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
搜索文档
太二上半年翻台率再降!门店调改难阻九毛九业绩承压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20:37
以下文章来源于证券之星 ,作者吴凡 证券之星 . 作者|吴凡 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关注度的持续上升,曾经的网红餐饮品牌"太二"亦于近期卷入舆论争议。今年9月,话题"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太二酸菜鱼 下单到上鱼仅6分钟"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单,引发广泛讨论。 证券之星始创于1996年,是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及综合服务平台。关注证券之星,即时获取有价值的财经资讯。 来源|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注意到,太二的多项经营指标在2024年就表现出承压迹象。该年,九毛九整体营收同比小幅增长1.5%至60.74亿元,来自太二的收入却同 比下滑1.4%至44.13亿元,其中该品牌直营门店的翻台率由上年同期的4.1次/天减少至3.5次/天,同店销售额也大幅下滑18.8%。对于前述指标承压 的原因,九毛九将其归因于该年度的外部环境变化及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 --- | --- | --- | --- | | | 2024年 | 2023年 | 2023年 | 2022年 | | 同店數目(1) | | | | | | A = ·· | 448 | | 313 | | | 態火 ...
杉杉股份易主,后妈与长子内斗两年,双双出局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20:37
以下文章来源于征探财经 ,作者征探君 征探财经 . 资本市场的征探君。把征探财经设置为星标,不会错过每篇文章哦~~ 来源|征探财经 作者|五仁 重整投资人拟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保留股票表决权委托"三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集团、朋泽贸易持有的杉杉股份 23.36%股票的控制权,总对价约32.84亿元。如果重整成功,公司的控制权将发生变更,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投资人持股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 为任元林。 资料显示,任元林是国内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的创始人,有"中国民营船王"之称。重整投资人入主后,能否让杉杉股份焕发新的生机? 01 从服装切入新能源 杉杉集团由知名浙商郑永刚一手创立。1989年5月,郑永刚接手杉杉的前身——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彼时的服装厂资不抵债,连续亏损。郑永刚毅然 创立了"杉杉"品牌,并借款三万元在全国打起了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就此家喻户晓,杉杉品牌也迅速发展起来。 1996年,杉杉 股份 在 A股 上市,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9年5月,杉杉股份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布局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2013 ...
理工博士研发「八防裤」!防水防污,可乐、泥浆不留痕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20:37
产品核心功能 - 产品具备八种防护功能:防水、防污、防风、防寒、耐磨、防勾丝、透湿、防皱 [5] - 防泼水等级达到4-5级,显著高于同价位产品普遍3级的水平 [10][12] - 防风性能实测为22.6 mm/s,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50 mm/s [62] - 耐磨测试超过100000次,防勾丝等级达到4级 [45] - 采用透膜复合技术和专业防风面料,有效阻隔气流 [60] 技术性能验证 - 洗涤前后沾水等级均保持4-5级,经过3次标准洗涤后性能稳定 [12] - 面料成分包含93.8%锦纶和6.2%氨纶 [13] - 保暖测试显示外层温度-24.9℃时内层仍保持19.7℃ [67] - 透湿功能通过内置高透薄膜与吸湿分子层实现主动排湿 [75] - 防污测试表明对可乐、橙汁、酱油、番茄酱等液体污渍具有快速排斥效果 [23][24][26][28] 市场竞争定位 - 产品定价129元,显著低于市场同类功能产品2000元以上的价格水平 [36][114][118] - 目标客群覆盖户外运动与日常通勤双重需求场景 [79][112] - 提供三种配色选择(苍岩灰、煦沙米等)及S-3XL全尺码覆盖 [105][110] 产品设计细节 - 采用可调节卡扣束腰设计与后腰松紧带,适应不同体型变化 [81][83] - 膝盖压褶扩容与裆部3D裁剪保障活动自由度 [85][88] - 裤脚抽绳配备隐藏式拉环固定装置,避免勾挂 [96] - 配备分区口袋、腰间挂扣及反光logo等实用功能 [99][101][103]
lululemon何以被创始人炮轰“五宗罪”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20:37
创始人公开信核心观点 - 创始人Chip Wilson通过《华尔街日报》整版广告发表公开信,严厉批评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公司增长曲线下滑是由于系统性失误,正在失去品牌灵魂[2][6][8] - 公司本应在25周年时成为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但现实是增长曲线正在下滑[3] - 问题的核心被指向由财务和运营专家组成的、取悦华尔街的管理层,以及失职的董事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未能守护公司长期愿景[8][13] 创始人指出的“五宗罪” - **第一宗罪:管理层缺乏远见** - 创始人离开后,董事会由运营或财务导向的管理层组成,对季度业绩的忠诚度高于长期战略,缺乏对产品和市场的理解能力[11] - **第二宗罪:“GAP化”与创新流失** - 为满足短期预测,管理层追随算法押注上季畅销品,扼杀冒险和创新,导致品牌变得可预测、平庸,创意人才流失[11] - **第三宗罪:人才流失与战略失误** - 顶尖人才流失导致机构知识流向竞争对手,公司为追求增长在健身镜品牌Mirror上“浪费”数亿美元,导致百亿美元市值蒸发,并降低面料标准稀释高端定位[11][12] - **第四宗罪:文化侵蚀与领导力危机** - 新高管来自传统公司,追求短期增长和品牌重塑,三次未能培养出内部CEO接班人,导致没有优秀领导者愿意加入[12] - **第五宗罪:品牌灵魂丧失** - 董事会坚持寻找财务型CEO,拒绝产品驱动型领导人,导致品牌失去对设计的热爱和“酷”感,通过向主流靠拢试图取悦所有人,失去了“品牌力量”所创造的50%的市值[13] 业绩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5财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四年来首次一季度净利下滑[19] - 国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9%,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增速达21%,但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净营收仅同比增长3%[19] -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增长25%(固定汇率下为24%),可比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7%;而美洲地区净营收只增长了1%[19] - 公司指出中国大陆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宏观压力迹象,超过30%的门店位于二三线城市,面临高定位与低消费力的矛盾[20] - 公司产品多元化引发定位稀释担忧,从瑜伽服延伸到跑鞋,但跑鞋市场竞争激烈,千元价位跑鞋被消费者吐槽“为爱发电”[18] 公司的回应与重生建议 - 创始人提出五条“重生之路”:将产品与品牌重新放回核心(9个月完成)、让创业者精神进入董事会、赋能创意领导者、停止讨好华尔街、重新找回激发品牌灵魂的“缪斯”[21] - 管理层在2025财年二季报会议上回应“创新不足”的质疑,指出部分核心系列面临消费者审美疲劳,运动类产品持续增长,需调整休闲品类创新节奏[22] - 公司计划将新品比例从当前的23%提升至2026年春季的35%,下半年将推出Loungeful和Big Cozy等新品,并加强设计团队[23] - 公司产品结构的历史基准是60%运动类与40%休闲类,未来将聚焦维持运动品类增长、设计休闲社交类新品、为经典款注入新元素[22]
约550亿元全球资产被清盘人接管,许家印还剩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20:37
许家印个人资产处置进展 - 香港高等法院对许家印发出全球禁制令,禁止其处置全球范围内价值不超过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0亿元)的资产[1] - 法院指定中国恒大集团清盘人为许家印家族相关资产的接管人,接管资产清单明确覆盖三大核心类别:33家境外公司的权益、7个银行账户内的资金、以及私人飞机等贵重物品[1] - 清盘人接管的7个银行账户中,有3个是许家印个人名下直接持有,另外4个则通过4家境外公司间接持有,其中两家由许家印控制,两家实际控制人则是其前妻丁玉梅[5] 被接管资产的具体构成 - 被接管的33家境外公司注册地遍布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持股结构各不相同,包括许家印直接持股、登记在丁玉梅名下、以及由其儿子持有的公司[8] - 除公司和账户外,清盘人接管的资产还包括分布在香港、英国和美国的多个物业,以及私人飞机、豪车、游艇等实物,例如两辆劳斯莱斯幻影[6] - 许家印与丁玉梅夫妇在2009年至2022年期间合计从恒大的分红已超500亿元人民币[1],这笔利润以股息形式通过多层架构上划,最终流入由二人实际控制的离岸公司账户[2] 恒大集团剩余资产状况 - 恒大集团最核心的家底是截至2023年中约1.9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这些土地是债务重组和保交楼任务中最主要的筹码[11] - 恒大物业2024年实现营收127亿元、净利润10亿元,手握27亿元现金,但面临业主拒缴物业费等运营压力,难以成为债务解决方案的核心支撑[12] - 恒大汽车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163.69亿元,负债却高达743.5亿元,资不抵债金额近580亿元,现金仅剩3900万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仅4913万元,同比暴跌76%[12] 家族信托与债务对比 - 许家印夫妇曾在美国设立规模高达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3.8亿元)的单一家庭信托基金,但该信托可能被击穿,法院认定许家印对相关资产具有实际控制权[13] - 清盘人已正式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申请,要求依据欺诈性转移条款撤销该笔23亿美元家族信托,目前该案已进入证据交换阶段[1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共收到187份债权申报,总额高达约3500亿港元,而目前被冻结的资产价值约550亿元,远远不足以覆盖债务[10] 丁玉梅生活费安排 - 英国法院批准了丁玉梅每月2万英镑(约人民币19万元)的生活费豁免,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这属于资产冻结程序中的常规安排[19] - 该生活费安排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如果清盘人意图调整,必须向英国法院提出申请并取得新的批准[19]
美国政府出手,叫停全球最大太阳能项目之一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20:37
政策变动 - 美国土地管理局撤销内华达州Esmeralda 7太阳能项目批准,该项目规模达6.2吉瓦,原计划为近200万户家庭供电 [1] - 特朗普政府限制可再生能源政策升级,新一届政府大幅加快化石燃料项目审批并收紧风能、太阳能项目 [1] - 内政部表示开发商已同意调整方案,未来将允许以分拆方式重新提交,NextEra公司表示将继续推进项目环境评估 [2] 项目影响 - Esmeralda 7项目由NextEra Energy、Arevia Power、ConnectGen和Invenergy等公司联合开发,涵盖7个太阳能发电场与储能系统,占地约62,300英亩 [1] - 政策反复令投资者信心受挫,Equinor与Ørsted的两个海上风电项目曾因政府停工令中断 [1] 行业背景 - 美国用电需求快速上升,AI算力带来的数据中心热潮、电动车普及和家庭电气化推高能源消耗 [1] - NV Energy预计到2035年,内华达州电力需求将比2022年增长34% [1] - 太阳能产业协会批评政府政策无视法律,损害消费者、电网安全和经济竞争力 [2]
宗馥莉辞职,更多内幕曝光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12:39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于2025年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全部职务,辞职程序已获批准 [1] - 此次辞职与2024年的辞职不同,已走完全部法定流程,标志着其在娃哈哈集团与宏胜集团之间做出最终抉择 [3][4] - 潜在的接班人选为许思敏,其在宗馥莉掌舵后进入公司核心圈,于2025年5月担任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3] 商标权争议与品牌战略调整 - 辞职核心原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及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归娃哈哈集团持有,而非宗馥莉家族 [2] - 宗馥莉方面曾于2025年初推动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计划,但因遭国资股东反对而暂停 [6] - 宗馥莉方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全面启用新品牌“娃小宗”,以规避商标使用法律风险 [6] - “娃哈哈”品牌价值在2024年约为911.87亿元 [6] - 娃哈哈上海工厂因品牌授权争议停工,并推出“沪小娃”品牌桶装水 [7] 公司股权结构与历史遗留问题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为: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庆后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9] - 职工持股会所持24.6%股权是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关键变量,但存在股权回购纠纷,阻碍了宗馥莉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10] - 宗馥莉方面已于2025年8月27日就职工持股会股权法律案件向最高法、最高检等机关提交投诉与举报文件 [10] - 商标之争历史可追溯至1999年企业改制以及2000年代与法国达能集团的“达娃之争” [9][11] 关联方事件影响 - 被视为宗馥莉“心腹”的宏胜集团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立案审查,截至2025年10月初调查尚未结束 [4]
宗馥莉辞职,其叔叔宗泽后表态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10:07
来源丨凤凰网《风暴眼》 此前,在宗馥莉第一次辞职时,宗泽后曾发在朋友圈发表引发全网关注的言论,指宗馥莉火力四 开,锋芒毕露, "过刚易折"。对此,宗泽后表示,"尽管网友或者水军把我骂翻天,但事实上都是 这些人害了她,使她越走越远,已经无法回头了。" 宗泽后称, " 娃哈哈 不 是宗家的,宗家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 ","娃哈哈是陪随80、90后成长的 一代饮品品牌。我相信80、90后以及他们的子女都会怀念娃哈哈带给他们快乐。" 往期推荐 大疆降价风暴背后,藏着一场生死攻防战 近日 ,多家媒体报道,宗馥莉已于 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 事长等全部职务,且辞职程序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批准。娃哈哈集团后续已确认该消息属 实。 【 热门视频推荐 】 点击在 看 持续关注↓↓↓ 在宗馥莉第二次辞职之际,宗庆后三弟宗泽后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 "不得不说,在我们宗家 下一代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她)还是欠缺了一些"。 ...
告别让用户皱眉的“智能”,vivo用“懂我”重新定义AI服务
凤凰网财经· 2025-10-10 22:13
核心观点 - 公司提出从技术本位的“参数军备竞赛”转向用户本位的“场景价值创造”新阶段,将AI发展重心回归到个人化用户体验 [3][9] - 公司认为AI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算力或参数的领先,而在于能否像“懂你的数字伙伴”一样提供润物细无声的贴心服务 [4][6][13] - 公司通过构建以“感知、记忆、规划、执行”为核心的闭环系统及开放生态,致力于将AI的温暖合力融入用户的日常数字生活 [16][29][37] 回归用户价值,定义个人化AI新标尺 - 公司选择避开算力无底洞的竞争,在“理解用户情境”这一难以模仿的领域构建护城河,通过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学习来理解用户习惯与偏好 [13][14] - 公司将AI深度融入系统底层,使其在导航、屏幕调光、口语理解等具体场景中自然发挥作用,实现“隐身”的高级智能形态 [12][13] - 公司以“是不是够聪明,有没有真懂我”作为衡量AI价值的新标尺,重新定义个人化AI的发展方向 [10] 多模态矩阵与架构革新,为AI装上会记忆的“心” - 公司推出的“蓝心个人智能框架”是一个围绕“感知、记忆、规划、执行”构建的闭环系统,相当于为AI赋予眼睛、记忆、思考和双手 [16] - 框架具备全域实时感知能力,能同时捕捉日程、运动状态、天气等信息,拼成动态的“用户状态图” [18] - 个人记忆能力是关键,系统通过持续学习与长期记忆,安全记住用户偏好,使设备从工具变为“有记忆的伙伴”,实现越用越懂你的体验 [19][20] - 框架具备规划与执行能力,能基于超过90%的多模态意图识别精度,灵活调度上千种原子化技能来分解复杂任务 [22][23] - 参数仅3B的“蓝心3B端侧大模型”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参数更大的模型,甚至媲美云端大模型,体现了公司“抠效率”而非“堆参数”的技术实力 [24][26] - 行业首个“端侧模型训练引擎”攻克了在手机上训练大模型的技术难题,使每位用户都能培养一个越用越懂你的私人AI [27][28] 一个人的智能,不如一群人的温度 - 公司推出“蓝心智能开放平台”,将操作系统级的核心能力如用户意图理解、场景洞察、端侧算力打包开放给开发者,并非简单的接口开放 [29] - 平台已有超过50家生态伙伴合作,接入100多类意图,引入200多项服务,共同为AI应用增添更懂用户的个人化服务 [33] - 升级后的意图框架成为行业通用语言,智能体协议A2A让开发者轻松创建AI服务,端侧模型部署方案降低了中小团队的接入门槛 [35] - 上下文工程的共享使第三方应用能像原生服务一样懂用户,例如健身APP根据习惯推送提醒,外卖软件自动备注忌口,形成整个数字生态1+1>2的温暖合力 [36][37] - 公司积极推动AI产学研合作,与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围绕大模型优化、强化学习、模型压缩等前沿方向进行研究与应用落地 [31] - 公司联合南开大学承办第二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并增设港澳台赛区,汇聚了6300多位两岸三地青年创客 [31]
索菲亚核心业务增长乏力,多品牌与渠道战略遇阻
凤凰网财经· 2025-10-10 21:0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51亿元,同比下降7.68% [2][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19亿元,同比下降43.43%,此下滑幅度为公司上市以来中期业绩之最 [2][3] - 公司股价截至9月30日收盘报12.68元,较年初下跌21.63% [4] 行业背景与压力 - 2025年1-6月全国住宅竣工面积1.6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5.5%,新房市场对定制家居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3] - 同期家具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023.9亿元,同比下滑4.9%,反映终端消费需求整体仍处于收缩阶段 [3] - 行业面临地产下行、竞争加剧、消费理性化及渠道转型等多重挑战 [3] 分业务表现 - 核心业务衣柜及其配套产品实现营收35.75亿元,同比下降8.54%,但毛利率逆势提升0.88个百分点至38.24% [4] - 定制橱柜业务营收同比下降7.77%至5.63亿元 [4] - 木门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8.24%至2.15亿元,毛利率大幅下滑15.86个百分点至12.22%,成为拖累整体利润的重要因素 [4] 多品牌战略分析 - 主品牌“索菲亚”实现营收41.28亿元,同比下滑7.09%,工厂端平均客单价从23679元降低至22340元 [5] - 大众品牌“米兰纳”营收同比下降26.53%至1.76亿元,但客单价逆势提升21.02%至17285元,呈现量价背离 [5] - 高端品牌“司米”专卖店数量同比减少21.05%至135家,其子公司“司米橱柜”上半年营收2.59亿元,净利润亏损129.5万元 [6] - 中式高端品牌“华鹤”专卖店减少21家,经销商减少60家,营收同比下降21.13%至0.56亿元 [7] 渠道战略分析 - 作为营收主力的经销商渠道收入35.39亿元,同比下降9.57% [8] - 直营渠道营收同比增长27.59%,但基数小,营收占比仅4.5% [8] - 曾被寄予厚望的整装渠道营收同比下降13.24%至8.52亿元,尽管合作的装企数量在增加 [8] - 海外渠道营收同比提升39.49%至3430.37万元,但对总营收贡献不足1%,尚处于基础布局阶段 [2][8]