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凰网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卖水的可挣钱了,老婆多孩子多”,润田前老板被曝“家丑”,公司最新回应
凤凰网财经· 2025-07-22 22:12
润田矿泉水创始人家庭争议与公司现状 - 博主魏苗苗自称润田矿泉水创始人黄安根妻子,高调宣称"富婆生存法则",并提及丈夫有四段婚姻和5个孩子[1] - 魏苗苗在直播间利用"创始人光环"进行带货营销,将个人生活与品牌绑定[2] - 润田实业发布声明否认黄安根及魏苗苗与公司存在股权或劳动关系[14] 润田矿泉水发展历程与现状 - 品牌创立于1994年,黄安根采用1元定价策略快速打开市场[8] - 2004年营收达12.8亿元,2007年获软银赛富2亿元注资[9][10] - 2013年因"首长专供"包装虚假宣传引发争议,2016年国资重组后黄安根彻底退出[11][13] - 当前股东结构显示国资控股51%,其他股东包括江西润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4.7%)等[30] 黄安根个人商业状况 - 关联23家企业中17家担任法定代表人,仅3家存续[15][16] - 3次成为被执行人(涉案1138.28万元),7次被限制高消费(涉案7012.44万元)[19] - 魏苗苗提及的两家"准上市企业"实际为小微企业[21] ST联合与润田实业重组交易 - ST联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润田实业股权[3][23] - ST联合近年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3.65亿元,净亏损6370万元[24] - 重组消息刺激ST联合复牌后连续10个涨停板[25] 润田实业上市障碍与行业竞争 - 2022年IPO计划因同业竞争问题受阻,与江西国控旗下南山御泉存在业务重叠[29] - 瓶装水市场80%份额被六大品牌占据,区域品牌面临巨大压力[31] - 润田水源地集中于江西,全国化扩张面临成本与渠道挑战[31][33]
大分化时代下,高端信用卡决定“不卷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2 22:12
行业调整背景 - 多家银行密集调整高端信用卡权益,包括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汇丰中国等,涉及提高使用门槛、调整适用范围等 [1] - 调整原因是成本上升、风险管控压力增大,银行追求长期可持续的经营模型和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1] - 信用卡行业本轮权益优化周期已逐渐步入尾声,市场格局趋于明朗稳定 [1] 招商银行信用卡调整案例 - 招商银行将Visa双标高端磁条卡升级为芯片版,调整经典版白金信用卡和精致版白金信用卡的权益 [2] - 精致白(芯片版)新增每年2次"300精选酒店"贵宾价入住礼遇、外币消费免汇兑手续费 [2] - 经典白(芯片版)年费规则增加主卡消费满18万元、附属卡消费满10万元的门槛 [2] - 调整后权益配置更加贴合招行信用卡权益体系的整体脉络,保持高端产品的含金量 [2] - 招行信用卡秉承长期经营理念,打造匹配客户长期需求的高端产品,极少出现大幅调整 [3] 行业趋势分析 - 高端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高净值人群开展差异化经营 [4] - 高净值人群消费弹性更低、边际消费倾向更高,银行通过高端信用卡捕捉特定客群需求 [4] -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银行运营成本攀升,信用风险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5] - 不计成本的权益投入难以持续,信用卡黑灰产兴起影响金融机构正常经营 [5] 高端信用卡产品趋势 - 高端信用卡产品基于境内外市场变革进行技术升级,从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 [6] - 招商银行推出"一芯双应用"卡片,解决不同芯片标准兼容问题 [6] - 高端信用卡产品梯度建设愈发清晰,针对不同客群的差异化消费需求 [7] - 招商银行高端信用卡产品矩阵包括多款产品,分别瞄准高端商旅、家庭消费、跨境旅游等场景 [7] - 信用卡不仅是支付工具,更应是连接生活方式的载体,考验商业银行信用卡与财富管理协同生态能力 [7] 行业展望 - 随着主要银行调整陆续落地,高端卡权益体系将趋于明朗和相对稳定 [7] - 信用卡高端权益调整是银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 [7]
山姆又出事!有面包被指隐藏含转基因配料表,客服称若介意可不买
凤凰网财经· 2025-07-22 22:12
山姆会员商店配料表争议 - 公司线下售卖的MM芥味籽肉松面包新包装未标注配料表 仅提示查看散装标签或线上信息 [1] - 线上平台显示该产品含"转基因大豆油"成分 但此前线下配料表未包含该信息 [2][5] - 公司回应称产品符合标准 将改进包装标注问题 并解释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无优劣之分 [7] 近期经营争议 - 7月下架蛋黄酥等口碑产品 上架好丽友等大众品牌 引发会员对选品特色丧失的质疑 [9][11] - 会员权益缩水 取消洗车券等福利 导致会员续费意愿下降 [12] - 中国付费会员突破900万 年会员费收入超23.4亿元 [12] 中国市场扩张战略 - 中国内地门店加速扩张 2016-2023年新增32家 2024年计划新增6家至53家 [14] - 2025年将继续高速扩张 进入武汉江岸等城市 并开设县级门店 [14] - 单店建店成本超5亿元 多数为自有物业 仓储成本较高 [14] 经营表现与挑战 - 2023年一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67亿美元 同比增长22.5% 可比销售额增16.8% [14] - 面临扩张边界管理难题 需平衡营收/利润/投资关系 [14] - 行业专家指出会员制超市需持续保持产品差异化和供应链优势 [15]
外卖大战,有商家利润下滑超60%,每10元补贴中自己要补7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外卖补贴大战现状 - 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近期推出超力度补贴活动,如"1.1元鸡排套餐"等优惠引发社交平台刷屏 [2]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单创新高,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且环比净增15% [6] - 美团单日补贴额达3亿-4亿元,淘宝闪购单日补贴额超12亿元,工作日补贴约4亿元/日 [7] 商家困境与分化 - 餐饮商家承担补贴主要成本,例如14元补贴券中商家需承担9元(占比64%),导致客单价从20元降至15元 [8] - 连锁品牌加盟商因不熟悉规则意见较大,部分门店净利润下滑超60%,陷入增量不增收困境 [8][11] - 小微商家呈现两极分化:沙县小吃等通过补贴单量提升,但堂食商家如牛肉面店因排名机制受冲击 [10][11] 行业监管与倡议 - 遵义市餐饮商会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倡议抵制"内卷式"补贴,要求平台停止强制商家参与活动 [2]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 [3][5] 平台策略与商家应对 - 平台通过"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活动,不参与则订单量可能下降60%-70% [2][8] - 连锁品牌如小吊梨汤通过调整套餐组合实现20%营收增长,年轻用户占比提升至20%-30% [10][11] - 淘宝闪购消费券推动4124个连锁品牌突破历史峰值,其中95%为区域连锁品牌,小吃快餐类占比超50% [12] 行业长期影响 - 补贴大战加速行业洗牌,资源向连锁品牌集中,单店因缺乏运营能力难以承接流量红利 [12] - 专家指出补贴驱动的虚假繁荣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隐患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5] - 商家建议采取双轨策略:优化高毛利套餐适应平台规则,同时拓展线下团餐渠道平衡收益 [12]
刚融了7个亿的贾跃亭,又要“被抓”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法拉第未来最新融资动态 - 公司近期完成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融资,为一季度6100万美元融资后的新一轮注资 [5] - 资金分配:60%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剩余40%投向FX车型量产准备、AI技术研发及中美市场开拓 [5][6] - FX车型定位豪华纯电MPV(Super One),计划2025年6月全球首发,资金用于产线调试与零部件采购 [6] - AI研发聚焦自动驾驶模块实景测试与算法优化,同步推进美国交付网络建设及中国澳门子公司筹备 [6] - 创始人贾跃亭承诺将120万美元CEO奖金全额增持公司股票并锁定至少一年 [6] 公司历史融资与上市历程 - 2014年成立后持续融资:2015年A轮(未公开)、2016年B轮超15亿美元、2017年获恒大6亿美元投资 [9] - 2021年通过与PSAC合并上市,获10亿美元资金,估值达45亿美元 [10] - 2024年3月完成4100万美元融资,用于FX车型推进及AI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人才引进等) [10] FF91产品表现与市场挑战 - FF91 2.0 Futurist Alliance定位"ALL-Ability aiHypercar",集成超级跑车、豪华轿车与SUV特性,0-96公里/小时加速2.27秒,续航613公里 [12] - 智能化配置包括27英寸显示屏、800万像素摄像头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支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 [12] - 销量低迷:2025年Q1仅售出2辆,累计生产以来总销量16辆(2023年10辆,2024年4辆) [13] SEC调查与公司治理风险 - SEC针对2021年SPAC合并中的"虚假和误导性陈述"启动三年调查,已向贾跃亭及总裁王佳伟发出执法行动警告 [14] - 调查核心涉及隐瞒贾跃亭实际控制地位及关联资金流动问题,内部调查由外部律所及会计师事务所确认 [15][16] - 2022年SEC发出传票,美国司法部同步介入调查,SEC洛杉矶办公室主导持续三年的执法程序 [16]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高端电车市场竞争加剧:800V高压、激光雷达等技术成标配,价格战从低端蔓延至高端(如宝马i3降价至20万内) [20] - 增程路线(理想、问界等)截胡纯电潜客,传统豪华品牌(宝马7系、奥迪A8L)通过智能化升级与降价固守市场 [20][21] - 政策退坡风险:2026-2027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2028年全面恢复,换电模式免税政策变动或影响高端市场 [22] 乐视历史教训与当前挑战 - 乐视生态模式失败主因:硬件补贴策略导致单台亏损(如乐1S手机单台亏超200元),内容付费率低(电视年ARPU不足百元) [19] - 供应链成本上涨与融资窗口关闭加速资金链断裂,生态协同未实现反成负担 [19] - 当前法拉第未来面临类似风险:技术差异化窗口期缩短,成本控制与高端定位矛盾突出 [20][22]
学费近万、“培训教室不够用”,暑期无人机考证为何火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无人机执照考证热潮 - 大学生成为考证主力群体,占同期培训学员的三分之一,涵盖法律、管理、摄影等非工科专业学生 [2][3][4] - 超视距操控员执照(中型多旋翼)最受欢迎,因其可执行电力巡检、物流调运等复杂任务,需25天培训周期,市场价格约11000元 [3][10] - 暑期培训机构推出优惠,单考机长证费用约9800元,机长证+教员证组合费用达2.3万-2.4万元 [4][10] 行业规模与人才缺口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注册无人机217.7万架,同比增长98.5%,持证飞手仅24.73万人 [7][8] - 培训机构数量激增,从2024年底1300家增至2025年7月的3400家,新增机构需4000-6000名教员 [8][11] - 教员月薪达8000-10000元,飞行控制系统工程师月薪超3万元,维修及应用技术人员同样紧缺 [11][12] 职业发展路径与收入潜力 - 持证者可从事物流、巡检、测绘、航拍等领域,自由职业者通过植保或吊运日收入可达2000-4000元 [11][12] - 就业需具备三项能力:能适应野外作业、持有汽车驾照、掌握至少一项无人机应用技能如巡检或航拍 [12] - 培训机构扩建显著,某公司飞行基地扩至20万平方米,员工从40人增至200人 [10]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后,持证成为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操控的硬性要求 [2][14] - 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催生百万级人才需求,考证热反映行业规范化趋势 [14] - 选择培训机构需核查"三证一域"(营业执照、训练合格证、运营合格证、合法空域) [12]
百年老字号,也扛不住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核心观点 - 全聚德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1100万元至14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2.28%至62.51%,业绩持续承压[1][10] - 公司面临口碑两极分化问题,消费者吐槽其品质下滑、价格虚高,差评集中在烤鸭口感差、服务不佳等问题[11][12][13][14][15] - 全聚德尝试通过多元化布局(多品牌、互联网+、年轻化IP)突围,但效果有限,尚未形成新增长点[21][22][23][24][26][27][29] 利润持续下滑 - 2007年上市时营收9.18亿元,净利润1.10亿元;2012年达历史巅峰,营收19.44亿元,净利润1.36亿元[6][7] - 2013年起业绩掉头向下,2020-2022年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营收14.02亿元(同比-2.09%),净利润3413.09万元(同比-43.15%)[8][9] - 2025年Q1营收3.32亿元(同比-7.26%),净利润421.44万元(同比-72.47%),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降52.28%-62.51%[10] - 餐饮业务收入占比77.10%(10.8亿元,同比-2.32%),商品销售占比21.14%(2.96亿元,同比-1.46%)[9] 口碑两极分化 - 大众点评差评超1700条,主要反映烤鸭品质下滑(皮不脆、有腥味)、价格虚高(双人餐468-502元)[12][13] - 消费者抱怨"花高端价钱吃低端菜品",部分出现鸭毛未处理干净等卫生问题[14][15] - 社交平台出现怀旧评论,认为老店装修陈旧且味道不如从前[17][20] 多元化路上的挣扎 - **多品牌战略**:旗下仿膳、丰泽园等品牌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对业绩贡献有限[22] - **互联网尝试**:2015年并购鸭哥科技开展外卖业务,2017年因亏损终止;同年收购汤城小厨计划亦失败[23] - **年轻化转型**: - 2021年推出IP"萌宝鸭"及周边产品,2025年推出50款文创品通过小红书推广[24][29] - 2023年推出零食品牌"零研所",2024年邀请奥运冠军代言,但休闲食品赛道竞争激烈[26][27][28] - 公司承认需深化年轻化创新,将品质与需求结合而非仅表面营销[30][31]
中年人的保温杯过气了?今年居然流行「保温钛壶」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行业趋势 - 钛材质保温壶成为健康饮水新趋势 因其安全无毒、耐腐蚀特性 [11][12][26] - 传统保温壶存在材质缺陷 玻璃易炸裂 不锈钢有铁腥味且可能析出重金属 [3][9][35] - 钛金属特性被应用于航天航空后 现延伸至民用消费品领域 [20][21][23] 产品技术 - 语花纤钛保温焖茶壶采用钛内胆涂层 耐酸碱且不与液体发生化学反应 [15][24] - 95℃热水6小时后仍保持50℃ 900ml容量满足全天饮水需求 [15][18][41] - 创新冰晶技术实现无油器无涂层 高温淬炼工艺提升耐用性 [18] 功能设计 - 壶盖集成温度显示屏 实时监控水温变化 [18][55] - 配备茶漏设计 支持焖泡六堡茶等需高温萃取的茶类 [30][31][58] - 多场景适用 办公室/户外/家居场景均可使用 兼容热水/咖啡/中药等液体 [33][44][46][47] 市场定位 - 定价129元 主打百元级高性价比健康饮水解决方案 [29][61] - 通过奥运冠军代言强化专业形象 渐变色外观提升产品溢价 [16][52][53] - 瞄准家庭用户群体 强调母婴使用场景(37-70℃保温奶粉)及礼品属性 [49][60] 消费者洞察 - 解决传统保温壶"锁鲜不变味"痛点 尤其适合茶饮爱好者 [40][42] - 钛材质氧化膜特性消除异味 提升咖啡/果汁等饮品的原味保留度 [24][47] - 消费升级背景下 健康材质替代需求驱动购买决策 [27][36][60]
谁的良品铺子?创始人转让股份,广州国资公司怒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股权转让纠纷 - 广州轻工集团因宁波汉意违约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导致宁波汉意持有的79763962股良品铺子股份被冻结 占其持股的56.46% 占公司总股本的19.89% [1] - 广州轻工表示考虑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及中小股东利益 目前保持克制 将根据诉讼情况决定后续行动 [1] - 律师分析指出股权冻结期间无法进行工商登记变更 实际控制人变更可能因诉讼延期 对股价造成短期不利影响 [5] 战略投资者引入 - 良品铺子引入武汉国资长江国贸作为战略投资者 交易总价10.46亿元 转让后长江国贸将持股21% 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武汉市政府国资委 [2] - 宁波汉意同时向网谷创投转让5.10%股权 价格12.42元/股 总价约2.54亿元 网谷创投为武汉东西湖区国资控股企业 [2] - 创始人杨红春未完全退出 将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东身份 [3] 交易背景与价格 - 宁波汉意原计划向广州轻工转让股权以化解债务压力 双方曾签署协议书并获创始人确认 但最终未达成交易 [4] - 交易价格并非变卦主因 广州轻工协议价12.42元/股与后续武汉国资交易价基本持平 [4] - 协议约定价格取12.42元或签约前N日均价1.05倍孰低 但最终未执行 [4] 公司基本面 - 良品铺子2020年上市时市值超340亿元 当前市值约54.05亿元 股价13.48元/股 市值蒸发超8成 [7][8] - 公司2024年全年亏损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7500万元至1.05亿元 [11] 相关方背景 - 广州轻工为广州市国资委全资控股企业 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 [7] - 长江国贸2022年成立 注册资本80亿元 由武汉市政府批准组建 武汉市国资委全资控股 [7]
昔日科创板明星股“陨落”?航天宏图被曝长期拖欠员工工资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17:35
公司欠薪问题 - 公司自2024年起长期仅发放40%工资,拖欠薪资涉及上千名员工,部分员工已通过仲裁维权 [1][3] - 员工反映绩效完全达标但不发放,2023年底开始欠绩效,部分员工6-7个月只发底薪60% [4] - 2024年二月份公司将所有欠薪报税,但员工未收到工资 [5] - 公司回应称因项目回款慢导致销售人员工资延迟发放,但欠薪问题已扩展至设计、技术等岗位 [5]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跌13.39%至15.75亿元,较2022年24.57亿元整体下滑35.9% [1][8] - 2024年亏损扩大至13.93亿元,连续两年亏损幅度同比增超200% [1][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骤降44.1%,资产负债率增至78.09%,总负债达38.6亿元 [8][13] - 公司货币资金3.57亿元,但短期借款5.08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7.4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3亿元 [15] 军采资质问题 - 军采资质被暂停超12个月,2023年9月首次因违规被暂停,11月恢复后2024年7月再次因违规失信被暂停 [10][11] - 军采资质暂停导致核心业务受重创,公司表示资质暂时未恢复 [12] 债务与票据逾期 - 被列入承兑人逾期名单,票据承兑逾期余额738.28万元,累计逾期发生额2236.44万元 [15][16] - 上海票据交易所暂停其商业汇票承兑服务权限,需清偿全部逾期票据并完成信用修复方可恢复 [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4年多持续为负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