯(价值数千元) [1][2][4] - 经济压力显著 部分子女节日支出占收入10%-33% [2][8][15] 代际价值观差异 - 父母将毕业视为经济独立节点 忽视子女职场适应期压力 [6][7] - 重男轻女现象突出 案例中父母对儿子(一碗面)与女儿(玉石手镯)存在双重标准 [1][2][14] - 父母存在攀比心理 频繁对比他人子女送礼行为(黄金/千元衣物) [9][15][21] 情感勒索模式 - 母亲采用"情绪垃圾桶+物质索取"复合策略 包含"不说就断绝关系"等话术 [5] - 父亲通过亲友网络施加舆论压力 如存款超百万仍控诉子女不孝 [21][22] - 礼物附带条件 童年时期仅考试成绩达标才获奖励 [20] 经济能力与需求错配 - 低收入群体(月入3000元)被要求千元级消费 远超日常穿搭预算(200元) [15] - 父母消费观念矛盾 拒绝子女大学时期礼物 工作后主动索取 [5] - 四线城市父母持有百万存款仍强调"靠自己" 对子女经济支持极少 [21] 行为模式转变 - 部分子女开始反抗 如公开拒绝道德绑架并停止节日馈赠 [21][22] - 新一代父母尝试建立正向仪式感 如为子女庆祝生日 [23] - 认知转变关键点在于意识到童年需求未被满足的本质 [19]
短剧里的AI,和被AI压缩的人
虎嗅· 2025-07-14 14:59
行业趋势 - AI技术在短剧制作中深度渗透,从剧本生成、选角匹配到表演指导全流程应用,形成标准化生产模式[5][11][14] - 行业采用"情感曲线""面部匹配度""情绪峰值"等量化指标评估演员表现,数据驱动取代传统表演艺术[1][3][12] - 数字人技术快速发展,演员数据被采集用于虚拟角色制作,真人演员面临替代风险[20][22] 生产流程 - 剧本创作遵循流量优先原则,AI根据爆款剧集数据分析生成"泪点节奏""爆款动作"等模板化情节[3][14][16] - 选角环节引入AI面部匹配系统,通过照片扫描自动筛选演员,群演通过率不足30%[5][6][12] - 拍摄过程严格执行AI分镜设计,包括动作角度、表情幅度、走位路线等细节[11][12][14] 成本结构 - 群演日薪约150-200元,需自备服装化妆品,时薪15元担任虚拟角色表情捕捉[7][22] - 制作方通过罚款机制控制成本,单次NG罚款100元,延误拍摄扣减小时费用[11][19] - 短剧拍摄效率极高,熟练团队日均完成6-7集,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19][28] 从业者生态 - 群演年龄结构年轻化,1997年出生者已被视为"中年",面临AI面部状态筛查压力[2][5] - 职业发展呈金字塔分布,仅少数"群特"能获得台词角色,多数徘徊在基础群演岗位[28][29] - 从业者收入两极分化,头部月入5000元以上,底层仅2000余元且工作不稳定[5][28] 技术应用 - AI分析系统提供表演建议,包括"愤怒值80%""抬腿45度"等量化指标[11][17] - 虚拟制作技术普及,绿幕扫描生成数字人模板,降低真人演员需求[20][22] - 化妆环节尚未实现AI化,演员仍须自购化妆品,存在安全隐患[7][8][9]
新自由故事:当AI成为技术合伙人
虎嗅· 2025-07-14 13:57
产品工作室"100 Bad Ideas"的起源与成功 - 工作室名称灵感来自美国魔术师的故事,强调"坏点子"是创新的同义词 [2] - 通过记录100个"坏点子"文档,最终孵化出月活400万、营收超千万的产品 [2] AI技术降低创业门槛 - AI技术门槛骤降,使更多人能将创意快速转化为产品并实现商业化 [3] - 开发者背景多样,包括大厂产品经理、年轻职场人和连续创业者 [4] - AI赋能创造型生活,开发者更注重作品而非头衔 [5] 开发者案例:陈云飞的转型路径 - 前美团员工,利用ChatGPT进行业务分析后决定离职探索AI领域 [8][9] - 初期尝试编程失败,后通过分享AI经验转型为自媒体博主 [10][11] - 2023年底知识星球订阅、企业咨询等收入已与大厂薪资持平 [12] 开发者案例:伍海玮的产品化实践 - 化学专业背景,通过AI黑客松重获信心,开发MBTI百科AI助手 [14][15] - 提出"AI应用类似短视频"观点,强调创意优先于技术实现 [17] - 拒绝投资意向,选择"注意力自由"的独立开发模式 [18] AI重塑产品开发流程 - 王安之实验用AI完成产品LUNOR全流程,仅耗时两天 [21][25] - AI可生成高保真原型图并快速验证市场需求,缩短开发周期 [28] - 大语言模型进化使AI具备多模态处理和逻辑推理能力 [29] AI作为"技术合伙人"的实践 - 非技术背景的叶峻杉利用AI完成视频营销项目开发 [34][35] - 开发者形成模型分工体系:GPT-4o设计、Claude完善、Cursor开发 [38] - "Vibe coding"趋势兴起,开发者更关注指令而非代码细节 [32] 产品成功的核心要素 - StressWatch案例显示产品成功30%靠技术,70%靠运营与迭代 [39][40] - "Build in Public"模式成为新共识,强调社区与内容先行 [43][48] - 开发者需处理每日200封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体验 [42] 独立开发者的商业模式 - 独立开发与自媒体结合,个人IP强化带来商业机会 [44] - 小红书流量直接变现,作品个人色彩与情绪价值是关键 [44] - 播客"硬地骇客"积累用户后推出AI产品Podwise实现稳定现金流 [46][47] 创造驱动的开发者生态 - 开发者追求创造状态,上线作品的快乐超越金钱回报 [49] - 灵感文档模式持续孵化新产品如"魂旅"虚拟旅行应用 [52][53] - 杭州良渚文化村形成开发者社群,每周举办线下交流 [62][63] 自由职业的挑战与反思 - 独立开发需承担自我怀疑、拖延等心理压力 [69][71] - 爆款产品后续压力大,开发者担忧无法复制成功 [73] - AI技术普惠导致同质化竞争,原创产品面临抄袭风险 [78][79]
美国最高院数据隐私分水岭:未成年保护和信息泄露如何两全?
虎嗅· 2025-07-14 12:55
案件核心裁决 - 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投票结果维持德克萨斯州HB 1181法律,要求成人内容网站实施严格年龄验证系统[3] - 裁决为其他21个州推行类似年龄验证规则铺平道路,可能延伸至社交媒体等平台[5] - 法院采用中级审查标准而非严格审查,降低法规合宪性门槛[6][8] 法律实施细节 - 德克萨斯州HB 1181要求网站采用政府ID、第三方验证或生物识别等严格年龄验证方法,取代传统"勾选框"模式[5] - 违规处罚极严厉:每日罚款最高1万美元,单次未成年人访问罚款可达25万美元[14] - 法律适用于至少1/3内容被认定为"对未成年人有害"的网站[5] 隐私与数据安全影响 - 年龄验证要求将用户身份信息与敏感浏览行为(如性偏好)关联,创造高风险数据宝库[10] - 匿名年龄验证技术(如加密系统)存在实施难度,小规模网站可能因合规成本放弃市场[12] - 缺乏政府ID的成年人或被排斥,部分用户因隐私顾虑拒绝分享信息[11] 行业连锁反应 - 裁决可能扩展至其他内容领域(政治言论、健康信息等),形成审查工具先例[13] - 成人内容行业面临分化:合规成本推动用户流向监管宽松但安全性低的平台[12] - 技术提供商需开发更高效匿名验证系统,隐私设计原则成为行业新标准[12][13] 司法与立法动态 - 最高法院推翻2004年Ashcroft诉ACLU案先例,认为技术进步使年龄验证必要性上升[6] - 托马斯大法官主张年龄验证如同"买酒出示ID",但隐私倡导者指出数据留存风险更高[9] - 法学界担忧裁决为政府监控开绿灯,需明确年龄验证与内容审查的界限[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