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凰网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一代“神药”,也卖不动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22 10: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降,标志着其依赖“稀缺性+提价”的增长模式遭遇严峻挑战 [1][2][5] - 公司核心产品肝病用药及被寄予厚望的安宫牛黄丸销售均大幅下滑,三大主业全线遇冷,同时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面临成本与需求“双杀”的局面 [6][7][9][19][20][24] - 公司市值较高点蒸发近1800亿元,北向资金及控股股东均有减持,存货规模持续攀升,市场信心受重创 [2][9][11][12]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降11.93%,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0.64亿元,同比下降26.28%,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降28.8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前三季度为18.91亿元,同比下降30.38%,第三季度单季同比下降54.60% [6] - 此次业绩双降打破了公司自2015年至2024年间持续增长的趋势 [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制造业作为核心业务,前三季度营收40.16亿元,占总营收54.09%,但收入同比下降12.93%,毛利率同比减少7.51个百分点至59.38% [6] - 医药流通业前三季度营收28.87亿元,同比下降8.45%,毛利率减少4.19个百分点至8.64% [7][8] - 化妆品业前三季度营收4亿元,同比下降23.82% [7] - 核心产品肝病用药(片仔癀系列)前三季度营收38.80亿元,同比下降9.41%,毛利率减少9.68个百分点至61.11% [9] - 心脑血管用药(主要为安宫牛黄丸)前三季度营收9343.5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5.20% [9] 市场反应与股东动向 - 公司市值曾一度突破2900亿元,目前总市值1118亿元,较高点蒸发近1800亿元 [2] - 第三季度香港中央结算(北向资金)减持近900万股,减持比例达45.43% [9] - 控股股东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小幅减持75万股,其持股比例为50.97%,其中质押股份5868万股 [9][10] - 三季报披露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低开5.78%,收盘下跌4.71%,报187.09元/股 [12] 历史背景与增长模式 - 公司产品拥有近500年历史,被列为“中华老字号”,享有“国家绝密级配方”殊荣,核心成分天然麝香资源稀缺 [13] - 产品需求场景从疾病治疗延伸至保健礼品、商务社交,曾与贵州茅台捆绑形成“标配”组合,被推高至兼具保健和高端社交货币属性 [14][16] - 2021年前后,原价590元/粒的片仔癀锭剂被黄牛炒至1600元/粒,克价超过黄金,出现“一粒难求”现象 [16] - 公司核心增长策略为“提价”,自2003年上市以来系列产品累计提价超20次,锭剂内销出厂价从2004年的125元/粒涨至2023年的600元/粒 [20] 当前面临的挑战 - 核心原材料天然牛黄价格从2019年的约35万元/公斤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70万元/公斤,近期回落至145万元/公斤,涨幅依然惊人 [19] - 另一核心原料天然麝香年产量仅500公斤左右,受配额限制,价格涨幅已超过200% [20] - 消费环境下行,商务人士和中产阶级捂紧钱袋,非刚性消费遇冷,导致需求跌入冰点 [4][24] - 终端市场出现价格“倒挂”,官方零售价760元/粒,但二手市场售价已降至500元/粒以下,部分临期产品甚至跌至350元左右 [25] - 公司存货规模持续攀升,截至三季度末已达61.6亿元,较去年底的49.7亿元大幅增加 [11]
深夜无眠,黄金突遭 “血崩”,原因找到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22 06:3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上涨0.47%再创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平收,纳指下跌0.16% [1] - 大型科技股走势分化,亚马逊上涨超过2%,谷歌下跌超过2%,通用汽车大涨约15%,创五年来最佳单日表现 [1]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97%,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阿里巴巴下跌近4%,哔哩哔哩逆势上涨近6% [1] 贵金属市场暴跌 - 现货黄金日内跌幅达6.3%,创2013年4月以来最大跌幅,纽约尾盘收跌5.18%至4130.41美元/盎司 [1] - 现货白银日内跌幅近8.7%,创2021年2月以来最大盘中跌幅,纽约期银跌幅约8.3% [3] - 此次暴跌终结了贵金属此前连续创新高的涨势,黄金在暴跌前已连续六个交易日创盘中历史新高 [1][3][5] 贵金属暴跌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预期缓和,欧洲领导人联合声明支持俄乌立即停火,削弱了贵金属的避险属性需求 [6] - 美元走强、技术指标显示超买以及投资者持仓情况不透明共同对价格形成压制 [7] - 美国政府关门导致关键持仓数据缺失,以及印度季节性黄金购买热潮结束,加剧了市场抛售压力 [7] 机构观点分析 - 有分析师警告,由于关键数据缺失,投机性多头头寸可能已大幅累积,使得市场更容易遭遇回调 [8] - 另有观点指出,尽管涨势过度,投资者需求依然强劲,2025年以来黄金累计涨幅已超65% [8] - 当前ETF黄金持有量绝对值未达历史峰值,理论上涨势或持续,但若美国经济数据强于预期,黄金可能面临更大幅度回调 [8][9]
皮带这种东西,50和500差距有多大?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20:59
品牌历史与定位 - 公司成立于1950年法国巴黎,拥有70多年历史,被欧洲市场长期认可[1] - 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比爱马仕更家喻户晓,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9][11] - 品牌创始人曾3次获得法国时装设计最高荣誉“金顶针”奖,与迪奥、圣罗兰齐名[46] - 公司在中国拥有几百家线下门店,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核心商圈[15] 产品核心卖点 - 产品为线下专柜同款高定真皮皮带,非电商特供款[5] - 材质选用高成本头层牛皮,带有细腻荔枝纹,保留完整皮革纤维结构[32][58][60] - 采用双扣头自动扣设计(2个扣头+1条带身),金属扣头具有沉甸甸的质感[24][26] - 产品经过3年研发周期,拜访15家顶级制造厂,最终实现黄金比例设计[56] 价格与促销策略 - 线下专柜原价498元,当前促销价159元,相当于3折优惠[1][43] - 本次促销仅限1000件库存,每个尺码库存不足100件[24] - 礼盒包装与专柜一致,适合作为礼品赠送,附带防伪卡片支持扫码验证[30][39] 市场竞争优势 - 品牌在男装领域是高档与品味的象征,被称为“80年代有钱人标配”[11][49] - 皮带设计遵循“少即是多”理念,简洁logo标识兼具辨识度与百搭性[81][83] - 相比廉价皮带(二三十元价位),该产品具有更长使用寿命,避免频繁更换[66][68] 目标客群与使用场景 - 产品定位为都市男性配饰,可搭配正装或休闲装,提升整体造型质感[64][87] - 核心客群包括父亲、岳父、朋友等送礼场景,强调仪式感与价值感[41][92] - 黑色基础款适配多种腰围(尺寸100cm-130cm可选),满足日常多样化需求[75][85]
上银基金助理研究员蹿升到基金经理 沈丹莹从业仅三年掌管规模超50亿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20:59
基金经理变更 - 上银基金于2025年10月16日发布公告,增聘沈丹莹为上银慧兴盈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与蔡唯峰共同管理该基金,原基金经理葛沁沁离任 [2] - 沈丹莹于2022年7月加入上银基金,在约三年时间内历任固收助理研究员、交易员、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并于2025年9月4日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2] 新任基金经理概况 - 新任基金经理沈丹莹为硕士研究生学历,证券从业年限及证券投资管理从业年限均为3年 [4] - 沈丹莹自2025年9月4日起开始管理两只基金,分别为上银聚增富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和上银聚顺益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在担任基金经理的第40天(2025年10月16日)接任第三只基金 [2] - 沈丹莹目前管理的三只债券型基金合计规模已突破50亿元 [3] 行业模式与公司背景 - 沈丹莹管理的三只债基均采用与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模式,其搭档蔡唯峰和许佳的从业经历均超过10年,体现了“以老带新”的特点 [7] -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正成为行业常态,增聘因素包括为原基金经理“减负”以及实现基金经理间的优势互补 [7] - 上银基金由上海银行全资控股,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管理总规模为2511.57亿元,在公募机构中排名第33位 [7] - 公司产品结构以固收类为主,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合计占比超过95%,权益类资产布局相对薄弱 [7]
开云集团砍掉美妆业务,欧莱雅332亿“接盘”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20:59
新任CEO的战略调整 - 新任CEO卢卡·德·梅奥上任后,开云集团进行多板块业务调整,包括出售美妆业务、核心品牌Gucci换帅、推迟对华伦天奴的全面收购 [3] - 集团与欧莱雅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交易总估值高达40亿欧元(约合332亿元人民币),出售旗下Kering Beauté,并授予欧莱雅Gucci、Bottega Veneta、Balenciaga等品牌香水及美妆产品50年独家授权 [3] - CEO卢卡·德·梅奥表示集团必须立即行动以重回应有行业地位,重点举措包括降低杠杆率、削减成本、进行业务合理化调整以及提升资本配置质量 [8] 美妆业务的战略转向 - 开云集团美妆业务战略发生明显转向,此次出售被分析认为是一种套现模式和自救行为,可能从未想真正做美妆业务,开展该业务或是为了将来能以更高价格出售 [5][8] - 2023年集团曾将美妆业务视为重要增长动能,以约35亿欧元收购Creed品牌100%股权,并发行38亿欧元债券为收购提供资金支持 [5] - 尽管2024年美妆业务营收3.23亿欧元,为增长亮点,但仅占集团总营收1.9%,难以对冲核心品牌下滑影响 [13] 集团整体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开云集团营收从203.51亿欧元降至171.94亿欧元,归属于集团净利润从36.14亿欧元降至11.33亿欧元 [10] - 2025年上半年,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6%至75.87亿欧元,归属于集团净利润下降46%至4.74亿欧元 [11] - 截至2025年6月,开云集团净债务额约95.03亿欧元,相比2024年12月底的105.17亿欧元有所下降 [13] 核心品牌Gucci的困境与挑战 - 作为集团主力品牌,Gucci在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3%至76.50亿欧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6%至30.27亿欧元,成为拖累集团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 [12] - 分析指出开云集团的当务之急是重振Gucci等主营品牌的皮具、服饰业务,重振Gucci的顶级奢侈品牌形象是翻盘的最可行路径 [15] - Gucci过去的成功依靠产品创新,但在消费者喜好快速变化的当下,产品创新速度难以跟上,没有好产品将难以再续辉煌 [15] 业务调整的潜在影响 - 出售美妆业务可使开云集团资金压力得到缓解,有助于集中资源发力核心品牌与核心品类,对短期运营有明显助力 [15] - 长期而言,美妆业务的剥离可能影响其多元化竞争力,尤其在LV等奢侈品巨头纷纷进军美妆领域的背景下 [15] - Bottega Veneta成为集团少数逆势增长品牌,2024年营收增长4%至17.13亿欧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至8.46亿欧元 [12]
“中国LV”被立案!创始人400亿“豪赌”溃败,女二代接班就要还债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20:59
当前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3][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4亿元,同比下降32%,归母净利润亏损9572.57万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05%[4][10] - 2024年全年营收4.49亿元,但亏损高达5.77亿元,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21亿元[10][33] - 立案后股价出现"一字跌停",当前股价维持在5.2元/股左右,市值不足14亿元[8] - 公司实控人邱亚夫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其女邱晨冉已接班但公司经营未见起色[4][9] 历史发展与战略转型 - 公司前身为山东济宁毛纺织厂,通过技术升级成功研发高端面料"如意纺",产品曾获LV、Gucci等奢侈品牌采用[16] - 创始人邱亚夫为追求品牌溢价,自2010年起开启大规模海外收购,总计斥资约400多亿元收购40多个国际品牌[12][21] - 收购策略包括控股法国时尚集团SMCP、瑞士品牌Bally、英国风衣品牌雅格狮丹等,一度掌控4家上市公司[13][22] - 巅峰时期公司被誉为"中国版LVMH",其收购的品牌数量约占全球奢侈品牌的三分之一[5][13] 财务危机与帝国崩塌 - 激进收购导致公司债务高企,截至2019年6月末总有息债务达317.75亿元[26] - 2020年出现债务违约,无法支付"19如意科技MTN001"债券利息,并违法处理"18如意01"债券回售[28] - 因资金链断裂,收购的品牌相继陷入经营困难或破产,旗下40多个海外品牌至2022年仅剩2个[29][31] - 曾获地方国资济宁城投35亿元投资支持,但合作于2020年初终止[32] 管理问题与法律风险 - 公司存在长期财务信披违规,包括错误确认1.04亿元营业外收入、业绩预告变脸、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披露等[8] - 2023年至2025年公司及多名高管因财务造假、关联交易等问题多次被地方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8] - 实控人邱亚夫被认定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高管,并于2024年将董事长职务交予其女邱晨冉[9][35] - 邱亚夫名下存在40起终本案件,未履行总余额超70亿元,邱晨冉名下也有大量风险事件和劳动仲裁[35]
半年狂卖超 100 亿!东鹏特饮为何甩不掉 “伤身” 争议?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20:59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A股市值高达1565亿元,正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2025年4月首次递交的招股书已失效,近日更新了材料[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85亿元增长至158.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07亿元,同比增长36.5%[1] - 同期净利润从14.4亿元增长至3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0%,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3.7亿元[1] - 在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前五大公司中,公司市场份额达26.3%,位列第一,即每卖出5瓶能量饮料,至少有一瓶是公司产品[1]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41.9%,2024年能量饮料销量达308万吨,同比增长29.1%[1][2] - 以500ml一瓶东鹏特饮计算,2024年销量能装61.6亿瓶,按中国约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能喝4.4瓶[2] 产品结构与销售数据 - 核心产品能量饮料“东鹏特饮”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九成以上,产品结构相对单一[1] - 根据招股书数据,功能饮料产品2024年销量为3,083(千吨),平均售价为每吨4,315元,2025年上半年销量为1,966(千吨),平均售价为每吨4,252元[3] - 其他饮料产品2024年销量为472(千吨),平均售价为每吨2,167元,2025年上半年销量数据不完整,平均售价为每吨2,207元[3] 市场评价与健康争议 - 市场评价呈现明显割裂,除产品结构单一风险外,大众更关注能量饮料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1] - 社交平台及IPO消息热门评论中,常出现对产品的质疑,如“估计是下了什么高科技,一喝它的我精神特别好”、“这玩意对人体伤害这么大,就没人敢提吗”等[4] - 相关质疑主要聚焦于产品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如尿酸超标、痛风、糖尿病)以及“上头”或依赖的困扰[5][6] - 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喝了几个月东鹏特饮后体检查出尿酸超标并引发痛风,不少网友现身说法称“每天喝一两瓶东鹏,查出尿酸高”[5] - 有曾从事货运的司机透露,因长时间驾驶常喝东鹏等能量饮料及含糖饮料,加之运动少,患上了糖尿病[5] - 在社交媒体及健康咨询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提到对东鹏特饮的“依赖”,例如有网友平均一天喝两三瓶,持续两三年,感觉“戒不掉”[7][8][10] 产品成分与健康风险分析 - 东鹏特饮是经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具有“蓝帽子”认证,其功效成分包括牛磺酸、赖氨酸、肌醇、咖啡因、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B12[10][11] - 主要原料还包括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香精、苯甲酸钠(防腐剂)、柠檬黄和胭脂红(着色剂)等[10][11][12] - 一瓶500ml东鹏特饮含牛磺酸250mg、咖啡因100mg,咖啡因作为主要兴奋成分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对敏感人群可能导致心律失常[13] - 能量饮料制造商常加入大量糖以掩盖咖啡因的苦味,导致饮料含过多热量却缺乏营养物质[13] - 第三方检测显示,东鹏特饮每瓶(500ml)含糖量达66.5g,在12款功能饮料中最高,超出50g“警戒线”,相当于摄入14.6颗方糖(每颗4.54g)[14] - 研究指出高糖摄入会增加18种内分泌疾病、10种心血管疾病、7种癌症以及10种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16] - 高脂高糖饮食会改变大脑,增强对高脂高糖食物的反应,摄入高糖食物易使大脑释放多巴胺,形成愉悦记忆依赖,长期饮用含咖啡因饮料可能出现渴求甚至成瘾,尤其在青少年中[17] 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 - 公司推出“一元乐享”、“扫码赢红包”等促销活动,其中“一元乐享”活动中奖率曾高达50%,“扫码赢红包”活动要求消费者在24小时内完成复购才能提现,最高中奖金额4元[19] - 研究机构将能量饮料的轻上瘾性视为企业的竞争护城河[18] - 公司自2022年起成为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官方指定功能饮料,该游戏在未成年玩家中最受欢迎,投票比例达40.71%,尽管产品标明不适宜少年儿童,但其宣传仍吸引未成年人目光[20]
公牛集团不牛市?前脚2.5亿回购,后脚老板16亿减持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20:59
核心观点 - 公司近期面临大股东大规模减持计划与业绩增长势头中止的双重压力,导致股价持续承压并引发市场对成长性的担忧 [4][5][6][28] 大股东减持 - 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长阮学平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617.1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按公告日收盘价45.15元/股计算,减持市值超过16亿元 [7] - 阮学平此前在2023年7月4日曾以91.40元/股的价格减持1779.19万股(2%),一次性套现16.26亿元 [11] - 阮氏兄弟通过一致行动人关系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84.76%的股权,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过百亿,超八成进入兄弟二人腰包 [8][11] 股份回购与股价表现 - 公司于今年6月至9月18日实施股份回购,实际回购503.60万股(占总股本0.28%),使用资金总额2.50亿元,回购均价49.68元/股 [17] - 回购期间公司股价不涨反跌,从6月高点51.22元/股跌至9月低点43.74元/股,大股东减持计划在回购完成后随即抛出 [17] - 2022年底公司也曾耗资2.15亿元回购股票,但随后阮学平的减持中断了股价上涨势头 [1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起源于1995年,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在排插领域建立优势,2001年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 [21][22] - 通过覆盖全国城乡的110多万家终端网点线下销售网络以及线上渠道(天猫排名第一),公司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23] - 业务从电连接(排插)逐步拓展至智能电工照明(2007年)和新能源(2021年),形成三大业务板块 [23][2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突破百亿增长至2024年的168.3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3.04亿元增至42.72亿元,展现出较高成长性 [25] - 2024年上半年业绩增长趋势中止,出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营收同比下滑2.60%,归母净利润下降8.0%,为近五年首次 [26][27] - 第二季度业绩下滑加剧,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37%和17.16%,降幅为历史同期之最 [27] - 核心业务电连接和智能电工照明收入分别同比下滑5.37%和2.78%,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52%至3.86亿元,但增速较上年同期的120.22%已大幅放缓 [27]
深夜,“万物普涨”,仿佛暴跌从未发生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06:44
全球主要股指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均上涨超过1%,道琼斯指数涨1.12%至46,706.58点,标普500指数涨1.07%至6,735.13点,纳斯达克指数涨1.37%至22,990.54点 [1] - 欧元区蓝筹股指上涨1.3%创收盘历史新高,德国股指涨1.8%,法国股指逼近历史最高位 [1] - 意大利银行板块收涨超过2% [1] 科技股及中概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普遍上涨,苹果股价大涨3.94%,Meta涨2.13%,特斯拉涨1.85% [2] - 热门中概股集体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39%,阿里巴巴涨3.84%,蔚来涨4.59% [2] 黄金市场动态 - 现货黄金日内涨幅一度扩大至3.0%,COMEX黄金期货涨幅达到4.0% [2] - 黄金占全球外汇储备加黄金总资产的比例已突破30%,而美元占比降至40% [3] - 若金价突破每盎司5790美元,黄金将与美元在全球储备中各占36%,这一价格比当前水平高出约33% [3] - 过去六个月黄金储备占比从24%推升至30%,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43%的央行计划增持黄金,高于上年的29% [3]
涉及合规性问题?广州农商行要求员工退回万元过节费
凤凰网财经· 2025-10-20 22:43
以下文章来源于风财眼 ,作者银行财眼 风财眼 .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行期末逾期贷款规模突破510亿元,较上年末激增190.2亿元,逾期贷款率升至7.12%。 风财眼致力于银行领域的原创报道,旨在履行媒体监督职责,以期共营健康的金融环境。 来源|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 近期,多名自称来自广州农商行的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他们被要求退还自2022年以来领取的节日津贴,即所谓的过节费,每人总计约1.4 万元。这一要求并未通过书面形式通知,而是通过各分支行行长口头逐级传达。 据员工透露,银行方面要求他们首先返还2500元,余下的金额将会在未来的工资中分批扣除。有员工推测,这次退款可能与节日津贴的合规性问题有 关。 对此,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尝试联系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电子邮件也暂未得到回复。此前,广州农商行在给 媒体的回应中表示,已就此事向全行员工说明情况,并称绝大部分员工表示理解与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1998年9月成立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2006年11月完 成统一法人体制改革后成立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