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起点锂电
icon
搜索文档
珠海冠宇“购买”日本松下锂电池专利
起点锂电· 2025-09-20 17:37
珠海冠宇专利收购事件 - 珠海冠宇从松下获得至少三件中国专利 包括二次电池专利ZL201880018653.9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专利ZL200880001215.8 锂二次电池专利ZL200710008331.X [2] - 专利转让于今年6-7月完成 但美国同族专利尚未显示转让记录 实际专利包范围待确认 [2] - 松下近年通过双边诉讼和专利池等方式积极推动专利货币化 曾与韩国LG共同成立锂电专利池Tulip [2] 锂电池行业专利格局动态 - Tulip专利池旨在推动锂电池专利许可 目标可能包括向中国锂电厂商收取许可费 [2] - 今年5月珠海冠宇和比克电池两家中国企业已加入Tulip专利池 [2] - 行业活动密集 包括2025固态电池展暨行业年会 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等技术交流平台 [2][3]
产值200亿!吉利旗下电池项目落地成都
起点锂电· 2025-09-20 17:37
文章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通过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集团 聚焦磷酸铁锂短刀电池路线 同时加速电池包制造产能扩张 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 [4][6] - 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实现规模化效应 预计到2027年形成70GWh电池产能 可配套100万辆新能源汽车 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降低研发和管理成本 [6][8] - 吉利重点布局四川省 新增成都电池包生产基地(年产能超25万套)并落地低空经济与工业软件项目 依托当地锂电产业集群优势强化产业协同 [2][10][13] 电池业务整合 - 将耀宁(神盾电池)与极电(金砖电池)电芯业务合并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 统一聚焦磷酸铁锂短刀电池技术 三元电池则依赖外部供应商(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 [4] - 电池包制造由闪聚电池负责 目前已成立浙江、湘潭、贵阳及成都生产基地 成都项目设计年产能超25万套 日均产量约600个 五年累计产值达200亿元 [2][5] - 整合后电池业务由吉曜通行统一管理 储能业务归耀宁科技 充电业务由浩瀚能源承接 实现标准化生产与品控优化 [4][8] 产能与战略目标 - 计划2027年实现70GWh电池产能规模 可满足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需求 [6] - 通过极氪与领克等整车业务合并 共享三电系统与电子电气架构 节省10%-20%研发及管理费用 降低销管费用率 [8] 区域战略布局(四川) - 成都闪聚电池基地为吉利当地汽车产业链配套 五年累计产值200亿元 [2] - 同步落地沃飞长空eVTOL低空经济项目(AE200飞行器最大续航300公里)及吉利工业软件全球总部 强化智能网联与仿真技术研发 [10][11] - 四川省拥有锂电产业集群优势 涵盖上游矿产(阿坝锂矿、绵竹磷矿)到电池回收全产业链 聚集宜宾/成都/遂宁等地上千家企业 [13][14] 行业背景 - 四川省被定位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西部转移的核心承载区 2023年后动力电池产量持续提升 形成材料开发至回收的完整生态 [13][14] - 行业技术升级趋势明显 例如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与单晶锰酸锂电芯等核心技术攻关 [14]
孚能科技研制出超大容量储能电芯
起点锂电· 2025-09-20 17:37
技术突破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大叠片工艺平台与创新型金属软包结构技术成功研制出超大容量储能电芯[2] - 该技术解决了方壳电芯鼓包下循环次数低的痛点同时提升软包电芯日历寿命[2] - 形成覆盖传统软包与金属软包双技术路线的立体化产品矩阵[2] 产品应用 - SPS技术将长循环寿命和卓越经济性延伸至源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及家庭储能等全场景应用领域[2] - SPS电池及半固态电池已陆续获得小鹏汇天广汽集团以及国内某头部新能源商用车客户等优质项目定点[3] 行业动态 - 宁德时代近期实现三连签合作[3] - 比亚迪首发2710Ah刀片电池创全球之最[3] - 固态电池展暨行业年会定档11月6-8日在广州举办[3] - 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将于12月17-19日在深圳举办[3]
欢迎参选!2025(第11届)锂电金鼎奖评选活动火热进行中!
起点锂电· 2025-09-20 17:37
评选活动概况 - 活动旨在鼓励锂电新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并表彰领先和创新企业 [2] - 评选由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SPIR联合超过100位行业技术专家、企业家、研究机构和财经媒体共同推出 [2] - 锂电金鼎奖是行业权威奖项和风向标,2025年将举办第11届评选 [2] 评选范围与流程 - 评选覆盖锂电全产业链,包括材料、零部件、设备、电芯、PACK、下游应用及电池回收等细分领域企业 [2] - 评选流程包括企业自荐或推荐、资料审核、评审委员会投票、入围通知、终审确定及现场颁奖等环节 [2] 评选时间与地点 - 评选报名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10月15日,颁奖典礼定于2025年12月12日在深圳举行 [3] - 同期将举办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十周年庆典及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 [3] - 活动预计邀请超过1500位产业链企业高层、技术专家和媒体人员参与 [3] 奖项设置与申请材料 - 评选共设置15个具体奖项,涵盖电芯技术、储能电池、材料设备、安全创新、客户品牌等多个维度 [4] - 企业申请需提交简介、产品型号、产能出货量、技术特点、合作案例及LOGO图片等资料 [4]
比克电池以“真安全+超经济”双引擎驱动,亮相摩博会
起点锂电· 2025-09-20 17:37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及GB43854-2024、GB40559-2024两项电池安全标准正式实施后的首个行业盛会,透射新国标时代的行业风向和动力选择[3] - 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出货量为4960万辆,在政策推动下行业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5400万辆,2026年进一步增至5800万辆[13] - 锂电池版电动两轮车出货量从2024年的462万辆,有望增长至2026年的670万辆,渗透率逐步提高[13] 比克电池PRO-MAX 46137新品核心优势 - 产品定位为符合新国标的高性价比产品,以"真安全+超经济"定义出行动力新标准[6] - 具备190Wh/kg重量能量密度与490Wh/L体积能量密度,打造30Ah超大容量单体电芯[6] - 采用钢壳结构和定向可控泄压设计,通过针刺、热蔓延、过充、过放等严苛测试[6] - 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50%,循环寿命达2000周,可稳定使用五年以上[8] - 工作温域为-35℃~65℃,低温环境下能量保持率90%以上,续航里程提升130%[8] 比克电池产品矩阵与技术布局 - PRO-M系列使用耐高温复合正极材料、复合涂层、高稳定性电解液,通过针刺测试,循环寿命超1000次[8] - 全极耳系列2170-45D产品适用于趣味轻出行,2170-50D产品适配竞速电摩、沙滩摩托等特殊场景[10] - 公司构建从材料研发、结构创新到智能制造的完整技术体系,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13] 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 锂电池凭借安全性、轻量化、长循环、高能量密度及环保优势,逐步替代铅酸电池成为电动两轮市场核心力量[6] - 行业在新国标引导下转向安全与性能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13]
重磅活动丨2025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论坛11月广州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9-20 17:37
活动核心信息 - 活动全称为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 [11] - 活动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11] - 同期将举办CINE2025固态电池展及SSBA全固态电池联盟成立大会 [11]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能量密度预计从2025年的350Wh/kg提升至2030年的500Wh/kg,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 [2] - 商业化节奏加速,关键节点2026年实现规模化生产,较原计划2027年提前 [3] - 中日企业均聚焦硫化物路线,中国2024年专利申请量达日本三倍,但日本在基础专利仍占全球40% [4] - 国内政策设定2027年装车节点,企业进度普遍提前半年 [5] 技术商业化突破的核心价值 - 硫化锂本土化生产可降低对日韩原材料依赖,推动电解质成本向100美元/kg目标迈进 [6] - 高安全性使其适用于航空、军工等领域,400Wh/kg高能量密度版本预计2028年将解决电动汽车续航焦虑 [6] - 干法电极等生产工艺革新可降低30%以上制造成本 [7]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和科技部“十四五”专项投入超20亿元支持研发,欧盟也将硫化物路线列为优先方向 [8] -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2025-2030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超45% [9] - 行业需要材料、设备等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标准以实现产业链协同 [8] 会议议程与核心议题 - 主论坛将发布全球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举行全固态产业联盟成立发布会 [11][12] - 技术专场将讨论固-固界面失效机制、量产时间表、制造工艺挑战及硅基负极应用等议题 [11] - 电解质技术专场聚焦高离子电导率电解质开发、低成本硫化锂制备工艺及空气敏感性改进 [11][12] - 工艺及智能制造专场探讨干法电极设备、后段工艺挑战及原位固化技术等 [11][12] 行业参与方 - 参会展商类型覆盖固态电池全产业链,包括电芯、材料、电解质、设备及终端应用 [13] - 拟邀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商,恩捷股份、容百科技等材料公司,以及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设备供应商 [13]
CINE2025固态电池展暨固态电池行业年会定档2025年11月6-8日,广州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9-19 18:04
展会背景及定位 - 固态电池及钠电作为下一代新能源电池主要技术路线 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产业化进程提速[2] - 中国固态电池及钠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1000家 但缺乏专业展会平台[2] - 主办方起点研究为行业权威媒体智库平台 旨在打造新型电池技术行业第一展 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 展会基本信息 - 首届新型电池全产业链专业展会 聚焦下一代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技术[3] - 举办时间2025年11月6日-8日 地点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3][4] - 展商规模200+ 参会企业2000+ 专业观众20000+[3] - 同期举办九大专场技术论坛及金鼎奖颁奖典礼[3] 展商类型覆盖 - 固态电池展商包括电芯/电解质/材料/设备/PACK系统等全产业链 涵盖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多种技术路线[5] - 钠电展商包括电芯/PACK系统/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设备等 覆盖聚阴离子/普鲁士蓝/层状氧化物等技术路径[5] - 首批展商名单包含深圳市金钠科技 广东茹天机械 江苏隐功科技等46家企业[5][6][7] 同期论坛安排 - 11月6日举办第四届起点钠电行业年会 包含开幕式/技术创新/正极材料/工艺设备等专场[8] - 11月7日继续钠电年会 设置负极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场及金鼎奖颁奖典礼[8] - 11月8日举办首届固态电池年会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 包含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工艺设备专场及颁奖典礼[9] 参展费用标准 - 9平米标展费用15000元人民币 含基础展具及电力配套[34] - 18平米标展费用27000元人民币 展具数量加倍[34] - 36平米光地展位48000元人民币 需自行设计装修[34] 组织机构信息 - 主办单位为起点固态电池/起点钠电/起点锂电/起点研究[4] - 协办单位为茹天科技[4] - 收款账户为深圳市起点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前进路支行[35]
孚能科技派发1.17亿采购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9-19 18:04
采购协议与订单分析 - 山河智能控股子公司博邦山河与孚能科技签署采购框架协议,协议总含税金额预计不超过1.175亿元 [2] - 以锂电负极材料平均价格2.8万元/吨计算,采购量约为4200吨 [4] - 该订单可满足约3.1GWh锂电池产能需求(按1350吨/GWh负极材料消耗量计算) [4] 孚能科技产能与技术布局 - 公司2024年位居海外动力电池装机量第8名、动力电池出口量第3名,连续8年蝉联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1名,国内三元电池装车量市占率2.40% [5] - SPS电池已获广汽、吉利、东风、江铃、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等车企定点,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及重卡领域 [6] - 赣州和广州SPS产能基地部分产线已投产,预计2026年实现30GWh SPS产能全面投放 [6] - 半固态电池获美国eVTOL客户、国内飞行汽车客户及多家车企认可,计划2026-2027年小批量量产装车,2030年大规模量产 [6] 博邦山河产能与技术优势 - 贵州基地总投资50亿元,规划年产15万吨一体化锂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5万吨/二期10万吨),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0亿元 [7] - 一期一阶段2万吨负极石墨化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 [8] - 采用独创连续石墨化技术,是全行业首家实现全工序链"双连续"生产石墨负极材料的企业 [8] - 产品克容量可达355mAh/g以上,首效超过93%,循环寿命长,且废旧石墨再生负极性能达新料水平 [7][9] 合作影响与行业意义 - 此次合作将直接拉动博邦山河负极材料出货量,并助力其开拓市场提升占有率 [10] - 孚能科技通过采购协议为后续产能建设做准备,强化其动力电池供应链布局 [5][6]
全球之最!比亚迪首发2710Ah刀片电池!
起点锂电· 2025-09-19 18:04
技术突破 - 比亚迪全球首发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 容量较常规储能电池提升300%以上 实现能量密度跨越级突破 [2] - 采用纳米级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提升锂离子传输效率和能量密度 缩短充电时间 [2] - 应用硅碳负极和掺硅补锂技术 显著提高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 [2] - 自研低黏度2710Ah电解液 提高充放电效率并降低热失控风险 [2] 系统性能 - "浩瀚"储能系统以14.5MWh为最小单元容量 目前全球首位 [3] - 在20尺集装箱内实现10MWh超大容量 远超行业主流6-7MWh水平 [3] - 体积能量密度系数达52.1% 较行业提升39.7% [3] - 高集成度方案减少箱体数量与占地面积 通过"小体积大能量"设计提升部署和运维效率 [4] 经济效益 - 建设1GWh级储能场站仅需69套设备 较传统145个集装箱减少52% 占地面积节省33% [5] - 系统度电成本降低约21.7% 尘敏器件寿命提升约100% [6] - 系统故障率降低约70% 运维成本下降约70% [6] 安全可靠性 - 整机防护等级达IP66 完全防尘防水 在风沙等极端环境中保持稳定运行 [5] - 通过针刺、挤压、火烧等极端安全测试 安全等级对标核电标准 [5] - AI智能温控系统支持-40℃至60℃极端温度环境运行 解决高寒高温地区部署难题 [5][6] 配套系统 - 自研PCS一体机GC Flux功率覆盖2.5-10MW 具备3倍10秒过载能力 调压调频小于100ms [6] - EMS能量管理系统GC Master最大单场站管理能力达15GWh [6] - 形成构网型储能系统 提升电网韧性 [6]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公开订单总量达17.6GWh 覆盖电网侧、工商业及大型光储项目 [7] - 沙特2.5GW/12.5GWh储能项目 与沙特电力公司合作总量累计达15.1GWh [7] - 波兰400MW/1.6GWh储能项目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 [8] - 智利3.5GWh储能项目 供应6240台MC Cube-T模组 [8] - 在沙特、智利等市场订单规模位居前列 通过"产品+服务+EPC总包"模式提升全球竞争力 [9] 行业影响 - 14.5MWh系统和2710Ah电芯将定义下一代储能电芯和配套系统研发方向 [7] - 技术领先地位再次得到印证 将在TWh储能时代引领行业标杆 [9]
邀请函: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2025年12月17-19日·深圳)
起点锂电· 2025-09-19 18:04
行业技术趋势 - 大圆柱电池技术加速布局 宝马宣布2026年装车 引发行业46系大圆柱电池热潮[1] - 全极耳圆柱电池实现量产 具备高倍率与长寿命优势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两轮车/智能家居领域[1] -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特性 2025年维持高热度 被视为下一代新型电池方向[1] - 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开始大规模应用 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与两轮车试水 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增多[1] - 圆柱电池聚焦全极耳快充生态 实现5分钟200km续航工程 大圆柱电池推动标准化/安全性与制造革命[5] - 方形电池技术突破 CTP 4.0体积利用率超80% 磷酸锰铁锂电池电压平台提升20% 半固态电池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3 S/cm[5] - 软包电池突破6C充电极限 能量密度超500Wh/kg 卷绕转向叠片工艺实现97%空间利用率[5] 储能领域发展 - 2025年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引发行业对储能电池需求担忧[1] - 储能电芯向大容量发展 314Ah替代280Ah成为主流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发布500Ah以上电芯[1] -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储能行业造成冲击[1] - 用户侧储能聚焦大电芯技术挑战 工商储探索钠电池与半固态电池应用机遇[6] - 便携式储能受新国标GB 44240-2024规范 聚焦方形电池/32140电池/40135大圆柱电池应用优势[6] 新兴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电池成为新布局方向 宇树机器人春晚登台带动行业热度[1] - 低空经济政策频出 eVTOL行业加速发展 软包电池赋能无人机万次循环安全飞行[1][5] - eVTOL动力电池采用全极耳圆柱电池 验证"三高一快一长"性能(高安全/高能量/高功率/快充/长寿命)[5] 材料与设备创新 - 电池材料聚焦超高镍三元正极产业化与锂锰基正极4.5V高电压突破 硅基负极应对膨胀问题 锂金属负极推进商业化[5][6] - 设备技术突破干法电极与等静压技术 解决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瓶颈 检测设备超越GB 38031-2025国标极限[6] - 中国锂电设备商以"整线输出+本地化服务"策略开拓欧美市场[6] 安全标准与技术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新国标 引发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广泛讨论[1] - 电池安全专场探讨快充与安全博弈 低熔点合金负极破解枝晶生长困局 极寒环境动力安全保障及智能BMS预警系统[6] - 户用储能构建多级安全防护体系 便携储能遵循新国标安全规范[6] 行业活动规模 - 会议规模达线下2000+嘉宾 在线直播观看超30000+人次[3] - 设置九大专场论坛 60+重磅演讲嘉宾 覆盖圆柱/方形/软包电池/材料/设备/安全/用户侧储能等议题[2][3][5][6] - 50+展商涵盖锂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全产业链 包括材料/设备/零部件企业[3] - 同期举办第11届锂电金鼎奖评选 涵盖15项奖项 包括电芯技术/储能创新/材料/设备/安全等领域[7][8][9] 产业链参与企业 - 动力及储能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头部厂商[9][10] - 材料企业涵盖璞泰来/德方纳米/天齐锂业/容百科技/贝特瑞/华友钴业等正负极/电解液/隔膜供应商[10] - 设备企业包括先导智能/逸飞激光/杭可科技/利元亨等激光焊/叠片/检测设备制造商[10] - eVTOL与无人机电池领域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赣锋锂电等企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